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景山教授师承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及祝湛予、程莘农、杨甲三教授。吕老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精研“药对”、创用“穴对”和“同步行针法”,对糖尿病、胃肠病、妇科疾病、过敏性病症等疑难杂症颇有研究。著有《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针灸对穴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对药》等。吕老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中医管理局高级顾问。吾侪在继承吕老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将临床上常用的“穴对”举隅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施今墨轶事施今墨(1881-1969),浙江萧山县人,民国时期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善治内科杂症,1930年曾应邀赴西安为杨虎城将军治病,药到病除,当时报纸传为佳话。1932年创办"华北国医学院",对中医教育颇有贡献。解放后先后在北京平安医院、协和医院、儿童医院、铁路总院应诊。曾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还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有《施今墨医案》、《施今墨对药》等书行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名老中医施今墨先生常用371对对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施今墨先生用药的两个非常显著特点:一是十分注重寒热、升降、气血、收散等药相反相成、双向调节的关系;二是喜用善用平性药,有39.89%的对药应用了平性药,有些类型甚至高达66.67%。重点从平性药对药分布情况,平性药与寒凉药、温热药配伍情况,寒热平"三性"之间配伍规律三个方面分析探讨施今墨先生有关平性药的配伍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4.
桂枝的配伍,《伤寒论》中有不少。如桂枝配白芍以调和营卫,构成桂枝汤的两味主药,后世应用甚广。《本经疏证》曰:“其功最大,旋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又如配伍甘草,辛甘化阳,以温复心阳;配伍麻黄发汗解表;配伍茯苓温化水饮。另外,如《施今墨对药》中所提及的配伍苍术,配伍牡丹皮等。  相似文献   

5.
《素问》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身之血脉";"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指出心的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而病理上,亦离不开血液的生成与运行障碍以及情志思维的异常。清人江笔花著有《笔花医镜》,曾举治疗心虚、心实、心热、心寒的心部药对,据其作用之强弱而称"猛将"、"次将"。近人吕景山撰有《施今墨对药》,详细介绍了施今墨先生临床常用对药370余对,包括每对药的组成、单味功用、伍用功能、主治病症、常用剂量及临证经验,分类详尽,查阅方便。  相似文献   

6.
外科“围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围药”是外科外治疗法之一,在外科治疗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徐洄溪的《医学源流论》有“围药论”专论,指出:“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而外治之中尤重围药。”“围药”是指外敷痈疽疮疡(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四周的药物,可以说为敷贴疮面以外的一切外敷药的总称。从我国古代医学文献记载,“围药”的应用有悠久的历史。南北朝时,我国最早的外科学专著——龚庆宣的《刘涓子鬼遗方》提出“帖”、“薄”、“薄贴”外敷药等名称。对“薄贴”的应用,首先指出:“痈  相似文献   

7.
腰痛这一病名,在祖国医学中,有悠久的历史。但对腰痛的分类及其机理因比较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意见。 (一) 古典医学关于腰痛文献概述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内经》就提出:“太阳所至为腰痛”(素问·六元正纪论),对腰痛的各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为后世誉为众法之宗,方书之祖,是治疗杂病的典范。其所论妇人三篇,则是最早的妇科文献,对妇科学的形成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本文就此略陈如下。一、承前启后,妇科鼻祖在《金匱》之先,无专论妇科文献可查,《内经》散有片段,仲景序文中《胎胪药录》亦仅载其名。《胎胪药录》等虽无可查,但从其序文“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胎胪药录》,并平脉辩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神农本草经》与《伤寒杂病论》药物学内容的相关性,《神农本草经》的药性、功效及主治证在解析方剂配伍中的应用的探讨,从而为解析方剂配伍澄本溯源,提供本草文献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佐药虽然不是针对病机进行治疗的药,却往往能在方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自己对佐药的认识以及在学习仲景《伤寒杂病论》有关佐药应用中的体会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用新鲜的植物、动物入药,是为鲜药。在祖国医药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鲜药的应用始终贯穿其中。如早在2000年前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生者尤良"的记载,"生"字指的就是鲜药。据调查,在2000多种常用中草药中,有近1/3在传统用法中是以鲜用为主的。已故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和老专家朱良春教授均以擅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徐灵胎所著《医学源流论》中关于中医体质学的论述。[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认真研读《医学源流论》以及关于《医学源流论》的现代文献研究,并结合现代中医体质学说,分析、归纳、总结徐灵胎的体质思想。[结果]《医学源流论》涉及到中医体质思想的相关文章共有25篇,而CNKI数据库中关于《医学源流论》的现代文献研究共有8篇。徐灵胎虽然未明确提出"体质"一词,也未形成与中医体质有关的学术体系,但其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医体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关于体质学的论述散见于各论中,内容涉及到体质差异、体质生理、体质防病、辨体调体四个方面,且重视治病求本,[结论]《医学源流论》体质思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医体质学的理论内涵,而且其学术思想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后辈学习。  相似文献   

