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特殊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近年来,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multiple disciplinary therapy,MDT)在IBD的治疗中逐渐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2.
炎症性肠病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一词专指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对本病认识水平的提高,我国IBD有上升趋势,现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7月~2004年7月93例IB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有关辅助检查,以提高对IBD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近十年来IBD患者逐年增加,尤以CD为甚。其中10%~30%的UC患者和70%的CD患者一生中至少需进行一次手术治疗[1]。UC与CD虽同属IBD范畴,但其病理、病程演变存在诸多不同,最明显的区别即在于:UC通常是连续性病变,多数情况下为求根治可选择切除全部结直肠,因而认为是可经外科根治的;而CD呈节段性、多部位发生,且具有难以避免的术后复发等特点,主流意见倾向于有并发症的CD才需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时要求保留尽…  相似文献   

4.
正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胃肠道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在欧美国家常见,而在我国IBD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常见消化道疾病。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基因易感性、环境改变、免疫调节、微生态紊乱等有关。目前IBD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手术、营养支持等。其中免疫抑制剂是实现维持疾病长期缓解,减停激素的主要药物。近年来,随着宏基因检测、蛋白组学、代谢组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疾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未定型结肠炎(indeterminate colitis,IC)则介于两者之间。IB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UC的发病率无显著变化,但CD发病率逐年增加。IBD的治疗包括药物、外科手术、营养支持及干细胞移植治疗,IBD的治疗成功取决于病人、外科医生、胃肠病医生之间的多学科合作。本期专题亦体现出IBD现代治疗的趋势,由多学科专家分别从不同的重点撰文,全面介绍IBD的治疗。虽然UC和CD同属炎症性肠疾病范畴,但其病理、病程演变存在诸多不同。UC通常是连续性病变,为求根治可选择切除结直肠段的全部原发病变,被认为是可以经外科治愈的炎症性肠疾病,约30%~40%的UC病人须手术治疗。CD具有节段性、多部位发生和几乎不可避免术后复发的特点,约70%~80%的CD病人在明确诊断后的某一时期需要手术,手术目的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只切除病变明显的肠段,尽可能多保留肉眼所见的正常肠段。目前有关IBD的外科治疗还存在不少争议,须加强有关研究以提高IBD的外科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周军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7,7(3):161-163,168
100年前,人类开始了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首例外科治疗;后50年,克罗恩病(CD)亦为病理学家所证实,并由此纳入外科学界的视野。过去的这100年和50年的发展.手术技术的发展、围手术期药物效能的改善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始终成为推动炎症性肠病(IBD)学术研究进步的三大重点领域。虽然手术治疗究竟能从多大程度上解决IBD病患问题和选择手术方法的标准仍是不甚明了,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症性肠病(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肠道细菌被认为可能是参与IBD的始动和持续因素。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内存在菌群失调,若给患者补充正常细菌即益生菌,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on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病,CD),是由环境、基因和免疫因子联合影响,产生免疫反应引起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首例UC并发肠癌报道于1925年。IBD通过多步骤介导肿瘤发生,其中UC并发结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疾病的免疫学基础及免疫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症性肠疾病(IBD)主要指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因素共同参与的肠道持续性炎症疾病。大量的研究显示肠道黏膜免疫机制紊乱是IBD发病的重要机制。近年来,IBD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而且炎症性肠疾病的免疫学治疗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就IBD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免疫学治疗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疾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BD的传统药物治疗仍以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三类为主。随着IB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在免疫学、细胞分子生物学方面的重大进展推动了IBD治疗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制剂的应用,使IBD的治疗有了更有效、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粪便钙卫蛋白(CPT)在炎症性肠病(IBD)及功能性肠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诊为IBD的住院患者221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57例,克罗恩病(CD)164例;另选同期肠易激综合征(IBS)30例,正常对照120例.收集患者内镜检查前的粪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粪便CPT水平.结果:CD与UC患者的粪便CPT水平均显著高于IBS组和对照组(P<0.001),而IBS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D患者中,UC组的粪便CPT含量显著高于CD组(P<0.05),且当按UC内镜下严重度指数及CD内镜活动评分分组时,UC轻度者的粪便CPT含量明显高于CD轻度者(P<0.05),UC中、重度者与CD中、重度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粪便CPT水平可作为IBD活动性评估以及与IBS鉴别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外科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0年前,人类开始了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首例外科治疗;50年前,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亦为病理学家所证实,并由此纳入外科学界的范畴。诊断水平的提高、手术技术的发展和围手术期药物效能的改善,始终成为过去这100年来推动炎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学术研究进步的三大重点领域。此外,过去数10年间国内对IBD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关注不多,该领域正成为我们落后国外IBD外科研究的主要方面。UC和CD虽同属IBD范畴,但因其病理、病程演变存在诸多不同,最明显的区别即在于UC通常是连续性病变,多数情况下…  相似文献   

