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伶林虹  徐广马 《广西医学》2002,24(10):1532-1534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I(cTnI)阳性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和冠脉造影的特点.方法77例ACS患者根据cTnI是否阳性分成阳性组(46例)和阴性组(31例).分别记录30天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45例于住院期间接受了冠脉造影(cTnI阳性组26例,阴性组19例),分析冠脉病变的特点.结果cTnI阳性组人院前24小时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显著长于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33%vs 0%(P<0.05).阳性组多支血管病变占69.2%,阴性组占44.4%(P<0.01).结论复杂的冠脉病变及在此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所引起严重的反复发作的心绞痛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TnI阳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nI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5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以cTnI水平0.04μg/L为分界点进行分组,比较cTnI升高组和cTnI正常组30d内和1年内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cTnI升高组30d内和1年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较cTnI正常组(均为0)显著升高(P<0.05)。结论cTnI对ACS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肌钙蛋白 (c Tn I)阳性的非 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临床和冠脉造影的特点。方法 :77例 ACS患者根据 c Tn I是否阳性分成阳性组 (4 6例 )和阴性组 (31例 )。分别记录 30天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45例于住院期间接受了冠脉造影 (c Tn I阳性组 2 6例 ,阴性组 19例 ) ,分析冠脉病变的特点。结果 :c Tn I阳性组入院前 2 4小时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显著长于阴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心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 1.33%vs0 %(P<0 .0 5 )。阳性组多支血管病变占 6 9.2 %,阴性组占 44 .4%(P<0 .0 1)。结论 :复杂的冠脉病变及在此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所引起严重的反复发作的心绞痛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c Tn I阳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CTnI的变化,探讨其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分为CTnI增高组和正常组,同时测定CK-MB和CK进行比较,观察在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CTnI阳性组与CTnI阴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性(P〈0.01),CK-MB和CK正常组与异常组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TnI是早期反映心肌损伤的敏感性指标,是心脏事件危险性的独立预测因素,CTnI测定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肌钙蛋白测定及心电图变化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38例,入院后即刻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抽取静脉血做血清肌钙蛋白Ⅰ(TnⅠ)检测,并根据心电图变化及TnⅠ水平分组,观察各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并随访1个月~6个月。结果ST段压低组的反复心绞痛发作及复合心血管事件较正常心电图组明显增多,,所有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31.9%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TnⅠ阳性,TnⅠ阳性组有明确冠心病诊断者较TnⅠ阴性组多,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增高,反复心绞痛发作增加,心血管事件增多。对复合心血管事件的预测.TnⅠ阳性因素较ST段压低因素的敏感性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Ⅰ阳性较ST段压低因素对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有较高的独立预测价值。结论肌钙蛋白测定及心电图变化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TnⅠ阳性因素可能具有更高的独立预测性。  相似文献   

6.
江智力  魏春梅  李春华 《新疆医学》2012,42(10):111-112
急性冠脉综合症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破损或出血、痉挛导致血栓形成,完全或不完全堵塞冠状动脉的急性病变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常把ACS分类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AMI、SCD。在临床工作中为便于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现主要根据病史和心电图表现,将ACS分为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和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肌钙蛋白测定及心电图变化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38例,入院后即刻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抽取静脉血做血清肌钙蛋白Ⅰ(TnⅠ)检测,并根据心电图变化及TnⅠ水平分组,观察各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并随访1个月 ̄6个月。结果ST段压低组的反复心绞痛发作及复合心血管事件较正常心电图组明显增多。所有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31.9%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TnⅠ阳性,TnⅠ阳性组有明确冠心病诊断者较TnⅠ阴性组多,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增高,反复心绞痛发作增加,心血管事件增多。对复合心血管事件的预测,TnⅠ阳性因素较ST段压低因素的敏感性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Ⅰ阳性较ST段压低因素对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有较高的独立预测价值。结论肌钙蛋白测定及心电图变化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TnⅠ阳性因素可能具有更高的独立预测性。  相似文献   

8.
李振勇  付强  王临光  王彦炯  刘奕  任峰 《河北医学》2008,14(12):1391-1393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artery syndrome,ACS)患者GRACE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GRACE危险评分对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住院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共114例,对其进行GRACE危险评分,以评分差异分组,分析不同组别中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与GRACE危险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GRACE危险评分分值的增加,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及狭窄的程度呈增加的趋势。结论:GRACE危险评分对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慧  耿海华 《医学争鸣》2009,(24):3126-312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电图U波倒置形态改变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12/2009-05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ACS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和CAG检查,记录CAG结果和心电图U波倒置形态改变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9例ACS患者中U波倒置的患者30例,无U波倒置的患者39例.U波倒置患者UA和STEMI的患病率明显低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而NSTEMI的患病率则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 U波倒置患者与非U波倒置患者相比,E值下降、A值升高、E/A下降、EF值下降,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冠脉造影结果显示,U波倒置患者与无U波倒置患者在回旋支和右冠脉的发生率相似; 左主干和左前降支的发生率比较,U波倒置患者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 U波倒置患者双支、三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单支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 U波倒置患者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 U波倒置患者的冠脉病变表面形态以复杂病变为主,而无U波倒置患者以简单病变为主,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30例U波倒置的ACS患者的U波倒置深度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显示:冠脉病变的支数和狭窄程度与U波倒置的深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ACS患者的心电图U波对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nⅠ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5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以cTnⅠ水平0.04μg/L为分界点进行分组,比较cTnⅠ升高组和cTnⅠ正常组30d内和1年内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cTnⅠ升高组30d内和1年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较cTnⅠ正常组(均为0)显著升高(P〈0.05)。结论cTnⅠ对ACS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83例临床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病人ECG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3例ACS冠状动脉病变ECG检出阳性率为67.6%;非ST段抬高的ACS以多支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ST段抬高的前壁心肌梗死以前降支病变为主,下壁心肌梗死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为主。结论ECG对ACS诊断价值较大,但单纯通过ST—T异常诊断冠心病易导致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2.
