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稀溶液中疏水链链长、无机电解质NaCl和CaCl2对疏水缔合水溶性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氨乙基-二甲基烷基溴化铵/丙烯酸钠共聚物(AO)在水溶液中的特性粘数和Huggins常数的影响,以及聚合物AO-8的特性粘数和Huggins常数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稀溶液中,无机电解质离子强度增大,共聚物AO在NaCl和CaCl2溶液中的特性粘数减小,Huggins常数增大。在亚浓溶液范围对聚合物质量分数、温度、剪切速率及NaCl含量对聚合物的水溶液表现粘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观察到疏水缔合聚合物盐水溶液在NaCl含量提高的情况下,出现的增粘现象。  相似文献   

2.
以表面活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十二烷磺酸钠(NaAMC12S)为表面活性剂构建了新的胶束共聚合体系,实施了丙烯酰胺(AM)与N,N-二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DiC12AM)的胶束共聚合,制备了含孪尾型丙烯酰胺的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该聚合物为三元共聚物DiC12AM/NaAMC12S/AM.通过控制共聚合条件,制得了微结构系列变化的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法表征了三元共聚物的化学结构,用荧光探针法与表观粘度法重点研究了共聚物DiC12AM/NaAMC12S/AM的大分子链微结构与其疏水缔合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新胶束共聚合体系大大简化了胶束的共聚合操作,而且由于表面活性单体进入共聚物主链,使三元共聚物DiC12AM/NaAMC12S/AM具有更强的疏水缔合性.与由单尾型丙烯酰胺N-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C12AM)为疏水单体制备的HAPAM相比,由DiC12AM制得的HAPAM疏水缔合性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水溶性的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六疏水缔合型共聚物,研究了共聚物水溶液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随着疏水基团含量增加,共聚物在纯水中及NaCl溶液中的特性粘数[η]均减小,疏水基团临界缔合浓度降低。共聚物溶液浓度高于监界缔合浓度时,溶液表现粘度急剧增加,表明溶液中分子间缔合大量形成。  相似文献   

4.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利用氧化还原体系、采用前加碱共聚-共水解的方法制备了孪尾疏水缔合水溶性三元共聚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二己基丙烯酰胺)[P(AM/NaAA/DiC6AM)],研究了P(AM/NaAA/DiC6AM)稀溶液及亚浓溶液的性能。随理论水解度的增加,P(AM/NaAA/DiC6AM)水溶液的特性粘数[η]增加,Huggins常数KH减小。P(AM/NaAA/DiC6AM)水溶液的表现粘度随理论水解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随剪切速率的增加开始时降低较快而后变化较小。P(AM/NaAA/DiC6AM)在盐溶液中随NaCl、CaCl2质量浓度的增加,出现盐增粘现象;理论水解度不同的P(AM/NaAA/DiC6AM)与SDS水溶液的表现粘度在wSDS=0.050~0.400g/L范围内随SDS质量浓度的变化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异氰酸苯酯和丙烯酰胺(AM)的取代反应,制备了疏水缔合型单体N-苯基甲酰胺-丙烯酰胺(HMAM)。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元素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HMA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MAM单体含有疏水和亲水基团,可用于制备新型水溶性疏水缔合型聚合物,该聚合物不溶于水和丙酮等强极性溶剂,但能溶于二甲亚砜和N,N-二甲基甲酰胺等中等极性的溶剂中。  相似文献   

