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检测CD44v6、MM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v6、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5/40)、87%(87/100),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6/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0)、94%(94/100),MMP-2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9/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CD44v6、MMP-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高表达,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联合检测CD44v6与MMP-2有助于综合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因子Clust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增生和10例乳腺癌旁组织标本中Clust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Clusterin在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乳腺增生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0.0%及71.4%,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Cluster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乳腺增生及乳腺癌旁正常组织(P<0.05)。Cluster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lusterin与ER、PR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Clusterin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可望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中的标志物及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MMP-3在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与乳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48例乳腺导管癌患者MMP-3的表达,分析MMP-3与乳腺导管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肿瘤ER、PR、E-cad、C-erbB-2的关系。结果:MMP-3在乳腺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乳腺正常组织(P<0.05)。MMP-3在无淋巴结转移和C-erb-B阳性的乳腺导管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而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肿瘤ER、PR、E-cad、C-erbB-2分组间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MP-3在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导管癌组织高表达,和较早阶段乳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将有可能预测高危人群作出早期诊断;MMP-3在C-erbB-2阳性的乳腺导管癌组织显著高表达,联合检测这两个指标对判断乳腺导管癌的预后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Maspin蛋白在乳腺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乳腺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4例浸润性乳腺癌、26例癌旁原位癌成分、63例癌旁导管上皮增生性病变(不典型增生20例、单纯性增生43例)及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Maspin蛋白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ER、PR、c-erbB-2、Cath-D、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aspin蛋白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细胞核,所有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核均呈高表达( ~ ,100%),乳腺上皮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性乳腺癌细胞核Maspin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76.7%、65.0%、69.2%,和49.0%.从正常乳腺上皮到癌旁不典型增生细胞核Maspin蛋白高表达率呈渐趋下降趋势,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浸润性乳腺癌表达最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组织细胞核Maspin蛋白高表达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性乳腺癌细胞浆Maspin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51.2%、85.0%、69.2%和63.5%,正常乳腺上皮未见细胞浆表达.不同组织Maspin蛋白的细胞浆表达同样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癌旁不典型增生较乳腺癌有更高的细胞浆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浸润性乳腺癌细胞核Maspi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及c-erbB-2表达呈负相关,与ER水平呈正相关;而与PR、Cath-D、VEGF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乳腺癌细胞浆Maspin蛋白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各项生物学因素无关.结论:细胞核Maspin蛋白绝大多数高表达于癌旁单纯性增生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浆Maspin蛋白的高表达多出现在乳腺癌的早期及癌旁不典型增生,推测Maspin基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nm23、IMP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m23和IMP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再对nm23、 IMP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nm23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IMP3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者nm23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淋巴结转移者IMP3蛋白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nm23与IMP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795,P<0.5).结论 Nm23、IMP3蛋白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形成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其浸润转移潜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CD44v6、MM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v6、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5/40)、87%(87/100),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6/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0)、94%(94/100),MMP-2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9/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CD44v6、MMP-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高表达,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联合检测CD44v6与MMP-2有助于综合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7.
Pokemon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c-myc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中原癌基因c-myc和Pokemon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发生、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癌旁乳腺组织、正常乳腺组织各45、20和20例,用原位杂交法检测Pokemon mRNA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浸润性导管癌c-myc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癌细胞质Pokemon mRNA的表达率为71.2%(37/45),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40%(8/20)、乳腺增生组织25%(5/20),三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质c-myc阳性率分别为86.67%、60.0%、50.0%,三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质Pokemon mRNA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细胞质c-myc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45例乳腺癌细胞质Pokemon mRNA与c-myc表达呈正相关(γ=0.585,P<0.05)。结论:Pokemon mRNA的表达可能在乳腺导管癌的组织发生中起关键作用,c-myc的过度表达可能与乳腺癌Pokemon基因转录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MP-9及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MP-9和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MP-9和AnnexinⅡ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率分别是86.67%(52/60)及90.00%(54/60),明显高于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MP-9和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23),组织学分级越低二者蛋白的表达越高(P=0.003;P=0.023).结论: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MP-9和AnnexinⅡ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OX-2和MMP-9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乳腺癌组织COX-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76.9%(40/52),MMP-9阳性表达率为82.7%(43/52),COX-2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雌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MMP-9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雌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MMP-9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48,P<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MMP-9蛋白高表达,且两者具相关性.COX-2蛋白可通过诱导MMP-9蛋白的表达上调,增加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力,促进乳腺癌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aspin蛋白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aspin、uPA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asp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6.7%,uP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1.7%,Maspin、uPA蛋白的表达存在显著负相关,r=-0.362,P<0.01.结论:乳腺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可能和Maspin蛋白表达下调及uPA表达上调相关,Maspin表达的下调或缺失使得uPA对肿瘤细胞介导的纤溶酶原激活抑制作用丧失,uPA表达上调,成为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CD147和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147和MMP-9蛋白在乳腺癌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乳腺癌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147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D147的阳性表达率为60%(30/50),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66%(33/5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在乳腺癌组织中CD147、MMP-9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γ=0.630,P〈0.01)。