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随着ERCP及相关技术广泛用于胆胰疾病的诊治,其并发症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急性胰腺炎是最常见且严重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并发症,且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测是困难的。本文就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pancreatitis,PEP)的危险因素、发生机理及预防做一综述,旨在提高  相似文献   

2.
<正>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发生率高达4%~43%。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首选治疗方案[1]。ERCP术后胰腺炎(post ERCP pancreatitis, PEP)是ERCP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ERCP术后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824例行ERCP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统计高淀粉酶血症与PEP的发生率,观察ERCP后血淀粉酶变化的规律。结果高淀粉酶血症与PEP是ERCP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总发生率达87.3%。结论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一般较轻,经保守治疗后均能恢复。重症胰腺炎的发生率较低,但愈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比较吲哚美辛栓预防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本院内镜中心收治的204例接受ERCP诊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吲哚美辛组于术前30min经直肠给与吲哚美辛栓剂100mg,对照组不予任何预防药物。检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6h、12h、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2组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ERCP术前血清淀粉酶均为正常值。术后6h、12h、24h血清淀粉酶水平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吲哚美辛栓组、对照组PEP发生率分别为4.00%、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0,P0.05);吲哚美辛组、对照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2.00%、5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7,P0.05)。吲哚美辛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ERCP术前预防性直肠应用吲哚美辛栓可有效降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广泛用于肝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占5%左右,在高危人群中发生率高达30%~40%,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ic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初学者在独立操作时胆总管下段角度与出现ERCP术后胰腺炎(post ercp pancreatitis, PEP)的关系。方法由初学者操作的ERCP手术病人65例,按胆总管下段与垂直线成角的角度分为小角度(≤30°,34例)及大角度(30°,31例)两组。比较两组的插管时间,插入胰腺情况,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P,术后出血等。结果小角度插管时间为(10.05±2.67)分钟、大角度为(9.35±2.79)分钟,小角度导丝入胰管概率为47.1%、大角度为32.2%,小角度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20.6%、大角度为19.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小角度PEP发生率为26.5%、大角度为3.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初学者独立操作时胆总管下段大角度病人出现术后胰腺炎的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广泛用于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术后胰腺炎(PEP)是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亡。导致PEP发生的机制非常复杂且至今仍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其是由多因素导致的,包括化学性、机械性及与酶有关等。随着ERCP诊治技术的广泛展开,PEP预防的临床研究已成为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前认为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与诸多因素有关 。本文回顾性分析PEP与操作技术因素的相关性,以期重视操作中的高危因素,并降低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生大黄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共800例术前血清淀粉酶正常行ERCP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0例,术后均予常规治疗外,观察组于ERCP术后口服生大黄浸泡液(1次/3h)至通便为止。比较两组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EP(2.0%vs.7.5%)、高淀粉酶血症(5.0%vs.16.3%)、术后腹痛发生率(15.0%vs.51.3%)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且术后排便时间明显缩短(10.61hvs.19.51h)(P0.01)。结论:生大黄可降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减轻术后腹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内镜胰管支架置入在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PEP)高危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行ERCP及相关治疗的112例PEP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留置胰管支架分为留置支架组(52例)和未留置支架组(60例)。以Cotton标准诊断PEP。比较2组患者PEP及重症PEP的发生率及PEP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留置支架组发生PEP 3例(5.8%),均于术后48 h症状、体征消失,且无一例诊断为重症PEP;未留置支架组发生PEP 9例(15.0%),2例诊断为重症PEP,经予禁食、抑酶、抗炎、肠内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好转。留置支架组PEP和重症PE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留置支架组(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年轻(≤45岁)女性、奥狄括约肌功能障碍(SOD)及胆管不扩张患者易发生PEP(P0.05)。结论在PEP高危患者行ERCP治疗中置入胰管支架,可明显降低PE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cose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 atography,ERCP)是广泛用于肝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40%,在多数前瞻性研究中,其发生率在5%~1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应用吲哚美辛栓对预防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作用。方法将医院106例行ERCP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术后不给予抑制胰腺分泌药物,观察组术后给予吲哚美辛栓。分别于术前、术后3h、24h检测两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记录两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发生人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h、24h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高于术前,然观察组术后3h、24h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5.66%(3/53)、7.55%(4/53),明显低于对照组32.08%(17/53)、18.87%(10/53),P0.05。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术后应用吲哚美辛栓可有效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加贝酯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1970~2010年12月)、PubMed(1966~2010年12月)、EMBASE(1966~2010年12月)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0年12月),查找加贝酯预防PEP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其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1篇文献,包括3 01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持续(≥12 h)大剂量(≥1 000 mg)使用加贝酯可以有效预防PEP的发生(OR=0.27,95%CI为0.11~0.64,P=0.003),并可以有效预防ERCP术后腹痛的发生(OR=0.44,95%CI为0.25~0.79,P=0.005)。快速(≤6.5 h)小剂量(≤500 mg)使用加贝酯并不能有效预防PEP的发生(OR=0.85,95%CI为0.59~1.34,P=0.570),不能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OR=0.86,95%CI为0.69~1.07,P=0.180),也不能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腹痛的发生(OR=0.66,95%CI为0.32~1.35,P=0.250)。加贝酯组与乌司他丁组比较,2组对PEP预防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7,95%CI为0.39~6.24,P=0.520),对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预防效果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OR=1.85,95%CI为0.83~4.13,P=0.130)。