6.
以芘为荧光探针研究了孪尾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二己基丙烯酰胺)[P(AM/N aAA/D iC6AM)]在二次蒸馏水、1 m o l/L的N aC l水溶液中的荧光光谱。当摩尔投料量比n(D iC6AM)∶n(AM)=0.064∶99.936~0.560∶99.440、表面活性剂与疏水单体的摩尔比值(SMR)为12.5~25、水解度x(N aAA)=12.3%~29.2%、聚合物浓度为0.05~0.50 g/dL时,芘的发射光谱中第一振动峰的强度(374 nm)与第三振动峰的强度(385 nm)之比值I1/I3为1.76~1.11。研究表明疏水基团间存在疏水缔合相互作用,随摩尔投料量比n(D iC6AM)∶n(AM)、聚合物浓度及介质极性的增加,SMR值、水解度的减少,芘的I1/I3值降低,疏水缔合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7.
自八十年代初,水溶性高聚物再次成为高分子科学研究热点,评述了水溶性高聚物,特别是疏水缔合型改性水溶性高聚物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NaCl对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特性粘数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表观粘度则先降低后增加,继续增加NaCl浓度,溶液粘度降低,但仍保持很高的粘度。环境扫描电镜(ESEM)研究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在去离子水体系中会形成网状结构,而在NaCl浓度为5g·L-1的溶液中,ESEM照片显示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结构为致密的树枝状结构,且存在一临界缔合浓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胶束共聚 共水解方法合成疏水改性水溶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 辛基丙烯酰胺)[P(AM/NaAA/C8AM)],并以芘为荧光探针,应用稳态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它的疏水缔合行为。结果表明,随聚合物浓度、疏水单体摩尔分数、疏水侧链长和温度的增加,疏水缔合作用增强;不同疏水单体含量的P(AM/NaAA/C8AM)的临界缔合浓度为1.5~3.0 g/L;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P(AM/NaAA/C8AM)发生了强烈的疏水相互作用,形成混合胶束,得到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8×10-3 mol/L;由于聚合物链上羧基的存在,使其具有良好的 pH敏感性,随 pH值的增大,P(AM/NaAA/C8AM)的疏水缔合作用呈现先减弱后恒定再增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少量阴离子疏水单体4-(ω-丙烯酰氧乙氧基)苯甲酸(PEBA)的参与下,合成了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共聚物。通过表观黏度及芘探针发射谱测定了疏水改性P(AM-co-DMC)溶液的临界缔合浓度(CAC)。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在水溶液中,当疏水改性P(AM-co-DMC)浓度高于CAC时,因静电及疏水作用可形成微球状缔合体。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表明,与普通P(AM-co-DMC)共聚物相比,疏水改性P(AM-co-DMC)具有较好的絮凝能力及较宽的窗体用量。pH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表明,除疏水作用外,高分子链间的静电作用是提高絮凝效果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水/乙酸乙酯体系中,利用水溶性甲壳素分子上的自由氨基引发N-羧基-l-亮氨酸-环内酸酐(NCA)的开环聚合,将聚l-亮氨酸引入到甲壳素的侧链,制备了多糖/多肽杂化材料。由于反应中使用了水溶性甲壳素,反应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且反应的转化率和接枝效率均较高。接枝共聚物的多肽链段长度可以通过NCA的投料量进行控制,得到各种肽链长度的接枝共聚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和溶解实验等表征了接枝共聚物,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的性能受多肽链段的长度影响较大,随着肽段长度的增加出现了a-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12.
将γ-环糊精(γ-CD)和3种不同长度烷基(Cn,n为12,16,18)分别按照一定的接枝率接枝于聚丙烯酸链上,利用环糊精与疏水烷基链之间的包合作用,成功制备了大分子自组装网络,并利用流变学手段对影响高分子网络结构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γ-CD与Cn之间的包合作用主要以1∶2的量化模式进行,即1个γ环糊精空腔可以同时穿入2条烷基链。当聚合物的质量分数较低时(w≤1.7%),聚合物之间以包合作用交联为主;随着聚合物质量分数的增加并超过临界浓度,疏水缔合作用产生且迅速增大,并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氟基团改性和氟碳、碳氢基团同时改性的聚丙烯酸(HM-PAA)以及参与聚合物(PA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p7.5分别在稀溶液和亚浓溶液下的相互作用对特性粘数和Brookfield表观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AA与Np7.5无明显作用,而M-PAA在Np7.5达到一定浓度后,由于Np7.5参与了疏水缔合,特性粘数和表观粘度发生了明显变化。稀溶液中,氟碳基团较多的聚合物出现了链构象的伸展。亚浓溶液中,疏水改性聚合物的粘度都有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但氟碳含量较多的变化更强烈。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乙烯基螺环原酯和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光交联反应 ,使用碘金翁盐作为阳离子光引发剂 ,在UV光作用下 ,通过乙烯基螺环原酯单元上的螺环开环聚合反应产生交联 ,产物的体积发生膨胀 ,膨胀率为 2 %左右。由于乙烯基螺环原酯单元生成的长侧链的作用 ,增进了高分子链的活动性 ,使得在固体膜中螺环开环反应转化率达到 80 %以上 ,同时光交联产物不产生脆性。进一步研究了光引发剂碘金翁盐 (PhI+Ph·R)X-的浓度和结构对乙烯基螺环原酯 /马来酸酐共聚物光交联反应的影响 ,发现螺环开环反应转化率随金翁盐浓度增大而增加 ,并于 2wt%出现最高点 ,而其取代基的碳链长度对交联速度的效果是C4>C8>C12 ,其对离子X-的影响则和它们的离子强度相关。应用乙烯基螺环原酯 /马来酸酐共聚物与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组成感光树脂 ,经曝光和碱水显影加工可获得清晰的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