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合并椎管内骨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后路处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内骨块的处理结果。方法后路减压处理椎管内骨块,经椎弓根内固定。椎管占位<30%,无神经症状,可单纯行内固定。椎管占位<30%伴神经症状及椎管占位>30%行减压内固定,严重者辅以经椎弓根撬拨、植骨。并探讨脊髓探查的时机。结果本组26例通过3个月~3年随访,椎管占位由术前平均的38.4%恢复到术后平均的4.7%。椎体前缘高度,术前平均压缩54%,术后恢复到91.2%。椎体后缘高度,术前平均70%,术后恢复到93.1%。后凸崎形:Cobb角术前平均28°,术后为7°,神经功能:3例A级,1例恢复为B级,2例无改善;余者晋升1~2级。结论合并椎管内骨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通过后路能达到良好减压,畸形矫正,神经功能有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跳跃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跳跃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机理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椎管间接减压加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方法,治疗跳跃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8例。结果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管狭窄症状改善。复查X线片未见复位的椎体高度丢失。经7~113个月随访,复位后的椎体高度无丢失,无明显后凸畸形,F ranke l分级获得1~3级以上改善。结论跳跃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严重影响胸腰椎的稳定性,需积极手术治疗,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和间接减压,可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晏波  代立武  汤睿  朱传敏 《骨科》2012,3(3):127-129
目的分析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经椎板开窗椎管减压和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椎板开窗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前缘植入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经随访18个月,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椎体无塌陷变形,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经椎板开窗减压复位+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手术安全,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低,远期脊柱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2例.测量伤椎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压缩率变化,Cobb角改善情况;经伤椎椎弓根平面CT扫描,观察椎管减压及椎体内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经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后入路减压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不全瘫的效果。方法对27例胸腰椎骨折进行后路减压、植骨及Dick、RF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1个月(6~20个月),脊柱后凸角度(Cobb’s角)由术前的24°平均恢复到10°(5°~1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35%(10%~60%)平均恢复到90%(80%~100%)。按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标准D级19例,E级8例。结论后入路减压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椎管减压充分等优点,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成人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撑开复位、一期伤椎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钛网植骨融合.结果 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减压及复位效果满意,其中31例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 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1例胸腰椎椎体爆裂骨折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椎弓根内固定。结果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及新的神经症状出现,伤椎Cobb角5°~15°(7.8°±0.5°),X线脊柱序列基本正常。11例均获随访,时间4~30个月。末次随访时ASIA神经功能分级:B级3例均恢复至C级;C级6例恢复至D级5例、E级1例;D级2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后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后路手术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9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年龄15~75岁,平均35.6岁。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3个月~11年,平均25个月。患者均存在脊髓前方压迫及后凸畸形,并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其中10例后凸角>20°,平均35°(21°~75°);59例后凸角<20°,平均9°(0°~16°),以后凸角的大小作为选择手术方式的标准,对后凸角<20°者行后路椎管侧前方减压术,对后凸角>20°者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结果术后随访10个月~6年,平均12.5个月,59例(85.5%)患者获得满意的减压。10例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的患者获得满意的后凸畸形矫正,术后后凸角平均10.8°(0°~40°)。44例(63.8%)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全瘫患者的恢复率为17.6%,主要是感觉功能恢复,而不全瘫患者的恢复率为78.8%,感觉和运动功能都有所恢复,两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可以根据其后凸角大小选择经后路椎管侧前方减压术或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术后患者可获得满意的减压和后凸畸形矫正,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4年8月至2010年2月,使用胸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术前骨盆牵引的方法治疗中老年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55例患者,男38例,女17例。患者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58.4岁,平均伤后6.8d行胸腰椎后路手术治疗。骨盆牵引后仍存在神经受损症状的患者,行胸腰椎后路椎板减压,骨折椎体敲击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牵引后神经损害症状完全消失的患者则行后路复位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半。结果经术前骨盆牵引,患者骨折椎体的前后缘高度、后突Cobb角得到明显纠正,患者神经症状恢复明显。本组病例中,8例患者经术前骨盆牵引,神经症状得到完全恢复。椎板打开减压组的手术平均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多于非减压组。经最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断钉或螺钉松动等并发症,35例伴有神经损伤的患者中,20例神经症状完全恢复,11例存在少量神经损伤残留症状。结论椎弓根螺钉结合骨盆牵引治疗中老年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减少手术操作的创伤,增加手术的成功率,有助于患者的最终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多节段椎弓根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加钩棒系统后路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Denis分类Type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实施了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术.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平均7 d,平均年龄38.6岁.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采用多节段椎弓根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加钩棒系统的后路固定法.植骨采用经椎弓根切除椎间盘椎体间植骨的方法.[结果]局部后弯从术前的Cobb角平均15.5°改善到4.7°.术后平均28个月随访时为9.4°,平均损失4.7°.[结论]多节段椎弓根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加钩棒系统,经椎弓根椎体间植骨,加强前柱的支持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36例行传统跨伤椎的4钉固定(A组),22例行经伤椎椎弓根5钉固定(B组)。结果 58例均获随访,时间7~32(13.5±5.4)个月。依据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恢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两组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较传统跨伤椎固定能更好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2.
