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A组)和C-JAWS颈椎压力固定器(B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8-2013-01采用颈前路髓核摘除植骨融合术的35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获得随访13~24个月,平均18个月。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影像学表现和术后3 d、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和C-JAWS颈椎压力固定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失血量少、术野清晰、创伤小,Zero-P可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C-JAWS颈椎压力固定器手术时间更短、操作更简便,各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背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但接骨板内固定在增加融合率的同时常导致一些并发症。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对51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组33例使用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固定;B组18例使用Zero-P。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及改善率,NDI评分,术后融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B组随访6~19个月,平均10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及改善率,NDI评分,融合率均无显著差异(P〉O.05)。但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尸〈0.05)。结论:Zero-P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吞咽不适的发生,是一种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的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接受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脊髓减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融合器植入、钉板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应用ZeroP行椎间固定融合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颈椎Cobb角、JOA评分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颈椎Cobb角、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时间短、疼痛轻、并发症少、且颈椎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0年6月~10月39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50.3岁。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31例;单间隙14例,2个间隙18例,3个间隙7例。共置入Zero-P 71枚,C3/4、C4/5、C5/6、C6/7椎间隙置入Zero-P分别为8、19、30、14枚。术前、术后2个月及12个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VAS评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JOA评分,在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Cobb角(C2和C7椎体后缘切线的夹角),观察术后吞咽不适的发生率以及症状持续时间。根据术后伸屈侧位X线片观察手术间隙有无异常活动。结果:手术时间48~130min,平均86min;术中出血量40~310ml,平均110ml。14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吞咽不适,其中13例术后2个月内症状消失,1例(2.6%)症状持续至术后4个月消失。随访12~16个月,平均14.6个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后2个月、12个月时的VAS评分分别为1.5±0.8分、1.3±0.9分,均低于术前的7.3±1.3分(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2个月、12个月时的JOA评分分别为14.6±1.1分、15.0±1.2分,均高于术前的9.7±1.7分(P<0.05)。术后2个月及12个月颈椎Cobb角分别为18.4°±9.6°、17.8°±9.2°,大于术前的9.0°±10.0°(P<0.05)。术后12个月时的VAS评分、JOA评分和颈椎Cobb角与术后2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手术间隙无异常活动,内置物无移位。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满意,稳定性可靠,可重建颈椎曲度,术后慢性吞咽不适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评估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Zero-P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植骨融合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到2015年4月在我院行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Zero-P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植骨融合的三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功能评分及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行颈椎X线正侧位、过伸过屈位、左右侧偏位和CT三维重建检查观察患者术后假体的位置和稳定性、置换节段活动度和异位骨化情况、融合节段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24例,9例患者行单节段置换+双节段融合术,其余15例行双节段置换+单节段融合术,共植入39枚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假体和33枚Zero-P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患者VAS评分、JOA评分和NDI指数在术后历次随访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置换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颈椎整体活动度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植骨融合的三节段Hybrid手术是一种安全的可以选择的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最大限度保留患者颈椎节段活动度,降低植骨不融合风险和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系统(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前路减压联合Zero-P治疗。通过JOA评分和Odom标准评价手术疗效,同时观察并发症和植骨融合等情况。结果7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81.34±4.18)min,术中出血量(38.34±2.16)m L。均未发生损伤脊髓神经、食管、气管,切口感染、脑脊液漏以及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患者术后均获1~2 a的随访,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颈椎X线检查,均达到植骨融合,未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而导致二次手术;无吞咽困难、内固定松动、断裂、金属过敏等现象。末次随访依据Odom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6.15%。结论颈前路减压联合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优良率及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简称 Zero-P 系统)治疗颈椎病及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颈椎前路手术的14例颈椎病患者(16节段)和5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5节段)采用 Zero-P 系统进行减压固定。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颈椎病患者采用 JOA 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55~120(75±16)min;术中出血量为50~450(150±85)ml。术后11例出现吞咽困难,2~5 d 基本恢复,未出现其他早期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3年6个月,末次随访时14例颈椎病患者 JOA 评分改善率为72.7%,其中优9例,良3例,中2例;5例颈脊髓损伤患者Frankel 分级均为 E 级。影像学资料提示术后椎间融合良好,未出现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结论仅需处理椎间盘的颈椎前路手术采用 Zero-P 系统进行减压固定,可以取得早期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应注意患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Zero-P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ACIF)在颈前路融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9-01-2010-12对36例颈椎患者采用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Zero-P椎间融合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观察术前、术后3天、3个月、12个月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采用JOA评分,术前(8.57±1.03)分,随访终末评分(:14.3±1.22)分。VAS评分(:6.73±1.12)分,随访终末评分(2.03±1.06)分。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手术前Cobb角为11.2°(-5.5°~17.1°),随访终末Cobb角为15.7°(0°~19.1°)。