芦莹  张萌  朱瑷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6):493-494
目的探讨ACS患者血浆Fg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肌钙蛋白TnI﹚分为3组,即STEMI、NSTEMI和UA组,测定血浆Fg和TnI含量。同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Fg含量在ACS患者中均升高,以STEMI和NSTEMI组升高更明显。结论血浆Fg水平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快速床旁定量测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ACS患者,其中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同时做dThI定量及CK-MB测定,进行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AMI组cTnI、CK-MB明显高于UAP组及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01).UAP组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CK-MB无显著差异(P〉0.05);UAPⅢ级的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级(P〈0.001).结论:cTnI床旁快速定量测定方便、省时,对ACS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与血清肌钙蛋白(cTnⅠ)水平的关系.方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手术患者125例,根据入院时即刻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cTnⅠ<0.02 ng/ml作为A组,cTnⅠ0.02~1 ng/ml作为B组,cTnⅠ>1 ng/ml作为C组,比较三组患者PCI术后30 d冠脉狭窄程度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B组和C组患者的病变支数、最大病变程度与Gensini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其中C组最大病变程度与Gensini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的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6%和59.5%,明显高于A组的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程度越明显,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患者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越高,其可能与血清肌钙蛋白水平较高加重冠脉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心电图始终处于正常范围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冠状动脉造影和酶学检查的特点,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漏诊。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574例,按照是否有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组和心电图正常组,分析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和酶学检查的特点。结果心电图正常组81例,ST段抬高组493例,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病变血管在左主干(LM)、右冠状动脉(RCA)有显著差异(P<0.05,P<0.01);酶学检查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CK)有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始终处在正常范围的急性心肌梗死,其特点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呈多支病变,不易发生左主干梗死,酶学检查数值升高的程度低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6.
戴月 《中国医药导报》2014,(19):107-10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理念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符合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标准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循证护理组,各50例。常规组在PCI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满意度及术后健康知识达标率。结果循证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术后满意度及术后健康知识达标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不良反应,提高了临床疗效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 1 35例ACS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 ,对其病变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ACS患者病变血管数量为无显著病变为 4例 ,单支病变 5 7例 ,双支病变 4 4例 ,三支病变 30例 ;所累及的血管分别为 :左主干 (LM) 3例 ,左前降支 (LAD) 1 0 1例 ,回旋支 (LCX) 5 4例 ,右冠状动脉 (RA) 74例 ;病变形态特征为 :A型病变 5 3例 ,B型病变 1 0 1例 ,C型病变 32例 ,完全闭塞型病变为 4 9例 ;病变狭窄程度为 :轻度狭窄 4 4例 ,中度狭窄 72例 ,重度狭窄 81例 ,完全闭塞型病变为 4 9例。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目前是评价冠脉病变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前感染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急性发病前感染发生情况及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方法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4月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共调查上海市 16所二、三级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 (SAP)、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及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184 7例 ;将UAP和AMI患者合并为ACS组 (114 3例 ) ,SAP患者作为对照 (SAP组 ,6 4 4例 )。结果 ACS组急性发病前感染发生率(4 2 .4 3% )显著高于SAP组 (2 7.33% ,P <0 .0 1) ;发病前病因谱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 ,大部分ACS患者的感染均发生在急性发病前 2周内 (78.76 % ) ,而SAP患者的感染时间无特殊分布 ;ACS组CRP增高患者的比例(6 1.0 6 % )高于SAP组 (4 2 .35 % ,P =0 .0 0 1) ,ACS组CRP增高者中 5 8.75 %有发病前感染史 ,而CRP正常者中仅 4 0 .98% (P <0 .0 5 )。结论 ACS患者的急性起病与发病前急性感染可能存在相关性 ,而CRP作为炎症标志对ACS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谢华强  夏豪  刘兰  陈燕  郭凯 《疑难病杂志》2011,10(8):570-572
目的观察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特点,探讨其临床诊断思路。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确诊为ACS的患者,其中冠脉造影正常或轻度狭窄28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冠脉造影异常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特点、心电图及心脏彩色超声的特点差异。结果观察组年龄、高血压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性别、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起病诱因、典型心绞痛、初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P<0.01)。心电图ST段抬高、多部位缺血性改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最终形成Q波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左室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ACS患者发病年龄偏小,合并高血压病者较少,起病症状不典型,以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为主,但最终形成Q波者较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