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观察手工分层吻合法与机械吻合法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胃食管吻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患者214例,根据消化道重建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分层吻合组65例、机械吻合组149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吻合时间、平均住院日、术后引流时间及经口进食时间);术后肺炎、肺不张、心律失常、乳糜...  相似文献   

2.
贲门胃底切除、余胃食管吻合在残胃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例残胃贲门癌行贲门胃底切除、残胃食管吻合术。全组均行根治性切除,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瘘、胃瘘发生。认为残胃癌贲门胃底切除残胃食管再吻合的手术方法保留部分正常胃组织,比全胃切除更符合生理功能,既符合肿瘤切除原则,又有效地减少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胃底再造"隧道"式食管胃吻合在食管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明训  梁娟  王菲 《山东医药》2006,46(18):52-53
100例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其中50例术中将食管与胃后壁“隧道式”端侧非对称吻合,将胃底最高点向上伸展2cm,与纵隔胸膜缝合数针,再造胃底;另50例采用传统吻合方法。结果采用传统吻合方法者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8例,吻合口狭窄23例,吻合口瘘l例;采用“隧道”式食管胃吻合者仅有2例发生反流性食管炎,无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表明胃底再造“隧道”式食管胃吻合可有效预防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带蒂纵隔胸膜在食管胃吻合中的应用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250117)杨瑞森,张百江,张兴国,王国藩章丘市人民医院仲崇昕,张昌来自1991年10月开始,我们应用带蒂纵隔胸膜袖状包盖胸内食管胃吻合口161例,达到了预防吻合口瘘的目的。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5.
张哲  张璐 《山东医药》1995,35(12):26-26
采用食管斜切、延长粘膜,扩大供吻合用的胃壁切口式综合改良法进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204例,无发生物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在食管癌切除术食管胃吻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02~2016-03该院收治的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机械吻合(机械吻合组,n=73)和手工吻合(手工吻合组,n=65)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评价两种吻合方式的效果。结果机械吻合组食管胃吻合所需时间、总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手工吻合组,而住院费用则明显较高(P0.01)。机械吻合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手工吻合组(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术采用机械吻合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8.
<正>食管癌临床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中上段食管癌手术方式较多,经左胸路径行食管癌切除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以往手工吻合由于食管床径路显露困难,移植胃大多数经弓前行弓上吻合,不仅使食管的切除线受到限制,而且容易导致胃食管反流、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等并发症〔1,2〕。吻合器的使用使得经食管床径路行胃食管机械吻合成为可能,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而且符合肿瘤的治疗原则。本研究观察经食管床径路行胃食管机械吻合治疗食管癌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食管癌切除术中行颈部食管胃器械侧侧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41例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均于术中肿瘤切除后应用Endo GIA60-3.5自动切割缝合器行食管侧壁和胃前壁侧侧吻合,前壁行传统手法吻合.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1例手术均顺利,术后38例进食通畅;余3例中发生单纯吻合口瘘、单纯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并吻合口狭窄各1例,吻合口瘘均经换药后愈合,吻合口狭窄均需行扩张治疗.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中行颈部食管胃器械侧侧吻合有利于减少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且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吻合口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食管吻合口瘘是胸外科手术后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生率虽有所下降,但仍然是胸外科手术的难题之一 。  相似文献   

11.
为预防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 ,提高食管癌的治愈率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们对 Gambee' s食管胃吻合法进行了改良 ,设计了经食管床全胃移植颈部食管胃 Gambee' s吻合术。1 999年 1月~ 2 0 0 2年 3月 ,我们对 1 0 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采用了此术式 ,经临床观察 ,认为安全易行。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0 8例中 ,男 76例 ,女 3 2例 ;年龄 3 1~ 73岁 ,5 0~ 6 0岁占 85 %。病变位于胸上段 9例 ,胸中段 87例 ,中下段 1 2例。病变食管长度为 2 .5~1 0 cm,4~ 8cm者 6 7例。1 0…  相似文献   

12.
徐振怿 《山东医药》2002,42(23):17-17
吻合口狭窄为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自1997年以来 ,笔者对 2 6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术时采用胃食管双平面吻合 ,对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9例、女 7例 ,年龄 4 4~ 79岁 ,病程 10天至 7个月。癌肿位于食管上段 3例 ,中段 9例 ,下段 (包括贲门癌 ) 14例 ;癌肿侵及肌层者 8例。手术方法 :全麻气管插管 ,患者侧卧于手术台。于选定的肋间切口入胸。常规游离食管和胃 ,切除病变组织及相应的胃、食管 ,缝合关闭胃残端。行颈部吻合时 ,胃吻合口距胃顶端1cm,弓上、弓下吻合时吻合口距胃顶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食管半切牵引法在食管胃吻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胸中段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2例采用食管半切牵引,食管胃单层吻合法;对照组650例采用颈部食管横断,食管胃单层吻合法。结果观察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食管残端阳性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0.76%、1.53%、0.38、4.2%,对照组分别为1.08%、1.54%、0.62%、3.85%。两组吻合口瘘和食管残端阳性发生率比较,P均〈0.05。结论采用食管半切牵引法行食管胃吻合治疗胸段食管癌,能有效降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颈部胃食管不同平面分层吻合法治疗食管癌204例,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及狭窄。术后行为低足高位钡检,吻合口呈盲端,未见有返流。本文认为颈部分层吻合法能有效地防止吻合口瘘及狭窄。其原因为三层吻合不在同一平面,不形成向心性收缩环,同时粘膜吻合口突入胃腔形成活瓣,起到抗返流作用,故术后生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5.
食管、胃端端斜行吻合在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丛旭滋王善政胡国强杨国涛吴铭生陵县人民医院李丰新1995~1997年,我们在贲门癌切除术中,采用食管、胃端端斜行吻合重建食管、胃连续通道,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  相似文献   

16.
单纯食管-胃吻合口狭窄是食管癌、胃近端癌、贲门失弛缓症和自发性食管破裂等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目前内镜下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探条式扩张器扩张术、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等.本研究前瞻性探讨了单纯探条扩张和置入覆膜支架持续扩张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机械吻合在胸外科的应用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 90年代中期以后进口吻合器的应用逐渐被大家认同 ,其具有操作简单、可靠、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等优点。但我们在使用 SDH- 2 5及 CDH- 2 5型吻合器行胃食管吻合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出现了并发症 ,现将其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998~ 2 0 0 0年 ,我们对 2 2 0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采用 SDH- 2 5型或 CDH- 2 5型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术 ,其中右胸顶吻合 133例、弓上吻合 6 1例、弓下吻合 2 6例。共出现与吻合有关的并发症 6例 ,其中吻合口瘘 2例 ,均…  相似文献   

18.
自1972年3月~1984年3月,我院对79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病变切除后,行弓上吻合者127例。弓下吻合者366例,颈部行食管胃吻合者303例,现就颈部吻合的303例,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道胃胸顶吻合法和颈部吻合法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食管癌患者对照组47例,研究组51例。对照组采用颈部吻合法,研究组采用食道胃胸顶吻合法。对比两组手术用时、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3个月后随访,统计转移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9.80%)低于对照组(25.53%)(P0.05);疾病转移率和复发率(5.88%、3.92%)与对照组(4.26%、4.26%)无差异(P0.05)。结论食道胃胸顶吻合法治疗食管癌效果优于颈部吻合法,可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失血量,且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转移率、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1996年2月至2001年12月,我院在对89例食管、贲门病变患者行病变切除、胃食管吻合时,使吻合口前壁形成内翻瓣进行消化道重建术,有效地减少了手术后胃食管反流及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