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5例术前诊断为Ⅱ型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患者,在超声监护下行宫腔镜电切术,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生育要求采用直接切除或开窗后切除,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结果:35例中32例一次手术切除肌瘤,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1.42%,手术时间25~75分钟,术中出血量10~150 ml.3例因肌瘤较大,1~3个月后行第二次手术切除.未发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子宫穿孔及邻近脏器的损伤.术后住院时间1~3天,术后2个月时月经量均正常.超声检查宫腔内膜光滑、均质.3例要求妊娠者,于手术1年后妊娠,均已足月分娩.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粘膜下肌瘤是安全、可行的,但术前一定要选择好肌瘤类型、大小,术中注意手术技巧和良好的监护.  相似文献   

2.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1999年1月至2004年11月,威海市妇女儿童医院对146例经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发现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肌瘤电切手术。其中0型40例,Ⅰ型55例,Ⅱ型51例。术前排除恶性病变。术中超声全程监护。术后连续随访。结果14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0型、Ⅰ型黏膜下肌瘤均一次切净,Ⅱ型中有11例未能全部切除,切除范围≥70%。手术满意率达96·6%,无一例发生子宫穿孔。行米非司酮药物预处理2个月后子宫平均缩小25·3%,最大肌瘤平均缩小34·6%。14例有生育要求者,10例妊娠(71·4%),其中8例已足月分娩。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最佳方法。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是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安全性及手术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1 临床资料患者,46岁,因子宫内膜剥除术后4年,下腹痛1个月,加重1周于2018年5月18日入北京天坛医院。8年前因异常子宫出血于我院行宫腔镜检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及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同时行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肌瘤电切术;5年前再次因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检查提示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我院宫腔镜下行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除;4年前患者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壁间肌瘤,并出现经期缩短的症状。考虑患者无生育需求,  相似文献   

4.
正1 临床资料患者,46岁,因子宫内膜剥除术后4年,下腹痛1个月,加重1周于2018年5月18日入北京天坛医院。8年前因异常子宫出血于我院行宫腔镜检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及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同时行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肌瘤电切术;5年前再次因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检查提示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我院宫腔镜下行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除;4年前患者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壁间肌瘤,并出现经期缩短的症状。考虑患者无生育需求,  相似文献   

5.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24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威海市妇女儿童医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0月24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接受宫腔镜电切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子宫黏膜下肌瘤中0型62例,Ⅰ型116例,Ⅱ型70例。结果24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发生子宫穿孔。切除肌瘤最重248g,术前超声测量肌瘤最大直径95mm。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术后满意率为94.4%,0型、Ⅰ型术后满意率达100%。27例有生育要求者,18例妊娠,14例已分娩。结论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首选方式。正确选择适应证,提高操作技巧,严格超声监测,是保障手术安全性和疗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宫腔镜刨削(IBS)系统治疗育龄女性子宫内膜息肉和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接受IBS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和黏膜下肌瘤48例为研究组(IBS组),同期接受普通双极宫腔镜电切系统治疗者42例为对照组(普通电切组),分别比较两组不同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灌注介质总量、灌注介质吸入量),手术前后相关生化指标(Hb、血钾、血钠、血糖)的变化,以及术后2个月随访子宫内膜修复情况。结果:①IBS组黏膜下肌瘤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电切组黏膜下肌瘤患者(P0.001),IBS组子宫内膜息肉和黏膜下肌瘤患者的灌注介质总量和灌注介质吸入量均比普通电切组明显减少(P0.05,P0.001)。②两组术前、术后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术后随访中,IBS组黏膜下肌瘤患者的阴道流血或流液的时间显著短于普通电切组黏膜下肌瘤患者(P0.05)。IBS组宫腔黏膜下肌瘤患者比普通电切组宫腔黏膜下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厚(P0.05)。有1例普通电切组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发生了宫腔粘连。结论:新型IBS系统与普通双极电切系统相比,虽然在内膜息肉切除过程中优势不明显,但是对于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灌注介质用量少,并发症少的特点,对于育龄期女性具有保护子宫内膜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手术。  相似文献   

7.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疗效。方法 :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 ,对 4 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治疗 ,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 12例 ,子宫肌瘤 2 0例 ,子宫腺肌病 1例 ,子宫内膜息肉 3例 ,胎盘部分植入 2例 ,多发性子宫粘膜下腺肌瘤 2例。结果 :术后子宫异常出血均治愈 ,子宫内膜切除 2 6例 (其中 11例同时行单纯粘膜下肌瘤切除术 ) ,1例月经恢复正常 ,11例月经明显减少 ,8例月经稀发 ,6例闭经 ;单纯粘膜下肌瘤切除及内膜息肉切除者月经均恢复正常。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宫腔镜电切术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宫腔镜电切术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运用气化电切镜经宫颈行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19例,子宫内膜切除术9例,宫颈管息肉切除术14例,其它宫内良性病变切除10例。结果宫腔镜下电切子宫粘膜下肌瘤、宫颈息肉、植入胎盘,术后完全满意率100%;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子宫内膜息肉行TCRE、TCRP术,术后完全满意率92.3%。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近期疗效好,可替代子宫切除治疗宫内良性病变,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  相似文献   

