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疾控中心正式发布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指南已有10余年.而去年根据大量研究结果再次发布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更新,主要针对减少污染、减少污染的影响、改善机体防御机能等方面进行阐述。本文对此更新作一解读,以利于外科医生改进临床实践,进一步减少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病人安全”项目于2012年开始启动全球性手术部位感染(SSI)预防指南的制定工作,并将于2016年正式出版。该指南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更新:(1)术前沐浴以降低SSI发生率仅是临床规范,并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不推荐术前使用洗必泰擦拭巾。(2)推荐手术部位消毒使用含碘伏或氯己定的酒精类消毒液。(3)推荐在切皮前120 min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但同时须考虑抗生素半衰期。(4)推荐全麻气管插管的结直肠手术成年病人术中和术后2~6 h吸入80%浓度的氧气。(5)不建议术中施行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或限制性液体治疗以降低SSI发生率。(6)建议对清洁-污染切口和污染切口的腹部手术使用伤口保护套减少SSI发生。  相似文献   

3.
手术部位感染是骨科择期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对于关节置换术或脊柱内固定术更是灾难性的后果,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因此,加强骨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是实施骨科择期手术加速康复的重要环节。通过查阅文献,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数据库大样本数据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编制本指南,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本指南包含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骨科择期手术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第二部分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术前措施;第三部分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术中措施;第四部分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术后措施。  相似文献   

4.
减少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有多种针对性的局部措施,分为术前措施和术中措施。术前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筛查可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率,但对非MRSA携带者不推荐常规使用;术前使用洗必泰可减少SSI,但必须予以护理干预;手术贴膜在手术中使用较广泛,但仍需更多随机对照研究;骨科手术中推荐使用0.35%碘伏浸泡切口3min后再冲洗以减少SSI发生,但配置碘伏溶液时需严格无菌操作;脊柱外科手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粉可减少SSI发生,但其在创伤骨科、关节外科等其他骨科手术中的作用仍有待研究;尚无大量证据支持使用切口负压吸引治疗(INPWT)可减少关节置换术后患者SSI发生,但其对于减少创伤骨科手术SSI发生仍有较大意义;银离子敷料预防SSI效果较好,也可与INPWT联合应用。该文对局部措施预防骨科SSI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一旦发生将增加病人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随着手术难度及复杂度逐渐增高,假体植入逐渐增多,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一系列临床问题,均增加了SSI的发生率;同时,微创外科、加速康复外科快速发展,也给SSI的预防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SSI的预防应引起社会及医院的重视。应针对SSI制定并推广规范化的诊治措施,从预测、诊断、围手术期管理、术中操作等环节预防SSI,在病人、医护人员、环境各个层面综合管理,有效减少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患者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约占医院内感染的四分之一。在当前医疗环境下,SSI一旦发生,不但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增加医生工作负荷,还会增加医患间紧张气氛。近年来,有关SSI的分类、细菌流行病学及相关预防措施与治疗均有很大进展。为降低S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一直是外科技术的重要部分。2017年版《外科部位感染预防指南》进行了要点首次更新,主要针对手术中的14个核心领域,根据最全、最广泛、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给出了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最终得出了42条指南建议,这其中包括广泛应用的手术皮肤准备、无菌手术贴膜及预防抗生素使用等。新指南较为全面地反映了SSI预防的最新与最权威的观点,不仅更新了临床操作规范,而且有助于临床一线医生有关手术感染的观念更新,故对新指南的重要观点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8.
1 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和目的 临床营养与抗生素的发展、麻醉学的进步、重症监护和器官移植同被列为20世纪医学重大进展[1],发展至今已涉及多个临床学科,并作为标准治疗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手术部位感染高危因素与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简称切口感染,仍然是当今外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由此给病人带来的痛苦,给社会增加的经济负担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我国尚没有公布符合中国国情的SSI预防指南,本文根据国外近年文献,筛选出与普通外科有关的SSI高危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1SSI定义SSI是指手术期(或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的感染,占住院病人院内感染总数的14%~38%,是院内感染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泌尿系统感染和肺炎[1-2]。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布的SSI预防指南的原始文献定义,按SSI发生的部位分为切口浅部感…  相似文献   

