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猛  牛露伟  宋军  徐为 《腹部外科》2016,(4):289-292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56例原发性骶前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35例,年龄23~68岁,平均36.9岁。病程10 d至7年。所有病人术前均经过直肠指检或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定位,其中经骶尾部入路25例,经腹入路24例,经腹经骶尾部联合入路7例。其中6例为腹腔镜下经腹切除。结果本组病人良性34例,恶性22例;肿瘤完整切除39例,部分切除10例,未切除7例。术后发生骶前脓肿2例,切口感染2例,直肠瘘1例。获得随访的病人中,肿瘤切除者,复发4例,死亡1例。肿瘤未切除者全部死亡。结论原发性骶前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直肠指检以及B超、CT、MRI等相关影像学检查对于其术前诊断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有重要作用。手术治疗是骶前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合理的手术入路选择以及对并发症的充分认识和准备是原发性骶前肿瘤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王权  何亮  王大广 《腹部外科》2009,22(4):215-216
目的探讨骶尾部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间诊治的34例成人骶尾部肿瘤资料,分析其诊断方法、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特点。结果全部病例获手术切除;术后5~8d出院,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无死亡病例;28例获随访1~3年,无肿瘤复发。结论骶尾部肿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经骶尾部人路多可满足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直肠癌骶前复发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直肠癌骶前复发的47例病人的资料。对病人临床病理学信息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直肠癌骶前复发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47例病人中,男性30例,女性17例,男女比1.8:1.0,随访时间18(2~72)个月。中位复发年龄59(34~83)岁, 中位复发间隔时间2年,21例(44.7%)病人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中位生存时间为25(1~6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病理学分期、骶前复发治疗方式和R0切除与否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示,R0切除、原发肿瘤病理学分期Ⅰ/Ⅱ期、原发肿瘤术后无辅助治疗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直肠癌骶前复发病人多发生于术后2年内,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接受R0切除的病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正骶前肿瘤发病率低,Mayo Clinic报道平均每40 000例住院病人中仅有1例骶前肿瘤病人,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肿瘤位置深在,传统手术创伤较大,视野显露困难,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逐步应用于骶前肿瘤的手术治疗[1]。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收治的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例骶前肿瘤病例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以及腹腔镜技术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经骶局部切除直肠肿瘤术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局部切除直肠肿瘤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经骶尾部切口对28例直肠良、恶性肿瘤行局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肿瘤12例术后均治愈。恶性肿瘤16例,术后1年生存率100%,3年生存率87.5%,5年生存率68.7%,术后吻合口瘘为17.8%。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早期直肠癌经骶尾部行局部切除术治疗可获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5年以来,对骶尾部外伤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骶尾部疼痛,经保守治疗无效者,行尾骨切除术30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30例中男8例、女22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8岁;有明显骶尾部外伤史者28例,原因不明者2例。X片显示尾骨骨折者12例,尾骨脱位者13例,余5例X片无明显改变。骶尾部疼痛病史最长者20年,最短者1年,均行系统药物、理疗及卧床休息等保守治疗,不见缓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横切口行骶前肿瘤切除的方法,总结其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56例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骶尾部横切口、离断骶尾关节进入骶前间隙,游离肿瘤两侧以及上下极,再游离并离断与盆腔脏器的紧密连接,切除肿瘤,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术中出血平均110(30~200)ml,手术操作时间平均80(60~150)min,住院时间平均8(6~14)d,无盆腔脏器(直肠、膀胱、女性生殖器官等)损伤。术后恢复顺利,无切口感染,无明显骶前积液,均获得临床治愈;随访8年以上12例,5年以上18例,3年以上20例,1年以上6例,均未见复发。术后病理诊断:囊肿或上皮样囊肿21例,良性畸胎瘤1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4例,良性间质瘤3例,神经鞘瘤2例,副节瘤2例,淋巴管瘤2例,苗勒氏瘤1例,恶性畸胎瘤1例,恶性间质瘤1例。结论经骶尾部横切口切除骶前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和操作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198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原发性骶前肿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检、B超、CT、MRI等相关检查。手术采用经骶尾部入路22例,经下腹部正中入路22例,经腹、骶尾部联合入路6例。肿瘤被完整切除33例,行部分切除10例,未切除7例。并发症有术中出血、直肠损伤,术后切口感染、脓肿形成等。结论骶前肿瘤如无禁忌证均应行手术治疗。充分的术前评估、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多学科协作以及对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充分认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23例原发性骶前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骶前肿瘤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B超、CT有助于明确诊断.本组病人中良性病变18例,恶性病变5例.肿瘤完整切除21例,2例仅作活检.经腹途径手术15例、腹会阴联合途径6例、经骶尾途径2例.获随访的19例肿瘤完整切除的病人中,复发6例,死亡4例.仅行活检的2例均已死亡.结论:原发性骶前肿瘤一旦确诊均冝首选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进路,并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0.
骶前发育性囊肿22例诊治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骶前发育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2例骶前发育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骶前发育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4例,确诊时年龄18~72岁,中位年龄29.5岁.根据术中测量,囊肿直径(8.3±2.7)cm.包括表皮样囊肿6例,皮样囊肿4例,畸胎瘤12例(2例伴恶变).手术方式为经骶尾部入路18例,经腹手术3例,经腹-骶尾部联合入路手术1例.各术式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分别为:改良Kraske术(142±43)min/(192±149)ml,Mason术(102±27)min/(54±37)ml,经腹手术(147±25)min/(117±76)ml,1例联合入路手术为360 min/1000 ml.并发症为:骶尾部入路组术中骶前静脉丛出血1例(6.3%),术后伤口感染1例(6.3%);联合入路组术后骶尾部伤口感染1例;经腹手术组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0个月(9~92个月).20例良性病例中复发2例,其中经骶尾部入路1例(复发率5.9%),经腹手术1例.结论 骶前发育性囊肿虽生长缓慢,但有一定恶变风险,延迟治疗可增加日后手术切除的难度,故一经发现,应以积极、彻底的手术切除为原则.经骶尾部入路直达肿瘤部位,创伤小,并发症少,必要时可与经腹手术联合应用,是治疗骶前发育性囊肿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分期修复策略修复骶尾部慢性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0年1月—2020年 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骶尾部放射性溃疡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8~74岁。Ⅰ期手术彻底清创,清创后软组织缺损面积为8 cm×6 cm ~22 cm×14 cm,术后行负压封闭引流(VSD)...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至2021年3月经病理确诊的30例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胰头部10例,胰体2例,胰尾部18例。临床症状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脏肿瘤切除术2例,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胰腺中段切除术2例,胰腺体尾部切除术18例(联合肺叶切除术1例,联合脾脏切除术14例,保留脾...  相似文献   

