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与单胎妊娠早产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IVF-ET并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助孕且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563例为研究组,其中女性因素不孕组(单纯女性因素或合并双方因素)369例、单纯男性因素不孕组150例,44例不明原因不孕;按年龄、孕产次配对同一时间段自然单胎妊娠的1126例孕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产科结局。结果研究组早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90%vs.6.93%,P<0.05),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孕周显著低于对照组[(38.64±2.16)周vs.(39.12±1.73)周,P<0.05],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4%vs.4.35%,P<0.05)。女性因素不孕组早产率显著高于单纯男性因素不孕组及对照组(12.74%vs.6.67%vs.6.93%,P<0.05);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男性因素不孕组(28.7%vs.11.33%,14.63%vs.6.67%,P<0.05),妊娠期糖尿病、胎盘早破、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女性因素不孕组新生儿出生孕周显著低于单纯男性因素不孕组及对照组[(38.51±2.15)周vs.(38.97±1.85)周vs.(38.64±2.16)周,P<0.05)],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4%vs.4.35%,P<0.05)。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单胎妊娠早产发生率增加,可能与引起女性不孕因素相关疾病及女性因素不孕妇女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后单胎妊娠孕妇早产的相关因素及新生儿结局。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分娩的250例孕产妇临床资料,其中IVF-ET后单胎妊娠早产组(A组)50例,自然妊娠单胎早产组(B组)100例,IVF-ET后单胎妊娠足月分娩组(C组)100例。记录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前置胎盘或低置胎盘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结局等资料,分析IVF-ET术后单胎妊娠早产相关因素。记录和分析孕期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操作的情况。 结果妊娠期并发症、早产儿出生体重和分娩孕周,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期高血压(A组14%、C组3%),胎膜早破(A组42%、C组14%),前置胎盘或低置胎盘(A组12%、C组2%),新生儿出生体重[A组(2225±622)g、C组(3231±482)g]、1 min Apgar评分[A组(8.61±1.77)分、C组(9.49±0.94)分],5 min Apgar评分[A组(9.66±0.94)分、C组(9.93±0.29)分],A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前置胎盘或低置胎盘、宫颈机能不全与IVF-ET术后单胎妊娠早产相关。孕期因宫颈机能不全,需行宫颈环扎术的患者,A组为22%,B组为9%,C组为4%,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前置或低置胎盘、宫颈机能不全是IVF-ET术后单胎妊娠早产的高危因素。IVF-ET术后单胎妊娠早产儿与足月儿相比,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均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妊娠发生子痫前期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IVF-ET术后单胎妊娠子痫前期35例(IVF-ET组)和单胎自然妊娠子痫前期126例(自然妊娠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妊娠结局。结果 IVF-ET组子痫前期的发生率为13.13%(211/1607),与自然妊娠组(4.83%,844/17 4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子痫前期的平均发病时间为妊娠(31.67±6.63)周,自然妊娠组为(33.76±4.46)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分娩孕周为(34.79±5.19)d,自然妊娠组为(34.27±4.30)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前置胎盘发生率为14.29%(5/35),与自然妊娠组(3.97%,5/1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平均住院时间[(20.68±14.61)d]与自然妊娠组[(11.96±7.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妊娠史中,IVF-ET组异位妊娠和自然流产发生率分别为8.57%(3/35)和20.00%(7/35),自然妊娠组分别为0(0/126)和6.35%(8/1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ET术后妊娠子痫前期的发病率高于自然妊娠,发病时间早,前置胎盘发生率增高。在既往史中,IVF-ET组自然流产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较高。IVF-ET术后子痫前期患者经过适当的临床干预及期待治疗,有可能延缓子痫前期的进展,延长孕周,降低孕妇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5.