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肛门失禁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类:不能控制干便、稀便,气体完全失禁;只能控制干便,不能控制稀便,气体不完全失禁;因肛管和肛门缘皮肤损伤或皮内感受器损伤,影响肛门括约肌反射收缩,有时有少量稀便或液体流出的感觉性失禁。  相似文献   

2.
肛门失禁 肛门失禁往往是最令人痛苦的一种疾病,因为它不能对排便进行自控,因而又称为排便失禁。 从程度上来讲,肛门失禁又分完全失禁和不完全失禁两种,前者指不论气体、稀粪和干粪都无法控制,而后者则不能控制气体和稀粪,却可控制千粪,因而又称半失禁。 肛门失禁有先天性的原因,例如:高位锁肛、发育不全的婴儿,因先天性肛门括约肌不全以及先天性巨结肠所致的肛门失禁,但大多数肛门失禁都是后天因素造成的,特别是肛门直肠手术损伤了肛管直肠环、肛门内外  相似文献   

3.
正肛门失禁指肛门完全或不完全失去控制排便的能力。1诊断依据(1)有肛门损伤或手术病史。(2)肛周皮肤感觉迟钝,不能随意控制气体、液体甚至成形粪便的残留。(3)肛门闭合不全,黏膜脱出。肛门指检可触及疤痕、缺损,肛管直肠收缩乏力。(4)肛管压力测定,收缩压、静息压下降。(5)肌电图检查,肛周肌肉兴奋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肛门失禁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肛门自制功能紊乱,以致不能随意控制排气和排便,不能辨认直肠内容物的物理性质,不能保持夜间控便能力.它是多种复杂因素参与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据国外文献报道,肛门失禁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高达30%,女性多于男性.根据失禁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完全性失禁和不完全失禁两种:完全性失禁是指肛门不能控制干便、稀便及气体的排出;不完全性失禁是指仅能控制干便,而不能控制稀便和气体的排出.根据失禁的严重程度可分为3度.一度:粪便偶然污染内裤.二度:不能控制粪便漏出,经常污染内裤,并伴有气体失禁.三度:完全失禁.  相似文献   

5.
1次性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1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1次性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110例。结果:1次手术治愈106例,治疗愈率为96.4%,后遗肛瘘4例,占3.6%。疗程15-40天,平均20.1%天。无1例发生肛门失禁、肛管直肠狭窄及肛门畸形等。结论:本方法1次性手术成功,既缩短了疗程,又减少了病人2次手术的痛苦。是目前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直肠肛门瘘手术前后直肠肛肠反射变化.方法选择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42例直肠肛门瘘手术患者,于手术前后用直肠肛管测压法检测,观察直肠肛门瘘手术患者治疗前后直肠肛门反射(RAR)、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肛管静息压(ARP)指标.同时与4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术后较术前略有提高,手术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静息压(A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AMCP增加、ARP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手术前后直肠肛门反射(RAR),42例患者术前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低位肛瘘患者28例与6例高位肛瘘患者恢复正常,另8例高位肛瘘患者RAR明显减弱.结论直肠肛门瘘手术后会造成肛管内外括约肌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高位肛瘘患者影响程度更大,可能造成部分患者液体或气体失禁.  相似文献   