13.
改良V-Y推进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我院自 1997年~ 2 0 0 0年收治骶尾部褥疮 9例 ,其中 6例 7处采用改良 V- Y推进臀大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术后均 期愈合 ,无复发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 4例 ,女 2例。年龄 18~ 79岁。病程 1~ 15个月。因胸椎肿瘤手术后不全截瘫 1例 ,腰椎损伤截瘫 3例 ,骨盆骨折 1例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1例。骶尾部褥疮 6例中合并坐骨结节褥疮 1例。褥疮范围 3.5 cm× 4 .0 cm~ 8.0 cm× 12 .0 cm。1.2 手术方法以褥疮边缘为底 ,骶尾部褥疮向一侧或两侧做 V形肌皮瓣设计 ,外侧为顶 ,其顶点到底边的距离为褥疮的直径。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V-Y皮瓣成型术在骶尾部藏毛窦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期间我院采用切除窦道、改良V-Y皮瓣成型术治疗的12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一期愈合,无皮瓣坏死、皮下血肿及切口裂开,随访1~4年,均无复发。结论从本组有限的病例资料结果来看,改良V-Y皮瓣成型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效果较好,操作简单,术后美观。  相似文献   

15.
1病历简介病人女,40岁。因骶尾部肿物伴左下肢麻木、无力、放射性疼痛及近半年夜尿多入院。10年前行骶尾部肿瘤切除术,术中曾发生不明原因的心脏骤停,抢救复苏成功后完成手术,术后病理为骶尾部畸胎瘤恶性变。3年前因肿瘤复发第二次入院治疗。术前检查发现高血压...  相似文献   

16.
成人骶前畸胎瘤临床报道较少,对其手术治疗的经验亦不成熟。我院1990~2004年共收治32例,其中采用经骶尾部切除术治疗共24例(占75%)。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3例,女性21例,男∶女=1∶7。年龄16~76岁,平均(34·8±10·4)岁。良性畸胎瘤16例(男性1例,女性15例),占66·7%,平均年龄(31·2±9·5)岁;恶性畸胎瘤8例(男性2例,女性6例),占33·3%,平均年龄(37·6±10·5)岁。1.2临床表现本组中4例无临床症状,查体时发现骶尾部包块,其余病例病程1个月至51年。2例病人被疑诊为卵巢肿瘤入院;2例幼年时发现骶尾部有鸽卵大结节;12例有下腹…  相似文献   

17.
1995~2011年,我们收治骶尾部藏毛窦患者1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均系青壮年男性,体胖多毛;年龄18~30岁,平均22.6岁;病程5个月至6年。其中9例因骶尾部皮下软组织反复肿痛破溃流脓就诊,6例在外院误诊为肛周脓肿或肛瘘而行多次切开引流术,最多者有I例曾行5次切开引流术。  相似文献   

18.
带血管筋膜蒂皮瓣在骶尾部褥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卧床的病人 ,由于护理不当常导致骶尾部褥疮 ,经反复换药仍难以治愈 ,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我院近年来应用带血管筋膜蒂皮瓣治疗骶尾部褥疮 14例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14例 ,其中男性 8例 ,女性 6例。年龄 2 5~ 70岁 ,病程 2~ 30月 ,平均 9月。致病原因 :脑血管意外长期卧床 5例 ,脊椎骨折截瘫 6例 ,多发性骨折 2例 ,人字石膏外固定压迫软组织 1例。褥疮面积最小 4cm× 6 cm ,最大10 cm× 12 cm。二、手术方法及结果 本组应用腰骶筋膜皮瓣 9例 ,腰臀筋膜皮瓣 5例 ,治疗骶尾部褥疮。(一 )腰骶筋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钉棒固定治疗骶髂关节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6月-2019年6月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骶髂关节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男13例、女22例,年龄17~73岁,平均(45.74±13.75)岁.其中结核性骶髂关节炎28例、...  相似文献   

20.
骶尾部肿瘤因其侵袭位置深在、局部血供丰富,常发生不易控制的大出血和骶神经的损伤,因此该部位肿瘤一直是脊柱外科及普通外科的难题之一,现将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6~59岁。病程2个月~10年,骶13例,骶2以下6例(其中1例尾骨受侵)。骶1病例分别为脂肪瘤、滑膜肉瘤、骨巨细胞瘤,骶2病例为尤文肉瘤,其他5例为转移癌2例和脊索瘤3例。临床表现:骶尾部及臀部持续性隐痛,双下肢受累3例,单下肢受累6例,二便困难5例,直肠受压5例。所有病例行X线、CT和MRI检查,骶尾椎受累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