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肝癌和肝癌破裂发生率差异很大。同肝癌一样,肝癌破裂病死率很高。肝癌破裂的原因,推论很多而且十分具有争议性。肝癌破裂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率很高。肝癌破裂的治疗主要分为3个处理阶段:(1)急症阶段。主要通过复苏治疗,稳定病人和停止肝癌破裂出血。停止肝癌破裂出血的方法包括改善病人凝血功能障碍,介入治疗(肝动脉栓塞)和手术治疗(围肝脏纱布填塞、肝动脉结扎、使用能量器械或化学制剂直接止血和急症期肝部分切除术)。(2)评估阶段。病人肝癌破裂停止出血后进行评估,包括病人整体情况、肝功能、肿瘤分期、肝癌(包括肿瘤位置)能否切除、剩余肝脏体积情况、是否伴有肝硬化或门静脉高压症。(3)决定性治疗阶段。该阶段主要分为治愈性和非治愈性。由于肝癌破裂是肝移植的禁忌证,肝部分切除术是唯一治愈性手段。术中使用蒸馏水或5-氟尿嘧啶灌洗腹腔,可有效降低术后肝癌腹膜转移率。肝部分切除术可在急症期(出血期间),延迟早期(肝癌破裂时间≤8 d)或延迟晚期(肝癌破裂时间>8 d)施行。在急症期或延迟早期施行肝部分切除术,术后肝癌腹膜转移率比延迟晚期低。肝癌破裂停止出血后,对于无法施行肝部分切除术的病人,其治疗方法与没有肝癌破裂的病人无较大差别。在可施行肝部分切除术的病人中,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手段。肝部分切除术病人的远期生存率高于其他任何非手术治疗(包括经肝动脉栓塞或化疗栓塞)。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氟尿嘧啶植入剂对预防肝癌破裂术后肿瘤腹腔种植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在肝癌破裂出血手术切除后,将氟尿嘧啶植入剂分别播撒于肝切除部位或断面、局部淋巴引流区域、网膜组织.术后随访复查CT以排除腹腔转移.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功切除病灶,无手术死亡,7例行肝癌切除术,4例行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术(左肝外叶切除3例,第Ⅳ段切除1例),1例第八段肝癌侵犯膈肌,同时行肝肿瘤切除并部分膈肌切除术.平均随访14.3个月,1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发现脾脏周围转移,其他11例患者均未发现有腹腔转移病灶,2例肝内复发.1例患者术后13个月死于肝外其他器官转移.结论 同国内同类研究相比较,氟尿嘧啶植入剂能显著减少肝癌破裂术后肿瘤腹腔种植转移.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急诊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仁勇  董昕  刘祝 《腹部外科》2005,18(4):218-2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急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2003年收治的15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病人的诊断及治疗结果。15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不规则肝切除术、肝动脉结扎术、填塞+肝动脉结扎术、填塞及缝合止血、无水乙醇瘤内注射。结果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2例,因再出血休克死亡1例,因肝、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肝癌破裂出血的治疗应以止血和保肝为主,同时遵循治疗肝癌的基本原则。选用不同治疗方法必须个体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联合腹腔及系统化疗模式用于胃癌腹膜转移转化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于2016-12-11收治1例胃癌病人,腹腔镜探查提示腹膜转移,腹膜癌指数(PCI)高达39,腹腔镜下行多西他赛HIPEC 1次,后续紫杉醇(PTX)腹腔联合静脉化疗并同步口服替吉奥治疗6个周期。结果转化治疗后病人的CT检查及肿瘤标记物检测评价疗效良好,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讨论后决定再行腹腔镜探查术。腹腔穿刺细胞学检查未见癌细胞,探查中未见明确腹膜转移病灶,行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除外No.10淋巴结)。术后病人恢复顺利。术后病理学检查示,胃体-窦中低分化腺癌,分期为yp T3N2M1。截至2017年9月,病人仍在术后治疗中。结论腹腔镜HIPEC联合腹腔及系统化疗模式用于胃癌腹膜转移转化治疗初步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5.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十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病人的临床特征、预后及治疗情况.方法 对10例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或(和)下腔静脉造影和肝静脉造影确诊布加综合征:Ⅰ a型4例,Ⅱ型3例,Ⅲ a型3例.肝细胞癌由彩色多普勒超声、增强螺旋CT和病理检测诊断;肝癌单发8例,多发2例.8例均成功开腹进行肝癌切除术,3例并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反C型分流术(肠-腔分流术);5例开腹手术前2~3 d介入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或(和)(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2例多发肝癌合并布加综合征病人行介入超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或(和)(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结果 1例行肠-腔分流术+肝癌切除术病人术后5 d死于肝衰竭;1例行肠-腔分流术病人术后4 d出现乳糜漏,治疗15 d后好转.随访9例,随访时间为术后半年至5年;2例多发肝癌病人介入术后1年和半年死于肝衰竭;2例病人在术后1年和2年死于肝癌复发转移.结论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病人预后不良,在解除布加综合征病人肝脏淤血的状态的同时尽早并尽可能的切除肝癌病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腹膜后阑尾炎十分罕见,起病隐匿,发生于肾移植术后早期可造成极其严重后果。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成功治疗1例肾移植术后发生的腹膜后位阑尾炎穿孔致动脉破裂出血。