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腺肌病恶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周围平滑肌呈不同程度增生的一种良性病变,是一种发生在子宫肌壁内的特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发生,其表现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类似,并且有一定比例的异位子宫内膜发生组织学改变,成为癌瘤。1发病率1925年,Sampson首次报道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病例,随后国内外相关报道相继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率,国内报道为1.5%,国外报道为0.7%~1.0%。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约占69.1%,包括性腺外病灶的恶变,其次为…  相似文献   

2.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的良性疾病。子宫腺肌病在某些方面可表现出恶性肿瘤特征,如血管生成与侵袭行为,具有恶变潜能。子宫腺肌病恶变的病理类型以子宫内膜腺癌居多。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平滑肌细胞异常、高雌激素状态、雌孕激素受体、代谢酶的异常、基因突变及表观遗传学等有关。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症状为异常阴道出血及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腺肌病术前诊断比较困难,特别是早期诊断更为困难,临床上漏诊、误诊率较高,术后病理可诊断此病。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预后尚不清楚,有待更多的病例证实。现就子宫腺肌病恶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早期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的良性疾病。子宫腺肌病在某些方面可表现出恶性肿瘤特征,如血管生成与侵袭行为,具有恶变潜能。子宫腺肌病恶变的病理类型以子宫内膜腺癌居多。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平滑肌细胞异常、高雌激素状态、雌孕激素受体、代谢酶的异常、基因突变及表观遗传学等有关。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症状为异常阴道出血及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腺肌病术前诊断比较困难,特别是早期诊断更为困难,临床上漏诊、误诊率较高,术后病理可诊断此病。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预后尚不清楚,有待更多的病例证实。现就子宫腺肌病恶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早期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一、病例摘要患者17岁,因"精神行为异常1 d,发作性抽搐伴意识丧失9 h"于2010年3月27日收入北京友谊医院。患者1 d前突发记忆障碍、行为异常,后间断癫痫,全身肌强直,伴意识丧失,持续时间约1-3 min。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7.4℃,脉膊90次/分,血压120/80 mm Hg(1 mmHg=0.133 kPa),神志恍惚,言语流利,查体合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恶变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9例子宫腺肌病恶变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及诊治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48.7±5.1)岁,7例未绝经。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术前都没有获得诊断。术中冰冻病理发现3例腺肌症恶变。恶变类型是子宫内膜样腺癌8例,透明细胞癌1例。免疫组化7例ER(+),6例PR(+),5例P53(+),4例CD10(+)。FIGO分期8例为ⅠA期,1例为ⅠB期。8例行全面分期手术,1例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4例采用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1例口服孕激素。8例患者无瘤生存期(60.9±19.8)个月。1例失访。结论子宫腺肌病恶变患者发病较年轻,Ⅰ期患者多。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冰冻病理有一定价值,需要术后病理确诊。治疗参照子宫内膜腺癌和卵巢上皮癌,预后比较好。  相似文献   

6.
李林  李征宇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3):237-238
<正>1 病例报告患者,46岁,因腹胀10天于2019年6月10日入院。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胀,无其余不适,未予处理,后自觉腹胀加重,于外院行CT检查提示盆腹腔占位,考虑右侧附件来源恶性肿瘤可能性大,遂至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月经规则,周期30天,经期6~7天,末次月经2019年5月31日。自诉曾于外院行左侧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为良性囊肿(未提供病历资料,具体不详),未予后续治疗。入院查体:精神可,神志清,无明显恶病质表  相似文献   

7.
一、病例摘要患者 ,女 ,5 7岁 ,孕 3产 1 ,主因绝经 5年 ,反复腰腹痛 4 5d ,发现盆腔包块 1个月于 2 0 0 2年 9月 1 7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 ,绝经前 5年月经明显增多伴血块及痛经 ,月经经期正常 ,但未诊治。绝经后无阴道不规则出血及排液 ,从未查体。 4 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及腰部疼痛 ,呈间歇性坠痛 ,无放射 ,多以夜间加重 ,无恶心呕吐 ,大小便无异常 ,曾在多家医院就诊未明确诊断。既往患高血压史 2 9年 ,服降压药控制满意。查体 :血压 1 30 / 80mmHg,心率 72次 /分 ,心肺 (- ) ,腹膨隆 ,肝脾未及。妇科检查 :外阴阴道无异常 ,宫…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以痛经、月经量增多、慢性盆腔痛及不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有囊性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腺肌病恶变等少见特殊情况,易导致临床误诊。治疗方法由患者年龄、症状、有无生育要求、病变部位及范围决定,常需要以手术为主的多种治疗方式结合运用,才能达到缓解症状和延缓复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腺肌症恶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腺肌症恶变一例游泳彭芝兰郑莹患者68岁,孕6产6。因绝经13年,反复阴道流血3年,于1994年10月20日入院。入院前3年,患者第1次出现绝经后不明原因阴道流血,如正常月经量,经治疗无好转。入院前2年内又出现过两次类似阴道出血,在其...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痛经程度、月经周期、经量、经期和贫血情况的变化.结果:术后3月共有16例(88.89%)的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术后6月随访16例,有4例症状完全缓解,8例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2月随访9例,有6例症状明显缓解.8例月经过多患者7例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P<0.05),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改变(P>0.05),8例贫血患者术后3月血红蛋白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确切,对于年轻、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腺肌病癌变临床罕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依靠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其治疗多依据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预后尚不清楚。报告了1例57岁因绝经后阴道出血就诊的女性患者,彩色超声提示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厚9 mm,诊断性刮宫病理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进一步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术,术后病理提示子宫内膜腺癌合并子宫腺肌病癌变。术后诊断为子宫内膜癌Ⅰa期合并子宫腺肌病癌变,术后定期随访,未见复发征象。  相似文献   

