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年轻育龄期EC患者相对少见,但随着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的逐渐上升,以及现代生活习惯的改变,EC出现明显年轻化趋势。EC的标准治疗方案使得女性永久性失去生育功能以及绝经前女性提前进入更年期,严重影响年轻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年轻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卵巢功能的治疗方案逐渐受到重视。现有的保留生育功能方案主要有:孕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以及宫腔镜下EC病灶切除术。多项研究已经证实,肥胖与EC发生发展相关,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期间体质量管理同样也至关重要。现就年轻EC女性保留生育及卵巢功能治疗以及治疗期间体质量管理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年轻育龄期EC患者相对少见,但随着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的逐渐上升,以及现代生活习惯的改变,EC出现明显年轻化趋势。EC的标准治疗方案使得女性永久性失去生育功能以及绝经前女性提前进入更年期,严重影响年轻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年轻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卵巢功能的治疗方案逐渐受到重视。现有的保留生育功能方案主要有:孕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以及宫腔镜下EC病灶切除术。多项研究已经证实,肥胖与EC发生发展相关,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期间体质量管理同样也至关重要。现就年轻EC女性保留生育及卵巢功能治疗以及治疗期间体质量管理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指子宫内膜上皮恶性肿瘤,是妇科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EC年轻患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约有7%~8%的EC发生在育龄期女性~([1])。同时,随着我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和女性生育计划推迟,约70%年轻EC患者在确诊时尚未生育~([2])。目前相关指南及共识推荐对有强烈生育要求的早期EC年轻患者,经详细的病情告知及知情理解,可考虑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3,4])。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虽然子宫内膜癌大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但也有约25%的患者为绝经前女性,且3%~14%发生在40岁以下。其中未生育的年轻患者很难接受失去生育机会及卵巢内分泌功能。因此,近年来子宫内膜癌保留生殖内分泌功能的治疗,即保留年轻EC患者的生育功能或卵巢内分泌功能成为较关注的问题。近年研究表明,以孕激素为主治疗希望保留生理功能的年轻、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是相对安全有效的。综述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及卵巢功能的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5.
杨开选  唐霄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7):495-497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仅次于子宫颈癌,并且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45岁以下年轻的EC患者达7.1%~([1])。标准的手术治疗对于年轻的EC患者意味着丧失生育能力,因此对于年轻未育的早期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影响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临床治疗涉及EC的病理学相关因素包括组织学类型、分级、有无肌层浸润、脉管侵犯、雌孕激素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早期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AEH)在年轻女性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中70%的育龄期患者在确诊时尚有生育需求,诸多研究及临床实践已证实以保留生育功能为目的的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对早期EC及AEH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在病变缓解后如果不能尽快妊娠,存在病变复发风险[1-2]。临床数据显示早期EC及AEH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26.7%的患者能够成功妊娠,20.5%的患者获得活产[3]。而关于这部分患者的备孕时机掌握、妊娠方  相似文献   

7.
白瑜  杨业洲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3,39(11):828-832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是全球女性中常见的癌症,排名第6位[1],主要发生于绝经期,其中5%的患者在40岁之前发病,并且大多数还未完成生育[2]。EC的标准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患者将因此失去生育能力,由于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和EC的良好预后,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备受关注。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主要包括大剂量的孕激素制剂、宫内孕激素缓释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癌(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患者的分子分型特征, 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且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子分型的早期EC和AEH患者共46例, 分子分型分为4型, POLE超突变型、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型、非特殊分子改变(NSMP)型、高拷贝型。回顾性分析早期EC和AE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探讨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的差异。结果 (1)46例患者的年龄为(32.9±5.8)岁, 其中EC 40例、AEH 6例。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首选醋酸甲羟孕酮(MPA)或醋酸甲地孕酮(MA), 首选药物治疗未获完全缓解(CR)时可选用或联合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46例患者中, 1例患者治疗未满3个月无法评价疗效, 其余45例患者(包括4例治疗满3个月但不足6个月者)中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达CR 32例(71%, 32/45), 达到CR的中位时间为8个月(4~12个...  相似文献   

9.
陈思敬  郑莹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7):483-485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最常见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发于绝经后女性,包括子宫切除在内的全面分期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EC患者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个体化的治疗从保留生命到保留生理乃至保留生育的目标不断提高。目前,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已成为EC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 EC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适应证EC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既保留了胎儿生长发育的场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内膜癌(EC)及内膜不典型增生(AEH)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早期EC(20例)及AEH(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醋酸甲羟孕酮(MPA)或甲地孕酮(MA)口服,联合或单独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D),随访6~60个月,分析治疗结局及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 EC组和AEH组的BMI、既往史、临床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45例患者中,37例(82.2%)完全缓解,其中AEH组为92%,EC组为70%;3例(6.7%)部分缓解,均为EC患者在随访期间内经孕激素治疗后逆转为AEH;3例(6.7%)对治疗无反应,其中2例AEH患者经孕激素治疗3~6个月后仍为AEH,1例EC患者经孕激素治疗4个月后仍为EC;2例(4.4%)病情进展,其中1例EC患者为子宫内膜样腺癌G3ⅣB期,1例EC患者进展为子宫内膜样腺癌G1Ⅱ期。AEH组妊娠率为36.4%(6/11),EC组为22.2%(3/9)。1例肥胖患者(BMI42.68 kg/m~2)在服用MPA第4个月时发生了左侧横窦和乙状窦静脉血栓。结论早期EC及AEH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是有效的,但仍存在病情进展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正>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往往居于首位,而在发展中国家为第2位。标准的子宫内膜复杂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及局限性EC的一线治疗方法为传统全面分期手术治疗,即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淋巴结评估+子宫外累及和病变的评估,进一步的治疗应基于手术及病理分期。然而,年轻患者往往尚未生育,故口服大剂量孕激素治疗成为目前最广为应用的非手术类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式。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相似文献   

