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消灭阳山县丝虫病 ,从 1 959年起对该县进行丝虫病流行病学摸底调查 ,发现共有 1 9个乡镇的 2 1 7个管理区有班氏丝虫病流行 ,平均人群微丝蚴率为 4 3 5%。据此提出以防治病原为主导的策略 ,制订出三项防治技术措施 :①在一个中度流行镇以海群生间歇双疗程法进行连续四年反复查治 ,微丝蚴率从查治前的 1 5 0 8%降至 0 4 5% ;②对连成一片且有固定食盐供应渠道的三个中度流行镇采用全民服食海群生掺拌食盐 ( 3g/kg)防治 6个月 ,微丝蚴率从 5 0 7%降至 0 4 3 % ;③查治结合重点村全民服药 ( 7岁以上人群全民用海群生 3g ,5天分服 ) ,共血检 1 3 2 58人 ,查出并治疗微丝蚴血症 1 5例 ,全民服药 1 8757人 ,巩固丝虫病防治效果。 1 980年经卫生部考核 ,微丝蚴率降至 0 0 0 %~ 0 2 5%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1 988~ 1 992年进行纵向监测和 1 9个乡镇横向监测分别血检 60 85、2 80 1 2人次 ,均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 ;分别解剖致倦库蚊 1 0 545、4 61 6只 ,均未发现有丝虫感染。 1 996年经省及卫生部考核达到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  相似文献   

2.
阳西县丝虫病流行状况及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阳西县丝虫病流行状况,制定并实施防治方案,最终消除淋巴丝虫病。方法通过对人群进行血检调查确定流行范围;在流行区进行反复查治和监测,消除传染源。结果阳西县全县9个乡镇104个管理区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防治前(1970年)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3.59%,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1959~1985年,全县共血检调查634 209人次,治疗患者12 575例,全民服药防治6 852人。1985年防治效果考核,在3个镇3个管理区共血检5 292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3例,微丝蚴率为0.06%,达到基本消除丝虫病标准。1986~1997年进行防治后期监测,共血检35 453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例。解剖雌性致倦库蚊4 210只,未发现幼丝虫感染。1990年后已无微丝蚴血症者。结论1998年经省卫生厅审评,阳西县已达到卫生部消除淋巴丝虫病标准。在阳西县流行区进行反复查治和系统监测,可达到消除淋巴丝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安庆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辖7县1市3区,总人口6 013 187人(2000年末),曾是丝虫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据20世纪50年代调查,全市平均微丝蚴率(MFR)为6.70%,个别地方MFR超过20%.经过多次以传染源防治为主的综合查治,全市于1991年达到卫生部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至2000年,有8个县(市、区)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标准(市直3区作为1个市区统计,下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肥西县丝虫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工作采取措施的效果 ,为开展类似的工作提供借鉴作用。方法 对本县 1970~ 2 0 0 0年丝虫病的防治研究及相关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并进行评价。结果  1970年调查人群微丝蚴率高达 18.2 5 % ,1973年平均微丝蚴率为 6 .31% ,80年代为 1.15 % ,全县各乡镇均有丝虫病的流行。 1991年调查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 0 .6 1% ,主要流行区分布于县西北区域的 15个乡镇 ,以马来丝虫为主的马来、班氏两种丝虫病混合流行区。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吸人血按蚊。经过 30年的积极防治 ,特别是 1991年 ,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 ,以行政村为单位 ,按不同的流行程度采用不同剂量的海群生药盐的防治 ,加快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步伐 ,1993年经省厅考核 ,人群微丝蚴率为 0 .0 7% ,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2 0 0 0年全县开展消灭丝虫病的监测 ,人群微丝蚴率和按蚊幼丝虫的自然感染率均为0 %。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的标准。结论 肥西县是以马来丝虫为主的马来和班氏两种丝虫病混合流行的地区 ,经过 30年的查治 ,传播已被阻断 ,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原为马来丝虫病中度流行区,主要传播媒介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经积极防制,1979年达到基本消灭标准,从1980年起至1992年止,通过13年监测结果表明,当地丝虫病流行已经阻断,1997年经省市组织专家审评达到消灭标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流行和查治情况我县丝虫病查治工作始于1956年,嵩溪和林畬乡两个村微丝蚴率分别为9.6%和26.6%.1958年对全县14个乡镇106个村大规模调查,人群微丝蚴率9.24%(5301/57386),体征阳性422人,阳性率0.85%,流行率为10.05%.丝虫病分布在全县各乡村,属马来丝虫病中度流行区,主要媒介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至1975年止,经4次全民查治和7~8次重点地区反复查治,共血检28.3万多人次,治疗1.5万余人次,同时对媒介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于1979年经省卫生厅组织专家考核验收,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此后步入全面系统后期监测阶段.  相似文献   

