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置胃管固定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饲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治疗手段,留置胃管固定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舒适和胃管存留时间的长短。长期以来,传统采用胶布固定胃管,由于皮肤的油脂、汗液和患者躁动等原因,使胶布固定不牢而致胃管脱出,尤其夜间不易察觉发生率高;另外神经外科较多患者需长期进行鼻饲,长久使用胶布易引起患者皮肤过敏损伤。我科1996年对胃管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传统胃管固定方法与新的固定方法(胶管、寸带法)差异,选择即牢固又简单易行的方法,减少病人意外脱管率,解除病人留置胃管带来的心理负担,消除胶布对固定胃管处皮肤的刺激,减少护士工作量.方法 分析比较我院2009年3月~2009年6月分别采用传统固定方法(109例)与新固定方法(127例)的意外脱管率、固定胃管处皮肤受损情况及病人担心脱管的心理负担.结果 新固定方法意外脱管率、固定胃管处皮肤受损发生率及病人的心理负担状况明显降低,传统固定方法(109例)与新固定方法(127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的固定方法固定牢固、取材方便、简单易行,在我院使用受到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3.
徐哲  赵京 《华夏医学》2009,22(3):576-577
留置胃管是基础护理中最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在胃管保留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固定不到位或移位,甚至误入气道,从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牢固固定胃管是其中重要环节.国内现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笔者也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现将留置胃管固定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胃大部切除术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术后安插胃管并固定又是常规操作。近一年来,笔者将固定方法予以改进,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白丝线、橡皮圈2个、胶布。1·2 方法 术毕妥善固定鼻胃管法,在距鼻翼固定胶布(上界)下2mm处,用宽0.5cm长3cm的胶布绕胃管一周,为固定胃管的下界,在上下界之间用7号白色丝线打一死结,丝线的两断端剩以适当长度,栓在皮筋上固定于患者的身廓上,定时挤捏鼻胃管,保持胃管引流通畅,防止胃液潴留,引流不畅导致吻合口张力过大,影响吻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黄银英 《海南医学》2011,22(22):147-149
对胃管固定的材料,从普通的医用胶布、3M透明敷料,棉线绳、其他棉质用物、塑料软管至自制的胃管固定带、活动蝶形夹等以及针对不同患者应用不同的胃管固定方法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护理人员提高患者胃管留置的时间和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不舒适感,减少留置胃管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5—1999年对腹部外伤致肠破裂又延误治疗者采用胃管肠内排列同定法治疗11例,对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置胃管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常用的基本操作。目前,进行鼻饲、手术前留置胃管时常用的胃管固定方法为: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及面颊部。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认为有以下不足:胶布粘贴于病人面部,造成病人不舒适;由于面部出汗胶布固定不牢,胃管容易脱出;头面部烧伤病人面部皮肤破损,胶布不宜固定。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对胃管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8.
留置胃管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的胃管固定方法是在鼻翼两侧及面颊部用胶布交叉固定,胃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好,再用小夹子夹好,或是直接连接一次性负压吸引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胶布交叉固定法在使用过程中,因胶布与皮肤之间有缝隙,随着病人翻身或活动时,固定效果不理想,导致胃管容易滑出;在每次冲洗或是鼻饲时,需将胃管末端抬高,而贴在面颊部的胶布不宜固定,  相似文献   

9.
李远芬 《中国医疗前沿》2013,(1):98+66-98,66
目的探讨改良后胃管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新方法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对比分析两组留置胃管的脱管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结果观察组在留置胃管的脱管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胃管固定方法能有效减少留置胃管的脱出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增加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降低住院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率及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的效果。方法开展品管圈前留置胃管患者76例(品管圈前组)按常规方法管理胃管,品管圈后组患者80例按品管圈法管理留置胃管。对比两组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率、品管圈圈员在品管圈活动前后品管手法、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等10项指标的评分。结果品管圈前组发生意外脱管8例,脱管率为10.53%,品管圈后组发生意外脱管2例,脱管率为2.50%,品管圈后组胃管脱管率明显低于品管圈前组(P<0.05)。品管圈后圈员品管手法、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等10项指标分值除外积极性和自信心,其余均明显高于品管圈前(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可明显降低住院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率,提高品管圈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胃管留置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使留置胃管在长时间内保持正确位置,固定是关键。在工作中我们尝试了一种新的胃管固定方法,现介绍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病人留置胃管的方法及护理,了解胃管的选择和插入深度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根据病人的病情采用不同留置胃管的方法 ,从而提高留置胃管的成功率,并进一步减轻病人的痛苦. 结论 不同病人胃管的选择,置管方法及护理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由细胞免疫介导的经典迟发型变态反应,主要由Th1细胞介导,ACD的皮损中T淋巴细胞的募集受到上皮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的驱使,或由活化的固有皮肤细胞比如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释放的趋化因子的作用。本文重点综述CCR5、CCR7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作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接触性皮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种物质后,在皮肤和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很多物质可以引起接触性皮炎,分为原发性刺激和接触性致敏两大类。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可以为致敏物,在高浓度时则为刺激物或毒性物质。1诊断要点①有明确的接触史,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②典型皮损边界清楚,轻者可见红斑、丘疹,重者可有水疱、大疱、渗液及结痂。③皮疹与接触部位一致。④局部有瘙痒或烧灼、刺痛感,多无全身症状。⑤斑贴实验可明确接触性皮炎的诊断。2治疗原则①积极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对症处理。②全身治疗轻者可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适合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方法。方法:把需要留置胃管的4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经口留置胃管组22例和经鼻留置胃管组24例,分析对比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及置管期间的相关并发症。结果:经口留置胃管组置管一次成功率高于经鼻留置胃管组(P<0.05),经口留置胃管组呼吸暂停及紫绀次数少于经鼻留置胃管组(P<0.05)。而置管时发生的恶心、呛咳及置管后脱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口留置胃管成功率高,发生相关并发症少,适合新生儿。  相似文献   

16.
湿疹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很复杂,常是多方面的.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三种.接触性皮炎因多次反复接触刺激性物质导致皮肤黏膜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炎症性反应,在临床上与湿疹十分相似.其病因是引起湿疹的外在因素,其临床表现与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相同,不做赘述.  相似文献   

17.
女性外阴瘙痒是皮肤科及妇产科门诊的常见症状,外阴接触性皮炎是最常引起外阴瘙痒症状的原因之一。文中就外阴皮肤对于接触性刺激及过敏的敏感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ICD)及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的发病情况,外阴药物接触性皮炎及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估外阴接触性皮炎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留置胃管的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的胶布粘贴固定胃管;观察组60例,采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比较两组的胃管脱出率和皮肤刺激发生率.结果在留置胃管的15天内,观察组的胃管脱出率、皮肤刺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的方法比常规方法优越.  相似文献   

20.
留置胃管及固定方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的成功率。延长胃管保留时间。减少食物返流现象。方法将60例需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基础护理学操作流程进行,并常规以胶布固定胃管。实验组操作者戴无菌手套徒手插胃管,以棉线在胃管鼻端处系双十节,棉线两端经两颊、耳后于头顶处打一活结。胃管末端接三通管。结果实验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83%,胃管滑脱率11%,并能有效减少食物返流。结论徒手插胃管可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棉线在胃管鼻端处以双十结固定胃管,可有效防止胃管滑脱。胃管末端接三通可明显减少食物返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