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pG ODN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发现,有免疫刺激活性的细菌DNA和一些人工合成的寡脱氧核苷酸序列中都含有非甲基化5‘-CG-3‘二核苷酸,统称为CpG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1], 主要免疫效应为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12、IL-18和TNF-α,促进B细胞分泌IL-12和IL-6;通过IL-12上调NK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 增强杀伤活性;通过上述一系列细胞因子和炎症细胞的相互作用,增强机体免疫能力[2].但有关CpG ODN能否改善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功能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2.
背景:有研究表明CpG寡脱氧核苷酸可增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功能,但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CpG寡脱氧核苷酸对1型糖尿患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2,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根据刺激物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CpG寡脱氧核苷酸组。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2mRNA和白细胞介素10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型糖尿患者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12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P〈0.01)。1型糖尿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CpG寡脱氧核苷酸组刺激后,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12mRNA的表达增高(P〈0.01),白细胞介素10mRNA的表达无差异(P〉0.05)。结果提示,CpG寡脱氧核苷酸可促进1型糖尿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12。  相似文献   

3.
4.
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细胞因子,具有诱导γ-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及促进T辅助(Th1)细胞的分化、增强Th1类反应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介导炎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人IL-18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的长臂上(11q22.2-q22.3),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组成。其中转录起始区位于第2外显子上,2个启动子分别位于第2外显子上游6.7kb的区域和5’端非编码区。目前发现IL-18基因启动子区和编码区存在突变位点,而且启动子-137和-607位点多态性与IL-18的转录和表达有关。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调查健康汉族人IL-18基因编码区105A/C位点多态性的情况,同时测定血清IL-18含量,并进行健康汉族人IL-18基因编码区105A/C位点多态性与血清IL-18含量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谭广  王忠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10):894-895,898
IL-23是最新发现的一种由P19及P40两条多肽链组成的异二聚体细胞因子,来源于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IL-23与IL-27同为IL-12家族成员。IL-23可促进CD4 T细胞的增殖并强化树突细胞抗原递呈能力,通过诱导T细胞和DC产生IFN-γ与IL-12,增强宿主针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23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23(IL-23)是造血细胞因子家族成员,它是由p19和p40两个亚基组成的活性复合体,IL-23受体由IL-12β1和IL-23R构成,IL-23的信号途径与白细胞介素-12(IL-12)有相同的Jak-Stat信号分子,IL-23的功能与IL-12也存在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其独特的功能。IL-23可作用于活化的T细胞、记忆性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和IL-12等细胞因子,在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以及抗肿瘤和抗感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新的免疫治疗因子。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IL-21单独或联合IL-15/IL-2对G—CSF动员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PBMNC)体外增殖和抗瘤活性的影响,评价IL-21及相关细胞因子组合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可行性。应用IL-21单独或联合IL-15/IL-2体外培养G—PBMNC,用CCK-8法进行细胞增殖分析;以白血病细胞株K562为靶细胞。用CFSE/PI流式双染法检测其对肿瘤的杀伤作用;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细胞表型。结果显示:培养72小时后单独IL-21因子组对靶细胞杀伤活性与IL-2结果相近;当效靶比为25:1时IL21+IL15/IL21+IL15+IL2组与IL21+IL2组相比杀伤能力有显著增强(P〈0.05);效靶比50:1时,细胞因子联合应用组均显著高于细胞因子单独应用组(P〈0.05),以IL21+IL15+IL2诱导效果最佳。复苏冻存的G-PBMNC处理结果与新鲜的G—PBMNC结果基本-致。细胞因子组和对照组相比CD3、CD4和CD8抗原表达有所增加,以IL21+IL15组的CD4、CD3^- 56^+和CD3^+56^+抗原表达增加最为显著(P〈0.05)。结论:IL-21可增强G—PBMNC的体外杀伤活性,联合IL-15可更显著提高G—PBMNC的抗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IL-12)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方法以RPMI-1640培养基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实验组中加入10pg/ml和5pg/ml重组mIL-12,对照组不加,72h后以ELISA检测各组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淋巴细胞中CD4T、CD8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脾淋巴细胞中T细胞总数、CD4T细胞比例及CD4T/CD8T比值显著增大,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含量显著增加,而Th2型细胞因子(IL-4)含量则相应减少。结论IL-12可以诱导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增殖,调节Th细胞亚群平衡,使免疫应答向Th1漂移。  相似文献   

9.