13.
炎性肠病(IBD)是一组特发性的慢性炎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IBD整体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男性发病率略高;UC患者发病年龄相对晚;大多数病变为轻中度,瘘及肛周病变少。虽然IBD药物治疗近些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有30%以上的UC患者需手术治疗.有70%的CD患者毕生要接受至少1次手术。本文就近年来IBD的外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属于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是一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全球C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国内报道也逐渐增多。CD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为一种累及肠壁全层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对CD主要采取内科治疗,近年来不断有新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更好的疗效,但对药物治疗反应差或伴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仍需外科治疗。微创外科技术、快速康复外科及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理念也逐渐被  相似文献   

15.
引言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之一,病程慢性迁延,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病理表现为累及肠壁全层的炎性反应,多发生在回盲部。目前尚未明确CD的病因及具体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易感个体的持续免疫浸润以及对自身肠道菌群的异常  相似文献   

16.
炎症性肠病1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2004年的135例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制定的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标准的病人的临床、肠镜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31例CD主要临床症状为糊状腹泻,腹痛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内镜下主要表现为节段性、非对称性的黏膜炎症,阿弗他溃疡。104例UC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黏液脓血便,腹痛多位于下腹和左侧,内镜下主要表现为多发性浅表溃疡、弥漫性充血糜烂、假息肉。UC结肠镜确诊率为100%,但CD结肠镜确诊率仅为41.9%。UC内外科治疗完全缓解率33.6%,有效率82.7%;CD完全缓解率为22.6%,有效率为64.5%,UC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CD(P<0.05)。结论结肠镜是诊断UC的最有效方法,CD的诊断须依靠临床、内镜、X线及手术探查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合理的内科治疗和选择性外科治疗可提高IBD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2):1018-1030
(以下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英文主题词C反应蛋白质动脉旁路围手术期血CRP质量浓度与术后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周兆熊,张纪蔚,张皓,等)(6):477Crohn病克罗恩病外科治疗的特点(黎介寿)(3):181炎症性肠疾病的免疫学基础及免疫治疗(樊代明)(3):183努力提高炎症性肠疾病的外科治疗水平(李宁)(3):186炎症性肠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刘凤林,秦新裕)(3):189炎症性肠疾病的内镜诊断(李岩)(3):191反复发作炎症性肠疾病的治疗策略(唐承薇)(3):192炎症性肠疾病的药物治疗及选择(何相宜,陈维雄)(3):194营养支持在炎症性肠疾病治疗中的价值(吴国豪)…  相似文献   

18.
正炎症性肠病是一种以非可控性炎症反应为特点的肠道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国民生活环境的改变特别是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导致近20年来克罗恩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炎症性肠病已成为我国疾病负担最重的胃肠道疾病之一[1]。外科治疗是炎症性肠病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克罗恩病病人因肠腔狭窄、腹腔脓肿、肠瘘、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需手术治疗[2]。克罗恩病病人手术后恢复往往较慢,部分病人常需行二次手术。腹腔镜具有创伤小、疼  相似文献   

19.
炎症性肠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UC与CD都可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出血性腹泻、腹痛、发热、贫血等,治疗上虽以内科药物为主,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仍须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广义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以肠道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不同疾病的总称。而狭义的IBD则特指一组病因尚不卜分清楚的慢性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较高[UC为(2~10)/10万,CD为(6~10)/10万1,多为青壮年发病,并发症多且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