9.
经阴道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行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36例,均位于子宫下段.肌瘤直径30~63mm,其中30~40mm 13例,41~60mm 20例,61~63mm 3例.行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失败后,改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随访3~40个月.根据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残余肌瘤有无增长、是否再次手术等将疗效分为满意和不满意.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手术平均时间64.7±10.4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200.0±38.4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9±1.2天,术后满意率均达100%,2例要求生育者1例妊娠.结论:对位于子宫下段、肌瘤直径30~63 mm的黏膜下肌瘤,考虑到宫腔镜可能不易切除的,可经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72例行手术切除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进行分组。35例患者接受开腹手术(开腹组),37例患者接受宫腔镜电切术(宫腔镜组)。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开腹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86%,低于宫腔镜组的97.30%(P<0.05);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高于宫腔镜组的5.41%(P<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于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因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的患者4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4例(术中于宫颈注射垂体后叶素加0.9%氯化钠)和对照组23例(术中于宫颈注射缩宫素)。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吸收量及手术前后血钠差值。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吸收量及手术前后血钠差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视野清晰度,降低膨宫液用量,可有效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生殖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中心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观察术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时的子宫内膜厚度、妊娠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中度宫腔粘连25例,重度宫腔粘连15例。双极电针分离粘连组(电切组)19例,微型剪刀分离粘连组(剪刀组)21例。40例患者共助孕64个周期,电切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为7.0(6.0~9.3)mm、薄型子宫内膜率为46.9%;剪刀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8.0(7.0~9.8)mm、薄型子宫内膜率为31.3%,2组子宫内膜厚度及薄型子宫内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继续妊娠率分别为46.9%、37.5%、18.8%、6.3%、12.5%,剪刀组分别为34.4%、28.1%、12.5%、3.1%、12.5%,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术后妊娠时间为7.5(4.0~12.0)个月,剪刀组为3.0(3.0~8.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能改善患者的生殖预后,2种宫腔镜手术方式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6月我院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83例,根据患者的年龄、有无生育要求和肌瘤的生长部位采取不同的方法。观察宫腔镜电切术的疗效,安全性及满意度。结果宫腔镜手术共切除子宫肌瘤109个,其中0型46个,Ⅰ型41个,Ⅱ型22个。手术时间15~50 min,术中出血量约20~150 m L,未发生子宫穿孔及周围组织损伤,无感染等并发症。19例不同程度的腹疼,对症处理后恢复。术后随访满意率为91%,13例不孕患者中妊娠8例,妊娠率61.5%。结论宫腔镜手术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4年5月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14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72例保守治疗无效、无生育要求的患者行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其中12例同时行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59例行单纯黏膜下子宫肌瘤及内突壁间肌瘤切除术(直径≤5.0cm),9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1个月~2年,月经改善率98.5%,TCRE后62例无月经,8例月经减少,68例月经正常。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黏膜下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肌内膜切除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方法:13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72例,采用宫腔镜下内膜基底层及部份肌层电切术,术后辅以孕三烯酮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单纯孕三烯酮治疗。随访观察经量、痛经情况,子宫大小,CA125值、复发率、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月研究组月经量改善情况、痛经缓解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子宫体积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CA125下降值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停药后6月和12月,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并发症均为孕三烯酮所致肝功能异常。结论:宫腔镜子宫肌内膜切除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是一种治疗新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直径≥1cm子宫颈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直径≥1cm、临床诊断子宫颈息肉,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临床误诊10例,其中术后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2例,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及子宫颈腺囊肿各1例;100例病理确诊的子宫颈息肉患者中,23例(23%)合并子宫颈管内息肉,29例(29%)合并宫腔内病变,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8例,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9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伴中度不典型增生各1例。术后随访3年,共复发4例,术后第1、2、3年的复发率分别为1.0%(1/96)、1.2%(1/85)和2.4%(2/83)。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直径≥1cm子宫颈息肉可以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且可以发现合并的子宫腔内病变,较传统方法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电切术11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手术日趋精细 ,不仅要求解除病人痛苦 ,还要尽可能保留脏器完整及生理功能[1] 。应用宫腔镜电切术经宫颈切除子宫内膜、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内突型肌壁间肌瘤、子宫纵隔等宫腔良性疾病 ,代替开腹子宫切除[2 ] ,具有诸多优点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7年 7月至 1999年 2月对已婚妇女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电切术 116例 ,其中已育 113例 ,已婚未育 3例。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 5 8岁 ,平均 (41± 6 3)岁。术前均行宫腔镜检查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5 1例 ,其中腺囊型增生过长 3…  相似文献   

18.
患者40岁,住院号60731。因停经50d,B超提示异位妊娠于2002年12月26日入院。入院诊断:(1)早孕:肌壁间妊娠?宫角妊娠?(2)子宫肌瘤。患者平素月经规则,7个月前因月经异常住我院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及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后壁一肌间型肌瘤突起,约黄豆大。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遵嘱避孕半  相似文献   

19.
宫腔镜电切术中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Duan H  Xia E  Li 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11):650-652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中诱发并发症的潜在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995年1月-2001年1月,在行各类宫腔镜手术中发生并发症的17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发生子宫穿孔3例和不全子宫穿孔7例,分别发生在较大的子宫肌瘤切除术,宫腔粘连分离术,子宫纵隔切除术和胎骨嵌入切除术中,均在B超或腹腔镜下诊断并经腹腔镜缝合止血,避免了开腹手术;发生术中大出血4例,分别在宽蒂,多发性黏膜下肌瘤切除和子宫腺肌病内膜切除术中,除1例开腹行子宫切除外,3例经宫腔放置球囊导管压迫止血;发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TURP)综合征3例,其中载例为宽蒂黏膜下肌瘤和内突壁间肌瘤切除,1例为子宫腺肌病行内膜切除,经补钠,利尿和纠正左心功能衰竭,症状得到控制。结论 复杂的宫腔内操作是宫腔镜单极电切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的潜在危险,进行术前预处理,术中监护等,是预防及检查手术并发症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导航在Ⅱ型粘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中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Ⅱ型粘膜下肌瘤患者在超声导航下行宫腔镜下肌瘤电切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13例手术一次性完成;有2例经二次手术完成;1例术中放弃。结论超声导航在宫腔镜下电切Ⅱ型粘膜下肌瘤术中具有重的监护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