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川和吴忠市初中生毒品预防教育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 2 0世纪 80年代国际毒品泛滥的影响 ,1999年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 68.1万人 ,到 2 0 0 0年已达 86万人 ;吸毒人员中 2 5岁以下的占 90 %。宁夏回族自治区禁毒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1991年涉毒市县 2 2个 ,1999年同心县又被列为全国6个重点涉毒市县之一。毒品犯罪有明显的地域性和辐射性 ,其中银川市占 2 0 .8%、银南占 5 0 .6%、银北占 18.6%、固原地区占 9.6%。银南以同心县为中心向四周扩展 ,银川也逐年向四周扩展。针对上述特点 ,笔者对银川和吴忠两市的初中生进行了毒品预防教育现状调查 ,以便为开展禁毒教育提供依据。1 对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大学生毒品预防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以武汉市某高校选修了毒品预防公共选修课的学生为干预组,以同期未选修该课程和接受相关教育的学生作为对照组。对干预组163名学生进行为期1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134人不采取任何措施,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学生毒品预防相关知识得分为(19.245±2.214)分,高于对照组学生(17.567±3.1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P<0.001);干预组学生毒品预防正向态度行为得分为(4.810±0.479)分,高于对照组学生(4.537±0.7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P<0.001);干预组学生对毒品预防相关知识某些项目的知晓率也高于对照组(2=11.70,P=0.002)。结论健康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毒品预防相关知识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持续开展,观察其长期效应,以维持和促进学生的毒品预防正向态度和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毒品防范教育对初中生毒品防范知识、态度的干预效果。方法用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礼泉县骏马中学初一和初二各两个班级共214个学生,对他们进行为期3个月的健康教育,分别在毒品防范教育前、后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教育后学生对毒品基本知识各题回答的正确率明显高于教育前,学生教育前平均得分为6.73±3.15分,教育后平均得分为10.04±2.45分,经χ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教育后拒绝毒品正向态度率明显高于教育前,平均得分教育前为7.33±2.97分,教育后为12.35±2.65分,经χ2检验,均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在初中生中开展毒品防范教育是可行的、可取的,应该在全国推广;进行毒品防范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拒绝毒品的正确态度和信念。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毒品预防教育教学干预效果,增强学生对毒品的防范意识。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设置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干预试验,探索毒品预防教育对学生相关知识、态度的影响。结果高职护理女生对止咳水、天使尘、可卡因、氯胺酮、杜冷丁等毒品的知晓率偏低(50%)。20%的学生不了解什么是新型毒品;学生关于毒品分类、传播疾病及法律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欠佳;对待吸毒问题的正向态度模糊。经过毒品知识健康教育后,学生毒品预防知识掌握情况有明显改善,对待吸毒问题的正向态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毒品预防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毒品预防知识,以及对毒品正向态度的改善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毒品是国际公约明文禁止的200余种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的总称,反复连续使用后能使人形成瘾癖[1].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毒品主要包括五大类:其一为阿片类,主要有阿片、海洛因、杜冷丁、吗啡等;其二为古柯类,包括可卡因、克赖克等;其三为大麻类,包括北美大麻、四氢大麻酚等;其四为中枢兴奋剂,包括冰毒、"摇头丸"等;其五为致幻剂,包括麦角酰二乙胺(LSD)、仙人球毒碱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职护生毒品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学校禁毒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自制问卷采用分层调查法对300名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48人认为吸毒违法,占82.7%;290人认为自己不会染上毒品,占96.7%;232人认为K粉、摇头丸、冰毒等新型毒品同样危害大,占77.3%;281人认为禁毒不仅仅是公安局的事情,自己也有责任,占93.4%;238人认为有决心就能戒毒,占79.3%;223人不知道世界禁毒日是哪一天,占74.3%;禁毒知识来源中,277人次来源于广播电视网络,265人次来源于报刊杂志,162人次来源于学校宣传讲座(讲授),其他途径205人次。[结论]中职护生对毒品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不全面、不深刻,学校有必要进行禁毒教育。  相似文献   

8.
