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代中期,从西非患者分离出能引起艾滋病的第二种人逆转录病毒。该病毒现被称为“人免疫缺陷病毒Ⅱ”(HIV2)。它不同于HIV1,但与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密切相关。本文就HIV2的分子生物学、超微结构、流行病学、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免疫学改变、感染的自然史、双重感染和实验室诊断概述于下。  相似文献   

2.
3.
4.
几乎所有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的患者最后都发生机会性感染,且90%死亡病例系机会性感染所致。近年国外对人免疫缺陷病毒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处理有了很大进展,本文对此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单绒毛膜双羊膜胎盘(MCDAP)不仅只见于单卵双胎,也可见于双卵双胎。但以往的病例报道都是辅助生育妊娠的结果,本病例为首次报道自然受孕的双胎妊娠存在MCDAP。  相似文献   

6.
人免疫缺陷病毒基因变异是影响感染者抗病毒免疫反应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抗HIV疫苗发展的主要障碍。认识HIV基因变异的规律将有助于抗HIV药物治疗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8.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基因变异是影响感染者抗病毒免疫反应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抗HIV疫苗发展的主要障碍。认识HIV基因变异的规律将有助于抗HIV药物治疗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类已有多年,86%的感染者为育龄妇女(15/44岁),病毒可传播给性伴侣及子女。1994年开始认为HIV感染是健康妊娠的严重禁忌证,并提出对所有需要生殖援助的夫妇进行检测并做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对人免疫缺陷病毒-2型(HIV-2)的生物学特性,HIV-2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过程进行了论述,指出HIV-2在上述几方面的特征均不同于HIV-1,由于HIV-2感染除广泛流行于西非外,正逐渐出现了世界其它地区,需要对这种病原体的自然史,流行病学,治疗和生物学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报道,将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 LAV 毒株暴露于1只猩猩口腔粘膜,未发现感染或血清阳转,而用相同病毒剂量暴露于另1只猩猩阴道粘膜,则很快受感染,从而促使作者研究唾液是否可能含有某种抑制病毒复制的因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人免疫缺陷病毒-2型(HIV-2)的生物学特性、HIV-2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过程进行了论述,指出HIV-2在上述几方面的特征均不同于HIV-1,由于HIV-2感染除广泛流行于西非外,正逐渐出现于世界其它地区,需要对这种病原体的自然史、流行病学、治疗和生物学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蛋白酶抑制剂是继逆转录酶抑制剂之后的又一种重要的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它在治疗HIV感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无论体内还是体外试验,均已发现了耐蛋白酶抑制剂的病毒株。突变株病毒主要有表型突变和基因型突变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又与病毒蛋白酶氨基酸序列的主要突变和次要突变密切相关。研究HIV耐蛋白酶抑制剂的机理,将有助于合理、有效地进行临床HIV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人免疫缺陷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每天大约有1600名婴儿因母婴传播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如不采取干预措施,传播的危险率达15%~35%。母婴传播率与母亲感染HIV的疾病进程、发作持续时间、是否合并性传播疾病(SID)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产程中破膜距分娩的时间、分娩方式、早产和低体重儿,以及喂养方式等因素有关。加强对高危人群中孕产妇的监测、提供咨询和帮助,对HIV感染者使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避免母乳喂养及行剖宫产等措施可减少HI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6.
人免疫缺陷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每天大约有1600名婴儿因母婴传播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如不采取干预措施,传播的危险率达15%-35%,母婴传播率与母亲感染HIV的疾病进程,发作持续时间、,是否合并传播疾病(STD)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产程中破膜距分娩的时间、分娩方式、早产和低体重儿,以及喂养方式等因素有关,加强对高危人群中孕产妇的监测、提供咨询和帮助,对HIV感染者使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避免母乳喂养及行剖宫产等措施可减少HI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7.
人免疫缺陷病毒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酶抑制剂是继逆转录酶抑制剂之后的又一种重要的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它在治疗HIV感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无论体内还是体外试验,均已发现了耐蛋白酶抑制剂的病毒株。突变株病毒主要有表型突变和基因型突变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又与病毒蛋白酶氨基酸序列的主要突变和次要突变密切相关。研究HIV耐蛋白酶抑制剂的机理,将有助于合理、有效地进行临床HIV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人免疫缺陷病毒1亚型基因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广东省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亚型的基因序列特征。方法2002年采集100份HIV-1感染者的外周静脉抗凝血,分离单核细胞(PBMC),提取前病毒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包膜蛋白(ENV)区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其C2~V3及邻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所得序列用GCG软件包进行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变异分析。结果经过离散率计算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后证实,其PCR扩增阳性的75份样品中,44份(58.7%)为重组毒株CRF01-AE(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 01-AE),27份(36%)为CRF—BC,4份为泰国B’亚型(5.3%)。结论广东省HIV-1以CRF01-AE和CRF—BC为主,也存在泰国B’亚型。目前我省境内有多种亚型存在,流行趋势日益严峻。加强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以及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是今后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从人免疫缺陷病毒对肾脏的直接感染,细胞因子及其产物,循环免疫复俣物及HIV病毒编码蛋白在HIV肾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进行讨论,并认为HIV相关肾病,可能是上述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人体防御机能缺陷,而易于发生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临床综合征。近些年来,对艾滋病的研究已取得了迅速的进展。本文就HIV病毒学(包括HIV基因组结构、各基因的功能、HIV的超微结构)和艾滋病发病机理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