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婴幼儿依恋类型及其与气质的关系,以及母-婴依恋质量对于婴幼儿认知发育等的影响。【方法】对62例12~18个月婴幼儿分别采用"陌生情境法"进行了母-婴依恋类型的测评;采用Carey气质问卷进行了气质类型的分析;采用贝莉婴儿发育量表-Ⅱ(BSID-Ⅱ)进行了认知和运动发育的测评。【结果】安全型依恋(B型)占67.8%,不安全型占32.2%,后者其中A型(焦虑/回避型)占6.4%,C型(焦虑/矛盾型)占25.8%,未发现D型;安全型与不安全型两者的气质类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二者的智力发育指数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上海地区婴幼儿依恋类型有其特定的文化特征性,依恋质量对儿童的认知发育产生影响。在我国开展儿童依恋领域的研究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母-婴依恋关系对幼儿认知和行为发展的影响作用。方法 对160例12~18个月婴儿采用“陌生情境法”进行母-婴依恋类型的测评,并在幼儿期进行随访:采用贝莉婴幼儿发育量表-第二版测评幼儿的认知发育水平;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2~3岁)调查幼儿的行为问题。结果 完成随访的幼儿共计118例,其中: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在幼儿期的MDI(智力发育指数)水平为102.9±12.6;不安全型为97.5±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2,P<0.05)。不安全依恋类型中,回避型的MDI水平为99.7±16.5,与安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抗型的MDI水平为95.1±13.9,明显低于安全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回避型和反抗型之间的MD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安全型依恋婴儿在幼儿期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0%,不安全型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5)。结论 安全的母婴依恋关系为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发展提供了一种更好的可能性;不安全的母婴依恋关系可能导致幼儿期的认知损害和更多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家庭因素特别是母亲因素对母-婴依恋关系形成及其质量的影响作用。 【方法】 对160例12~18个月婴幼儿:采用“陌生情境法”进行了母-婴依恋类型的测评;采用母亲行为Q分类法调查母亲对小儿看护的敏感性;采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调查父母的婚姻质量;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小儿的其它家庭养育因素。 【结果】 160例婴幼儿中,安全型依恋(B型)占68.2%,不安全型依恋占31.8%,其中后者A型(焦虑/回避型)占7.5%,C型(焦虑/反抗型)占21.8%,D型(混乱型)占2.5%。统计学分析发现,母亲看护的敏感性以及母亲对婚姻质量的满意度、由于母亲上班其他多个带养人的介入和小儿夜间睡眠的安排对母婴依恋安全性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父母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母亲工作情况,与母婴依恋类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母亲的敏感性和父母的婚姻质量是家庭养育因素中影响母婴依恋质量的重要因素,家庭中其他多个带养人的介入对母-婴依恋关系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1~2岁幼儿依恋特征及幼儿依恋对其发育商的影响作用,并分析安全型依恋的相关因素,以指导母亲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方法 2018年1-8月采用陌生情境试验对200名幼儿依恋状况进行测评,并通过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幼儿发育商进行评估。母亲填写家庭成员一般资料,养育方式资料,以及Olson婚姻质量问卷。由幼儿主要抚养人填写幼儿气质问卷。通过t检验分析不同类型依恋关系的幼儿发育商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通过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安全型依恋的相关因素。结果 200名幼儿中,安全型依恋137人(68.5%);不安全型依恋63人(31.5%),其中回避型15人(7.5%),抗拒型44人(22.0%),混乱型4人(2.0%)。安全型依恋幼儿的发育商与不安全型依恋幼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7,P<0.01)。安全型依恋与夜间同父母亲同睡、父母高质量陪伴时间长短,以及母亲婚姻满意度存在明显相关性,(χ2=5.644、7.484、10.711,P<0.05)。结论 幼儿依恋安全型比例较高;安全型依恋幼儿发育商明显高于不安全依恋幼儿。母亲日常生活中高质量陪伴幼儿,夜间幼儿与母亲同睡,以及母亲婚姻满意度高分对建立安全型依恋相当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参与早期发展促进课程(早期课程)的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早期课程效果、促进婴幼儿智能发育提供对策。方法 对2013-2015年间参加该院早期课程的252个家庭,调查婴幼儿和实际带养者的情况,对婴幼儿进行1次/周的早期课程,并分别于参加早期课程前、6个月后、12个月后测查婴幼儿的发育商(DQ)。结果 婴幼儿参加早期课程12个月DQ值提高了11.48±4.12(t=23.58,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婴幼儿参加早期课程月龄、出生Apgar评分、实际带养者与婴幼儿关系、家庭月收入、课程参加率、课后家庭训练率以及早期发展促进知识得分是参与早期课程的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因素(F=18.649,P<0.01)。结论 尽早让婴幼儿参加早期课程、加强早期课程管理以及重视对早期发展促进的宣传,能提高早期课程效果,促进婴幼儿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孕妇的依恋类型、乐观-悲观主义倾向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关系问卷(RQ)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以及生活取向量表,对878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孕妇的依恋类型分布,安全型分别占66.6 %、轻视型16.7 %、倾注型13.9 %、害怕型2.7 %.