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前S_2抗原、前S_2抗体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 M)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76例乙型肝炎患者用ELISA法检测前S_2抗原、前S_2抗体及HBV M;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变患者前S_2抗原检出率分别为11.11%、73.73%、75%;前S_2抗体在上述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7.78%、11.02%、5%。前S_2抗原在HBV-DNA、HBeAg阳性病例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01)。前S_2抗体阳性病例中,HBV-DNA、HBeAg均为阴性。结论:前S_2抗原的检出意味着病毒有复制或有传染性。前S_2抗体的出现标志着病毒被清除,在慢性肝病中检出并不意味着病情稳定,同时发现该抗体可以在急性乙型肝炎的急性期及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全部阴性的患者中检出。  相似文献   

2.
血清中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存在。表明其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也表示活病毒继续影响宿主的肝细胞复制 HBsAg。抗原血症目前认为可能是有传播危险的最有效的指标。抗原血症同样说明肝脏存在着疾病。持续性抗原血症伴有肝脏疾患这是常见的,也可见于部分献血者。乙型肝炎住院病人中,抗原血症很少有持续3个月以上的。但 Nielsen 等从112例中发现有11例(9.8%)持续13周后出现急性肝炎症状。且11例病人在6个月时均有 HBsAg 存在。Red(?)ker从429例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随访观察1~5年发现有10%的病人持续有 HBsAg。一个无 HBsAg 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前S_1蛋白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诊断、疗效及预后等方面的作用。方法: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_1合成肽及其免疫血清建立前S_1抗原和抗体ELISA检测方法,分别检测219份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44例)系列血清、535份慢性肝炎患者及HBsAg携带者系列血清和63份HBsAg阳性患者血清。HBV DNA检测采用核酸斑点杂交法和PCR法,其余指标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前S_1抗体在血液中存在时间短暂,前S_1抗原阴转越早、前S_1抗体阳转越早,AHB患者的病程越短、预后越好。结论:前S.抗体有可能成为AHB的早期诊断指标;前S_1抗原为反映HBV复制和抗HBV疗效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伴有或不伴有急性发作的病人14例,检测其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血清中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AS)活性,以确定CHB急性发作时干扰素(IFN)系统的体内状态。 14例CHB病人中7例伴急性发作。所有病人血清HBsAg、HBeAg阳性,具CHB的组织学特点。1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作对照。病人从未经皮质类固醇或抗病毒药物如IFN、阿糖腺苷等治疗。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乙肝型炎核心抗体(抗-HBc)、抗-HAVIgM、抗-Delta、抗-HBcIgM、DNA多聚酶(DNA-P)、HBV DNA等。还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40KU)。CHB急性发作诊断根据为临床症、伴随ALT突然升高达正常值5倍以上。并测定PBMC和血清中2-5AS活性及血清IFN。结果表明,不伴有急性发作的CHB病人7例随访9~21周,5例ALT波动于40~70KU,2例波动于200~300KU,平均为118±105KU。所有病人  相似文献   

5.
HBV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088例HBV前S1抗原阳性结果与乙肝5项病毒学指标和HBV DNA结果的关系。结果前S1抗原阳性的乙肝5项病毒学指标结果出现6种模式,其中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88.74%;HBsAg、抗HBe、抗HBc阳性患者前S1抗原阳性率为41.32%,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HBsAg及抗HBc阳性组前S1抗原阳性率介于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与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之间。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前S1抗原阳性率随着HBV DNA载量的升高而增加(各组间P<0.05)。HBeAg、前S1抗原与HBV DNA三者间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检测前S1抗原是对HBsAg、HBeAg及HBV DNA检测的重要补充。在防止乙肝漏诊、误诊及了解疾病的转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引起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首要原因。在土耳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5%~10%。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完全可以预防HBV,最常使用的是那些含有高效的病毒表面多肽的疫苗。这些疫苗可使90%以上的健康人群产生保护性抗体。最近报导,含有前S_1和前S_2抗原区的疫苗对那些注射分离的S-抗原疫苗不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的个体,有很好的免疫效果。本文作者对含有S和前S疫苗与用两种不同标准分离的S-抗原疫苗效果进行了比较,以观察过去从未被免疫过的人群对HBV所产生的免疫保护力。 76名17~22岁的青年人随机注射两种标准分  相似文献   

