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成都市温江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率,为该地区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依据。方法以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我区来院体检的年龄大于60岁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1600例(男753例,年龄60~88岁,平均72岁;女847例,年龄60~86岁,平均74岁),以《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为诊断标准,通过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测定髋部及腰椎(L1~4)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症,再从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者中依据《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筛选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成都市温江区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率与年龄等多因素相关,相同年龄组女性患病率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市温江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率高,防治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自编问卷收集江苏省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治疗的215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19.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找出骨质疏松性骨折再骨折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年龄大(OR=5.365,P=0.000)、体重指数大(OR=8.637,P=0.000)、抑郁情绪(OR=6.842,P=0.000)、血糖控制欠佳(OR=11.296,P=0.000)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充分了解(OR=0.098,P=0.000)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次骨折保护因素.结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再次骨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来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次骨折的发生,尤其是高危人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患病人数越多.>50岁人群中骨质疏松性骨折总患病率为26.6%.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属于骨脆性骨折增加导致的骨折,也称脆性骨折.所谓脆性骨折是指在无外伤或轻微外伤情况下引起的骨折.所谓轻微外伤一般是指在人体站立高度下活动过程中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为椎体、髋部和腕部.2009年6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股骨骨折老年病人50例,经积极治疗并通过进行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采用对老年人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其护理干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80例,根据检查和询问,总结危险因素,再将所有老年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2例老年人采用和往常一样的方式进行照顾治疗,实验组98例老年人进行特殊护理干预处理,随访1年,观察其效果。结果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因素主要是跌倒,进行护理干预后的老年人跌倒次数减少,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率降低。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由跌倒引起的,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效果明显减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分析诱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和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181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骨折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使用骨密度测定仪测定患者正腰椎L1~L4椎体和左侧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制定问卷调查收集老年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骨密度作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保护因素,性别、年龄、低钙饮食、意外跌倒、既往脆性骨折及骨折家族史均为诱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制定有效护理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6.
何斌  王玉环  张苇  陆宁  王永明 《重庆医学》2012,41(24):2513-2515
目的了解临床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健康行为现状,为下一步制定该人群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分别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住院的400例60岁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临床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与骨质疏松相关健康行为平均得分为(29.35±4.70)分,得分率54.4%,得分33分及以上者110例,及格率为27.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性别及医疗保障是影响临床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健康行为的主要因素。结论重点加强老年男性患者及无医疗保障的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健康行为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7.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原发性骨质疏松(Primary osteo porosis,POP)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李宁华等[1]调查发现,中国老年人群 POP总患病率是 16.1%,其中男性 11.5%,女性 19.9%,且中年组和老年组患病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全身骨骼质和量下降的情况下,老年人容易发生三个部位的骨折,即腕部、髋部和脊柱骨折。其中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s)对老年患者危害最大。因此,近一个世纪以来,很多学者都在努力探索治疗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深圳市坪山新区常住居民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现状,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选择人群分组技术方法,抽样选择坪山2个居民委员会60岁以上老人300例,进行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由骨科和流行病学医师协作完成,流行病学专家统一质量控制和回收表格及统计分析,最后由骨科医师进行专业分析。【结果】坪山新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为11.3%(34/300),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为10.74%(13/121),女性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为11.73%(21/179),两者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70岁以下发生率为6.92%(11/159),70岁以上发生率为16.31%(23/141),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深圳坪山地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低于国内其他地区,70岁以上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70岁以下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川北地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2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骨折部位以前臂远端骨折最多,占35.7%,跌倒和交通意外是主要致病原因。影响因素中,体质指数、既往骨折史、烟酒嗜好、饮食与锻炼等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有关。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女性、体质指数偏低、吸烟、缺乏锻炼、有既往骨折史的老年患者较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9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根据年龄、骨折发生时的状态及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女性骨折占63.27%,男性占36.73%,股骨颈、椎体、前臂远端为发生骨折频率高的部位。意外跌倒是造成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骼脆性增加,当受到轻微的外力撞击或震动时,即可发生骨折。因此,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刘印  田京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31-32,35
骨质疏松症是与年龄相关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也是有关骨骼的一个世界性健康问题,其特征性表现为骨量减少及骨质的微观结构发生退化,常见并发症为各种脆性骨折。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尤其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概念、发病机制、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法早期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早期采用空心加压钉、DHs和Ender钉等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早期锻炼,延迟负重.结果随访75例(96.1%),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22个月.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口无感染,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5个月.按临床综合评定标准评定:优66例(88%),良7例(9.3%),可2例(2.6%).结论根据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情况和粗隆间骨折类型选择不同固定方法,合理锻炼,可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6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可能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合并高血压、低白蛋白、心功能不全、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升高、低血钾、全身麻醉、手术时间≥3 h、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及年龄为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P <0.05)。结论:重视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在预防和减少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骨化三醇联合钙对老年性骨质疏松防治效果的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干部保健中心的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10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每天口服钙加VD,治疗组加服骨化三醇,连续治疗1年。治疗前,治疗后1年分别检测腰椎,股骨颈BMD,骨代谢指标(BAP),血钙、磷、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腰椎,股骨颈BMD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P〈0.05),骨代谢指标(BAP)下降明显(P〈0.05)而血,尿常规,等生化指标无明显异常。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骨化三醇对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质疏松状态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补肾活血方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探究中医药治疗老年性OVCF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按随机对照设计,选取2...  相似文献   

16.
梁勇  江庭彪  杨兵 《右江医学》2014,42(4):467-470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患者50例,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及中柱高度,并统计活动能力评分及腰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 治疗后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中柱高度高于治疗前(P<0.01),活动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腰背疼痛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较好地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并改善其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鄢安良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09-1411,142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6月~2010年1月我院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其中,应用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20例,应用非骨水泥生物型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12例。分析其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总输血量、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本组32例患者成功渡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85.5±20.5)min,手术出血量(640.4±56.5)ml,手术输血量(602.5±20.5)ml,术前Harris评分(39.5±11.5)分,术后Harris评分(91.5±6.5)分,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164,P<0.01)。术后随访6~24个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并发症中,脱位1例,精神症状2例。本组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髓内钉Intertan(interochanteric antegrade nail)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科共用髓内钉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左髋6例,右髋14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8~12个月,骨折均愈合,患肢功能良好,优16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5%。结论髓内钉Intertan对老年粗隆间骨折治疗疗效确切,固定稳定可靠,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合并有骨质疏松患者较为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谭英  刘雅  魏东  韩文群  张云兰 《四川医学》2012,33(3):380-382
目的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骨骼疾病,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了解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对于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通过调查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附四院等三甲医院就诊经DXA或X线确诊的非骨折骨质疏松症(174例)及骨质疏松性骨折(222例)女性患者的生活习惯,共396例,进行分析。结果获取问卷396份,有效问卷396份,有效回收率100%。年龄44~97岁,平均(70.58±8.715)岁。年龄、膳食情况、起床时间、牙齿松动脱落、职业的体力要求、经常腰背部疼痛、舞蹈对于骨质疏松骨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地区女性骨质疏松骨折与年龄、职业、饮食情况等生活方式有关,提倡早起,正确体育方式,均衡饮食、保持牙齿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