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患者体温、WBC、CRP、IL-6、TNF-α的动态变化及对脊柱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40例脊柱手术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36例)和非感染组(204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3、7、14 d的体温、WBC、CRP、IL-6、TNF-α水平。结果术后3、7、14 d感染组体温、WBC计数明显高于同期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 d两组体温、WBC计数均达峰值,非感染组术后3、7、14 d体温、WBC计数呈下降趋势,但感染组术后3、7、14 d体温、WBC计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 d两组CRP、IL-6、TNF-α水平开始上升,术后3 d两组CRP、IL-6、TNF-α水平达峰值,术后7、14 d两组CRP、IL-6、TNF-α水平呈下降趋势,但术后3、7、14 d感染组CRP、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同期非感染组(P0.001)。结论脊柱术后3 d患者体温、WBC、CRP、IL-6、TNF-α水平升高较为常见,但3 d后患者体温、WBC、CRP、IL-6、TNF-α水平仍处于较高水平,则预示患者术后感染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血糖波动水平与术后高血糖及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116例无糖尿病患者择期心肺转流CABG。我们按照以下固定时间采集2ml动脉血进行血糖测定:术前1d空腹(T0)、麻醉诱导后5min(T1)、术中最高血糖时(T2)、术中最低血糖时(T3)、关胸骨后5min(T4)、入心脏重症监护室(CSICU)即刻(T5)、回CSICU后2h(T6),在T1和T4之间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血糖测定。所有标本均由同一血气分析仪进行测定。根据术中血糖波动水平分为两组,L组为血糖波动<2.2mmol/L,H组为血糖波动≥2.2mmol/L。观察并记录术后高血糖率、房颤发生率、心肌缺血率、呼吸支持时间、自动复跳和术前、术后射血分数(EF)值。结果 L组为76例,H组为40例,T2、T4~T6时L组患者血糖明显低于H组,且术后高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H组(P<0.01或P<0.05)。L组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心肌缺血率明显低于H组,呼吸支持时间明显短于H组,L组自动复跳率和术后EF值明显高于H组(P<0.01或P<0.05)。结论在心肺转流CABG患者中,术中血糖波动水平与术后高血糖发生有一定相关性,血糖波动水平可以预测患者的短期预后,而血糖波动水平≥2.2mmol/L的患者预后可能存在明显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术后患者的血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及对并发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1例输尿管结石术后感染患者设为研究组, 另选取61例术后无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感染情况患者的IL-6、CRP、TNF-α水平, 分析血清指标与输尿管结石术后感染、病情情况的关联性及对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即刻、术后6 h、术后24 h研究组的IL-6、CRP、TNF-α血清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 h研究组IL-6、CRP、TNF-α血清水平较术后即刻增高, 术后24 h研究组的IL-6、CRP、TNF-α血清水平较术后6 h降低(均P<0.05);术后6 h、24 h对照组的IL-6、CRP、TNF-α血清水平较术后即刻降低(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段的血清IL-6、CRP、TNF-α水平与输尿管结石术后感染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术后6 h时血IL-6、TNF-α的截断值和灵敏度相对较高, 分别为85.25%、6...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胃癌手术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46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后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23,血糖控制在4.4~6.1 mmool/L)和常规治疗组(n=23,血糖控制在10.0~11.1 mmol/L).动态监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定量(FIN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根据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低血糖发生,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术后发热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强化治疗组术后1 d、3 d血清InHOMA-IR、IL-6、TNF-α及术后1、3、7 d的CRP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拮抗术后机体的高炎状态,抗炎效应可能是胰岛素强化治疗又一改善手术创伤患者预后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肝移植术患者围术期血清TNF-α、IL-6和IL-10浓度的影响.方法 择期原位经典肝移植术患者20例,年龄38~52岁,ASA Ⅲ级,肝功能Child评分5~11分,随机分为2组(n=10):异丙酚组(P组)于麻醉诱导后即刻静脉注射异丙酚0.5 mg/kg,然后静脉输注2 mg·ks-1·h-1至术毕;对照组(C组)给予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后即刻(T1)、无肝期之前5 min(T2)、新肝期之前5 min(T3)、新肝期15min(T4)、新肝期60min(T5)、新肝期3 h(T6)和术后4 h(T7)时,采集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与T1时比较,2组T2-7,时血清TNF-α、IL-6和IL-10浓度升高(P<0.05或0.01);与C组比较,P组,T1-7时血清TNF-α和IL-6浓度降低,T4时血清IL-10浓度降低(P<0.05或0.01).结论 异丙酚可明显抑制肝移植术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释放,对IL-10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隔药灸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7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生长抑素(0.25mg/h连续滴注)治疗,治疗组接受天枢、大肠俞穴隔药灸治疗。