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30岁,因"继发性不孕症,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于2018年1月于我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治疗。IVF-ET助孕治疗使用早卵泡期超长降调节,月经第三天给予3.75mg长效GnRH-a(达菲林3.75mg/支)肌肉注射,降调节后36天后给予重组FSH(果纳芬75IU/支)及HMG(乐宝得75IU/支)联合应用促排卵治疗。用药14天后取卵,共获卵9枚,其中MⅡ9枚。常规IVF方式受精,形成双原核胚胎6枚。培养至受精后3天,丢弃7细胞三级胚胎1只,其余5只二级胚胎行囊胚培养,获得囊胚4只(按Peter评分标准级别4A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移植2枚胚胎后发生三胎妊娠行单绒毛膜双胎中一胎减灭术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行单绒毛膜双胎中一胎减灭术的三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术后一般情况,并对比术后仍保留双胎妊娠的与同期非减胎双胎妊娠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减胎术后有12例(44.44%)发生自然减灭仅留一胎;保留双胎组与非减胎双胎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孕周及平均胎儿出生体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均无流产发生,晚期流产率分别为6.67%和10.00%,抱婴回家率分别为93.33%、90.00%,早产率分别为21.43%和37.04%,低体质量儿出生比例分别为21.43%和33.33%,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0.0%和3.7%,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减胎后双胎组和非减胎双胎组均无畸形儿出生。结论:行减灭单绒毛膜双胎中一胎的减胎术有近一半的患者另一胎会发生自然减灭,余保留双胎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一般情况与非减胎双胎妊娠组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多胎减胎后双胎妊娠结局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IVF-ET中多胎妊娠减胎术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分析IVF-ET治疗后直接双胎妊娠124例(A组)和IVF多胎妊娠减为双胎妊娠43例(B组),比较二组孕期流产率、早产率、胎儿出生体重、胎儿畸形率、新生儿死亡率、胎盘粘连和产后出血等。结果:早期流产率A组8.1%,B组25.6%;晚期流产率A组16.9%,B组9.3%;总流产率A组25%,B组34.9%;A、B组间流产率有显著差异(P<0.01)。A、B组平均孕周(36.6±2.2周vs36.0±2.9周)、第一胎胎儿出生体重(2678.0±510.3gvs2542.5±454.8g)和第二胎胎儿出生体重(2393.4±496.8gvs2297.5±501.0g)间无统计学差异;A、B组间在母体并发症发生率、胎儿畸形率、新生儿死亡率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VF-ET中多胎减为双胎妊娠与IVF-ET中直接双胎妊娠相比,早期流产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广泛开展,多胎妊娠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自然妊娠单卵双胎(MZT)占总妊娠的0.4%,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占3%~5%[1].  相似文献   

9.
胚胎移植技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胚胎移植的难易程度、出血、移植管胚胎遗留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自2001年3月至2005年12月620个IVF-ET周期的胚胎移植技术与其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困难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20.00%)和胚胎种植率(10.29%)低于容易移植组32.79%和15.96%(P<0.05).移植管出血组的临床妊娠率(19.23%)低于无出血组32.57%(P<0.05);但胚胎种植率两组分别为11.33%和1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管胚胎遗留对临床妊娠率(28.00%与31.60%)和胚胎种植率(14.67%与15.42%)均无明显的影响.结论:胚胎移植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胚胎移植和出血,将会影响IVF-ET的临床妊娠结局,因此移植过程中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10.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与异位妊娠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主要并发症为异位妊娠(EP)。IVF-ET所致EP高危因素主要是患者输卵管的病变。EP有多种表现形式。患者血β-hCG处于低水平且倍增时间延长是IVF-ET后EP的特征。不影响宫内胚胎的正常发育及保留生育机能是IVF-ET并发EP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心理治疗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生殖医学中不孕患者的心理因素,对生物学指标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其焦虑程度显著高于一般治疗的不孕患者。