6.
华容县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容县位于湘北边陲 ,北倚长江 ,南临洞庭湖。全县辖 2 3个乡镇 ,412个行政村 ,16个居委会 ,总人口 70 492 9人。属马来丝虫病低底流行区 ,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为 4 0 7%,丝虫病分布于 5个乡镇 17个村 ,疫区人口为 7882 2人。经反复查治和疫区人群普服海群生药盐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于 1982年经省卫生厅考核 ;抽查 6个乡镇 6个村 ,血检 64 15人 ,查出微丝螺阳性 5例 ,微丝蚴率 0 0 8%,达到了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之后按照《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技术方案》 ,开展了病原学、血清学及蚊媒监测 ,现将监测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7.
黄梅县位于鄂东 ,与江西、安徽两省交界 ,历史有丝虫病流行的乡镇 17个 ,389个村 ,总人口为 71395 5人 ,属马来、班氏丝虫病混合感染流行区 ,是黄冈地区微丝蚴率最高的一个县。经大规模查治后 ,1986年考核验收 ,微丝蚴率为0 .35 % ,达到了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之后 ,连续多年开展了病原搜索和后期监测 ,结果表明 ,已达到了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现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病原学检查 (普查 ) 凡血检对象 ,于晚上 2 1∶ 0 0至凌晨 2∶ 0 0时 ,采耳垂血 6大滴 (12 0 μl)涂成 2张厚血片 ,溶血、染色后镜检。发现微丝蚴血症者 ,再作 6…  相似文献   

8.
枣庄市曾经为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 ,传播媒介是淡色库蚊 ,195 8~ 195 9年调查 ,平均微丝蚴率为2 1 0 %。采取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经过多次普查普治后 ,又采用 3‰的海群生食盐全民服药 ,1980年调查微丝蚴率以村为单位均下降到 1%以下 ,通过卫生部考核确认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此后除治疗晚期丝虫病人外 ,其他丝虫病防治措施基本终止 ,工作的重点转向病区流行趋势监测。 1995年根据监测的结果 ,山东省卫生厅组织考核认为枣庄市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消灭丝虫病标准。1 材料与方法1 1 横向监测  1976~ 1995年 ,在全市范围…  相似文献   

9.
临沐县曾是班氏丝虫病的高度流行区,以淡色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据1958年调查,居民微丝蚴阳性率高达22.5%。经过20余年反复查治,1980年通过省级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为观察防治效果和流行动态,近几年又对特殊人群进行流行病学监测。!材料与方法1.l材料来源于历年县征兵办公室体检资料室及县卫生防疫站丝虫病防治监测记录。!.2方法12.l对应征入伍青年体检时血检微丝蚴。1.2.2选择2个原微丝蚴阳性率较高的村为本次监测点,全民血检微丝蚴。l、2.3对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出生的儿童采滤纸血,做荧光抗体测定。1.2.4对1…  相似文献   

