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男,25岁,农民。于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踝疼痛不适,未予处理,现疼痛明显,而在当地医院就诊。查体:左前踝局部压痛,距舟关节活动受限,压痛明显,小腿活动无异常,足背动脉可触及。影像表现:CT示左距骨内卵圆形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区,前部骨皮质菲薄,病灶边缘硬化,病变内密度不均匀,可见液平,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图1,2)。MR平扫示:左距骨内卵圆形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区,病灶边缘硬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18岁。无明显诱因左踝部疼痛半年。体检:左踝关节轻度肿胀,皮温高,距骨压痛明显。X线平片:左距骨内、后见一类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缘清晰,部分边缘硬化。内部密度欠均匀,可见高密度钙化影,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  相似文献   

3.
女,21岁.1年前因婴儿瘫致双足马蹄内翻足畸形手术矫形,现左踝关节肿胀,轻微疼痛,行走不稳.查体:左踝关节肿胀,压痛不明显,关节活动度增大,皮温不高.临床考虑左踝关节低毒力感染.  相似文献   

4.
邓磊  刘沂 《中华创伤杂志》2003,19(5):292-292
患者 男 ,2 5岁。 1年前因在跑跳中落地时 ,左脚跟落于他人足背 ,足内翻扭伤摔倒。伤后踝部即刻肿胀并有明显畸形 ,30min后来我院急诊。体检发现左踝前方空虚 ,足呈内翻畸形并向后方移位 ,前足血运及感觉未见异常 ,足趾活动正常。X线片检查可见距骨向内、后方脱位 ,足呈内翻位 ,踝关节未见骨折和下胫腓分离。即刻闭合复位 ,膝下踝关节前后石膏托固定 ,6周后拆除 ,开始踝关节功能活动 ,并逐步负重行走。 1年后随诊复查 ,患者仅感踝关节有轻微疼痛 ,踝的前外侧有压痛 ;关节功能跖屈正常 ,背伸较对侧减少约 10°;关节内外翻检查正常。X线片示…  相似文献   

5.
距骨嘴一例     
患者 女 ,4 8岁。左踝部酸痛 10余年加重 2年 ,否认外伤史。外院诊断骨质增生伴关节炎 ,疗效不佳。体检 :全身情况良好 ,左踝及左足背轻度肿胀伴压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X线表现见图 1。  X线拟诊 :左足距骨嘴。行距骨嘴凿除术。病理诊断 :正常骨组织。讨论 距骨嘴因距骨头上缘唇样骨质增生 ,其形态酷似“鸟喙”而得名 ,偶见于跟骨距骨桥患者[1] ,单独发病罕见。本病系先天发育异常 ,由于认识不足常常误诊为骨质增生或良性骨肿瘤等。常在跗骨骨化数年即成年以后 ,出现不明原因的踝部酸痛 ,且于站立或活动后加重 ,主要是因为距骨嘴对肌…  相似文献   

6.
慢性外踝不稳定的距骨斜角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翻应力位片在慢性外踝不稳定诊断中的意义,提出影像学的定量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外踝不稳的陆军士兵40例,共42侧患踝;正常对照组40人,共80侧踝。拍摄内翻应力正位片,测量距骨斜角。结果:患侧距骨斜角(TT)平均9.1°,而健侧为5.4°,对照组为4.9°。患侧与健侧及对照组相比,P均0<0.01;健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侧与健侧距骨斜角差值(△TT)平均3.7°,对照组△TT平均1.1°,P<0.01,差异显著。结论:内翻应力正位片对于慢性外踝不稳诊断具有重要意义。TT≥9°,△TT≥3°可作为衡量我国青年踝关节不稳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望运灿 《放射学实践》2003,18(9):661-661
病例资料 患者 ,男 ,47岁。诉左内踝下方一包块 2 0余年 ,行走或久立后隐痛 3年余。 2 0多年前该足曾疼痛 (未就诊 )。查体 :左内踝下方可扪及约 3cm× 3cm骨性包块 ,边界清晰 ,无活动 ,无压痛 ,足内翻活动受限。X线正位片示左跟骨载距突及距骨内结节明显向内凸出 ,二者之间见一窄缝。侧位片示跟骨载距突及距骨内结节密度增高 ,跟距关节面增浓 ,后关节间隙变窄 ,距骨头变扁 ,距骨后端呈鸟喙状 (图 1)。跟骨轴位片示跟骨载距突向内凸出 ,边缘清晰 (图 2 )。讨论 跟骨距骨桥是跟骨载距突向后上方增大及距骨内结节向下增大所致的一种畸形。…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陆某,男,25岁。2005年12月练习鞍马,做童菲大爬动作时失误,后落地致伤,即刻冰敷、加压包扎,晚上敷药。第二天右踝内、外侧肿,休息1周后在右内踝外下方和距舟关节内侧封闭,1周后疼痛缓解,穿鞋走路痛不明显,光脚跑跳时仍有疼痛。查体:舟骨结节压痛( ),皮温略高,内翻痛(  相似文献   