本研究对进行IVF-ET的不孕妇女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暗示,观察心理治疗对IVF-ET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左立莹  田莉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10):752-755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已成为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有效技术之一,广泛用于治疗各种不孕人群,在提高生育的同时,也伴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自然流产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主要的并发症,IVF-ET妊娠后发生流产的原因复杂多样,不仅包括自然病因年龄、胚胎遗传学异常、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紊乱、免疫异常、吸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等,还受IVF-ET操作技术、经历超排卵、体外授精、体外培养以及冷冻、解冻等过程影响,这些过程是否增加自然流产的风险以及影响流产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基于胚胎、母体因素及助孕技术等方面阐述其对自然流产的影响,明确IVF-ET妊娠后自然流产的特点及病因,在IVF-ET前查找并规避可能的危险因素,针对不同高危因素,提供个体化治疗,为临床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早期自然妊娠丢失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5月—2007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获得妊娠的患者547例,根据其妊娠12周时情况分为妊娠丢失组和妊娠持续组,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患者中女方的一般情况、不孕病因;男方的精液检查情况、精子来源和助孕过程。结果:本中心新鲜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ET周期的早期妊娠丢失率为26.87%,临床流产率为16.45%。547例患者中女方年龄≥37岁患者的早期妊娠丢失率为46.7%,显著高于≤30岁的患者(27.2%)及30~37岁的患者(21.7%,均P<0.05);单孕囊组妊娠丢失率为35.0%,显著高于多孕囊组的10.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辅助生殖治疗后早期妊娠丢失相关风险因素依次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OR=7.025,95%CI为2.426~20.341)、女方年龄(OR=1.080,95%CI为1.006~1.160)、孕囊数(OR=0.042,95%CI为0.022~0.08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OR=0.904,95%CI为0.808~1.012)。结论:新鲜IVF/ICSI-ET周期的早期妊娠丢失率与自然妊娠流产率相似,早期妊娠丢失与PCOS患者的排卵障碍、女方年龄、着床孕囊数相关,高危患者在进行辅助生殖治疗前应积极治疗,尽早采取安胎措施减少妊娠丢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早期自然妊娠丢失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5月—2007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获得妊娠的患者547例,根据其妊娠12周时情况分为妊娠丢失组和妊娠持续组,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患者中女方的一般情况、不孕病因;男方的精液检查情况、精子来源和助孕过程。结果:本中心新鲜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ET周期的早期妊娠丢失率为26.87%,临床流产率为16.45%。547例患者中女方年龄≥37岁患者的早期妊娠丢失率为46.7%,显著高于≤30岁的患者(27.2%)及30~37岁的患者(21.7%,均P〈0.05);单孕囊组妊娠丢失率为35.0%,显著高于多孕囊组的10.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辅助生殖治疗后早期妊娠丢失相关风险因素依次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OR=7.025,95%CI为2.426~20.341)、女方年龄(OR=1.080,95%CI为1.006~1.160)、孕囊数(OR=0.042,95%CI为0.022~0.08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OR=0.904,95%CI为0.808~1.012)。结论:新鲜IVF/ICSI-ET周期的早期妊娠丢失率与自然妊娠流产率相似,早期妊娠丢失与PCOS患者的排卵障碍、女方年龄、着床孕囊数相关,高危患者在进行辅助生殖治疗前应积极治疗,尽早采取安胎措施减少妊娠丢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妊娠不同阶段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IVF-ET女性在孕前(进入周期时)、早孕期、中孕期、晚孕期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调查,分析随访资料完整的88例(IVF-ET组)和同期行孕前检查并于妊娠后定期产检的妇女88例(对照组)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妊娠4个不同时段SAS及SDS评分的情况,以及IVF-ET组不同妊娠结局(胎膜早破、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分娩方式)与4个时段中SAS及SDS评分的关系。结果:IVF-ET组的SAS评分在4个不同时段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IVF-ET组内孕前、早孕期及晚孕期的SAS评分高于中孕期(P0.05);两组在4个不同时段的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中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孕妇其在4个不同时段的SAS评分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孕妇(P0.05),而早产、胎膜早破组、低出生体质量儿中其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IVF-ET治疗的女性孕前及孕期焦虑的情绪高于正常女性,且焦虑症状在早孕期和晚孕期仍然明显,孕期焦虑可能会导致剖宫产率升高。