12.
张果  王建六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7):481-485
<正>子宫颈癌为女性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新发子宫颈癌604000例,342000女性死于子宫颈癌,发病高峰年龄35~44岁,约38%患者确诊年龄小于45岁,2020年,我国子宫颈癌新发及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18.3%和17.6%。其中一部分年轻患者有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子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为这部分患者在有效治疗肿瘤基础上实现生育提供了可能。子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sparing surgery,FSS)是指保留子宫体及输卵管-卵巢的子宫颈癌手术治疗,包括:子宫颈锥切术、  相似文献   

13.
强烈渴望保留生育功能的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无肌层浸润的年轻患者可以保留生育功能。可采用的治疗方案包括:体重管理、大剂量孕激素、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其他抗雌激素类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或芳香化酶抑制剂]、宫腔镜病灶切除手术以及二甲双胍治疗。辅助生殖技术可以显著增加患者的妊娠率,并且不影响患者生存。在完成生育功能后需进行根治性手术,年轻患者可考虑保留双侧卵巢。  相似文献   

14.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是女性生殖道常见恶性肿瘤。好发于绝经期和围绝经期妇女。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有升高和年轻化的趋势。北京市肿瘤登记办公室数据显示,2008年以后,子宫内膜癌已居北京市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1]。其中20%~25%发生于绝经前,3%~5%的患者年龄小于40岁,70%以上发病时未完成生育[2]。除了有强烈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愿望,与其他年龄的患者相比,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有其特殊的临床及病理特点:(1)月经不规律或不规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AH)和早期子宫内膜癌(EC)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患者的肥胖指标特征, 并分析肥胖指标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EAH和早期EC患者各40例(分别为EAH组和EC组), 收集同期收治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4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计算肥胖指标, 分析肥胖指标与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及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1)肥胖指标:80例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EAH和早期EC患者中, 肥胖[体质指数(BMI)≥28 kg/m2]的发生率为40%(32/80), 腹型肥胖(腰围≥80 cm)的发生率为79%(63/80)。EAH组、EC组患者的肥胖指标包括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身体圆度指数(BRI)、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2)影响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及其预测疗效的价值:病理类型为EC及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BRI 5项肥胖指标高是保留生育功能治疗9个月后完全缓解(CR)率...  相似文献   

16.
子宫颈腺癌是子宫颈癌的一种组织类型。近年统计显示,年轻女性子宫颈腺癌患病率越来越高,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越发重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一般包括宫颈锥切术(conization)、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radical trachelectomy)等。目前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子宫颈癌的分期,且大多研究主要关注保守性治疗的安全性而非后期生育结果。本文主要对后者展开深入论述,旨在进一步丰富子宫颈腺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子宫内膜癌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全子宫与双附件切除术,使年轻女性丧失了生育功能。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症状出现较早,癌细胞分化程度好,且往往肿瘤局限于内膜,大多为激素依赖型,预后较好。近年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了年轻女性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本文从激素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年轻女性(年龄小于35岁)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目前肿瘤治疗原则是在延长生存期的同时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对年轻的宫颈癌患者而言,生存质量成为其选择治疗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对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所以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日益成为医学界新的研究热点。现对近年来年轻女性患宫颈癌的病因、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及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对年轻宫颈癌患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5%发生在40岁以下的妇女,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生育年龄子宫内膜癌患者症状(月经异常)出现早,多为早期、分化程度好、且多数为性激素依赖型,预后较好。现已有早期子宫内膜癌采用保守手术及激素(通常为孕激素)治疗成功且保留生育功能、成功分娩的报道,现就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分析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或)高效孕激素保守治疗的完全缓解率、复发率、顺利分娩情况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经本院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EH)和(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并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或)高效孕激素治疗的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EH患者每6个月、AH患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宫腔镜探查和子宫内膜诊刮病理检查,评价子宫内膜逆转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0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90例(82.57%),完全缓解后复发9例(10.00%);完全缓解中EH患者51例(56.67%),暂无生育要求15例(29.41%),顺利分娩30例(58.82%),AH患者39例(43.33%),暂无生育要求17例(43.59%),顺利分娩12例(30.77%)。其中,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OR 0.08,P<0.05)、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的患者(OR 4.86,P<0.05)更易达到完全缓解;BMI<30 kg/m~2(OR 30.60,P<0.05)、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OR 0.07,P<0.05)均可降低复发率;BMI<30 kg/m~2(OR 3.81,P<0.05)、病理类型为EH(OR 83.99,P<0.05)、应用辅助生殖技术(OR 43.36,P<0.05)的患者完全缓解后更易顺利分娩,AH的患者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可改善完全缓解后顺利分娩的结局。结论:对于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或)高效孕激素保守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推荐优先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肥胖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同时减重,有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障碍的患者建议同时口服二甲双胍;完全缓解后有妊娠意愿的患者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可提高顺利分娩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