13.
小柴胡汤作为经方代表,是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重要方剂之一,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为历代医家所常用。通过《伤寒杂病论》与《神农本草经》的文献记载,经文互参,对应比较,归纳分析组成小柴胡汤的7味药的功效,从而探讨张仲景对7 味药的应用规律和加减规律。  相似文献   

14.
方剂配伍中君药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剂君臣佐使配伍中的君药在历代文献记载中有着不同的涵义和数量。据现存文献,《庄子·徐无鬼》以愈病者为君药;《黄帝内经》中以治疗主病的药物为君药;《神农本草经》的君臣佐使用来区分药物善恶;唐·甄权《药性论》规定某药为君药;唐·蒋孝琬《杂注本草》以治疗阴病为君药;金·张元素《医学启源》以剂量最多者为君药;金·李杲《脾胃论》以力大者为君药;明·王肯堂《医论》中的君药则随年份不同而变化。君药的数量也不限于1味,可有2、3味甚至以某一方剂为君。  相似文献   

15.
风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类型之一,文中对风药的起源及特点进行归纳。对《伤寒杂病论》中经典方剂桂枝汤、小柴胡汤、薯蓣丸药物配伍进行分析,探讨风药在《伤寒杂病论》方剂中配伍应用的作用及特点。  相似文献   

16.
黄天骄  郑入文 《中医学报》2020,35(5):980-982
有学者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在症状上与古医籍中的“精浊”“白淫”“劳淋”相似,病机可追溯到《素问·痿论》;“精浊”之名首见于《证治汇补》。对此,笔者提出两点商榷:第一,《素问·痿论》中虽然出现了“白淫”一词,但痿论篇主论“五脏使人痿”,所引文句当属“筋萎”病因,而非白淫;又,“白淫”在《黄帝内经素问》《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等书中并不特指男性病证。“白淫”的早期认识尚不统一,以《素问·痿论》作为本病文献记载的源头有待商榷。第二,“精浊”病名并非首见于《证治汇补》。明代《医灯续焰》中已有“精浊脉证”一节,详细论述了“精浊”的概念、病因、脉象、“精浊”与“便浊”的鉴别诊断以及“精浊”治法;《景岳全书·杂证谟·淋浊》对“精浊”病因与治法亦有论述,二书均早于《证治汇补》。王肯堂《证治准绳》中所论“赤白浊”与张景岳、李用粹的“精浊”在内涵上没有本质区别,作为病名的“精浊”二字已是呼之欲出,亦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7.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她的记载散在于浩瀚的古代文献中,对其的挖掘整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对《伤寒杂病论》中所载的中医护理技术整理后所示,此书中记载了灸法、坐药法、熏洗法、敷药法等13项护理技术,丰富了人们对一千多年前中医护理技术在实践中应用的认识,亦从中医护理技术角度呈现了《伤寒杂病论》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综述《伤寒论》方的君药组方原理研究近况。研究君药的源流、涵义、定性、定位。君药源流,一起源于《神农本草经;》二起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君药涵义,主要是指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君药定性从历史来源看,主要有三种观点:《神农本草经》的君药固定论;《黄帝内经》的君药随证论;李东垣的君药按量论。从目前研究现状看包括:君药原则论、君药结构论、君药原理论、君药主药论。定位方面包括传统君药定位法、现代实验研究君药定位法。  相似文献   

19.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本科或大、中专各版《中医基础学》教材中的阴阳学说一节,在阐述阴阳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之利用阴阳学说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时,也承《内经》此篇之说,将酸、苦、咸味药归为阴类药,辛、甘、淡味药归为阳类药.笔者对于淡味药有渗泄作用,却为何归为阳类药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20.
<正> 马王堆古医书所使用的药剂中有无膏剂?马继兴、李学勤二同志在《我国现已发现的最古医方——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讲到:“关于药物的剂型,书中虽然事实上存在着汤剂、丸剂、散剂等,却只提到丸,没有汤和散的名称,至于膏剂和丹剂,更完全没有出现。”而后,马继兴同志又在《马王堆古医书中有关药物制剂的文献考察》中,对古医书中有关药物制剂作了分析。他认为古医书有药末剂、丸剂、水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