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39岁,以"肌酐升高10年,透析9个月"于2015-09-19入院。诊断为IgA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移植肾脏置于右侧髂窝内,动、静脉分别与病人髂外动、静脉端侧吻合。术后31 d,因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8年来收治 13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急诊行肝癌切除术 ,1例行缝扎止血及肝动脉插管术。术后 1h死于出血性休克 1例。术后随访 11例 ,术后生存小于 12月 2例 ,12 -18个月 3例 ,19-3 0个月 2例 ,3 1-4 2个月 3例 ,>4年者 1例 (术后第 3年亚临床复发再切除病例 )。随访患者最终死亡原因 :癌复发和转移、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结论 肝叶切除和肝脏局部切除不但可以彻底有效地止血 ,而且可以切除肿瘤达到根治的目的 ,是首选的方法。术后的综合治疗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和腹腔化疗交替应用以预防复发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加用免疫治疗 ,以期获得更佳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1993-2003年间收治的18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的联合介入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出现肺转移的病人。总结经胸单切口同期切除肝癌并肺转移癌的体会。方法及结果选择18例均为巨块型肝癌病人,经TACE治疗,出现同侧孤立性肺转移病灶,其中右肝癌并右肺转移11例,左肝癌左肺转移7例。经右侧开胸一切口行肝癌及肺转移瘤同期切除11例,经左侧开胸行肝癌及肺转移瘤同期切除7例。全组手术经胸切口一次完成,无需分期手术,过程顺利,无重大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该术式可同期一次完成胸腹部病灶的切除,无需分期经胸腹部两切口手术,无需改变体位,手术快捷、安全、出血少、创伤小,可减轻病人经济及心理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0例肝癌病人进行肝切除并肝动脉、门静脉放置输注装置术,术后反复交替行肝动脉、门静脉灌注化疗,结果除1例因肝衰竭死亡,两例未按计划化疗,术后出现全身广泛转移死亡外,其余病人半年后均未见复发和转移。本手术方式对肝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肺转移是肝细胞性肝癌肝外转移的最常见的部位。本文旨在评估手术切除孤立性的肝癌肺转移灶的疗效。病人和方法从1972~1995年,共380例肝细胞性肝癌病人行肝切除术。凡胸部放射检查有异常时行肺部CT检查。有孤立性肺部转移、但无肝内肿瘤复发的病人可选择行手术治疗。肺部转移灶切除后行辅助化疗,并进行生存期随访。当肺部再次出现另一转移灶、肝内仍无复发时,可再次行肺叶切除术。若肝内有肿瘤复发或肺部有多个转移灶,则行化疗。结果380例患者中经放射学和病理学检查发现48例(12.6%)形成肺转移。基中7例男性和2例女性患者无肝癌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急诊止血术后再治疗方法。方法  63例病人随机分成三组 ,即手术探查组 ,介入化疗 +腹腔化疗组及保守治疗组 ,分别作相应处理后比较三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探查组术后 1年生存率达 74.1% ,高于其它二组 (P <0 .0 5 )。结论 对肝癌自发性破裂止血术后的病人 ,应根据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病人尽早手术探查。除对原发灶进行处理外 ,还可清除切口及腹盆腔内的种植转移灶 ,使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1例右半结肠癌肝肺转移并腹膜后转移患者的诊治经过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6年8月收治的1例行MDT讨论的右半结肠癌肝肺转移并腹膜后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国内学者诊治晚期结直肠癌提供参考意见。结果该患者于MDT前接受了数周期化疗和3次手术切除原发灶及转移灶后,再次发现腹膜后占位,经影像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和胃肠与疝外科多学科MDT讨论后,认为目前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是手术,术后继续口服化疗药物。患者接受了腹膜后肿瘤切除术+腹腔粘连松解术。术后已获访3个月,未发现复发转移灶,继续随访。结论右半结肠癌合并肝肺转移及腹膜后转移的治疗上主要以术前新辅助治疗,手术切除原发病灶、转移灶和复发病灶为基础,术后结合放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同时需定期监测CEA值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81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行外科治疗,其中肝叶切除47例,出血癌灶切除10例,肝动脉结扎22例,纱布填塞止血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81例中1个月内死亡7例,占8.64%,余74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1.1%、25.5%、7.3%,最长存活达5年3个月。术后发生腹腔转移38例,肺转移25例,脊柱转移8例。结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并非癌肿晚期,手术治疗是控制出血、处理癌灶、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临床少见,多发生于胃肠道、胰腺。肝脏NEN多为上述部位转移而来,原发者极少。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术前诊断为肝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而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NEN的病人。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51岁,因"发现肝占位性病变2年余"于2018-05-12入院。