13.
子宫腺肌病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腺肌病误诊原因分析程爱兰子宫腺肌病术前易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功能性子宫出血。本文分析108例病理证实为腺肌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以探讨误诊的原因.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资料与分析1990年5月至1994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经腹全...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肌病42例分析杨柳娜子宫腺肌病又称子宫肌腺病,是指子宫内膜间质及腺体同时出现在子宫肌壁而言,此种子宫内膜,应属异位的子宫内膜,故应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的范畴[1]。因其发病机理、症状、体征及病理变化与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所不同,故称之为子宫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对7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术后定期随访患者,观察临床疗效,包括痛经程度、月经情况(周期、经期、经量)、贫血及子宫体积的变化。结果:术后1、3、6、12、24个月痛经消失和明显缓解的患者分别为64例(86.5%)、68例(91.9%)、60例(81.1%)、51例(68.9%)和31例(41.9%);术前53例月经过多患者中45例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P0.05);术前45例贫血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5);术后患者子宫体积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术后患者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期疗效明确,对年轻希望生育或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可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作者使用的是弹性板机式活检装置,同时配备20号(外径0.9mm),18号(外径1.2mm),14号(外径2.0mm)三种型号活检穿刺针对子宫肌层取活检。首先对3个刚刚切下的子宫标本用3种活检穿刺针各取子宫肌层样本50份,并对每份标本的大小进行测量。继之对40例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切除子宫及28例无子宫腺肌病的切除子宫取样,每个子宫标本分别用14号活检穿刺针取样本10份。 在上述实践的基础上对34例有临床症状(子宫增大、痛经、月经过多)怀疑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在腹腔镜引导下用14号活检穿刺针取子宫肌层  相似文献   

17.
子宫腺肌病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子宫腺肌病 (Adenomyosis)是一种妇科常见病 ,从青春期至绝经后均有发病 ,但以育龄妇女多见。彭超等[1 ] 报道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为 2 0 9%。患者多伴有明显的痛经、不孕、月经过多、贫血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且保守治疗效果多不满意。研究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重要。许多学者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一些进展 ,现总结如下。一、基因遗传方面1 bcl- 2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 :bcl - 2基因表达可抑制细胞凋亡 ,促使细胞存活 ,对异位内膜的种植、生长有重要意义[2 ,3] 。在位子宫内…  相似文献   

18.
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子宫腺肌病由于病因不清和诊断困难,治疗也很受限,是比较棘手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发病机理提出一些新看法,关于血管生成、芳香化酶及免疫等基础研究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关于治疗也提出了子宫动脉栓塞等各种保守治疗的尝试。总结近年有关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理、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摘要患者 ,2 2岁 ,主诉 :原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 8年 ,因严重痛经伴发热 1h ,于 1999年 11月 2 5日晚 9时急症入院。患者 14岁月经初潮时即出现痛经 ,月经周期规律但痛经呈进行加重。2 1岁始有婚前性生活 ,但无妊娠史 ,1年前因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在本院妇产科行囊肿剥除术。术后痛经缓解 ,但半年后复发 ,且日趋严重 ,每次月经来潮时均需注射数支强效镇痛药如强痛定、度冷丁等方能缓解 ,曾于数家医院诊治未愈。半年前在本院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予以米非司酮、三苯氧胺治疗4个月 ,服药期间闭经、腹痛消失 ,自动停药。停药后 1个月月经…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肌病由于病因不清和诊断困难,治疗也很受限,是比较棘手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发病机理提出一些新看法,关于血管生成、芳香化酶及免疫等基础研究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关于治疗也提出了子宫动脉栓塞等各种保守治疗的尝试。总结近年有关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理、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