结论持续(≥12 h)大剂量(≥1 000 mg)使用加贝酯能够预防PEP以及ERCP术后腹痛的发生,对于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也有一定效果。加贝酯与乌司他丁对PEP和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效果相同。上述结论尚需多中心、大样本和长期随访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08年1~12月在山东省交通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经CT或MRI证实为胆总管结石、拟实施ERCP、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经内镜取石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n=50)与对照组(n=50),检测2组患者术前、术后3 h和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以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PEP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h和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均高于术前水平(P<0.01),但硝酸甘油组术后3 h及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108.88±152.07) U/L,(97.02±113.38) U/L]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 h及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196.30±244.41) U/L,(234.22±406.05) U/L],P<0.05.硝酸甘油组ERCP术后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2.00%,6/50)和PEP发生率(2.00%,1/50)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高淀粉酶血症30.00%(15/50),PEP 14.00%(7/50)],P<0.05.结论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可降低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对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均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洁  陆观  傅燕  孙敏  张捷 《腹部外科》2012,25(6):353-355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选择经B超、CT或MRI(MRCP)证实为胆管结石的病人42例.①所有病人将拟施行ERCP、EST及经内镜取石,分别于术前1h及术后6h、24 h、48h抽取空腹静脉血,同时测定这4个时间点的淀粉酶、脂肪酶及CRP.②将EST术后病人分为EST术后胰腺炎组((post-EST pancreatits,PEP组)和EST术后非胰腺炎组(非PEP组),对两组的淀粉酶、脂肪酶及CRP进行比较.结果 在入选EST术后病人中,PEP组有5例,非PEP组有37例.两组病人术前淀粉酶、脂肪酶和CRP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EP组,与术前比较,淀粉酶从6h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脂肪酶从24 h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在6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非PEP组,脂肪酶和CRP在6h、24 h、48 h这3个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淀粉酶在术后24 h开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可与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联合测定,作为EST术后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最具技术挑战性的治疗性内镜操作之一,ERCP成功的首要条件是胆管插管,常规标准胆管插管技术的成功率约为75%~85%,但仍有8.1%的患者出现胆管插管困难。目前关于插管困难的定义尚无统一的国际共识,大多数研究根据插管尝试次数和(或)插管时间来定义胆管插管困难。插管困难的发生取决于患者解剖结构(如憩室内乳头、粗而长的十二指肠乳头、胆胰管汇合异常等)、疾病特定因素(如十二指肠乳头或壶腹肿瘤、消化道重建术后的胆管取石等)以及操作者经验等不可控因素。插管困难与ERCP术后不良事件的增加密切相关,其中ERCP术后胰腺炎(PEP)是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PEP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危险分层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开发具有临床实用性的PEP风险预测评分系统。当发生插管困难时,应用先进的辅助插管技术可将总体胆管插管成功率提高到95%,目前常用的基于ERCP的辅助插管技术主要有双导丝技术、胰管支架占据法导丝引导插管、经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针刀乳头预切开术、针刀瘘管预切开术。这些先进的辅助插管技术也增加了并发症发生风险,并且技术的实施受限于十二指肠乳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常规直肠应用吲哚美辛栓剂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c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RCP治疗的166例临床患者资料,其中术前预防性使用吲哚美辛栓纳肛的病例94例,未使用吲哚美辛72例,比较两组ERCP术前、术后3 h、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前血淀粉酶无统计学差异(78.0±6.9 vs 87.8±7.8,P0.05),但吲哚美辛组术后3 h血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75.6±67.7 vs438.6±77.4,P0.01),24 h血淀粉酶也低于对照组(227.8±37.3 vs 239.8±38.1,F=19.93,P0.01)。吲哚美辛纳肛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2%vs 5.6%,P0.01),吲哚美辛纳肛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7.4%vs 12.5%,P0.01)。结论 ERCP术前使用吲哚美辛可以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可以作为常规预防手段使用。  相似文献   

18.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是诊断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因有一定的并发症 ,如胰腺炎、胆管炎和上消化道出血等 ,尤其急性胰腺炎值得重视。本文就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1 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文献报道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发生率为0~ 3 0 9% ,其中大部分的病人表现为高淀粉酶血症 ,部分可发展为重症胰腺炎 ,甚至引起死亡。Freeman等[1 ] 对19 63例行ERCP检查者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依次为 :ERCP术后胰腺炎史、括约肌球囊扩张、导管插入困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2006年4月至2009年8月由外院转入的6例ERCP术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分析临床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6例病人中5例因胆道症状、1例因右上腹痛行ERCP检查,其中1例病人反复插管后置管失败,2例行胰管造影检查,3例行Oddi括约肌预切开术,均未行Oddi括约肌球囊扩张及胰管括约肌切开术,术前、术后均未预防性用药,术后均未放置胰管支架;6例病人在ERCP术后8~48h诊断为SAP,急性期有4例病人并发急性肺损伤,1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并发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后期有5例病人并发胰腺坏死组织感染而行手术引流,1例死亡。结论 严格掌握ERCP适应证、术前充分评估病人危险因素、术中注意避免操作相关危险因素、术后早期诊断,是预防及治疗PEP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年龄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胰腺炎(PEP)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8年4月512例胆总管结石行ERC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232例年龄≥75岁患者作为观察组,280例年龄75岁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与PEP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合并的老年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比例高于对照组外(均P0.05),其余一般资料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ERCP治疗成功率、术中指标及治疗方式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术后出血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全组PEP发生率为10.94%(56/512),观察组PEP发生率6.47%(17/232),其中轻度为4.74%(11/232),中度为2.16%(5/232),重度为0.43%(1/232);对照组PEP发生率13.93%(39/280),其中轻度为8.93%(25/280),中度为4.29%(12/280),重度为0.71%(2/280)。观察组总体PE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7),各等级PE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5、0.180、0.676)。两组并发症均在积极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年龄增长引起的胰腺萎缩、纤维化和外分泌功能减退对PEP发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PEP的严重程度影响不明显,该结论仍需要多中心大数据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