安全型依恋乐观主义得分为(17.35±2.90)分,高于害怕型、轻视型和倾注型得分,三者得分分别为(16.22±3.46)、(15.90±3.45)和(15.41±3.54)分;安全型依恋悲观主义得分为(10.24±3.75)分,低于倾注型、轻视型和害怕型,三者得分分别为(11.42±3.84)、(11.43±3.75)和(12.83±3.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乐观主义得分与依恋回避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但与依恋焦虑没有显著相关.悲观主义与依恋回避及依恋焦虑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孕妇的成人依恋与生活取向各维度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亲密关系经历和自我概念的关系。方法招募某师范院校具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220名,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进行测查。结果209名合格应答者中,安全依恋者90人(43.1%)、轻视型49人(23.4%)、倾注型42人(20.1%)、害怕型28人(13.4%)。除道德自我和自我批评外,不同依恋类型个体在田纳西自我概念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安全型被试得分均高于非安全型被试。依恋焦虑除与自我批评呈正相关(r=0.24,P0.01)外,与其他各项指标均呈负相关(r=-0.21~-0.38,P值均0.01)。结论拥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依恋类型影响自我概念水平,依恋焦虑越低的被试自我概念越偏于正向,依恋焦虑及恋爱持续时间对自我概念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孕妇的依恋类型与焦虑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孕妇的依恋类型、焦虑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关系问卷(RQ)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以及状态-特质量表(STAI),对776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孕妇的依恋类型分布情况是:安全型(64.57%)、轻视型(17.25%)、倾注型(14.44%)、害怕型(3.74%);②在状态焦虑得分上,安全型孕妇(34.81±8.41)分,轻视型孕妇(39.49±9.35)分,倾注型孕妇(40.87±8.51)分,害怕型孕妇(44.39±9.26)分,安全型孕妇得分显著低于其他4种类型孕妇。在特质焦虑得分上,安全型显著低于轻视型、倾注型和害怕型。③依恋回避与状态焦虑(r=0.409,P<0.01)及特质焦虑(r=0.383,P<0.01)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④依恋焦虑与状态焦虑(r=0.223,P<0.01)及特质焦虑(r=0.306,P<0.01)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安全型孕妇焦虑水平最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状态焦虑及特质焦虑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学生成人依恋及与中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和关系问卷(RQ)中文版,按照方便取样方法对浙江省湖州市654名初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的安全型、轻视型、倾注型和害怕型4种依恋类型人数比例分别为36.9%、23.5%、22.8%、16.8%;高中生的安全型、倾注型人数比例(66.1%)明显高于初中生(52.9%),而初中生的轻视型、害怕型依恋类型人数比例(47.2%)明显高于高中生(33.9%);初中和高中学生的依恋类型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学生成人依恋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中初、高中男生的回避得分分别为(3.54±0.75)、(3.54±0.69)分,均明显高于女生的(3.35±0.81)、(3.00±0.85)分;中学生社会适应内容特质、预测控制、心理调节和动力支持各维度得分,安全型、轻视型依恋中学生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倾注型和害怕型依恋中学生;焦虑和回避得分和中学生社会适应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0.128~-0.250).结论 中学生的成人依恋安全型依恋人数比例最高,成人依恋和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网络依赖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网络依赖及2者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网络依赖量表(CIAS-R)和成人依恋量表(ECR),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浙江省54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维度评分分别为(3.40±0.82),(3.77±0.85)分;正常网络使用者353人,占64.5%;网络依赖者158人,占28.9%;网络成瘾者36人,占6.6%;男大学生依恋回避、时间管理以及网络依赖总分分别为(3.30±0.81),(8.46±2.52),(43.03±8.73)分,女大学生分别为(3.48±0.81),(7.71±2.14),(41.63±7.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网络依赖呈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网络依赖问题不容忽视;依恋焦虑对网络依赖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ABCD快乐育儿法对婴儿智能和体格发育的影响, 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2月出生的婴儿, 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42 d体检时, 自愿参加ABCD快乐育儿法指导的婴儿61例作为干预组, 另选取同期出生并在本院进行保健的61例作为对照组。