9.
病例男,33岁,战士,2011年在训练中左踝受伤致距骨及内踝骨折,经保守治疗后,骨折愈合。两年来,行走、训练过程中,左踝疼痛,运动后加剧,逐渐加重。多次X线检查均示左内踝及距骨陈旧骨折并踝关节炎。一直按创伤性关节炎治疗,上述症状无缓解,逐渐加重,以至活动受限。2013年11月来院进行CT检查示:左侧外踝前缘及内踝后缘见带状骨性高密度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距骨和腓骨在踝关节中的位置。方法:100名测试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50名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A组),50名为非踝关节不稳疾病、至我院就诊的患者(B组)。每名测试对象行MRI检查,并在横断面上采用2种方法测量腓骨在踝穴内的前后位置:采用轴向踝指数(ax-ial malleolar index,AMI)以距骨为参照物测量腓骨的位置;采用踝间指数(inter malleolar index,IMI)以内踝为参照物测量腓骨的位置。另外,我们还应用一种新的测量方法:踝距指数(malleolar talus index,MTI)来测量距骨在踝穴内的旋转位置。结果:以距骨为参照物时,踝关节不稳组AMI明显高于较对照人群(11.04°±5.66°vs 7.68°±5.38°,P<0.01);但以内踝为参照时,踝关节不稳组IMI与对照人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7.22°±3.44°vs 7.93°±3.36°,P=0.03);以内踝为参照物测量距骨在踝穴内的旋转位置时,踝关节不稳组MTI明显高于较对照人群(89.46°±2.64°vs 85.99°±2.24°,P<0.01)。结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存在距骨内旋现象,但腓骨在踝穴内的位置并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2岁。因骑车摔伤致左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4 h,于2014年1月26日14:00急诊入院。诊断:左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肘内翻。查体:左肘部轻度肿胀,皮肤完整,髁上压痛明显。术前测量肘关节呈21.2°内翻畸形,轻度内旋。关节被动活动度0°~130°。X线影像显示:左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图1)。术前行对侧肘关节X线检查以参  相似文献   

12.
成人距骨缺血性骨坏死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 男 ,5 9岁 ,左踝关节反复疼痛5年 ,近 6个月加重。既往体检未发现异常 ,无特殊病史。体检 :左踝关节肿胀 ,压痛 ,背屈略受限 ,远端足趾血运良好。X线检查 :左距骨体部密度不均 ,踝关节距骨面塌陷 ,周围呈轻度硬化改变(图 1)。CT检查 :左距骨穹隆部多个囊状透亮区 ,其内见骨性分隔 ,囊内容物CT值为 3 4HU(图 2 )。MRI检查 :左距骨穹隆关节面凹凸不平 ,部分关节软骨及皮质骨呈不均匀低信号 ,体部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稍短T1、长T2 高信号区 ,周围见低信号硬化带。手术所见 :左踝关节距骨面塌陷 ,骨质硬化 ,血运…  相似文献   

13.
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时期长管状骨骨骺,发生在不规则骨少见,现将我院遇到的1例左距骨软骨母细胞瘤报告如下。患者男,15岁。左踝部疼痛2年,近1个月加重入院。查体:左踝关节均匀性水肿,压痛,无充血,未触及包块,左踝背伸稍受限,足趾感觉、运动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全膝关节置换术适用于治疗各种骨关节炎、关节疼痛、关节强直及屈曲挛缩等疾病。我院2001年5月收治一例双膝关节畸形、行走困难病例,行双膝关节置换术后,经5年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女,65岁,2001年5月8日因双膝关节疼痛、畸形,进行性加重两年余来我院就诊。查体见:双膝内翻畸形,左下肢跛行步态,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左髌骨外侧压痛明显,双膝关节间隙轻压痛,立位踝间距约6 cm,平卧位下肢力线左侧通过髌骨内侧,右侧经髌骨体中部,肢端血运、感觉、活动可,小腿浅表静脉迂曲。X片(CR)示:双膝关节内翻畸形,内翻角度左侧35°,右…  相似文献   

