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所导致的严重脑缺血的疗效和经验。方法15例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患者经胸行人工血管旁路术,升主动脉-双腋动脉、单颈内动脉(ICA)架桥6例,升主动脉-双腋动脉架桥3例,升主动脉-单腋动脉、单ICA架桥5例,1例合并腹主动脉闭塞的复合型,一期行升主动脉-双腋动脉、单ICA架桥,二期行单侧腋股搭桥术。结果经胸行人工血管旁路术可明显改善头臂型大动脉炎所导致的严重脑缺血症状。15例手术患者无一例死亡,术后随访3~40个月,患者均无明显脑缺血症状复发,并能正常地工作、生活。结论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患者如果出现严重的脑缺血症状,急性期如果激素治疗无效,或在非活动期,都应积极行人工血管旁路术。该手术不仅疗效确切,能迅速缓解症状,挽救患者的生命,预防失明和偏瘫;而且远期疗效肯定,辅以长期的药物治疗,能够达到治愈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 12例重症头壁型大动脉炎中8例行人工血管旁路术,3例行颈总动脉球囊导管扩张术,1例保守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3-89个月,手术、扩张、保守3种治疗方法均明显地改善了脑缺血症状,并能正常生活,在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以行升主动脉-单侧颈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疗效最好。结论 重症头壁型大动脉炎的患者如果处于活动期应尽量以保守治疗为主,保守治疗可能缓解脑缺血的症状,处于非活动期时可根据情况选择介入或手术治疗,一侧颈总动脉没有完全闭塞可行股动脉穿刺置管对狭窄之颈总动脉进行球囊导管扩张术,如双侧颈总动脉均完全闭塞,我们主张以选择升主动脉-单侧颈内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的手术方式,术中及术后应控制血压,并预防脑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28例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病人中17例行人工血管旁路术,5例行球囊导管扩张术,6例行保守治疗。结果:手术、扩张、保守3种治疗方法均明显地改善了病人的脑缺血症状。术后5至91个月随访,病人均无明显脑缺血症状,并能正常地工作、生活。结论: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病人如果处于活动期应尽量以保守治疗为主,保守治疗可以缓解脑缺血的症状;处于非活动期时可根据情况选择介入或手术治疗。一侧颈总动脉狭窄可行颈总动脉球囊导管扩张术;双侧颈总动脉均完全闭塞,则主张选择升主动脉鄄单侧颈内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的手术方式,不仅疗效肯定,而且能够避免或减轻术中、术后脑水肿的发生。术中及术后应控制血压,并同时应用甘露醇和皮质激素,预防脑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预防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治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均有严重的脑缺血症状,其中药物治疗6例;介入治疗6例;手术治疗21例(22人次)。所有患者的脑缺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1例死亡。1例术前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脑梗塞,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手术治疗组随访9~97个月,无脑缺血或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术前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缓解脑缺血的症状,非活动期病变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介入或手术治疗方法等有助于减少手术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头臂型重症大动脉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动脉炎是一种大动脉非化脓性炎症疾病,又称为Takayasu’s病或无脉病。一般可分为头臂型,胸腹主动脉型,肾动脉型,肺动脉型.及混合型。其中尤以头臂型最为常见。而且治疗难度极大.属大动脉炎病人中症状最重、治疗最困难的一类。诊断头臂型重症大动脉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32例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患者,女28例(87.5%),男4例;平均年龄(30±8)岁.32例(共35条血管)通过腔内方法治疗,其中15条血管完全闭塞,狭窄程度70%~100%,平均90%±11%;病变长度2.7~5.3 cm,平均(3.1±1.5) cm;其中10例血沉增高(25~37 mm/h).术后6个月及每年进行症状体征随访并应用彩超、CT血管成像、血管造影评估管腔通畅情况.结果 15条完全闭塞血管中开通成功率80%( 12/15),3条未能开通.1例支架置入术中发生栓塞并继发急性血栓形成导致严重卒中事件,技术成功率(残余狭窄<50%)为88.6%(31/35).31例术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消失.技术成功的31例中,26例获得随访,随访率83.9% (26/31).随访时间13 ~40个月,平均(19±10)个月,1例13个月后发生严重再狭窄并导致枕叶脑梗死,2例18个月后发生症状性再狭窄,管腔通畅率为88.5% (23/26).结论 腔内治疗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严格把握适应证和准确选择靶血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评估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采用DES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4例,平均年龄(32±17)岁.对临床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共9根血管置入DES,其中颈动脉4根,椎动脉3根,锁骨下动脉2根,手术进行顺利,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患者平均随访(13±4)个月,有2例患者共3根血管发生支架内再狭窄>90%,无支架断裂、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DES在头臂型大动脉炎的治疗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积极有效地激素治疗是保证其远期通畅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大动脉炎是一种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多发性、全层动脉的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常引起动脉狭窄或闭塞,偶尔引起动脉瘤样改变。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是其分类的一种,以脑部缺血症状为主,我们在回顾我院自1993年8月至2003年4月46例该类手术病人,旨在对头臂干型大动脉炎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麻醉管理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或血管旁路术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9年我科33例头臂型大动脉炎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采用腔内治疗(球囊扩张),14例采用动脉旁路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及血管通畅等情况。结果 33例手术均成功,无死亡病例。随访3~135个月,1例血管旁路术后5个月脑出血死亡,1例腔内治疗术后13个月死于鼻咽癌,1例腔内治疗术后第3个月失访。旁路手术组3、6个月和1、3、5、10年通畅率分别为100.0%(14/14)、92.3%(12/13)、92.3%(12/13)、92.3%(12/13)、92.3%(12/13)、76.9%(10/13),腔内治疗分别为94.4%(17/18)、88.9%(16/18)、83.3%(15/18)、58.8%(10/17)、52.9%(9/17)、52.9%(9/17)。结论血管旁路手术或腔内治疗臂型大动脉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