随访至9月龄, 测量两组婴儿的体重、身长、头围, 并采用“0~6岁儿童智能筛查测验量表(DST)”评估婴儿的智能发育水平。通过《安徽省马鞍山市儿童保健管理健康检查表》获取社会人口统计学和儿童信息。使用χ2检验、t检验、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组在发育商(DQ)和智力指数(MI)的得分分别为99.25±12.13和102.98±10.10, 比对照组平均高6.45分和5.7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0、3.174, P<0.05), 且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ABCD快乐育儿法的早期教育理念是婴儿智能发育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DQ:B=0.263, 95%CI:1.96~10.51, P<0.05;MI:B=0.243, 95%CI:1.37~8.73, P<0.05)。但两组婴儿在9个月时体重、身长、头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2、-0.254和-1.873, P>0.05)。结论 婴幼儿保健融合ABCD快乐育儿法的早期教育理念对智能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该方法适于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早产儿轻度运动发育迟缓的评定及早期干预模式,为早产儿随访及干预提供新模式。方法 选取2018年3月1日-2019年3月3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儿童保健科建卡并常规随访的早产儿100例。研究对象用0~1岁20项神经运动检查(20项)检查,并被分为干预组33例、对照组31例、正常组32例及转诊的早产儿4例。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干预后的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得分及12月龄时3组早产儿发育商(DQ)。结果 1)干预后,干预组AIM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5)。2)干预组、正常组与对照组12月龄时的大运动DQ、言语DQ、社交行为D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9、9.02、4.53,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正常组、对照组与干预组间的大运动DQ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正常组、对照组与正常组间的言语DQ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正常组间的社交行为D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转诊早产儿4例,无视、听异常婴儿。结论 以20项为随访基础、以AIMS为早期干预指导基础及以Bobath运动疗法为主的早期综合干预模式在轻度运动发育迟缓早产儿随访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校正胎龄12月时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度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早产儿108例, 分为早期干预组 (A组)57例和内对照组(B组)51 例, 并随机选择在该院同期出生的足月儿49例为外对照组(C组)。A组给予早期综合干预指导与训练, B、C组只接受常规育儿指导, 在校正胎龄12月时做CDCC测查, 比较三组婴儿测查结果。结果 校正胎龄12月时A组婴儿智力发育指数(MDI)(109.40±8.66)显著高于B组婴儿(101.35±14.67)(t=3.516, P=0.001);A组婴儿运动发育指数(PDI)(98.89±10.84)显著高于B组婴儿(93.69±15.82)(t=2.013, P=0.047);A组MDI与C组M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1, P=0.068), A组PDI显著高于C组(t=4.535, P<0.001);A组婴儿MDI≤69分和PDI≤69分的发生率均为0%, 均低于B组婴儿(7.8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43, P=0.047)。结论 1岁以内对早产儿实施早期综合干预可促进早产儿1岁时智能发育, 减少智力低下和运动低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情景式运动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干预效果,分析其对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医院康复科2018年2月一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95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47);对照组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运动疗法等早期综合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情景式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铁剂补充结合喂养指导的综合干预对离乳期营养性贫血儿童的血红蛋白浓度升高和贫血纠正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5月河北省赵县两个乡镇体检发现的6~11月龄营养性贫血(Hb<110 g/L)的儿童分别入选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有136名和87名儿童完成了全程随访,两组儿童都接受常规补充铁剂3个月。干预组每月由卫生室的医生提供一次家长离乳食指导。分别在1、3、12个月后复查儿童血红蛋白浓度和评估离乳食期喂养。结果 相对于入选时,随访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儿童自身血红蛋白浓度上升,3个月随访时分别为(14.85±14.85)g/L和(8.07±12.90)g/L,12个月随访时分别为(17.17±16.44)g/L和(5.77±13.87)g/L;各组每次随访时的上升值皆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次随访时干预组的上升值高于对照组,皆有统计学意义(P=0.002和0.000)。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贫血纠正率在3个月随访时分别为52.2%和32.3%(P=0.004),12个月随访时为56.6%和31.0%(P=0.001)。相对于对照组的常规措施,干预组的离乳食干预对纠正儿童贫血的关联强度(RR)在3、12个月时分别为1.62和1.83,归因危险度(AR)分别为19.9%和25.6%。