7 d后观察主要症状、肠功能评分、CRP、TNF-α、IL-6水平,总结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76.92%(P0.05),观察组治疗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3.49±1.37)d、(3.68±1.03)d、(2.14±0.55)d,均分别短于对照组的(5.05±1.50)d、(5.85±1.68)d、(4.01±0.95)d,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6水平分别为(6.04±1.10)mg/mL、(60.05±5.12)ng/mL、(28.06±4.02)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8.13±1.65)mg/mL、(73.11±6.93)ng/mL、(56.14±5.86)pg/mL,P0.05。结论:隔药灸能够明显改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症状,有效调节血清CRP、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糖尿病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的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电针刺激组(E组)和对照组(C组),另外选取45例非糖尿病患者为正常组(N组),记录三组患者麻醉前1d、术后3、7d简易智力状态评分(MMSE评分)和术后拔管及送离苏醒室的时间,于电针刺激前(T1)、手术开始后2h(T2)、手术结束后1h(T3)、术后24h(T4)抽血测患者血糖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IL-6、IL-1β的水平,术后3、7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T2~T4时E组血糖、血清IL-6、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N组比较,T2~T4时E组、C组血糖、血清IL-6、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2、T3时三组患者血糖、血清IL-6、IL-1β,T4时E组、C组血清IL-6、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T2时比较,T3时三组血糖、IL-6、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T4时三组血糖、血清IL-6、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T3时比较,T4时三组血糖、血清IL-6、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术后3、7dE组和C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术后3dE组,术后3、7dN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并降低血清IL-6、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清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80例,男34例,女46例,年龄65~80岁,BMI 18.4~27.3 kg/m2,ASAⅡ或Ⅲ级。于术后1~5 d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记录术前1 d和术后1、2、3、4、5 d血清C反应蛋白(CPR)、降钙素原(PCT)、IL-6、TNF-α、CXCL13浓度。结果术后1~5 d,有21例(26%)患者发生POCD(POCD组),其余59例患者为非POCD组。与术前1 d比较,术后1~5 d两组患者血清CRP、PCT、IL-6、TNF-α、CXCL13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1~5d POCD组患者血清CRP、PCT、IL-6、TNF-α、CXCL13浓度明显高于非POCD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清CXCL13浓度在POCD患者中明显升高,是否与POCD有关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胃癌患者术前与术后血清CRP、IL-1β、IL-6、TNF-α、α-AT的表达比较,探讨保留迷走神经对胃癌根治术术后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4例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中的CRP、IL-1β、IL-6、TNF-α、α-AT蛋白含量。结果:胃癌根治术保留迷走神经组术后CRP、IL-6、TNF-α等种蛋白表达低于未保留迷走神经组(P〈0.05),实验组术后平均最高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术后血清CRP、IL-6、TNF-α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为保留迷走神经的胃癌根治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时间对食管癌根治术后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值和血清炎症指标及早期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限期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按胸腔镜下单肺通气时间分为T1组(0.5~1.5 h)、T2组(1.5~2.5 h)和T3组(2.5 h),术后立即取左侧通气肺和右侧萎陷肺纤支镜灌洗液,ELISA法测定IL-6、TNF-α水平;分别在术后1、3、5 d检测患者体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情况,观察术后3 d内各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各组右侧萎陷肺IL-6值均较左侧通气肺升高,T2、T3组右侧萎陷肺TNF-α值较左侧通气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萎陷肺组间比较,随单肺通气时间延长,TNF-α、IL-6值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肺通气肺组间比较,随单肺通气时间延长,IL-6值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组TNF-α值较T1、T2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组患者术后第3、5 d PCT值均较T1、T2组升高(P0.05),而三组患者各时点CRP、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组患者术后3 d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T1组(P0.05)。