10.
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在外科领域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这主要是为了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外科手术后的切口感染和手术部位的深部腔隙或器官感染 ,如胸腔感染、腹腔感染、脓肿形成等。此类感染约占医院全部感染的 1 4 %~ 1 6 % ,占外科患者感染的 38% [1 ] ,其重要性不容忽视。1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适应证[2 ]抗生素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作用确定无疑 ,但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用抗生素 ,如头颈部手术、乳房手术、一般肢体手术、疝修补术、无急性炎症的阑尾或胆囊切除术 ,都不必使用抗生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适应证是 :①患者有感染高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11—2021-12于郑州大学附属信阳医院(信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 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 205例,女921例;年龄(45.28±7.51)岁(范围:19~76岁)。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 126例患者中手术部位感染63例(2.96%),其中表浅切口感染33例(52.38%)、深部切口感染18例(28.57%)、器官及腔隙感染12例(19.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BMI>24 kg/m2或<18 kg/m2、糖尿病病史、术前准备时间≥3 d、Ⅲ类切口、手术时间≥180 min、住院时间≥15 d、植入物、引流、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为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糖尿病病史、Ⅲ类切口、住院时间≥15 d、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应根据手术部位感染的具体原因实施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脊柱术后切口部位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内固定失败、骨髓炎、假关节形成、椎间盘炎、瘫痪、败血症甚至死亡。早期诊断和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降低脊柱术后感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技术如血清淀粉样-A、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等不断涌现并逐渐应用于脊柱术后感染诊断,提高了诊断能力。同时,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各种预防措施应用于降低术后感染率,包括术前皮肤去定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脉冲冲洗、局部应用抗生素、切口负压疗法等。本文针对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胃肠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是指外科手术后的伤口感染和手术部位的深部腔隙或器官感染,如胸腔感染、腹腔感染、脓肿形成等。此类感染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占全部外科患者感染的40%犤1犦,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每例接受手术的患者都有可能发生术后感染,但概率大小不同。胃肠道手术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重点。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适应证胃肠道手术除个别不进入胃肠腔内的手术(如迷走神经切断术、贲门成形术、某些减肥手术)以外,都不是清洁切口,其中不少还是污染切口甚至污秽切口,因此大多数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具体的适…  相似文献   

14.
手术部位感染一直是脊柱手术中十分严重的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一直倍受重视,近年来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分别以年龄、肥胖、吸烟、其他部位感染存在、糖尿病、修正手术、血糖水平、内固定使用及术中失血等事件的存在等作为危险因素开展了广泛的临床试验。随着一系列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手术部位感染也出现了一些更敏感的指标,同时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管理也开始出现新的模式,本文就目前相关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不同方法阑尾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施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16.
任平  顾莺  马丽丽  李昊  刘培培  胡雁  周英凤 《护理学杂志》2021,36(21):85-88+101
目的 降低神经外科患儿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方法 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应用模式,应用循证方法获取最佳证据,制订11条审查标准,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理论框架,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按照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变革效果的再审查将循证实践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儿,比较循证实践前后医护人员证据应用的依从性和患儿手术部位感染率等.结果 循证实践后,除第6和8条审查指标执行效果不理想外,其余待改进条目中医护人员预防手术部位感染证据应用的依从性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护理流程更加规范化,患儿手术部位感染率和平均住院天数显著降低(均P<0.05).医护人员和患儿照护者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知识知晓程度也有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通过循证实践的持续改进对神经外科手术患儿进行管理,可有效规范围术期医护人员诊疗护理行为,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后期仍需持续质量监控及审查.  相似文献   

17.
结肠直肠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技术因素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病人的预后,甚至导致死亡。美国CDC国家医院感染监视系统资料显示SSI是第3位常见的院内感染.占住院病人院内感染的14%~16%,其中结肠直肠外科手术的SSI发生概率较高,为8.6%~9.7%。美国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颁布的SSI预防指南指出.除外术中环境因素、无菌材料、无菌术等,手术技术和操作对SSI的防治具重要意义口。SSI其诊断标准已达成共识,包括切口浅部感染、切口深部感染、器官或腔隙感染等。现就结肠直肠外科SSI相关手术技术及其预防作一概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背景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SIs)是指手术30 d内发生在手术部位的感染,是外科手术患者死亡率、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增加的主要因素.目的将术后SSIs与麻醉相关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内容多数研究支持围术期吸入高浓度的氧和体温保护能减少SSIs;围术期大量输血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力,增加术后SSIs,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尚不明确;围术期严格的血糖控制被证实能减少SSIs;不同的麻醉药和麻醉方式对SSIs的发生率产生不同的影响.趋向研究麻醉相关因素与术后SSIs的关系能进一步提高麻醉医生的麻醉管理水平,减少SSIs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陈旭东  张朝跃 《骨科》2015,6(5):273-276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脊柱手术中十分严重的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也一直倍受重视。近年来,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分别以年龄、肥胖、吸烟、其他部位存在感染、糖尿病、修正手术、血糖水平、内固定使用及术中失血等事件作为危险因素开展了广泛的临床试验。随着一系列研究的不断深入,对SSI也出现了一些更敏感的指标,同时SSI的预防和管理也开始出现新的模式,本文就相关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s,PADs)是指除去冠状动脉和主动脉以外的所有动脉疾病,主要包括下肢动脉、颈动脉、椎动脉、上肢动脉、肾动脉及肠系膜动脉病变,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症为主要因素,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强调颅外段动脉。2017年8月26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年会在西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