结论 在我国农村地区对离乳期营养性贫血的儿童进行喂养指导干预,短期内能够促进补铁治疗效果,而且通过长久影响儿童的营养状况,在补铁停止之后持续稳定纠正和预防儿童贫血,对婴幼儿营养改善具有长期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i,FS)患儿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作用,并分析其与发作后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和智能发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FS患儿(n=7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无FS患儿(n=51)、健康儿童(n=43)血清BDNF水平,EEG检测FS患儿脑电活动,发育量表评估患儿恢复后智能发育情况。结果 FS组血清BDNF浓度均显著高于上感组和正常组(P<0.01);EEG异常组血清BDNF浓度均高于EEG正常组(P<0.01或<0.05),且EEG发作性异常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小儿发育商与血清BDNF无明显相关(P=0.144)。 结论 FS患儿血清BDNF浓度明显增加,可能参与了F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BDNF有望作为评估惊厥后脑损伤敏感指标;小儿智能发育指数与血清BDNF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我国农村地区2岁以下婴幼儿离乳期家庭膳食改善方法,观察离乳食干预对预防儿童营养性贫血的短期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赵县农村6~11月龄儿童家长进行增加瘦肉摄入和增加蔬菜摄入的健康教育,评估干预措施改善婴幼儿的喂养行为和升高血红蛋白(Hb)浓度的效果。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49和114名儿童完成了6个月的干预和随访。相对于入选时,3个月随访时干预组的儿童自身Hb浓度升高值为(2.65±14.38)g/L,高于对照组[(-0.18±11.21)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6个月随访时干预组升高为(8.33±15.85)g/L,高于对照组[(4.32±14.0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3个月随访时干预组的儿童的食物种类多样率(89.9%)高于对照组(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而6个月随访时,干预组(83.1%)与对照组(86.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干预组的儿童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24h瘦肉食入量[依次为(6.94±9.07)g和(7.96±13.90)g]皆高于对照组[依次为(2.42±6.10)g和(4.54±9.19)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P=0.024)。结论通过家庭膳食干预,离乳期儿童的食物种类和瘦肉食入增加,Hb水平显著提高,营养性贫血患病率降低。儿童24h瘦肉食入量有所增加,虽然仍低于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推荐量,但是营养改善效果已经明确初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预后的影响,为改善早产儿脑损伤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期间诊断脑白质损伤,出院后在本院儿童健康发展中心随诊至矫正胎龄12月的131例早产儿的资料,分为母乳喂养组(n=69)和人工喂养组(n=62)。比较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期间日增体重、住院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院内感染率、以及在住院期间所患疾病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矫正2、6、12月龄体重,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总运动发育商和小儿神经运动心理发育评分。结果 母乳喂养组院内感染率(25%)和早产儿脑室白质周围白质软化发病率(11%)比人工喂养组低(5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χ2=4.431、5.380,P<0.05);矫正2月龄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总运动发育商(95.5±8.8)较人工喂养组(91.1±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8,P<0.05)。结论 母乳喂养对早产儿脑室白质损伤预后改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功能电刺激(FES)对全面发育迟缓(GDD)患儿的疗效,为改善GDD患儿语言康复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以2020年1月—2022年4月在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所就诊的54例GDD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康复训练+rTMS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FES干预,在干预前后进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定发育商数(DQ)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与Gesell评定5个维度D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6个月的干预后两组患儿Gesell评定5个维度DQ值较干预前均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言语能维度DQ为(51.11±18.84),高于对照组的(40.93±15.4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71,P=0.034),干预后实验组言语能疗效显效率(55.6%)与有效率(29.6%)均高于对照组(显效率14.8%,有效率22.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963,P<0.001)。结论 rTMS联合FES的“中枢-外周”协同模式可明显改善GDD患儿的语言发展,降低家庭与社会的长期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