IL-12是由巨噬细胞和B细胞产生的一种异二聚体细胞团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免疫效应细胞生长刺激因子。能显著增强NK/LAK细胞的杀伤活性,促进特异性CTL细胞的应答能力,诱导γ干扰素,它不仅对细胞免疫具有增强调节作用,且可与其它细胞因子协同作用,有可能成为重要的免疫治疗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0.
恶性血液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细胞内的细胞因子,与各种恶性血液病之间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近年来这两种细胞因子与恶性血液病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IL-2单独或联合IL-12体外处理后,G-CSF动员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PBMC)抗肿瘤活性的变化,以NK细胞敏感的K562细胞和NK细胞抵抗的Raji细胞为靶细胞,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IL-2单独或联合IL-12诱导后G-PBMC的抗肿瘤活性,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诱导前后G-PBMC的细胞表型,研究结果表明:(1)未经处理的G-PBMC的抗肿瘤活性很低;单独应用IL-2诱导24小时即可以增强G-PBMC的抗肿瘤活性,当诱导72小时后G-PBMC的抗肿瘤活性进一步增强;(2)IL-2联合IL-12诱导后的G-PBMC抗肿瘤活性显高于单用IL-2诱导后;(3)IL-2单独或联合IL-12诱导后G-PBMC中CD3,CD8抗原表达增加,而CD56抗原表达仅在IL-2联合IL-12诱导7天后增加,结论提示:IL-2激活的G-PBMC具有显的抗肿瘤活性,联合IL——12诱导后其抗肿瘤活性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23(IL-23)是造血细胞因子家族成员,它是由p19和p40两个亚基组成的活性复合体,IL-23受体由IL-12β1和IL-23R构成,IL-23的信号途径与白细胞介素-12(IL-12)有相同的Jak-Stat信号分子,IL-23的功能与IL-12也存在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其独特的功能。IL-23可作用于活化的T细胞、记忆性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和IL-12等细胞因子,在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以及抗肿瘤和抗感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新的免疫治疗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球蛋白E(IgE)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及20例健康人血清中IL-4、IL-12、IFN-γ及IgE水平,并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IgE分别与IL-4、IL-12、IFN-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Ig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L-12、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gE水平与IL-4呈正相关(r=0.683),与IL-12、IFN-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21,r=-0.579。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IgE升高与IL-4分泌过多及IL-12、IFN-γ分泌受抑制,即Th1/Th2细胞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 in-18,IL-18)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细胞因子,具有诱导γ-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及促进T辅助(Th1)细胞的分化、增强Th1类反应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介导炎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人IL-18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的长臂上(11q22.2~q22.3),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组成。其中转录起始区位于第2外显子上,2个启动子分别位于第2外显子上游6.7 kb的区域和5′端非编码区。目前发现IL-18基因启动子区和编码区存在突变位点,而且启动子-137和-607位点多态性与IL-18的转录和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致敏原对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血清特异性抗体IgE、IgG2a和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45只雌性BALB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不含鸡卵蛋白(OVA)的PBS缓冲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注射含10、100、1 000 μg OVA的PBS缓冲液,第15 ~20天以雾化吸入OVA生理盐水激发致敏,制备过敏性哮喘模型.结果 各给药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低剂量组最为显著;低、中、高剂量组血清IgE、IL-4、IL-5水平呈递减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实验组血清IgG2a、IL-12及IFN-γ水平呈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1),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不同剂量的OVA可能影响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所产生的细胞因子类型,低剂量OVA造模的效果最为显著,高剂量OVA可能导致小鼠发生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6.
