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Seld inger技术,对22例经内、外科治疗未能止血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超选择血管内栓塞或垂体后叶素灌注术。结果本组动脉造影16例有异常表现,阳性率为72.7%;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10例)、动脉瘤样改变(3例)、肿瘤(2例)、畸形血管团(1例)。17例经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止血成功率为77.3%。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对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可明确病变部位、性质,阳性率较高,同时经导管栓塞或灌注可达到止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在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进行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的血管造影表现、临床应用价值及检塞技术要点。方法:本组25例均是在积极抗休克、全身止血的前提下.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首先有目的地选择某一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尽快栓塞止血.普通导管难以达到栓塞部位的应用SP微导管.栓塞材料主要以明胶海绵为主.加用真丝线段、PVA颗粒、微钢圈。结果:本组25例一次栓塞成功22例。二次栓塞1例。2例栓塞后24小时仍有少量出血,给予全身止血药物出血停止。25例术后随访20~60天无1例复发出血。结论:介入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创伤小,止血快速安全.栓塞治疗目标准确.是一种有效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乃宏  王佳 《当代医学》2013,(25):46-47
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46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5例行出血靶动脉药物灌注血管加压素治疗,29例行出血动脉栓塞治疗。2例血管造影无阳性发现。对44例介入治疗患者,灌注血管加压素和出血动脉栓塞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红蛋白及呕血、便血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压、血红蛋白及呕血、便血均明显好转。结论急性消化道大出血靶动脉药物灌注血管加压素及出血动脉栓塞治疗安全、有效,是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不宜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对确定消化道出血部位及止血的价值。方法:1996年10月-2005年2月临床收治的26例消化道出血病人。先行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部位,将导管超选至出血动脉,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共栓塞32根动脉,其中有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及膈动脉。全部病人随访1~8年。结果:成功率100%(32/32),立即止血100%,19.2%复发再出血。26例患者治疗后部分出现轻微腹胀,腹痛等合并症。无胃肠道坏死、穿孔等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定位准确,安全有效,为外科手术争取了时间。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没有明确原发病或无外科手术指征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可首先考虑介入法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对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DSA检查后,其中9例适宜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明胶海绵、弹簧圈经导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DSA检查阳性,2例未见确切异常DSA征象。9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止血成功,且无复发及明显并发症;另1例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其外科术前定位准确。结论急诊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经导管栓塞靶动脉与动脉内灌注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急性或慢性反复消化道出血患者,先作选择性血管减影显像(DS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后,即经导管栓塞靶动脉或作动脉内灌注。结果 灌注11例,即时止血率84.6%;栓塞9例,即时止血率100%;均无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栓塞靶动脉与动脉内灌注治疗消化道出血疗效肯定,尤其对不能开腹手术的病例,能及时挽救生命,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介入性诊治方法和诊疗价值。方法 选择性腹腔动脉、肠系膜上放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发现出血动脉后,再行超选择插管,然后经导管灌注血管加压素或用明胶海绵等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27例中25例发现出血灶,2例阴性,诊断率92.6%。23例进行了介入治疗,止血总有效率91%(21/23)。结论 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选择性血管造影是最确切的诊断手段,介入疗法具有独特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出血血管查找的方法。方法:对35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常规分别作腹腔动脉造影,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2例加作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2例加行胆囊动脉造影,16例加作节段性腹主动脉造影。结果:24例显示出血血管,其中单独从腹主动脉发出的变异血管5例,胆囊动脉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3例。结论:在按规范血管造影流程的同时重视变异血管及少见部位血管造影,有助于对消化道大出血出血血管的显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在动脉内栓塞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酌情对脾动脉、肝固有动脉行超选DSA,发现出血动脉及其他异常动脉显影,用高压消毒过的明胶海绵颗粒和新鲜明胶海绵条栓塞靶血管。结果18例患者DSA首次血管造影阳性者16例。在16例DSA阳性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进行栓塞治疗,止血成功15例,有效止血率为93.75%(15/16例)。对2例DSA结果阴性的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试验性栓塞,止血成功1例,有效止血率为50%(1/2例)。结论采用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在动脉内栓塞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林  缪南东  邓进  任勇军  胡晓 《四川医学》2009,30(5):735-736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e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6例难治性产后大出血(经阴道自然分娩3例,剖宫产13例)进行超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TAE治疗。结果本组均经股动脉插管进行DSA并应用明胶海绵栓塞,成功率100%,栓塞治疗后迅速止血,止血有效率100%,无栓塞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反复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经Seldinger's法靶动脉插管PUCK造影,其中24例造影阳性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并将血管造影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定位诊断率87.5%(21/24),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5%(18/24),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6例,血管畸形15例,麦克尔氏憩室2例,克隆氏病1例。