王雪  张黎 《中国公共卫生》2022,46(6):808-814
  目的  了解上海大学生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认知、态度、滥用倾向及影响因素,探究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开展效果,为高校禁毒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8月抽取上海市6所高校271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个人基本情况、新精神活性物质相关态度、预防教育接受情况,应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上海市大学生平均认知新型毒品3.41种,性别、就读学科、留学经历、是否接受过预防教育、初次教育时间、内容是否涉及新精神活性物质是大学生对新精神活性物质认知的影响因素,性别、学习阶段、就读学科、留学经历是大学生对新精神活性物质态度的影响因素。未接受过毒品预防教育(OR = 0.497,95 % CI = 0.307~0.805)、大麻危害认知不清(认为危害不大OR = 0.357,95 % CI = 0.245~0.519;没危害OR = 0.259,95 % CI = 0.079~0.842;不清楚OR = 0.619,95 % CI = 0.393~0.973)、有大麻滥用倾向(可能会使用OR = 0.178,95 % CI = 0.111~0.287;一定会使用OR = 0.451,95 % CI = 0.238~0.853;不确定OR = 0.356,95 % CI = 0.231~0.511)、对新精神活性物质呈积极态度(他人使用后决定OR = 0.347,95 % CI = 0.232~0.520;OR = 0.363,95 % CI = 0.245~0.539)是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倾向的危险因素。当前青少年获取禁毒知识的最主要渠道为禁毒题材讲座(88.36 %)。  结论  大学生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认知程度较低,毒品预防教育能有效改善物质认知和滥用倾向情况,应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教育,并尽快改进列管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禁毒健康教育对医学生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相关知识、态度的影响。[方法]以889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于禁毒健康教育前后,对学生进行有关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的知识和态度方面的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教育后学生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的基本知识平均得分由教育前的6.4分提高到18.9分(满分20分),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后对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及其相关问题的正向态度率均明显高于教育前。[结论]在医学生中开展的有关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的健康教育,对增加学生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的基本知识,树立与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有关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励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701-702
随着SARS(传染性非典性肺炎)的出现和流行,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一个问题.尽管目前SARS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人类至今还未完全掌握它的传播及流行规律.许多专家担心,SARS可能是一种季节性疾病,会在今后卷土重来.因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抓好经常性的预防工作[1].学校是SARS预防工作中的重点,做好学校SARS预防保健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目前,我国许多中小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都是由其他各个学科的教师兼任.教育专业毕业生即将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成为学校健康教育的任课老师,因此提高他们预防SARS的知识水平,是有效地开展学校SARS预防健康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了探讨这条途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笔者对某校部分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预防SARS健康教育,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学生识毒、拒毒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禁毒教育工作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北京市11所高校96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定量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北京市大学生平均认知毒品6.64种,拒毒意识测试满分率为68.12%,性别、专业类型、接受毒品预防教育频率是影...  相似文献   

12.
杨励  陈显元  王润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782-3784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学龄儿童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相关知识、态度的影响。方法:以397名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于健康教育前后,对学龄儿童进行有关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的知识和态度方面的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教育后学龄儿童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的基本知识平均得分由教育前的8.2分提高到17.1分(满分19分),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对吸烟、饮酒危害性的认识水平也有显著提高,正确回答率由教育前的1.6%~59.2%上升到教育后的71.1%~99.0%。教育后对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及其相关问题的正向态度率均明显高于教育前。结论:在学龄儿童中开展有关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的健康教育,对增加学龄儿童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的基本知识,树立与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有关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南宁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结核病健康教育即时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问卷形式对南宁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并以主题班会形式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再用问卷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教育前只有0.89%的学生和24.37%的家长得分在80分以上;教育后得分在80分以上的学生和家长的比率分别为52.10%和64.70%.家长得分高低与文化程度和职业有关,学生和家长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都较教育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耐药结核病的后果等问题,仍有一定的错答率.结论南宁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采用主题班会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则需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网络规模叠加法估计北京在校大学生中毒品使用人群规模,为探讨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高校开展大学生问卷调查,利用网络规模叠加法计算大学生的社交网络规模、利用调查对象对待事件人群的不同态度对其进行校正,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中毒品使用人群规模进行估计和校正.结果 共调查2 005人,其中有效问卷1 776份,剔除1个已知人群和社交网络规模的异常值后,最终分析问卷1 761份.北京市大学生平均社交网络规模为97人.大学生毒品使用人群规模为3 447人,占在校大学生的0.42%.结论 采用网络规模叠加法,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对大学生吸毒人群规模进行估计是可信的,但需对结果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5.