10.
费县位于鲁东南,历史上曾是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195 5年进行丝虫病重点调查,微丝蚴阳性率为2 4 16% ,经过40余年的监测、防治,特别是1971~1976连续3次全民性普查普治和1977年全民食用海群生药化食盐,1978年经省、地联合考核,微丝蚴阳性率已降至0 0 3 7% ,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1984年经省、地联合考核,微丝蚴感染率降为零,达到了消灭丝虫病的标准。1995年通过省消灭丝虫病验收,2 0 0 3年10月,再次审评确认达消灭标准。1 基本情况与流行概况费县地势西高东低,除少数平原地区外,大部分为山丘,现有18处乡镇,10 5 4个行政村,总人口9…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滕州市消灭丝虫病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与总结回顾。方法:利用有关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不同阶段防治措施效果。结果:防治前的50年代,人群微丝蚴平均感染率为25.3%,晚期丝虫病患病率男女分别为46.8%和26.8%,性别差异显著(P<0.01),经过重点查治、普查普治、海群生药盐防治以及对晚期丝虫病人的查治等措施,1975年微丝蚴感染率降至1%以下,在全国率先达到了基本消灭的标准。基本消灭后,开展了长达20年的净化治疗及监测研究,自1980年后未再检出阳性者,2004年达到了《国家卫生部消灭丝虫病的标准》。结论:消灭丝虫病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科学合理、效果显著,特别“海盐”的研制成功和推广使用,是最终实现消灭丝虫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徐州市原为班氏丝虫病中、低度流行区。基本消灭丝虫病前全市微丝蚴血症者约 3 5万人 ,晚期丝虫病人约 1 5 75例 ,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我市分别开展了大规模的普查普治、全民口服海群生药盐 ,1 986年 1 1月经省级考核审评 ,全市达到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此后 ,为了彻底查清残存传染源 ,观察残存传染源的分布及传播动态 ,我市各流行县(市 )相继开展了监测工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原学监测 主要针对原来较重及防治措施比较薄弱的地区进行反复抽查监测人群自然感染情况 ,耳垂血双片染色镜检。1 .2 蚊媒监测 …  相似文献   

13.
防治与监测 1 防治情况 永嘉县位于浙江省南部,属班氏丝虫病低度流行区。1956年对24乡镇摸底调查,在23乡(镇)查出微丝蚴血症者783例,平均微丝蚴率为4.36%。1956—1987年对重点地区查治,血检884192人次,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6698例次,用乙胺嗪片治疗21493例次(每例口服乙胺嗪13.5g,分3个疗程)。1987年1—6月在丝虫病流行较重、有279040人口的地区,全民食用乙胺嗪药盐1034277kg(配制和供应0.35%乙胺嗪药盐,按人均食用药盐3705g计算,每人乙胺嗪总量为13.34g)和乙胺嗪药酱油53420kg(按0.35%配比)。1987年8月微丝蚴率降为0.15%,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郑州市丝虫病防治效果,达到卫生部消灭丝虫病标准。方法 按照河南省卫生厅《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监测 技术方案》,开展病原学监测,蚊媒监测和晚期丝虫病人调查。结果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0年外(2001年)的病原学监测,共 监测3个县(市)中10个流行乡中35个村,血检人数47618人,占流行乡镇的50%,流行区人口覆盖率为9.62%,均未发现微 丝蚴阳性者;蚊媒监测,解剖中华按蚊270只,库蚊8425只,均未发现蚊体蚴丝虫阳性感染;对基本消灭前的历史晚期丝虫病 人进行个案调查,共查2例,均健在,男性1例,女性1例。结论 郑州市于1984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2001年按卫生部要 求,进行10年外达标监测。我市已达到卫生部消灭丝虫病标准,于2003年3月河南省卫生厅下文公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解龙游县丝虫病流行历史、防治过程,总结经验,做好后期血测工作,力争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消灭丝虫病标准。方法 按照浙江省卫生厅《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监测技术方案》进行,开展病原学监测、蚊媒监测和晚期丝虫病人调查,以流行乡、村为单位确定监测点。在监测点内以5周岁以上居民为监测对象,血检采用双片法。采血时间晚上21时至次日凌晨2时之间进行。血片干后溶血,美蓝染色,镜检。结果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10年内(1992年)和10年后(1999年)的病原学监测,共监测5个流行乡中的10个流行村,血检人数4494人,占流行乡镇数的50%。流行区人口覆盖率为3.97%,均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蚊媒监测,解剖中华按蚊873只,库蚊149只,均未发现人体蚴丝虫阳性(感染),对基本消灭前的历史晚期丝虫病人进行个案调查,共查78例,其中已死亡38例,健在40例,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38岁,病程最长的64年,最短23年。流动人口病原学监测108人,均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结论龙游县自1984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后,采用病原学、血清学及蚊媒和流动人口等方法进行监测,均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此结果表明丝虫病传染源已被消灭,传播途径已被阻断,并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消灭丝虫病标准,2000年浙江省卫生厅下文公布龙游县成为衢州市消灭丝虫病达标县。  相似文献   