曾刚  徐培君 《华西医学》2000,15(4):508-509
白细胞介素12(IL-1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因子,又称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成熟因子(cytotoxic lymphocyte maturation factor,CLMF)或自然杀伤细胞刺激因子(Natural Killer Cell Stimulatory Factor,NKSF),是由40KD和35KD两个亚基以二硫键相连组成的异源二聚体.最初是在病毒转染的人B淋巴母系RPMI-8866和佛波酯刺激的人B淋巴母细胞系NC-37的上清液中纯化的鉴定到[1],由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在免疫应答能力中产生,IL-12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能显著增强NK细胞活性,促进CTL细胞的应答能力,诱导T细胞和NK细胞分泌IFN-γ,促使Th细胞向Th1细胞发育.近年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也-12具有强大的抗瘤活性和抗转移作用.与IL-2相比,其抗瘤活性是IL-2的100~1000倍,而副作用极小,因而IL-12已成为肿瘤细胞因子疗法中的研究热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结合最新的文献资料,对IL-12抗肿瘤机制和临床应用进展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白细胞介素-12(IL-12)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还原法和半固体培养方法研究IL-2联合IL-12激活的CBMC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HL60的抗肿瘤活性及其造血祖细胞活性。结果①10U/mlIL-12激活的CBMC对K562及HL60细胞杀伤率分别为(35.12±3.46)%和(45.60±4.32)%;500U/mlIL-2激活的CBMC对K562及HL60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37.23±4.82)%和(23.69±4.86)%;IL-2、IL-12联合可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对K562及HL60细胞的杀伤率分别达(68.60±4.68)%和(67.69±4.84)%。②CBMC经IL-2和IL-12刺激72h,可产生更多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γ-干扰素。③IL-2、IL-12单独或联合应用激活CBMC产生抗肿瘤活性的同时对CBMC原有的造血祖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IL-2联合IL-12可提高CBMC的抗肿瘤活性,为临床应用CBMC治疗白血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肿瘤细胞制备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D)和制备DD肿瘤疫苗的可行性。方法 (1)采用1ng/ml IL-4和10ng/ml GM-CSF联合诱导小鼠骨髓细胞产生DC,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CD80、CD86、H-2K^d和I-A^d表达情况;(2)固定辐照时间或超声声强,应用不同声强或辐照时间的HIFU辐照CT26细胞株后,用台盼蓝染色、MTT法检测活肿瘤细胞数,同时用台盼蓝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分析HIFU剂量与肿瘤细胞存活率的关系,了解剂量-效应关系;(3)固定辐照时间和超声强度,HIFU辐照CT26细胞悬液,制备肿瘤细胞抗原并致敏DC,致敏DC与T细胞共孵育48h后提取上清液,通过ELISA法检测上清中IL-12、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并与冻融组、单纯CT26、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采用IL-4和GM-CSF联合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可培养出典型的DC;(2)固定辐照时间,随着HIFU辐照剂量的增加肿瘤细胞的存活率迅速减少,肿瘤细胞的碎片逐渐增多,当声强为1000W/cm^2,辐照30s时,无细胞存活,肿瘤细胞失去正常形态,全部被撕裂成碎片;(3)通过ELISA法检测HIFU、冻融及单纯CT26组上清液中IL-12、IFN-γ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HIFU及冻融组上清液中IL-12、IFN-γ的含量高于单纯CT26组(P均〈0.05),但HIFU、冻融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能灭活肿瘤细胞并能使肿瘤细胞破碎,HIFU制备的肿瘤抗原可体外致敏DC,并可使DC成熟分泌大量IL-12,同时诱导T细胞分泌大量IFN-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对白细胞介索-1β(IL-1β)、IL-6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明确可能涉及的下游信号分子。方法以脂多糖(LPS)诱导的HeLa细胞为炎症模型,分别利用p38 MAPK、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及环氧化酶-2(COX-2)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AACOCF3和NS-398以及cPLA2反义寡核苷酸(SK7111),通过检测HeLa细胞中LPS诱导的磷酸化p38MAPK、cPLA2及COX-2活性或表达的改变,观察其与上清液中IL-1β、IL-6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SB203580可以明显抑制p38 MAPK、cPLA2的活性以及IL-1β、IL-6的产生;AACOCF3也可下调cPLA2活性以及IL-1β和IL-6的生成,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而在HeLa细胞中几乎检测不到cPLA2下游信号分子COX-2的表达,也未观察到NS-398对IL-1β、IL-6表达的作用。结论在HeLa细胞中,p38MAPK/cPLA2途径介导LPS诿导细诱导细胞因子IL-1β和IL-6,而作为cPLA2下游酶之一的COX-2并没有参与此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及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按照化疗后是否完全缓解分为完全缓解组(CR)和未完全缓解组(UC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法(ELISA)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分别测定并比较AM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L-12、IFN-γ及LDH的变化。结果初诊患者化疗前血清IL-12、IFN-γ含量显著低于正常,LDH高于正常;血清IL-12、IFN-γ、LDH含量与化疗的疗效相关,化疗过程中IL-12、IFN-γ持续降低和LDH持续升高者预后不良。化疗后CR组血清IL-12、IFN-γ含量较化疗前明显增高,LDH明显降低;化疗后UCR组血清IL-12和IFN-γ没有明显增高,LDH无明显下降;而化疗后CR组与UCR组比较,血清IL-12、IFN-γ、LDH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化疗效果与化疗后血清IL-12、IFN-γ和LDH的含量相关。(2)血清IL-12、IFN-γ等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失衡可能是AML发病的重要因素,也为急性白血病对化疗的原发性耐药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3)血清IL-12IFN-γ和LDH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ML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