低年级医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即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25名低年级医学生接受一次艾滋病健康教育后效果进行即时评价,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KAP问卷调查,用EPI软件进行统计分析,100%的调查对象在教育前已听说过艾滋病,91.7%的人可以准确说出3种主要传播途径,但部分调查者存在错误认识,教育后总体知识均分由16.1上升为20.4(满分23分),问题回答正确率明显提高,但同时发现调查对象的某些性观念因本次教育而改变,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年人对艾滋病的认识水平,但一次教育不足以彻底改变他们的性观念。  相似文献   

16.
范珊荣  李勇 《中国学校卫生》2002,23(3):U001-U001
深圳市南山区在 2 0 0 0年 6~ 8月举行了 1次大型艾滋病防治知识展览 ,现将这次健康教育的效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深圳市南山区某重点中学高一年级 5个班的 2 85名学生 ,其中男生 15 2人 ,女生 133人。1.2 问卷设计与调查 参考有关文献 ,自行设计 ,内容包括 :被调查者一般情况、性观念及行为、艾滋病知识、艾滋病预防及治疗态度、对艾滋病人的态度、获得性知识的来源及对接受艾滋病教育的方式。问卷填写采用匿名自填 ,以选择方式回答问卷。在教育前和教育后 1周的两个时段 ,使用同一问卷对 5个班同时进行调查。1.3 教育…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白城市某职业中专学生肺结核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职业中专学生结核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探讨在学校中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吉林省白城市某职业中专在校的1242名学生进行结核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前学生对肺结核的主要症状、传染性、国家免费政策等知识知晓率均低于45%,健康教育后学生对肺结核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很大的提高(P〈0.05)。结论学生肺结核知识了解较少,对学生开展肺结核健康教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金凡  杨丽君  黄飞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2):1864-1866
了解大学生用药认知现状及“西药的合理使用”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国矿业大学2012下半年、2013年参加健康教育公选课的1 122名大学生于健康教育课程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考试测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合理用药知识方面:课前认知率为39.90% ~ 93.30%,总体认知率为58.01%;课后的认知率为88.62%~ 100%,总体认知率为94.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用药误区和不良用药行为方面:课前认知率为20.07%~74.77%,总体认知率为41.59%;课后认知率为89.16%~99.64%,总体认知率为93.99%.合理用药知识方面文、理科生课前认知率分别为59.89%,55.92%,课后认知率分别为93.75%,95.37% (P值均>0.05);用药误区和不良用药行为方面文、理科生课前认知率分别为42.40%,40.65%,课后认知率分别为94.27%,93.70%(P值均>0.05).一~三年级学生合理用药知识课前认知率分别为43.96%,63.16%,71.98%,课后认知率分别为94.87%,93.27%,96.83%;用药误区和不良用药行为方面课前一~三年级认知率分别为24.42%,48.18%,57.97%,课后分别为92.56%,94.46%,95.48%,不同年级间课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课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生获得科学系统、全面专业用药知识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对425名低年级医学生接受一次艾滋病健康教育后效果进行即时评价.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KAP问卷调查,用EPI软件进行统计分析.100%的调查对象在教育前已听说过艾滋病,91.7%的人可以准确说出3种主要传播途径.但部分调查者存在错误认识.教育后总体知识均分由16.1上升为20.4(满分23分),问题回答正确率明显提高.但同时发现调查对象的某些性观念未因本次教育而改变.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年人对艾滋病的认识水平,但一次教育不足以彻底改变他们的性观念.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某小学是一所乡镇学校 ,学生以农村居民和“农转非”居民为主 ,农村居民因普遍缺乏卫生知识而养成的一些不良健康行为和习惯对孩子影响较大 ,为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该校在开展学生健康教育的同时 ,还创建了“家长学校”,将家长的健康教育也纳入教学计划。家长健康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 ,使该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本文于 1998~ 2 0 0 0年对该校的健康教育活动进行了调查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以 1998~ 2 0 0 0年该校一至六年级在校学生、家长及班主任教师为对象。1.2 方法1.2 .1 以开设健康教育课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