7.
张瑜  武伟 《安徽医学》2012,33(9):1197-1198
目的探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肛周脓肿行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的病例。疗效判定标准:按中华肛肠外科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判定。痊愈:体征消失,创口完全愈合。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虽有改善但创口不愈合,仍有分泌物溢出。肛门功能评价标准按芬兰学者Hiltunen的标准判定。正常:肛门对粪便、肠液、肠气的控制均正常;肛门部分失禁:肛门对肠液、肠气、稀便不能控制或污染内裤;肛门完全失禁:肛门对成型大便不能控制。结果 122例肛周脓肿治愈118例,因术后引流不畅复发4例,无肛门畸形、肛门失禁后遗症。结论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佳,避免了肛瘘形成后的二次手术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是治疗肛周脓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位肛瘘指瘘管管道穿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上(包括深部)的肛瘘.高位肛瘘的治疗现主要以手术为主,但因其术后并发症多、容易导致肛门直肠功能损伤等后遗症,所以不少学者把高位肛瘘称为难治性肛瘘,将其列为外科领域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多数学者认为,其高位肛瘘的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全部切开,必要时瘘管周围组织同时切除[1].但往往因手术损伤过大而造成愈合周期较长、术后肛门畸形、肛门功能异常等.传统的挂线疗法在临床被普遍应用,然而施行该术式病人术后较痛苦,愈合慢,且存在对括约肌的破坏,甚至部分病人可发生控便失禁.现代研究证明,肛门外括约肌的完整性、内括约肌反射的完整性、肛门局部上皮电生理感觉,以及疤痕组织引起的肛管缺损是影响肛门节制功能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选择肛瘘手术的方式、最大限度保护肛门括约肌、减少疤痕组织引起的肛管缺损,成为肛瘘治疗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为更好的治疗高位肛瘘,减少肛门功能损伤,肛瘘的保存括约肌手术成为国内外肛肠科医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是肛瘘术后的并发症之一。B超及MRI检查可对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形态学诊断提供一定依据,但不能获得括约肌功能障碍的确切依据。肛门直肠压力监测是研究肛门直肠生理、诊断肛肠疾病和评价肛肠疾病手术效果的重要方法。通过研究直肠肛门瘘手术前后肛肠压力学的改变,可对肛门失禁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分析排便失禁原因,了解肛瘘手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和术后恢复情况,指导手术方式。方法对138例肛瘘患者进行肛门直肠压力监测,对其中14例排便失禁患者进行失禁严重性分级评分,对比分析手术前后高位、低位肛瘘患者及正常人的各项测压指标。结果高位肛瘘手术前和手术后肛门直肠反射敏感率分别低于低位肛瘘手术前和手术后组,而低位肛瘘手术前和手术后反射敏感率均低于健康人对照组(P<0.05)。高位肛瘘手术前和手术后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收缩压分别低于低位肛瘘手术前和手术后组。低位肛瘘手术前和手术后3项指标均低于健康人对照组(P<0.05),高位和低位肛瘘3项指标手术后均低于手术前。手术后138例患者中有1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其中9例高位肛瘘患者肛门功能B级5例,C级2例,D级2例,5例低位肛瘘患者均为B级。所有排便失禁患者肛肠压力检测结果与排便失禁严重性分度评分情况基本相符。结论肛门直肠压力监测为肛瘘手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性评估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对肛瘘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肛瘘切除术联合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72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肛瘘切除术联合挂线法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2±3.4)d,一次手术治愈率为94.4%,二次手术治愈率为5.6%;共5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6.9%;另外2例患者出现轻度感觉性肛门失禁,并伴有少量分泌物外溢的情况;无1例发生肛门畸形、肛门功能障碍、肛门不全失禁以及肛门完全失禁等后遗症.结论 应用肛瘘切除术联合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环离断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9例6个月以上的长期高位肛瘘患者,对主管道采用一次性切断肛管直肠环的方法,沿管腔逐渐前进探寻内口,侧支管道采用或对口引流或切开.结果 治愈率100%,随访1年无1例复发及肛门失禁.结论 肛管直肠离断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蹄铁型肛瘘是指肛瘘形成后蔓延至肛门两侧,包围肛管,形成蹄铁状的一种半环形复杂瘘。因其瘘管半环形围绕肛管,管道行径复杂,导致手术复杂而困难。传统的肛瘘切开引流术或挂线术损伤大,愈合时间长,术后复发率较高,并且常会留有肛门畸形、溢液甚至肛门失禁等严重后遗症。我科采用内口超声刀、顶端旷置和隧道式拖线术治疗蹄铁型肛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通过观察2004年3月~2005年9月采用本法治疗的45例后蹄铁型肛瘘患者,发现该术式具有患者痛苦小、肛门外形完整、肛门功能正常及愈合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杨琴燕  汪长健  何俊  沈忠  杨关根  雷艺殿 《浙江医学》2022,44(10):1067-1069,1074
目的观察肛瘘切开联合肛门内外括约肌修补术治疗括约肌间肛瘘的疗效。方法选取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接受手术治疗的300例括约肌间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肛瘘切开联合肛门内外括约肌修补术治疗150例,为观察组;单纯肛瘘切开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以及随访半年后肛门失禁、锁孔畸形发生率及肛瘘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上述肛肠动力学指标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观察组变化不明显(均P>0.05),其中观察组上述肛肠动力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肛门失禁、锁孔畸形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肛瘘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切开联合肛门内外括约肌修补术治疗括约肌间肛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浅谈肛瘘切除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门皮肤间的慢性感染性瘘管,肛瘘病人多有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史,急性感染消退后,引流口经久不愈,常有分泌物流出。有时创口愈合后又反复感染破溃,迁延数月或数年。既给患者生活上带来不便。又给其精神上增加痛苦。我院2004年~2005年行肛瘘切除术385例,通过对385例肛瘘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提出肛肠科专业护士应具备完整的手术理论知识,全面了解此术式的操作过程,并据此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保证手术的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周围脓肿一期切开引流及挂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5例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采用一期切开引流及挂线治疗,观察手术后疗效、住院时间,随访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103例患者采用脓肿一期切开引流及挂线治疗后痊愈,住院时间13~15 d,平均20 d;2例患者脓肿一期切开引流及挂线治疗后形成肛瘘,二期行肛瘘手术治疗痊愈;100例(约95%)患者随访12~24月,无脓肿复发、肛门畸形及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直肠肛管周围脓肿采用一期切开引流及挂线治疗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肛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肛瘘常见并发症复发、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等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5例病人,术后肛瘘复发8例,肛门失禁5例,直肠黏膜脱垂3例,肛门潮湿2例,肛门畸形1例,肛门瘢痕挛缩变形1例,出血1例,感染1例。结论:肛瘘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内口及瘘口处理不彻底,括约肌受损。  相似文献   