结论随着单肺通气时间的延长,肺组织局部及全身炎症介质释放增多,肺部感染的发生几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对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38例,同时设立健康人员对照(对照组)34例,以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IL-6、IL-10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观察患者关节置换术前1 d及术后1、3、5、7d血清IL-6、IL-10、CRP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血清IL-6、IL-10、CRP水平分别为(3.24±0.56)ng/L、(8.15±2.28)ng/L、(1.68±0.31)mg/L。术前1 d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IL-6、IL-10、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观察组IL-6、IL-10、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IL-6、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血清IL-6、IL-10水平明显升高,术后3、5、7 d逐渐下降(P0.05),术后1、3 d血清CRP水平逐渐增加,术后5、7 d逐渐下降(P0.05),术后7d患者血清IL-6、IL-10水平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血清CRP水平高于术前1 d(P0.05)。结论血清IL-6、IL-10及CRP均能于早期反映全关节置换术后炎症状态,但IL-6、IL-10更敏感、准确率更高,对早期诊断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晶体液预扩容对剖宫产术产妇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双盲分为复方乳酸钠组(RL组)和复方醋酸钠组(RA组),每组30例。麻醉前10 ml/kg晶体液预扩容,输液速率15~20 ml·kg-1·h-1。取左侧卧位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持续输入相应晶体液。分别在开始输液时(T1)、手术结束时(T2)、手术后4 h(T3)、24 h(T4)抽取静脉血,检测产妇血清中IL-6、TNF-α和CRP水平。结果 T1、T4时两组产妇CRP、IL-6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RA组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RL组(P0.05)。结论复方醋酸钠导致产妇术后炎性因子释放的作用明显强于复方乳酸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肝移植术病人围术期中性粒细胞Toll样受体2(TLR2)表达与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关系.方法 择期行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病人20例,年龄33~58岁,体重52~73 kg,心功能Ⅱ或Ⅲ级,ASAⅢ或Ⅳ级.于麻醉诱导前(T1)、无肝期25 min(T2)、新肝期3 h(T3)、新肝期24 h(T4)时,中心静脉采血样,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TLR2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按术后7 d内是否发生SIRS,分为SIRS组与非SIRS组.2组TNF-α、IL-1β和IL-8浓度和TLR2表达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术后7 d内有10例病人发生SIRS.与T1时比较,SIRS组T4时中性粒细胞TLR2表达上调,T2-4时TNF-α浓度升高,T3,4时IL-1β浓度升高,T3时IL-8浓度升高(P<0.05或0.01);与NSIRS组比较,SIRS组T4时中性粒细胞表达上调,血清IL-1β浓度升高,T3时血清IL-8浓度升高(P<0.05或0.01).SIRS组TNF-α浓度与中性粒细胞TLR2表达呈正相关(r=0.607,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病人发生SIRS可能与新肝期24 h中性粒细胞TLR2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腔持续抗菌药物灌洗治疗儿童急性骨关节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急性膝关节和髋关节感染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实施关节镜清创灌洗术,滴注引流组关节腔持续抗菌药物滴注引流,单纯引流组单纯引流。比较两组患儿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滴注引流组在下地行走时间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单纯引流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ROM显著增加(P0.05)。术后7 d和6个月,滴注引流组VAS评分和ROM显著优于单纯滴注组(P0.05)。两组细菌培养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CRP、TNF-α和IL-6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1d,两组间血清CRP、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d,滴注引流组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单纯引流组(P0.05),术后第7 d,滴注引流组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仍低于单纯引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清理手术联合关节腔持续抗菌药物滴注引流治疗儿童急性骨关节感染较单纯引流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策略对肝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96例原发性肝癌择期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C组实施常规围术期处理及麻醉方法,ERAS组实施ERAS策略对围术期处理及麻醉方法进行优化。于术前1d(T0)、术后1d(T4)、3d(T5)、7d(T6)应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认知功能,于T0、术后30min(T1)、6h(T2)、12h(T3)、T4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和IL-1β、IL-6及TNF-α表达量。结果与C组比较,T4、T5时ERAS组MMSE评分明显升高,T1、T2时S100β蛋白、IL-1β、IL-6明显降低,T2、T3时NSE明显降低,T1~T3时TNF-α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T4、T5时C组患者MMSE评分明显降低,T4时ERAS组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T1~T3时S100β蛋白明显升高,T2~T4时NSE含量明显升高,T1~T4时IL-1β、IL-6、TNF-α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ERAS策略应用于肝癌肝切除术患者可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术后血清中S100β蛋白、NSE、IL-1β、IL-6及TNF-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C组),每组15例。