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云南家野两型疫源地七种主要蚤类传播鼠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云南存在家、野两型鼠疫自然疫源地。两型疫源地的媒介过去一直未得到实验室证实。本研究应用动物模型及膜饲养方法对云南两型疫源地的七种主要蚤种,以各自疫源地强毒鼠疫菌株和相应宿主动物进行了感染率、集群传疫率、媒介效能、媒介指数、感染和非感染蚤的生存期限以及对人的嗜血性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印鼠客蚤有11.1%的栓塞蚤具有形成两次菌栓的能力,集群传疫率达100%,传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最适温湿度条件下,研究了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主要蚤类特新蚤指名亚种、棕形额蚤和方叶栉眼蚤传播鼠疫的媒介效能和感染鼠疫菌后跳蚤的寿命。结果表明:三种蚤媒介效能分别为0.334、0.067和0;感染蚤平均寿命分别为11.7、25.2和44.1天。分析认为特新蚤指名亚种是野鼠鼠疫的主要媒介,棕形额蚤为次要媒介,而方叶栉眼蚤不能形成菌栓,在传播鼠疫过程中没有实质性的意义。野鼠鼠疫很少累及家鼠鼠群,并缺乏有效的家鼠媒介蚤,难于造成家鼠鼠疫流行,是至今未波及人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内蒙古自治区对蚤类的分类研究最早始于1923年[1],蚤类的研究工作主要结合鼠疫疫源地的调查而进行,经过几代蚤类学者几十年的调查和研究,采集了大量标本,目前内蒙古共  相似文献   

5.
6.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蚤类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蚤类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研究掌握主要宿主动物寄生蚤种类、构成及其数量季节消长,以及与动物间鼠疫流行关系,对制订鼠疫防治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因此,对我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康保牧场鼠疫监测点1971-2001年的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长  相似文献   

7.
田杰 《医学动物防制》2001,17(6):317-319
运用最优分割法(Fisher算法),对剑川鼠疫自然疫源地蚤类群落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分为5个时段,根据结构与功能统一的原理.指出该疫源地的最佳灭蚤时间是2月末3月初。同时指出。如果防制时期选择不当.反而会使有害蚤的功能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鼠疫主要是由跳蚤叮咬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蚤类对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长期保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蚤种类较多,群落结构较为复杂。研究蚤类群落结构特征,探讨不同生境对蚤类群落结构的影响,这对维持鼠疫生态系统的平衡、研究鼠疫生态系统的构成以及预防和控制鼠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了解剑川县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石龙盆地的鼠疫染疫宿主动物巢鼠秋季巢穴蚤的种类及组成分布状况,为鼠疫等与人类相关疾病的研究及农林鼠害防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剑川县鼠疫疫源地核心区石龙村周边巢鼠分布区采集巢鼠巢穴,对获得的巢穴按新巢和旧巢分类,对巢蚤进行分类计数,同时对获得的巢鼠幼鼠一并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  相似文献   

10.
梁云 《医学动物防制》1999,15(3):158-160
<正> 云南西北部历史上曾有过大疫流行的记载,1974年剑川县在疫源调查中,从猎狗血清中查出鼠疫F1抗体,次年又从小林姬鼠中检出首株鼠疫菌,从而证实剑川山区存在着鼠疫自然疫源地。根据1976~1984年对疫源地性质及动物病流行规律的调查研究,初步确定为:大绒鼠及齐氏姬鼠为主要贮存宿主,方叶栉眼蚤及特新蚤指名亚种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多宿主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而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研究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传播媒介,给今后制定鼠疫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对1988~2000年间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鼠疫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布氏田鼠寄生蚤种类、构成。结果共发现寄生蚤3科9属15种,二齿新蚤是布氏田鼠的主要寄生蚤,其次为光亮额蚤等似亚种、宽圆纤蚤、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其中8种蚤是我国可以自然感染鼠疫菌的蚤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蒙自市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鼠体染蚤情况,为鼠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间蒙自市鼠疫监测工作中捕获的活鼠鼠体染蚤实验室数据,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3年蒙自市共捕获3种鼠5种蚤,平均蚤指数3.48;3个鼠种印鼠客蚤、缓慢细蚤染蚤率46.51%,蚤指数0.46(χ2=4.58,P0.05);褐家鼠印鼠客蚤坝区染蚤率最高(χ2=4.58,P0.05);黄胸鼠蚤指数最高,褐家鼠次之(χ2=169.36,P0.01)。黄胸鼠、褐家鼠人蚤染蚤率坝区高于山区(χ2=8.58,P0.05)。结论蒙自市黄胸鼠印鼠客蚤染蚤率、蚤指数坝区和山区差异大;褐家鼠印鼠客蚤染蚤率、蚤指数坝区和山区差异小。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野鼠型疫自然疫源地蚤类生态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研究云南省野鼠型自然疫源地蚤类组成、优势蚤种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方法:选择云南省剑川野鼠型自然疫源地的室内及室外农耕区进行小兽体表寄生蚤类调查。小兽与蚤类采集、标本制作和分类鉴定按常规方法进行。空间分布用4种分布型指数测定。结果:从所捕获的718只小兽体表采获蚤类昆虫749只,经分类鉴定,隶属3科、8属、8种。褐家鼠是室内生境的主要小兽,齐氏姬鼠和大绒鼠是室外农耕地生境的主要小兽。室内生境  相似文献   