15.
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与探讨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关节镜下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自2000年11月至2005年4月,本所共收治21例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4·7岁。运动员7例,非运动员14例。左踝9例,右踝12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关节镜探查,镜下切除造成撞击的组织,同时对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21例患者中有20例发生于踝关节扭伤后,其中16例为内翻伤。单纯前外侧撞击9例,单纯前内侧撞击2例,单纯外侧撞击1例,前内和前外撞击同时存在9例。关节镜下发现撞击组织为滑膜组织的20例,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5例,纤维瘢痕组织4例,距腓前韧带组织3例,半月板样组织3例。合并关节软骨损伤16例。病理检查确认造成撞击的组织为慢性炎症性滑膜组织、韧带组织、肉芽组织。半月板样组织病理表现为慢性滑膜炎或致密结缔组织伴软骨化生,或慢性滑膜炎伴肉芽组织形成。结论: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多发生在创伤后,尤其内翻伤后较常见。部位以踝关节前外侧多见,内侧也可发生。撞击组织以滑膜组织最常见,其次为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增厚、纤维瘢痕组织和损伤的距腓前韧带组织。软组织撞击部位与软骨损伤部位符合程度不显著(χ~2=2·524,P=0·1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中国健康青年踝关节距骨斜角正常值范围 ,从影像学方面提供急性外踝韧带损伤导致外踝不稳的定量诊断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无外踝韧带损伤史的健康青年学生 2 2 4人(男 1 1 8人 ,女 1 0 6人 ) ,年龄 2 0~2 3岁 ,共计 445例踝关节。在髋、膝屈曲 90°、踝跖屈 3 0°位 ,采用踝关节加压内翻拍片架拍踝跖屈内翻应力正位X线片。结果 :445例踝关节中 ,距骨斜角最小 0°,最大 1 1°,男性踝关节 2 3 5例距骨斜角 x±s为 3 99°± 1 91°,M±Q为 4°± 2°,P95为 7°;女性踝关节2 1 0例距骨斜角 x±s为 4 3 9°± 2 2 3°,M±Q为 4°±3°,P95为 8°。结论 :中国健康青年踝关节距骨斜角正常值范围为 0°~8°,急性外踝韧带损伤患者距骨斜角 >4°而≤ 8°时 ,结合临床严重的体征可考虑韧带断裂 ,距骨斜角 >8°时 ,可认为至少有一条外踝韧带断裂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患者,男,31岁,下车时右足尖先着地扭伤,右足疼痛1h来诊。查体示:右足屈曲内翻畸形,踝前外侧皮肤张力较大,但未见骨性突起,未见明显皮肤破损。临床拟诊踝关节脱位拍右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见图1),平片发现右踝关节未见异常。遂行右足正斜位片进一步检查。右足平片示(见图2):右距-舟关节丧失部分对合关系,舟骨向内侧移位1.0cm;跟-骰关节间隙增宽,骰骨向内侧移位约0.5cm。根据右足距-舟关节、跟-骰关节半脱位,X线诊断为:右足距骨周围关节半脱位。临床以闭合性足距骨周围关节半脱位收入骨科,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法复位,X线平片复查示解剖…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女,31岁。发现左踝部肿物10年,由于未影响正常生活而未予治疗,近半年因肿物迅速生长遂入院治疗。查体:左踝关节后方可扪及一大小约10cm×4cm肿物,跨越跟腱,质韧,无压痛,边界欠清晰,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未见异常。左踝关节X线示(图1):左踝关节内后方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未见明显邻近骨质破坏。左踝关节CT示(图2):左踝后部可见一团块状软组织肿块,密度较  相似文献   

19.
后踝撞击综合征系因反复的踝关节过度跖屈或突然的急性跖屈并内翻损伤后,导致跟骨后突和胫骨后方的骨性结构及其间的距骨周围软组织受压而造成踝后部的骨与软组织撞击。强调早期诊断、恰当评价可有效防止慢性踝不稳、骨性关节炎。MRI是主要的诊断方法。临床上多数患者行保守治疗,60%以上的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后踝关节镜被认为是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68岁,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自感左踝部疼痛,行走时加重而就诊,既往体健.查体:左侧踝部皮肤无破溃,无肿胀,左踝部局部压痛明显,扣击痛存在,左下肢皮肤感觉未见异常,左足背动脉搏动好,左踝部活动受限,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