7.
目前认为IgM型抗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IgM)是诊断急性乙肝最特异和最敏感的试验,δ病毒(HDV)及其抗体(抗-HD)的检测,已表明HBsAg携带者患急性肝炎与这一新的病毒有关.为了评价这两个新的肝炎标记,作者进行了研究.血清标本取自1983年3月-1984年9月患急性肝炎而且HBsAg及/或抗-HBc阳性的155例病人,急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是有典型症状及转氨增高达正  相似文献   

8.
在意大利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中发现一个新的抗原抗体系统即δ抗原抗体系统。对HBsAg(-)227例和HBsAg(+)510例的血清测定抗δ。227例HBsAg(-)者中对照者52名,急性非乙型肝炎61例,慢性非乙型肝炎64例,非肝脏疾病50例。HBsAg(+)患者中慢性肝病241例;无症状携带者134例;急性乙型肝炎135例。 52例正常对照者和175例HBsAg(-)的急性或慢性肝脏病者血清抗δ皆(-)。不同区域各种HBsAg(+)患者抗δ的发生率见附表。HBsAg(+)510例血清中70例抗δ(+)。三个国家的血清中皆有抗δ。20例抗δ(+)意大利患者中17例为HBsAg/ay,3例为HBsAg/ad。抗δ(+)的2例日本患者皆为HBsAg/ad。慢性肝病患者抗δ的阳性率显著高于HBsAg携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是诊断乙型肝炎(乙肝)较准确而可靠的依据,按检测途径来分,其指标大致有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两类,兹分述如下。 1 血清免疫学标志物 1.1 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 HBsAg存在于乙肝病毒颗粒的外壳,若在受试者血清中可以检出,多表示体内存在HBV,所以是确定受试者感染HBV的标志。 HBsAg出现的早晚和它在体内被清除的早晚与感染剂量、感染方式以及病情轻重有关。如果受试者因创伤或输血而  相似文献   

10.
清除乙型肝炎病毒并不决定于是否清除了HBsAg,而在于是否清除了Dane粒子。为了进一步证明Alberti等提出的抗Dane抗体(抗-DP)是否存在,及对消除Dane粒子的重要性,以及抗-DP是否与Imai提出的抗pHSA-R为同一物质,我们以放射免疫沉淀法检测Dane粒子抗体,发现1.急性乙型肝炎病人确实存在抗-DP,抗-DP不同于抗-HBs,其出现时间早于HBsAg;2。抗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1例30岁病人因患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入院,入院2天后昏迷,在住院前2天检查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抗-HBs 阴性,谷草转氨酶(SGOT)300IU%,胆红素2.3mg%,入院后检查:血 HBsAg(-),以后检查一直阴性,而 e 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及抗-HBs 均阳性,均用放射免疫测定(RIA)检查。在昏迷时 SGOT 为620IU%,胆红素18.9mg%,血液尿素氮90mg%。经血液透析、新霉素、左旋多巴、山梨醇、维生素 K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41例急、慢性 HBV 感染者进行了血清前 S_2和抗前 S_2测定。急性乙肝、慢迁肝、慢活肝、无症状 HBV 携带者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前 S_2阳性率分别为52. 9%,71. 0%,71. 4%,58. 8%和16. 7%。前 S_2在血清学表达上与 HBV-DNA,HBcAg、HBeAg 和抗 HBc-IgM 等病毒复制标志有明显相伴随关系(P<0. 005) 。抗前 S_2可出现于少数急性乙肝和从急性乙肝进展为慢性乙肝的患者,也可见于慢活肝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且与血清 HBV-DNA 的存在与否似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3.
前 S?_2蛋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上的前 S_2区所编码的一种病毒外壳蛋白,与 HBV 的感染和复制有密切关系。本文介绍了前 S_2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与 HBV 复制的关系,并评价了前 S_2抗原及其抗体的测定对乙型肝炎早期诊断、了解病情和判断预后等方面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乙肝)实验室诊断近年来的进展,对有关各种实验室检验结果,实际上能告知内科医生些什么,已产生了严重的混乱。本文以非技术的方式,为普内科医生解释了与乙肝有关的各种血清学检验结果及其公共卫生学意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血清学反应典型急性乙肝病人有一可预料的血清学反应。病人在临床发病以前,血清中就可发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在临床发病时,抗-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通常也存在。随着临床病程,HBsAg的滴度开始下降,且最终降至可测水平以下。在HBsAg消失以后,可测水平的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上升。虽然在HBsAg消失和抗-HBs出现之间,存在一个间隙,称为“窗户期”(window phase)。由于检测HBsAg和抗-HBs灵敏方法的产生,这种“窗户期”可以消失。抗-HBs和抗-HBc两者可不定时间地持续存在,而且在大部分人是终身的。 HBV的血清学标志①HBsAg:90%的急性乙肝在临床发病后4~5个月内,HBsAg将转为阴性。HBsAg检测阳性,除有利于乙肝诊断外,还被  相似文献   