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6例。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31(22±5.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2~3.8(2.8±0.4)个月。骨折椎体复位好,胸腰椎间融合好,Cobb角无明显改变,无发生侧方移位。结论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易于维持椎体高度及避免侧方移位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伤椎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定期X线复查患者的椎体高度、Cobb角、椎管矢状径占有率;对神经功能ASIA分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由术前的43.2%±1.8%恢复至91.0%±2.O%,Cobb角由术前24.2°±3.0°恢复至5.0°±1.0°,椎管矢状径由术前的60.2%±8.7%增加到85.5%±12.8%。术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除2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恢复。未出现螺钉松动及断裂。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椎体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矫正度丢失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Pedicle screw fixation against burst fracture of thoracolumbar vertebra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verteb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burst fracture of thoracolumbar vertebrae. Methods: A total of 48 cases (31 males and 17 females, aged from 18-72 years, mean: 41.3 years ) with thoracolumbar vertebrae burst fracture were treated by pedicle screw system since January 2004. According to the AO classification of thoracolumbar vertebrae fracture, there are 36 cases of Type A, 9 of Type B and 3 of Type C.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25 months (average 12 months ), no secondary nerve root injury, spinal cord injury, loosening or breakage of pedicle screw were observed. The nerve function of 29 patients with cauda eqnina nerve injury was restored to different degrees. The vertebral body height returned to normal level and posterior process angle was rectified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s: The vertebral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was technologically applicable, which can efficiently reposition and stablize the bursting fractured vertabrae, indirectly decompress canalis spinalis, maintain spine stablity, scatter stress of screw system, reduce the risk of loosening or breakage of screw and loss of vertebral height, and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posterior convex after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5.
经伤椎和跨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经伤椎和跨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2例,其中男34例,女18例;跨伤椎组(A组)34例,经伤椎组(B组)18例。损伤节段:T114例,T1212例,L131例,L25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线片及CT,比较2组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通过手术复位,伤椎上下终板成角(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率的比值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A组中有11例发生椎体前缘高度降低,4例发生内固定失败;B组有3例椎体前缘高度降低。结论与跨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比较,经伤椎置钉固定能更好的矫正后凸、减少伤椎高度的丢失以及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椎管减压加椎体次全切钛网重建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一期经后路单侧行椎体次全切除、脊髓环形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固定后柱治疗腰椎爆裂骨折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0~55岁,平均38.6岁。均为单椎体爆裂骨折,L13例,L27例,L36例,L41例,L51例。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和CT评估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高度、椎管内径及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5~4.5h,平均3.7h。出血量680~1 500mL,平均980mL。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个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钛网重建节段获得骨性融合,椎体的高度、曲度和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无感染及医源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除1例A级患者外,其他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次全切重建脊柱三柱稳定性手术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创伤小、脊髓减压彻底、脊柱前中后柱即刻稳定、并发症少等特点,是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患者骨折椎体高度均明显恢复,伤椎椎体高度比:术前为49.2%±15.7%,术后3 d及3个月分别为99.2%±4.5%、91.1%±5.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为32.3°±9.6°,术后3 d和术后3个月分别为3.5°±3.4°、3.9°±3.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除5例A级患者无恢复外,其余较术前均有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硫酸钙人工骨椎体成形术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05年11月至2008年12月对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硫酸钙人工骨成形术结合钉棒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前、术后2 d及术后6个月随访的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椎管横截面积侵占率的改善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切口感染,无神经损伤及加重.所有患者获得6~24个月(平均14.2个月)随访.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椎管横截面积术后即刻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均尢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无螺钉松动或断裂,植骨融合率100%.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硫酸钙人工骨成形术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提供了伤椎前中柱支撑和固定,能够有效地恢复并维持伤椎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伤椎结合邻近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轻中度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64例单节段胸腰椎轻中度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按固定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伤椎结合邻近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及伤椎矢状面Cobb角的变化。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有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不稳定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采用伤椎结合邻近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46例,平均65.6岁,按Saville分度法椎体骨量减少Ⅰ度7例,Ⅱ度9例,Ⅲ度21例,Ⅳ度9例。结果 4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个月~3年,平均1.5年。41例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5个月,38例椎体高度恢复。41例椎弓螺钉无松动,断裂或脱落。结论 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