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因其逐年升高的发病率和多种复杂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备受关注。肠道菌群可能是除遗传、生活和饮食方式外,影响T2DM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组成可能通过影响短链脂肪酸、胆汁酸代谢和内毒素血症等多种途径触发T2DM。揭示肠道菌群与T2DM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提示肠道菌群稳态的构建或可成为当前预防和改善T2DM的新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作为人类最大器官,在饮食诱导T2DM发病中的作用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主要从肠道菌群失调-肠道上皮细胞损伤与高脂高糖介导的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入手,综述肠道菌群改变与高脂高糖饮食诱发的T2DM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阐明肠道菌群失调-肠道上皮细胞损伤是饮食性T2DM代谢性内毒素血症与IR的关键环节。改善饮食习惯,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减轻内毒素血症,平衡糖尿病患者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稳态成为治疗T2DM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自身免疫因素均有关,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由环境因素启动,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胰岛β细胞进行性损伤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菌群作为环境因素与1型糖尿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可通过改变肠壁通透性和宿主免疫系统影响发病.肠道菌群、宿主免疫及1型糖尿病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研究肠道菌群可为1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其中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关系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焦点.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参与T2DM的发生与发展,而T2DM病患者体内代谢环境的改变又可能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最近的相关研究探讨肠道菌群失调在T2DM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有关的治疗策略以及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T2DM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代谢性疾病之一,是遗传和/或环境因素造成的慢性病,口服降糖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二甲双胍、阿卡波糖通过影响肠道菌群丰度变化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产生,以改善血糖水平。本文就降糖药物对T2DM患者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1型糖尿病(T1DM)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肠道菌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认识,最近的数据表明,肠道菌群通过调节自身免疫系统和影响肠道屏障完整性,在T1DM发病中具有致病作用。对肠道菌群在T1DM发生机制的进一步了解,可能有助于制定新的干预策略,降低T1DM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其慢性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失明、下肢坏疽和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T2DM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新近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与T2DM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白妍  兰丽珍 《山东医药》2023,(15):109-112
T2DM患者发生抑郁症的潜在生物学机制主要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失调、5-羟色胺功能紊乱、炎症激活、神经营养因子异常、海马体损伤等。糖尿病导致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改变,通过激活HPA轴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肠道菌群与葡萄糖代谢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促进糖尿病患者抑郁的发病。肠道菌群失调影响海马功能,导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异常而促进糖尿病患者抑郁的发生。血糖异常导致可缓解抑郁症状的产短链脂肪酸的菌群减少,短链脂肪酸的失调,从而促进抑郁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血清三甲胺氧化物浓度增加,促进动脉内皮功能紊乱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生成减少,从而导致糖尿病患者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T1DM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能通过改变肠壁通透性及免疫功能参与了T1DM的进程.使用一些抗生素或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延缓T1DM的发展,为研究T1DM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DM)合并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及胃肠动力变化,探讨2型DM腹泻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大便特检、消化道钡餐及纤维结肠镜检查研究60例2型DM合并腹泻患者的肠道菌群、胃肠动力及肠黏膜变化,并与40例无腹泻的2型DM患者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型DM腹泻患者血糖水平更高(P<0.01),无明显肠道菌群失调,但有脂肪吸收不良(P<0.01),且胃肠动力明显紊乱.[结论]2型DM腹泻患者存在胃肠动力紊乱,可能与高血糖、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T2DM是常见的临床慢性病和多因素代谢性疾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其基本特征是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肠道菌群作为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与宿主共生,保持动态平衡,维持正常的生理过程,一旦失衡,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功能则发生改变,引发肥胖、IR等病理生理改变,最终导致T2DM发生。主要机制是通过慢性炎症、短链脂肪酸、胆汁酸代谢及营养代谢参与T2DM的发生发展。本文对肠道菌群与T2DM的发生发展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和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和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患者肠道菌群失衡模式,并观察肠道菌群功能变化。方法以随机数字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T2DM和D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定为T2DM组和DKD组,每组均纳入30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同样纳入30名,对三组的肠道菌群标志物进行对比和分析,同时对肠道菌群功能的变化进行总结。结果 (1)对照组与T2DM组、DKD组之间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2)变化信号方面:T2DM组与DKD组变化存在大部分一致的情况(P<0.05),同时两组均出现了肠道菌群失衡模式,但T2DM以拟杆菌属增多为主要特点,DKD组则以乳杆菌属、史雷克菌属、厌氧棒状菌属和肠球菌属增多为主要特点;(3)T2DM组和DKD组患者肠道的功能变化存在一致性。结论 T2DM和DKD患者均存在特异性的肠道菌群失衡情况,其肠道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形势日趋严峻,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而糖尿病家族史是T2DM进展过程中的重要独立风险因素之一,可综合反映遗传易感性与共享环境因素对T2DM发病的影响,本文将针对遗传易感性和共享环境因素两方面阐述糖尿病家族史与T2DM发病风险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正肠道菌群在人体的消化、代谢、营养及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病人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和肥胖、T2DM等代谢性疾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老年T2DM的发生发展中肠道菌群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老年2型糖尿病在我国糖尿病(DM)病人中,60岁以上者患病率在20%以上,比20~30岁人群高出10倍,年龄每增加  相似文献   

15.
1型糖尿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好发于青少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胰岛β细胞进行性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高血糖为主要特征。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目前认为其主要与免疫、环境、遗传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肠道菌群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角度, 重点探讨了肠道菌群及其衍生物在1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相关免疫机制和作用, 并介绍了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1型糖尿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T2DM)和阿尔茨海默病(AD)都是与年龄相关的衰老性疾病,二者存在多种共同危险因素.肠道微生物通过多种代谢产物参与胰岛素生理机能的调控过程,在胰岛素抵抗(IR)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从IR的角度,对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T2DM及AD发病机制的内在联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肥胖和T2DM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相当复杂。近年发现,肥胖及T2DM患者的肠道激素水平发生改变,肠道激素,如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酪酪肽(PYY)、胆囊收缩素(CCK)、胃促生长素与肥胖及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导致一系列代谢障碍,可能是引起肥胖及T2DM发生发展的病因之一。以肠道激素为基础或与之相关的治疗方案成为近年来糖尿病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之一。目前,部分基于肠道激素的治疗手段已应用于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本文就肠道激素的认识历程、肠道激素影响糖尿病和肥胖发生的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近年来,肠道菌群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发生、进展中的作用逐渐被认可,而益生菌是IBS治疗的推荐药物,可促进肠道蠕动,纠正、维持菌群平衡,在治疗胃肠道疾病中的疗效已得到证实.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伴IB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肠道菌群、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MyD88)/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2018-08/2022-08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T2DM伴IBS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取微生态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道敏感度、肠道菌群(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as...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疾病(CVD)是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的一类疾病,其发生、发展往往受遗传与环境的多种因素影响。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数目最大的菌群库,影响宿主的生理代谢,近年来肠道菌群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肠道微生物群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证实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从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等多个方面影响CVD。因此,以肠道菌群作为CVD治疗靶点的方案值得探索。本文将对肠道菌群在C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CVD的方法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延长,心血管并发症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对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有着重要影响。综述T2DM合并心血管并发症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旨在了解基于肠道菌群的疾病防治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