16.
<正> 丝虫病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广州市属5个区、县有丝虫病流行,微丝蚴血症者51802人。经过30多年的防治,1985年全广州所属5个区、县范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微丝蚴率降至0.02%~0.00%。为了探索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班氏丝虫病流行动态,选定原中度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从化县太平镇进行纵向研究,结果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观察点要求 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在0.5%以上,总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漯河市近 3 0年斑氏丝虫病防治情况 ,总结防治经验。方法 采用回顾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漯河市 3个县 1974~ 2 0 0 2年间不同阶段斑氏丝虫病流行特征及防治措施。结果 丝虫病的查治工作先后于 1974、1979、1981年开始 ,1984年经省考核验收已达到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按照《河南省 2 0 0 2年消灭丝虫病工作方案》的要求 ,该市于 2 0 0 2年8~ 10月份开展了消灭丝虫病达标监测工作 ,3县监测覆盖率占流行乡镇的 41 67%~ 3 3 .3 3 % ,流行区人口监测数达到4 11%~ 3 .0 2 % ,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 3县各剖解淡色库蚊 3 0 0 0只以上 ,未发现人体幼丝虫阳性蚊。结论 该市已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证实近 3 0年的防治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增城市有14个镇的169个行政村有丝虫病流行,1982年流行区人口373338人,人群平均微丝蚴率215%,属低度班氏丝虫病流行区[1]。经过多年反复查治,1985年通过省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人群平均微丝蚴率降为055%(流行区...  相似文献   

19.
仙桃市位于江汉平原中部,原有29个乡镇办事处流行马来丝虫病,采用综合防治前全市平均微丝蝴率为7.96%,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自50年代以来,采取查治阳性病人、普查普治、全民服药及普服海群生药盐等防治措施,于1986年经省级考核达到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88年顺利通过了卫生部复查验收。为巩固防治成果,进一步观察后期效果及基本消灭后的丝虫病流行状况,我们于1987~1998年在各流行乡镇进行了消灭丝虫病后的横向监测工作。一、内容与方法1.病原学监测:于各乡镇选择原流行较严重或以往防治中存在薄弱环节的流行区作为监测点。…  相似文献   

20.
平远县在广东省东北部,总人口24万,原是广东唯一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1959年在八尺上居等公社血检40027人,发现微丝蚴血症者1871人(4.67%)。我县有8个公社曾有该病流行。60~70年代初,我县开展丝虫病大规模普查及反复查治,采取群防群治的一系列综合性防治措施,1979年经省、市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1985年开始按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部署,我们在原丝虫病流行区进行了重点人群抽查,晚期丝虫病调查,横向及纵向监测,1993年至1994年进行了消灭丝虫病监测工作。1995年11月下旬经省审评组考核,达到了完全消灭丝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