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为制定相应措施与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抽样调查大学生200名,有效问卷187份。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在187名大学生中,知道有乙型肝炎这种病,并且是传染病及愿意、曾接种和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的正确回答率较高,达96.26%;乙型肝炎可转变为肝硬化和肝癌、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偏低,对输血和血液制品是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山东省内生源的大学生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大学生、男生正确回答率明显高于女生,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对乙型肝炎是传染病,并愿意和全程三针接种乙肝疫苗认识程度比较高,而乙型肝炎对人体所造成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缺乏。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大学生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某校大学生乙肝知识认知和态度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在校大学生对乙肝基本知识的认识和态度,为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健康知识教育和预防提供指导.方法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300名大学生(年龄18~24岁)进行乙肝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我校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乙肝基本知识,但对乙肝母婴传播概念模糊,有近1/3的学生不清楚乙肝的传播途经,有25.3%的学生对乙肝疫苗认识不清,有20.3%的学生认为应该与乙肝病毒携带者隔离就餐,8.5%的学生认为应该治好乙肝才能正常参加就业和学习.获得乙肝咨询方面,56.3%的学生来源于电视,25.7%来源于网络;有45.9%的学生认为乙肝方面的宣传太少,比艾滋病宣传少得多.结论学校应切实加强乙肝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消除学生对乙肝患者的歧视,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取消新生入学乙肝检测的情况下,主动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在高校开展行之有效的乙肝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校随机选取400名大学生,对其进行有关乙肝知识及态度的问卷调查,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乙肝基础知识的总知晓率为35.66%。在乙肝传播途径的认知上,女生比男生认知度高,理工类比文科类高,生源地为城镇的学生比农村来源的认知度高(P<0.05)。约30%的大学生对乙肝患者存在偏见。“广播、电视”、“网络”是该校大学生获取乙肝知识的主要方式,而其喜欢的宣传方式除了这两种途径外,还有“宣传册、板报”方式。结论 该校大学生对乙肝认知不足。学校可针对男生、女生或者不同专业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另外可加大“宣传册、板报”等宣传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的认识、态度及个人信念,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4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性问题知晓率不高,有93.4%的学生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对性传播、母婴传播也有正确认识。大部分学生对艾滋病有恐慌情绪,正确安全性观念的持有率较低。结论应结合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情况及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制定有效的无偿献血宣传方案,促进更多的自愿者参加无偿献血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分析献血人群和未献血人群无偿献血知识和行为之间的差异。结果:调查人群献血率为25.24%,一年级学生献血率低于高年级学生(χ2=264.45,P<0.001);医学专业学生献血率高于非专业学生(χ2=8.26,P<0.001)。高达54.75%的献血者和72.00%非献血者对采血用具卫生表示怀疑,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0,P<0.001)。献爱心、有益健康、本人或家人可享受用血优惠为献血者无偿献血的主要原因。献血者和未献血者的顾虑和障碍因素中担心身体不适(χ2=8.76,P=0.003)、家人或朋友反对(χ2=66.62,P<0.001)以及自己血型血库已满(χ2=13.53,P<0.001)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行健康教育及有力的政策可以激励更多的高校学生参与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6.
宁夏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知识和正向态度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宁夏地区大学生新生有关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宁夏1000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乙型肝炎一般知识、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宁夏医学院新生高于宁夏大学和宁夏农学院新生,传播途径得分女生高于男生;正向态度得分宁夏大学新生高于其它2校,汉民高于回民;乙肝的一般知识、传播途径及正向态度得分城市学生均高于农村,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大学生对乙肝的防治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不全面,不系统,不均衡,开展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对性意识行为的基本情况。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学生的性意识行为,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和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1.59%的学生否认有过性行为,10.18%的学生能正确使用避孕套,67.51%的学生不认同同性恋。不同性别学生在是否认同“一夜情”、是否有过性行为及是否能正确使用避孕套问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学生除是否认同同性恋问题外,其余问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籍学生除是否认同大学生可以谈恋爱问题外,其余问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学生在是否认同大学生可以谈恋爱、是否认同婚外情、是否认同同性恋及能正确使用避孕套问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学生除是否有过性行为问题外,其余问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对性的态度意识行为较差,应加强在校生的性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松江区中山街道居民对乙肝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暴露行为以及健康教育对其影响。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和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乙肝知识总体回答正确率为68.13%,感染者回答正确率为68.04%,患者家属回答正确率为67.61%,社区群众回答正确率为68.18%;健康教育方面,对学生干预前后效果显著;行为方面,感染者暴露行为较多,普通群众抗体检查率较低,对免费疫苗认可度较低。结论:不同人群对乙肝认知程度均有待提高,应加强对乙肝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完善对高危人群的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某大学本科生乙型肝炎免疫状况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大学生乙肝免疫水平,并探讨其预防干预措施,为指导大学校园内乙肝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体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某大学不同年级本科生进行乙肝抗-HBs检测。结果:大一新生乙肝抗-HBs阳性率低于其他年级(P〈0.05);男生乙肝抗-HBs阳性率低于女生(P〈0.05)。结论:大学新生入学体检的同时进行乙肝防治健康教育,并进行乙肝疫苗强化接种,对于提高大学生乙肝保护性抗体,建立人群乙肝免疫屏障,降低大学生乙肝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医学生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学生对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今后开展医学基础教育和临床培训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某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四年级学生共145人进行横断面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乙型肝炎疫情报告的正确回答率在2.1%~80,7%之间,对乙型肝炎流行特点、危险性及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在17.2%~88.3%之间,对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及预防的正确回答率在2.8%-92,4%之间。