CD147、MMP-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CD147、MMP-9的高表达;CD147蛋白可通过诱导MMP-9蛋白的表达上调,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Kruppel 样因子(KLF)4和KLF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1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KLF4和KLF5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KLF4和KLF5均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KLF4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7%,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F5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0.0%,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KLF4和KLF5的表达与年龄、绝经情况、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及PR表达无关(P>0.05),而KLF5与HER-2表达水平有关(P<0.05)。KLF4和KLF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356,P=0.053)。结论 KLF4和KLF5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147和MMP-9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0例乳腺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CD147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用CD34抗体标记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计算MVD。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Dl47的阳性表达率为60%(30/50);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66%(33/5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CD14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O.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MMP-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乳腺癌组织中CD147、MMP-9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30,P〈0.01)。CD147、MMP-9阳性的乳腺癌组织MVD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CD147、MMP-9的高表达,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CD147蛋白可通过诱导MMP-9蛋白的表达上调,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Perios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25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Periostin、VEGF和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Periostin的阳性率分别为63.8%(37/58)和0,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69.0%(40/58)和8.0%(2/25),MMP-9的阳性率分别为70.7%(41/58)和16.0%(4/25),三者在两组间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eriostin阳性率与TNM分期有关(X2=4.835,P=0.028),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均无关;VEGF阳性率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X2=4.230,P=0.040;X2=9.667,P=0.002),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无关(均P〉0.05);MMP-9阳性率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x2=8.456,P=0.004;X2=5.494,P=0.019),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无关(均P〉0.05)。Periostin、VEGF和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呈两两正相关(r分别为0.348、0.303、0.469,均P〈0.05)。结论Periostin、VEGF和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在乳腺浸滑『生导管癌的表达两两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MP-2和E-cadherin蛋白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的发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食管癌组织、2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4例正常组织中MMP-2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MMP-2和E-cadherin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各项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MMP-2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0.00%(18/45),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8.10% (8/21),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率为4.17%(1/24),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55.56%,15/2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6.67%,3/18);有纤维膜浸润组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48.57%,17/35)明显高于无纤维膜浸润组(10.00%,1/10)。E-cadherin蛋白在正常的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阳性表达为100% (24/24),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15/21),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89%(13/45),较前两组明显降低(P<0.05)。E-cadherin与MMP-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χ2=4.615,r=-0.793,P<0.05)。结论:MMP-2蛋白的高表达和E-cadherin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在食管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MMP-2与E-cadherin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例胰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12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MP-2、HGF的表达,考察两者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MMP-2在胰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15例,71.4%)高于癌旁组织(3例,14.3%)与正常胰腺组织(1例,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GF在胰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14例(66.7%),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3例(14.3%),而正常胰腺组织中未见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2、HGF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不相关(P>0.05)。HGF与MMP-2间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 MMP-2、HGF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两者的表达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OX-2和MMP-9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乳腺癌组织COX-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76.9%(40/52),MMP-9阳性表达率为82.7%(43/52),COX-2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雌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MMP-9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雌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MMP-9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48,P〈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MMP-9蛋白高表达,且两者具相关性。COX-2蛋白可通过诱导MMP-9蛋白如殳达匕调,增加孚嘣塘细胞的侵袭力,促进乳腺癌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 TM二步法,检测67例子宫内膜样腺癌、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aspi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67%(3/18)、40.00%(12/30)、68.66%(46/67),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8.17,P〈0.05),Maspi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分期、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无关。结论Maspi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呈高表达,但随着肿瘤的发展其表达水平下调,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Galectin-3和p-AKT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97例乳腺IDC和20例乳腺腺病组织中Galectin-3和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Galectin-3和p-AKT表达在乳腺IDC(阳性率分别为84.5%、77.3%)和良性病变中(阳性率分别为25.0%、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IDC中,死亡组Galectin-3和p-AKT表达(97.1%、91.4%)明显高于生存组(77.4%、69.4%)(P〈0.01),p-AKT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Galectin-3和p-AKT表达与乳腺IDC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与年龄相关;Galectin-3表达和p-AKT表达呈正相关(r=0.606,P〈0.05)。结论乳腺IDC中Galectin-3和p-AKT表达可能促进肿瘤演进,高表达Galectin-3和p-AKT的乳腺IDC具有更高侵袭性和淋巴结转移能力,并提示预后不佳。对Galectin-3和p-AKT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可能使其成为乳腺IDC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ve ductal carcinoma,IDC)、良性乳腺纤维瘤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对30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83例乳腺良性纤维瘤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VEGF、MMP-9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118例IDC患者手术治疗前后VEGF和MMP-9浓度变化。结果血清中VEGF和MMP-9的表达水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分别为(152.76±150.28)pg/ml和(945.09±749.43)ng/ml;乳腺纤维瘤患者为(29.86±16.10)pg/ml和(563.59±183.29)ng/ml;正常人表达量为(52.45±51.39)pg/ml和(267.33±215.60)ng/ml;IDC患者显著高于乳腺纤维瘤患者和正常人(均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MMP-9表达水平与年龄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原发灶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1)。118例IDC患者术后复查血清VEGF、MMP-9表达量分别(135.26±131.20)pg/ml和(680.36±551.77)ng/ml,与术前相比,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利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定量分析血清中VEGF和MMP-9可成为乳腺癌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