术前与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感染、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及椎动脉损伤,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翻修手术者。结论Zero-P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ACIF)能使融合节段获得即刻稳定,融合率高,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神经损伤风险小、可预防临近节段的骨化、操作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零切迹(Zero-P)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伴骨质疏松的颈椎病的初中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采用Zero-P系统治疗伴骨质疏松的颈椎病患者18例,其中女性14例,男性4例,包括神经根型颈椎病10例,脊髓型颈椎病6例,混合型颈椎病2例。术前测定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同时比较术前和术后3、12、36个月时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曲度Cobb角、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及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结果 16例为单节段手术,2例为双节段手术,手术顺利,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62±21)min,术中出血量(50.5±22.5)mL。术后随访36~50个月,平均40.1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仅有1例出现融合器下沉,但无任何临床症状。所有患者颈椎功能明显改善,NDI功能评分、JOA评分、颈椎曲度Cobb角及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各个随访时期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有2例女性患者出现轻度吞咽困难,12个月时完全消失。结论 ZeroP系统用于伴骨质疏松的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可以达到满意的植骨融合效果,有效改善颈椎曲度及恢复椎间高度,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初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新型低切迹接骨板系统(卡门同步适稳颈椎融合系统)与Zero-p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48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6例,采用新型低切迹钢板系统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Zero-P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差异Cobb角和椎间隙高度。结果 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12~15个月,平均随访(12.6±0.7)个月。且术前、术后3、12个月两组病人JOA评分、NDI指数以及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低切迹接骨板系统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Zero-P相当,是一种可靠的新型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Zero-P)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应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的24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并通过统计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Cobb角、椎间高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该术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7~32个月的随访,平均12.7个月。24例患者术后主要症状均明显减轻,均无不良并发症出现,并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症状改善愈发明显甚至消失;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颈椎Cobb角及椎间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椎间高度外,其余指标均随术后时间推移改善明显,但仅JOA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ero-P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创伤小,症状改善明显,固定融合及恢复椎间高度效果好,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3):1173-1177
[目的]评价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Zero-P)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颈椎后凸畸形矫形的影响。[方法]2012年8月~2015年3月,26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均行颈椎间隙减压后Zero-P系统固定。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的X线片、MRI或CT,根据颈椎Cobb角、椎间高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矫形效果;分析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对该术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6~33个月的随访,平均22.7个月。26例患者术后主要症状均明显减轻,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出现,并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症状改善愈发明显甚至消失;患者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术前分别为:(9.37±0.99)分、(6.70±0.55)分、(23.48±2.39)%,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4.18±1.03)分、(2.02±0.37)分、(10.10±1.67)%;颈椎Cobb角:术前(-2.26±1.04)°,末次随访(14.73±1.00)°;颈椎椎间高度:术前(4.16±0.54)mm,末次随访(7.42±0.88)mm;患者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颈椎Cobb角及椎间高度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后弓畸形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Zero-P固定可以达到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中采用Zero-P与颈椎钢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前路减压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71例, A组中36例采用Zero-P,B组中35例采用前路钢板。于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及末次评估影像学检查、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改良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5)。2组患者术后均获得满意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每组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 A组和B组患者术后吞咽不适发生率分别为13.9%和34.3%,A组术后吞咽不适发生率和SWAL-QOL评分与B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Zero-P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吞咽不适相关并发症上较前路钢板存在明显优势。因此,单节段颈椎前路手术可以首先考虑采用Zero-P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3):2129-2133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患者68例,采用颈椎前路钛板联合Cage融合器患者48例,观察分析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JOA评分、植骨融合率、椎体间高度及吞咽困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未见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Zero-P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2 d,术后3、6个月的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末次随访改善率和3个月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第2 d、术后1周,术后3、6个月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取得与传统颈前路钢板联合Cage融合器相近的治疗效果,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较好的早期稳定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传统钉板系统与颈前路零切迹融合器(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短期疗效。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5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3例,女22例;年龄32~71岁,平均53.7岁;病程5个月~2年。其中24例采用传统钉板系统固定(传统钉板组),21例采用Zero-P系统固定(Zero-P组)。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价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颈部疼痛情况;通过X线或CT观察术前术后颈椎生理曲度(C2-C7的Cobb角)恢复情况、椎间融合情况,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探讨术后吞咽困发生程度及其发生率。