14.
云南人间鼠疫流行区蚤类群落中主要蚤种性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蚤类自然种群的性比。方法:在对云南省人间鼠疫流行区室内及室外农耕区进行现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常规分类鉴定所获的小兽宿主及其体表寄生蚤。选择采集数量较大的蚤种作为重点对象,进行雌雄蚤性比分析。结果:在流行区12个县(市)的担样调查中,从37种5114只小兽体表检获在27种4288只,其中有8种蚤的采集数量较大,占总采集蚤数的95.48%。8种主要中中,除偏远古蚤的雄性个体比例(52.32%  相似文献   

15.
<正> 黑线仓鼠(Circetulus barabensis)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方各省区。属夜间活动的小型野栖鼠类,在室内有时也可捕到。参与动物间鼠疫流行,在我国的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与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多次从黑线仓鼠中检出鼠疫菌,是鼠疫的次要宿主或偶然宿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中是否携带鼠疫噬菌体,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2017年1-6月采集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4个曾流行过鼠疫乡镇6个自然村的鼠类标本,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并对分离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同时挑取部分噬菌体进行电镜扫描。结果 共获得641份标本(齐氏姬鼠334只,大绒鼠236只,其余71只),分离到9株鼠疫噬菌体,总分离率1.40%;有4个疫点(白山母村、石龙村、新松村、大庆村)分离到了鼠疫噬菌体,另外2个点(长乐村、西门社区)未分到鼠疫噬菌体;9株鼠疫噬菌体中,8株分离自齐氏姬鼠,1株自大绒鼠;初次分离这些鼠疫噬菌体时,其噬斑在双层平板上表现为大(直径~2.0 mm)、中(~1.0 mm)及小(<0.5 mm)3种噬斑;4株有代表性噬菌体皆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结论 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中普遍存在鼠疫噬菌体,齐氏姬鼠是主要的携带宿主,所分鼠疫噬菌体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且具有多态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鼠疫媒介蚤类多媒体信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达到鼠疫自然疫源地媒介蚤类图形及图像等的共享性、快捷性、方便性及准确性,同时为鼠疫防治专业人员及有关领导对鼠疫综合性防制进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windows98/2000/NT作为平台,利用Foxpro2.5进行研制。结果:建立了蚤类分类、生态、幼期文献、生活史、生化、分子生物学及防制图层及相关的数据库。并且相关的对图象、声音、图形、数据进行了结合。结论:建立了中国鼠疫媒介蚤类多媒体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存在家、野两型鼠疫疫源地,野鼠自然疫源地近年来持续活跃,严重威胁当地社会稳定和人群健康.但尚未有针对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而制定的应急处置体系,其应急措施和技术主要是借鉴家鼠鼠疫.要构建与完善云南野鼠鼠疫应急体系,既要综合考虑国内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鼠疫方面的应急处置措施的发展和现状,又要结合现有云南野鼠自然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就蚤类与鼠疫菌相互作用的关系及蚤类传播鼠疫的能力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方法查阅资料,汇总分析。结果从鼠疫菌在蚤机体内的发育过程、影响蚤类形成菌栓的因素、蚤类与鼠疫菌的相互作用、蚤类传播鼠疫的媒介效能及流行病学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结论蚤类与鼠疫菌之间的关系绝非一般的生物学上的寄生关系,在动物鼠疫流行和保存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鼠疫疫源地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疫源地的现状、空间结构、性质、主要宿主和媒介与病原体的关系,确正IHA检出阳性血清的特异性和鼠疫菌突变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和监测,宿主对鼠疫菌的敏感性和感受性试验,鼠疫菌突变试验,血清学IHA、RIP的特异性试验,蚤传播能力试验。结果雷州半岛1950~1951年检鼠疫患者314份,分离到鼠疫菌91株,检蚤118只分离至4株,检鼠和臭鼩鼱1830份分离108株、镜检鼠和臭鼩鼱3668份,阳性53份;1952年镜检鼠和臭鼩鼱12063份,阳性58份;1953~2005年镜检和培养鼠和臭鼩鼱575768份,蚤5300只,均未检到菌;1973~1988年用IHA检鼠和臭鼩鼱血清89092份,阳性40份,RIP检5247份,阳性2份,RIHA检鼠脏器2050份阳性3份;1989~2005年IHA检98906份,RIP检5686份均为阴性。非疫区1957~2005年检鼠和臭鼩鼱27227份和蚤3809只均未检到菌,IHA检鼠类血清9241份和RIP检6727份全为阴性。结论雷州半岛是黄胸鼠鼠疫疫源地,黄胸鼠是主要宿主,褐家鼠和臭鼩鼱、小家鼠是间接宿主,黄毛鼠对鼠疫菌极敏感,印鼠客蚤是主要媒介,伍氏病蚤传播能力与印鼠客蚤相当、穗缘端蚤较弱,50年代初是流行末期、70年代至80年代是迁延期、90年代至2005年是静息期。用四个实验结果证实血清学检出的F1抗体和F1抗原,皆有很好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