17.
关于肛周脓肿的治疗,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先在急性期切开排脓,待形成肛瘘后再择期手术。如果一次充分切开,同时处理原发感染灶,往往容易损伤肛门括约肌,造成肛门失禁。中医传统的治疗是利用小切口引流,药捻提脓化腐生肌等,虽然能够避免肛门失禁,但由于对感染的肛腺未予处理,因而治愈率不高,大多形成肛瘘。  相似文献   

18.
高位单纯性肛瘘切除缝合术与切开挂线术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瘘为肛肠科常见病之一,常继发于肛周脓肿,以肛周有漏口,溢脓流液,时闭时溃,经久不愈为其症状特点,临床上将瘘管穿过肛管直肠环且只有一根瘘管者,称为高位单纯性肛瘘。治疗上为避免损伤肛管直肠环导致肛门失禁,传统使用切开挂线术,但该术式疗程长,痛苦大,术后肛门部分失禁依然发生。2003年3月~9月采用经改进的Parks切除缝合术与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门皮肤间的慢性感染性瘘管,肛瘘病人多有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史,急性感染消退后,引流口经久不愈,常有分泌物流出。有时创口愈合后又反复感染破溃,迁延数月或数年。既给患者生活上带来不便,又给其精神上增加痛苦。我院2004年 ̄2005年行肛瘘切除术385例,通过对385例肛瘘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提出肛肠科专业护士应具备完整的手术理论知识,全面了解此术式的操作过程,并据此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保证手术的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85例,男325例,女60例,男女之比为5∶1。…  相似文献   

20.
肛管直肠损伤2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29例肛管直肠损伤的致伤原因、临床表现损伤部位及治疗方法。结果 临床治愈25例,死亡3例,肛门失禁1例。结论 应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详细分析,结合直肠指诊、肛门直肠镜检查等及时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根据受伤部位、范围行早期清创、粪便转流、直肠周围引流、远侧端乙状结肠直肠冲洗等综合方法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