两组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T1)、术后1h(T2)、术后1d(T3)、术后3d(T4)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CD3、CD4、CD8、CD4/CD8均下降,术后3d,C组指标恢复,与G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组IL-6、TNF-α麻醉后无明显变化,G组IL-6术后1h升高,TNF-α术后1h至术后1d下降,C组TNF-α术后1h下降,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减轻围术期应激及麻醉药物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连用15天.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同时观察空腹血糖、血脂、24h尿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均下降(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可能通过减低DN患者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起到对DN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在不同麻醉方法下妇科悬吊式或气腹腹腔镜患者术中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57例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手术时间均短于100 min,按手术方式或患者的意愿分成3组(每组19例):Ⅰ组,于静脉全麻下行CO2气体腹腔镜手术;Ⅱ组,于静脉全麻下行悬吊式腹腔镜手术;Ⅲ组,于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悬吊式腹腔镜手术.监测3组患者麻醉前(T1)、气腹或悬吊建立后30 min(T2)、气腹或悬吊撤除后10 min(T3)和术后第2天晨8时(T4)4个时点的TNF-α、IL-6、IL-10和HSP70浓度.结果 麻醉前患者的血清IL-6、IL-10、TNF-α和HSP7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指标的水平均升高,其中Ⅰ组在T3时达峰值,Ⅱ组和Ⅲ组在T4时达峰值.组间比较,Ⅰ组在T2时点的TNF-α水平[(31±14) pg/L)]高于Ⅱ组[(24±10) pg/L] (P<0.05);在T3时点,Ⅰ组的IL-6[ (46±8) pg/L]、TNF-α[( 54±18) pg/L]和HSP70[ (3.18±0.58) μg/L]水平分别显著高于Ⅱ组[( 39±6) pg/L,(36±17) pg/L,(2.30±0.29) μg/L](P<0.叭),且IL-6/IL-10比值也高于Ⅱ组(P<0.05);此时,Ⅲ组的IL-6[(27±10) pg/L]和TNF-α[(24±7)pg/L]水平低于Ⅱ组(P<0.05).结论 悬吊式腹腔镜技术免除了CO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降低了术中应激反应水平,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可进一步减轻此术式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右美托咪定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颅脑损伤的患者70例,性别不限,年龄20 ~ 68岁,ASA分级Ⅰ~Ⅳ级,受伤24 h内行去骨瓣减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35)∶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异丙酚、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术中均以瑞芬太尼、七氟醚、异丙酚维持麻醉,间断追加顺阿曲库铵.D组麻醉诱导前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继以0.4 μg· 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2h.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2h、术毕、术后24 h(T1 ~T4)时抽取静脉血样,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IL-6和TNF-α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D组血清NSE、TNF-α和IL-6浓度降低(P<0.05);与T1时比较,C组T2、T3时血清NSE、TNF-α和IL-6浓度升高,T4时血清TNF-α浓度降低,D组T2、T3时血清NSE和IL-6浓度升高,T4时降低,T3、T4时血清TNF-α浓度升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通过抑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全身炎性反应,从而产生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腰方肌髂筋膜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择期初次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患者行全身麻醉,阻滞组患者行腰方肌联合髂筋膜阻滞后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临床结果。于麻醉前10 min、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72 h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炎性介质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阻滞组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3.33%,而阻滞组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而阻滞组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RP、IL-6、TNF-α和IRI在术后即刻开始升高、术后24 h时达到峰值,术后72 h下降,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10min两组间CRP、IL-6、TNF-α和IR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即刻和术后24 h时,常规组的CRP、IL-6、TNF-α和IRI均显著高于阻滞组(P0.05),至术后72 h,常规组的上述4项指标仍高于阻滞组,但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方肌联合髂筋膜阻滞可减轻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炎症反应,降低患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