病人2年多前因"右上腹胀满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腹部超声提示"肝包虫",未进行治疗。后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切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肝癌自发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行肝切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的20例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和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切除后切缘均为阴性,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为(204±45)min;术中出血量为100~800 m L,平均270 m L;术后住院时间为(11±4)d。术后发生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各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于术后3个月肿瘤复发并死亡,其余恢复良好。结论肝切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应用于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止血确切、防治肿瘤种植转移及复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急诊肝切除术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诊肝切除术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对16例肝癌自发性破裂患者行急诊肝切除术,其中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55.6岁,术前均行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和CT检查。术后1个月内均行TACE治疗。结果:急诊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4/16)。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81.25%、50.00%。结论:急诊左半肝切除术或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癌破裂出血的原因和急性期止血以及止血后Ⅱ期治疗措施。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肝癌破裂出血的病因目前仍不完全清楚,我国肝癌破裂出血与乙肝病毒感染导致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肿瘤小动脉壁致其损伤继而破裂出血关系密切。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肝叶切除、肝动脉结扎术、缝扎填塞)、肝动脉插管栓塞术、其他治疗(无水乙醇瘤内注射、射频消融、生物免疫疗法等)。结论肝动脉插管栓塞术在肝癌破裂出血急性期止血效果良好,可作为Ⅱ期综合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3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6年7月至2004年7月收治38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中9例行保守治疗,术后病死率为67%(6/9):29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不规则肝切除术,肝动脉结扎+填塞缝合止血术,单纯填塞缝扎止血术,术后病死率分别为25%(3/12),56%(5/9),62%(5/8)。结论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行肝切除术不但可以有效彻底地止血,而且可以达到切除病灶的目的,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如果病人情况不允许,可先行保守治疗,争取行Ⅱ期或延期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4岁,因“肝癌术后1年,再发腹痛半天”入院。既往有乙型肝炎“大三阳”病史3年余,长期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患者2016-08-10因肝癌破裂出血在外院行肝右前肿瘤切除+胆囊切除+术中右后叶肿瘤肝癌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术(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 for liver cancer,PMCT),术后病理示:介入治疗后(肝右叶)残留20%肝细胞瘤,粗梁型Ⅲ~Ⅳ级,MVI分级为M1,患者术后未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血源性微转移检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外周血端粒酶亚单位hTERT mRNA,AFP mRNA及TPS(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表达水平,来提高肝癌血源性微转移早期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对肝移植术后进行早期预测微转移,以指导综合治疗,改善预后。方法选取肝癌肝移植病人20例,肝癌伴肝外转移10例作为实验组,胆石症病人10例、乙型肝硬化病人10例作为对照组。外周抗凝血进行低温离心取有核细胞成分进行RT-PCR mRNA检测;非抗凝血离心留取血清进行TPS ELISA检测。结果外周血AFP mRNA在肝癌中表达率为75%,端粒酶为90%,伴肝外转移者均为100%。TPS表达水平在116-4600U/L之间,中位值为1600U/L,伴肝外转移者多〉1600U/L。AFP或端粒酶任意一项表达阳性肝癌为100%。对照组中胆结石病人AFP、端粒酶及TPS均阴性。肝硬化病人AFP表达率10%,端粒酶10%,TPS值〈1600U/L,实验组与对照组间三者表达有显著差异。术后AFP持续阳性、术前TPS〉1600U/L的2例病人于术后2个月左右发生肝肺转移死亡。另外2例术后AFP、端粒酶由阴性转阳性且TPS升高到500U/L左右,分别于术后6、8个月出现转移,带瘤存活。结论联合检测AFP mRNA,hTERT mRNA及TPS使检测微转移敏感性达100%,使AFP阴性肝癌亦得到诊断。术后AFP、端粒酶持续阳性且TPS水平高者易于发生转移且转移出现时间早。动态监测AFP、端粒酶由阴转阳、TPS逐渐增高是转移复发的征兆。该研究为评估预后及预警术后转移复发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