15.
由于前-S_2抗体在乙型肝炎恢复期迅速消失,在自然获得对乙肝免疫性的个体中一直未见报道有抗-前-S_2抗体。由此,对关于前-S_2抗体长期预防 HBV感染的重要性产生怀疑。作者对平均年龄30~40岁的下列各组病例进行观察研究:急性乙肝10例;慢性乙肝17例,无症状的“健康”HBsAg 携带者11例;自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对 HBsAg的提呈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人外周血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HBsAg的提呈作用。方法 从乙肝病人外周血中培养扩增DC,以不同浓度的HBsAg与DC共同孵育1.5h,然后再与10倍的自体T细胞混合培养5d,结束培养前13h加入37kBq/孔(1uCi=37kBq)^3H胸腺嘧啶。收获细胞,用γ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cpm。结果 抗原处理的DC刺激T细胞增殖效应(cpm)明显高于未经抗原处理的DC。结论 从慢性乙肝病人外周血培养的DC对HBsAg有较强的提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合并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云南两大传染病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的5 937例HIV/AIDS病人,分为HIV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分析两组病人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5 937例病人中,HIV感染者5 537例,男性占75.06%;HIV/HBV合并感染者400例,男性占70.25%;合并HBV感染主要分布在31~50岁年龄阶段,占7.56%(257/3 398)。HIV/AIDS病人中农民及外出务工人员占56.85%。HIV感染组中性传播占71.43%,HIV/HBV合并感染组中性传播占79.50%。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400人中,乙肝e抗原(HBeAg)阳性者占24.25%,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占59.50%。合并感染病人中,HBeAg阳性组的HBV脱氧核糖核酸阳性率为77.32%。5 937例病人中临床上表现为发热的占32.14%,消瘦、乏力占22.13%。单纯HIV感染组合并机会性感染2 272例;HIV/HBV合并感染组合并机会性感染169例。结论HIV/AIDS病人以青壮年男性病人为主。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抗体阳性的慢性肝炎1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HBV-M)是临床常用的检测项目。典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变活动期HBV-M表现为HBsAg和HBeAg阳性,也有不少非典型病例,仅表现为HBV-M抗体阳性而病毒抗原均为阴性。现将我们收治的135例HBV-M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现有最敏感的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试验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放射免疫测定,它可测出10~100毫微克病毒蛋白/毫升血清,相当于10~6~10~9个颗粒的HBsAg。已证明有传染性的血清稀释10~(-7)后仍可引起肝炎,而10~(-3)则放射免疫测定已阴性。由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在急慢性肝炎病人血中皆不能检出,而抗HBsAg的出现又与肝炎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对HBV前S_2抗原(HBVPre S_2)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进行探讨。 对象与方法 一、观察对象 由1990~1997年在我院住院的肝癌病人57例,其中6例经病理诊断,51例依据临床症状、体征、AFP、B超及CT诊断为肝细胞癌。年龄28~67岁,男性53例,女性4例。另以同期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65例(年龄29~63岁,男性58例,女性7例)和急性乙型肝炎52例(男性49例,女性3例,年龄16~53岁)为二个对照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 二、检测方法 HBV Pre S_2采用ELISA法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