结论:总体上医学生对乙型肝炎防治知识掌握良好,但对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职业接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性以及乙型肝炎诊断标准认知薄弱,是今后教育和培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的效果。 方法 对检测乙肝两对半全部阴性的 12 91名在校大学生按 0、1、6月方案推行乙肝疫苗接种 ,基因重组疫苗用量为 10ug/次 ,1年后测抗 -HBs。 结果 抗 -HBs阳性的人数为 3 0 8名 ,阳性率为 2 3 .86% ,其中全程接种疫苗的学生为 3 3 1名 ,抗 -HBs阳性率为 90 .0 3 % (2 98/ 3 3 1) ,未全程接种疫苗的学生为 960名 ,抗 -HBs阳性率为 1.0 4% (10 / 960 ) ,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大学生全程乙肝疫苗接种能产生高的抗 -HBs阳性率 ,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产生抗 -HBs阳性率则低 ,需加强有关宣传教育 ,引导学生全程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目前大学生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探讨在大学生中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及其构成比,不同模式的传染性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某校227名在校大学生,用酶联免疫试验方法(ELISA)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配以相应的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的信息。用卡方检验分析乙肝总阳性率与各因素的关系。结果 227份血清标本检共出HBV血清标志物171份,总阳性率为75.3%。其中HBsAg阳性率为3.1%,抗-HBs阳性率为72.2%,HBeAg阳性率为1.3%,抗-HBe阳性率为5.3%,抗-HBc阳性率为11.0%,同时组成9种血清学模式。分析发现与乙肝总阳性率有关的因素有: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χ2=16.646,P〈0.05),来自农村还是城市(χ2=4.239,P〈0.05)。结论调查的大学生HBsAg携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抗-HBs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乙肝疫苗的接种有效地降低了乙肝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厦门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青年学生艾滋病预防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厦门市高校42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7.7%,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母亲文化程度对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艾滋病患者/感染者,38.5%的学生感到恐惧,93.9%的学生认为艾滋病患者/感染者拥有工作、学习的权利,5.4%的学生曾经有过性行为,其中仅有60.9%的学生首次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结论厦门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处在一般水平,学校及有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加强对青年学生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情况,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与防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随机对延安大学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基础知识知晓率为83.8%;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方面知识的知晓率为83.9%;对艾滋病高危行为的知晓率为74.7%,从艾滋病知识总体认知率上看,男性高于女性,理工类学生的知晓率高于文史类;低年级学生对艾滋病高危行为的知晓率低于高年级。调查对象中28.6%有过性行为,但避孕套使用率较低。结论 该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高危行为知识的掌握存在不足,尤其是性行为存在隐患。高校应采取各项针对性措施来加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6.
王润娟  刘洪  唐曦 《西部医学》2012,24(7):1329-1330
目的了解阿昔洛韦外用联合肌注维生素B12治疗大学生水痘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3%阿昔洛韦软膏外用,联合维生素B12肌注,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程比对照组疗程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用阿昔洛韦外用,治疗大学生水痘疗效优于利巴韦林,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大学生HBsAg的携带率,以及大学生在校期间HBsAg携带状况的动态变化,为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某高校2000级大学生进行2次体检,即新生入校体检和毕业生体检,抽取静脉血,ELISA法检测HBsAg,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6 244人,新生HBsAg携带率为5.7%,新生HBsAg携带率在性别、专业和地区无显著性差异;毕业生总的HBsAg携带率为13.8%,医学专业的毕业生HBsAg携带率显著低于非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男性毕业生显著高于女性.HBsAg阴转率为7.3%.结论:大学生在校期间可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大学生是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修订符合我国大学生的特质自我控制的量表,考察其心理测量学指标.方法 根据理论,参考国内外同类问卷题项陈述,确定最初问卷.然后分别对549、133名哈尔滨市某大学大学生进行测查,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并考察其与生活满意度、适应性及积极/消极情感等效标的关系.结果 ①大学生特质自我控制量表最终为8个题目,两个维度.两个维度(克制性、冲动性)能解释总变异量的42.90%.②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探索出的两维结构合理(x2/df=1.24;CFI=0.97; GFI=0.96; AGFI=0.92; IFI=0.97; TLI=0.96; RMSEA=0.04)③克制性与生活满意度、适应性有显著的正相关(r=0.23、0.48,P<0.01),与消极情感有显著负相关(r=-0.19,P<0.01);冲动性与生活满意度、适应性有显著负相关(r=-0.18、-0.34,P<0.01),与消极情感有显著的正相关(r=0.22,P<0.01).④量表信度较好,克制性维度的组合信度系数为0.69,冲动性维度的组合信度为0.64,整体量表的组合信度为0.80.133名被试2个月后的重测信度为0.66.结论 编制的特质自我控制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测量我国大学生特质自我控制能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医校学员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高危行为认知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某医校1117名学员进行AIDS知识、态度和高危行为认知水平的现况调查分析。结果①AIDS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最高为98.93%,最低为21.22%;态度期望回答率最高为94.99%,最低为7.43%;高危行为认知正确回答率最高为96.42%,最低为38.59%。对AIDS预防措施的认知水平正确回答率最高为94.18%,最低为16.20%。②对AIDS知识态度行为认知得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总分与年级、入学前是否学过医有关联(t=5.49,P0.01;t=2.60,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高年级学员其知识、行为认知分值及总分明显高于低年级学员(P0.01),医学本科和医学大专学员的知识、态度、行为认知分值及总分明显高于护理大专和药学、检验、放射大专(P0.01)。入学前学过医的学员的行为认知分值和总分高于未学过医的学员(P0.05)。③相关分析发现,AIDS行为认知与态度、态度与知识、行为认知与知识分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某医校学员对AIDS知识的掌握尚不理想,其态度和行为认知尚不乐观,应加强对学员AIDS相关知识的教育,端正态度,引导其行为,以确保其掌握更准确的知识,将来更好地完成医疗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