IVF-ET女性的抑郁情绪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复合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cy,HP)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异位妊娠,自然受孕者中HP的发生率并不高,但随着近年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术以及促排卵技术的普及,HP的发生率较前有所上升。HP患者早期一般仅有腹痛、阴道出血等非特异性症状,且由于宫内妊娠囊的存在使得宫外妊娠囊特别容易误诊和漏诊,从而易导致患者宫外妊娠囊继续发展,引起腹腔内大出血甚至休克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因此,充分了解HP的相关危险因素,在行ET术或促排卵技术前采取相应的预防HP发生的措施、发生HP后尽早进行确诊及确诊后采取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综述近年IVF-ET后HP的诊断及管理措施进展。  相似文献   

17.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妊娠产科结局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术后妊娠的母儿围生期特点。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 ,选择行IVF ET术后妊娠并于 1993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分娩的妇女 2 5 5例 ,与同期分娩的自然受孕的妇女17175例对照 ,研究IVF ET术后妊娠的围生期情况。结果 IVF ET单胎妊娠的早产、前置胎盘、糖耐量试验(OGTT)异常、产后出血、剖宫产率高于自然受孕组 ,P <0 0 5。IVF ET双胎妊娠的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低于单胎妊娠 ,P <0 0 5 ;中度及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高征 )、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 ,P <0 0 5。结论 IVF ET妊娠是高危妊娠 ,多胎妊娠率高是导致早产和低体重儿显著增多的主要原因 ,加强孕期保健 ,及时治疗并发症可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心理因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以康奈尔医学指数(CMI)为效标对180名IVF-ET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结果:CMI得分与妊娠结局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IVF-ET患者经济收入及CMI测评得分是患者妊娠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评估,给予适当的护理、医疗干预,可以提高患者身心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最终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卵泡液中是否存在移动抑制因子(MIF)及其卵泡液和血液中的浓度对IVF-ET 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8-2005.08行IVF-ET助孕的不孕妇女共37例,按妊娠结局分 为妊娠和非妊娠两组。收集取卵时的血液及卵泡液,定量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血及卵泡液 中MIF的浓度。并检测取卵前血中LH、P、E2值。结果:两组在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移植 胚胎数和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妊娠组血清及卵泡液中MIF浓度分别为1.79±0.98 ng/ml和 22.97±10.62 ng/ml;非妊娠组分别为1.91±1.71 ng/ml和13.44±8.5ng/ml。两组卵泡液中 MIF浓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浓度差异不明显(P>0.05)。卵泡液MIF浓度与优质胚 胎率呈正相关(r=0.3277,P<0.05),优质胚胎率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2)。结论:卵泡液中MIF可 能与卵泡发育及卵细胞质量有关,进而影响IVF-ET的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黄体期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与妊娠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2个采用卵泡刺激素/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SH/hMG/hCG)促超排卵的IVF-ET周期(62例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测定其自然周期与促超排卵周期中黄体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水平,观察其妊娠情况。结果促超排卵周期中黄体期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高于自然周期(P<0.05)。补充黄体酮者的P、P/E2值,明显高于未补充黄体酮者(P<0.05)。临床妊娠者的E2水平明显低于未妊娠者,而P/E2、PRL值明显高于未妊娠者(P<0.05),并且当P/E2值为300~400、PRL值为60~100μg/L时妊娠率最高。结论IVF-ET周期中黄体期血清性激素水平对妊娠有影响,其中E2、P协同发挥作用,PRL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胚胎着床。在IVF-ET中应适当补充黄体酮,调节性激素至最适水平,可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