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3D TOF MRA与3D CE-MRA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MRA)和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3D CE-MRA)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DTOFMRA检查150例;其中9例进行3D CE-MRA检查,对比剂Gd-DTPA,0.2mmol/kg,采集的源图像进行三维最建。常规MRI包括横断面T1WI,T2WI,矢状面T1WI。结果:颅内血管显示正常56例,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46例、动脉瘤22例,动静脉畸形(AVM)21例,颁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3例,烟雾病2例。结论:3DTOFMRA和3DCE-MRA能无创、快速、有效、准确地诊断脑血管病,可作为脑血管病的筛选和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肠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锐  顾明  何乾文  柯振武  盛金平 《重庆医学》2011,40(12):1205-1206,124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小肠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小肠出血的DSA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用Seldinger法行肠系膜上动脉插管造影,其中2例用明胶海绵颗粒超选栓塞。结果 DSA显示出血直接征像8例,出血间接征像10例,同时具有直接征像和间接征像5例,无阳性发现4例。DSA发现小肠出血阳性率为85%,阳性病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3%,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小肠出血病因分别为肿瘤性病变11例(其中平滑肌瘤7例,平滑肌肉瘤1例,间质瘤2例,小肠癌1例),小肠憩室4例,血管病变5例,肠道吻合术后2例,炎症1例,阴性4例。超选栓塞2例,随访均未出现小肠坏死或小肠出血。结论 DSA对小肠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有望对小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决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在胸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MSCTA3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9例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其中正常18例,胸主动脉瘤14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7例。扫描延迟时间采用造影剂跟踪扫描(BolusTracking)。采用三维工作站对数据进行MIP、MPR、CPR(曲面重建)、VRT(容积漫游技术)、VE(仿真内镜)重建。结果:39例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经MIP、MRP、CRP、VRT等方法成像,可清晰显示动脉瘤体及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及破裂口。结论: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CTA3D)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性的检查,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垂体加压素在非肿瘤性小肠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9例经临床证实非肿瘤性小肠出血的DSA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用Seldinger法行肠系膜上动脉插管造影和垂体加压素治疗,全部患者经2周,3月、6月及1年随访。结果 DSA显示出血直接征像4例,出血间接征像2例,2例同时具有直接征像和间接征像,无阳性发现1例。用垂体加压素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内内无1例出血,1年后检出大便隐血阳性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好转,随访未见小肠坏死或梗阻。结论 DSA血管造影对非肿瘤性性小肠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联合垂体加压素治疗,证实这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赵波  赵云峰  刘琨  杨庆祥 《医学综述》2011,17(24):3814-3815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焦虑障碍患者焦虑评分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26例冠心病患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评分,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进行Leaman评分,分析SAS评分与Leaman冠状动脉病变评分(LCAS)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无焦虑组61例,焦虑组65例(轻度焦虑27例中度15例,重度23例),焦虑组Leaman冠状动脉病变评分为(9.38±3.74)分,与无焦虑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SAS评分与Leaman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呈正相关(r=0.789,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焦虑障碍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可根据SAS评分评定冠心病患者焦虑障碍状况,采取综合性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流成像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流成像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者分析了57 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的3DTOF MRA资料,并与同期12例脑血管造影结果比较,。结果示:血管受压移位(57/57),肿瘤供血动脉(34/57),肿瘤血管(31/57),肿瘤染色(48/50),肿瘤包绕血管(25/57)。作者认为,3D TOF MRA可作为术前了解因管解剖手段代替脑血管造影,此外,对部分肿瘤的临别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164例,按照疾病程度分为大面积肺栓塞组(48例)、次大面积肺栓塞组(56例)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60例)3组,对3组患者V/Q显像与CTPA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肺V/Q显像总检出率为91.46%,CTPA总检出率为90.24%,2种方法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法对A、B、C组阳性检出率不同,A组CTPA检出率明显高于肺V/Q显像,B、C组V/Q显像检出率明显高于CT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83、5.02、5.13,P均<0.05)。结论:肺V/Q显像与CTPA诊断栓塞各有优缺点,临床中根据患者情况结合应用,为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249例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49例病人术前均接受Allen试验检查,选择右侧桡动脉作为穿刺插管的部位,血管途径建立以后,置人造影导管,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造影成功者237例,成功率为95.18%;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24%(23例),主要是局部血肿(17例,73.91%),桡动脉闭塞(5例,21.74%),术后局部皮下出血(1例,4.3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广泛开展,对提高冠心病治疗水平有莫大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