结果: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4个月。传统钉板组和Zero-P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87.6±23.2)min和(62.7±17.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量分别为(80.2±36.8)ml和(78.4±29.6)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两组JOA、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钉板组和Zero-P组Cobb角术前分别为(8.7±4.3)°、(8.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分别为(14.5±6.4)°、(17.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吞咽困难发生率传统钉板组为29.17%,Zero-P组为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全部融合。未见气管食管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未发现融合器移位、沉降、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Zero-P与传统钉板系统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均能提供即刻稳定性、可靠地融合性等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ZeroP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更好的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rofile intervertebral fusion system,Zero-P)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onventional cage-plate intervertebral fusion system,CCP)应用于颈椎病多节段(≥2个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因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多节段减压融合术的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Zero-P组21例,CCP组21例。分别记录两组手术一般状况及围术期参数,颈部手术前后VAS、JOA评分及吞咽困难发生率。测量患者在术后1周、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椎前软组织厚度。同时测量融合节段脊柱功能单位Cobb角,观察颈椎整体曲度的改变情况。于术后1周,1、3、12个月追踪临床疗效并复查颈椎正侧位X线片,评价内固定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手术节段、平均随访时间及住院日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Zero-P组分别为(4.37±0.72)cm、(50.9±7.98)ml、(84.4±8.18)min、(76.2±10.13)ml,CCP组分别为(6.50±0.71)cm、(108.6±9.25)ml、(118.6±8.55)min、(130.1±9.4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JOA改善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整体生理曲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及末次随访椎前软组织厚度Zero-P组分别为(11.6±1.9)、(9.8±1.4)、(9.5±1.6)mm,CCP组分别为(12.5±2.6)、(11.1±2.4)、(11.0±1.9)mm,两组间各随访时间点椎前软组织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Zero-P组无一例诉吞咽困难,CCP组有3例发生吞咽困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病多节段减压融合中,不论是传统CCP系统还是新型的Zero-P系统均为有效治疗手段,但Zero-P系统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操作方便的优点,且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恢复佳,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可能性更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比较术前和术后3 d、6个月、末次随访的JOA评分、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结果手术时间4.2~5.5(4.59±0.37)h;术中出血量320~1 100(608.5±115.4)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3 d、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平均恢复率、颈椎曲度、椎间高度较术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6个月比较,JOA评分、平均恢复率、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疗效无效例数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恢复和改善神经功能、颈椎曲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ZERO-P钢板应用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治疗的手术特点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髓核摘除、减压、零切迹钢板固定并椎间融合术,分析手术过程特点,对比手术前后、末次随访的吞咽情况,临床疗效(VAS和JOA评分)及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Cobb氏角变化,判断椎间稳定情况及椎间融合率。结果手术时间85.8±26.6 min;术中失血83.7±32.7 mL。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13%。术后随访12月,23例患者术前颈及上肢VAS评分分别为3.2±1.5分、6.5±1.6分,JOA评分9.4±1.9分,末次随访颈及上肢VAS评分2.8±1.6分,1.2±0.7分,JOA评分14.8±1.9分,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优20例,良3例,优良率100%。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和Cobb氏角度明显改善(P0.001),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比较无明显间隙高度和角度丢失(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内固定螺钉松动、移位,末次随访颈椎动力位片判断椎间稳定率100%。结论 ZERO-P钢板单独应用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的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低,并可有效改善和维持颈椎的病变节段生理曲度和间隙高度,临床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Zero-P)与颈椎前路钢板联合cage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对颈椎后凸畸形矫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3月我院治疗的多节段伴后凸畸形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23例行椎间隙减压Zero-P固定。B组22例行椎间隙减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cage植入术。根据患者颈椎Cobb角、椎间高度变化情况比较其矫形效果,根据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比较其临床效果,同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平均24.7个月,B组平均25.2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有内固定物松动、螺钉断裂及相邻节段退化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内固定均稳定在位,椎间均有不同程度的骨性融合。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颈椎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对比及术后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后凸畸形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Zero-P固定及传统钢板固定均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刚  田野  沈晓龙  曹鹏  袁文 《脊柱外科杂志》2020,18(4):243-247,252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中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钉板系统(PCC)治疗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对术后颈椎曲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ACDF治疗的136例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1例术中采用Zero-P(Zero-P组),65例采用PCC(PCC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6、12和24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_(2~7)颈椎曲度、手术节段Cobb角及邻近椎体高度,术后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Zero-P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JOA评分、VAS评分、C_(2~7)颈椎曲度、手术节段Cobb角及邻近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个月,Zero-P组C_(2~7)颈椎曲度、手术节段Cobb角和邻近椎体高度较术后1个月降低,与PCC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CDF术中采用PCC可获得与Zero-P相同的临床效果,虽然PCC在控制手术时间方面不如Zero-P组,但可更好地维持颈椎曲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