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板钩和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脊柱侧凸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脊柱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脊柱侧凸是否安全.是否可以矫正出更好的曲线,是否能达到更短节段的融合。方法 5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15例采用椎板钩系统手术(椎板钩组),25例采用上胸段椎板钩、下胸段和腰段椎弓根钉联合术式或者完全川椎弓根钉系统手术(椎弓根钉组)比较两组矫正曲线、融合长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随访1~8年,曲线校正:椎弓根钉组达50.1%,明显好于椎板钩组的41.1%。矢状面畸形的矫正:两组没有区别融合长度:椎弓根钉组较椎板钩组平均少0.6个锥体。结论 椎弓根钉组在矫正侧凸的角度等方面明显好于椎板钩组。  相似文献   

2.
Qiu GX  Zhang JG  Wang YP  Weng XS  Gao ZX  Shen JX  Zhao H  Lin J  Zhao Y  Li SG  Tian Y  Hu JH  Yang XY  Zhao LJ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8):1246-1249
目的比较全椎弓根螺钉与钩钉联合系统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后路矫形效果。方法对4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中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组20例,钩钉联合器械组20例。对两组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和失血量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平均冠状面矫形率: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组82.4%,钩钉联合器械组71.8%(P〈0.01);术后1—3年平均冠状面矫形率: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组77.O%,钩钉联合器械组62.5%(P〈0.01);平均顶椎旋转矫正率: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组63%,钩钉联合器械组32%(P〈0.01)。而矢状面矫形效果、下固定椎倾斜度改善率、躯干偏移、手术时间、失血量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全椎弓根螺钉较钩钉联合系统具有更好的矫形效果,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TSRH器械在特发性脊柱侧凸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TSRH三维矫形系统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的疗效,评价应用钉棒系统和钉钩棒系统随访时的效果。[方法]分析采用TSRH系统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79例,男48例,女31例,平均15.5岁。全部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56例,胸椎应用椎弓根钩或椎板钩,腰椎应用椎弓根螺钉23例。对照分析2组的矫正效果。[结果]术后冠状位矫正为18~31°,矫正率为56%~87%,平均为68%,矢状位矫正为21~33°,平均25°,旋转矫正Ⅰ度。身高平均增高3 cm。63例平均随访2.5 a,2组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矫正率以及冠状面矫正度的丢失有明显的差异。[结论]TSRH矫形系统治疗脊柱侧凸可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应用椎弓根螺钉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有限元模型矫形手术模拟的方法探讨关键椎置钉技术的可行性及矫形效果,分析Lenke 6型脊柱侧凸是否适合采用选择性融合策略.[方法]通过CT图像建立1例Lenke 6型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后,利用后路CD矫形手术模拟技术,分别模拟全节段椎弓根钉技术矫形工况、关键椎置钉技术矫形工况、胸腰弯选择性融合工况等.测量各种工况完成后双弯Cobb角度、计算矫形率,分析各种工况的矫形效果.[结果]全节段椎弓根钉技术(非选择性融合):胸腰弯矫形率47.8%,主胸弯矫形率43.9%;关键椎置钉技术:胸腰弯矫形率44.2%,主胸弯矫形率19.1%;胸腰弯选择性融合:胸腰弯矫形率43.5%,主胸弯矫形率14.3%.[结论]全节段椎弓根钉技术因矫形力施加点更多,矫形效果较关键椎置钉技术更佳;Lenke 6型脊柱侧凸采用选择性融合策略应慎重,非选择性融合策略能明显矫正双弯,纠正脊柱序列,更适合该类型病例.  相似文献   

5.
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效果的影响。方法:6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别采用钩-棒、钩-钉-棒或钉-棒固定的方法进行矫正,对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畸形程度、矫正效果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各组在畸形程度、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无显著性差异,椎弓根钉-棒固定组在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矫正率和维持矫正效果均较钩-棒或钩-钉-棒固定组明显提高。结论: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前提下,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提高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全节段椎弓根螺钉与椎弓根钉、钩系统固定治疗单胸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3年10月治疗24例单胸弯AIS患者,12例采用全节段胸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进行脊柱畸形的矫正(A组);12例采用腰或胸腰段椎弓根螺钉+胸椎钩系统固定矫正畸形(B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和并发症;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价矫形效果;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行肺功能测试和SRS-24评分。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56min(A组)和262min(B组),平均术中失血量分别为735ml(A组)和812ml(B组),均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没有出现神经性损害。手术后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A组胸弯矫正率79.6%;B组胸弯矫正率66.5%,存在显著性差异。A组平均融合10.6个椎体,较B组平均节省了0.8个椎体。术后4年随访时,A组FvC较术前增加0.23L,B组增加0.12L,但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SRS-24评分平均为101,B组平均为108,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相对于传统钉钩系统,全节段胸椎弓根螺钉技术可以在更短的固定融合范围内取得并维持更为理想的三维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单向和多向椎弓根螺钉用于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2月~2004年9月,55名Lenkel型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用后路Mossmiami内固定系统进行矫形融合手术。其中30例应用单向钉,25例应用多向钉。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超过2年,分别测量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上胸弯、主胸弯、胸腰弯Cobb角,肋骨椎体比以及肋骨分离距离等。结果平均融合椎体分别为7.9个(单向钉组)和7.2个(多向钉组)。2种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主胸弯的矫正效果,矫正率单向钉组为65.9%,多向钉组60%。单向钉用于矫正剃刀背畸形明显优于多向钉。2组患者都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单向钉和多向钉对于主胸椎侧凸冠状位矫形都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单向钉比多向钉具有更好的去旋转以及恢复胸椎对称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中,尾侧椎应用椎板钩和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收治的34例后路矫形内固定且随访1年以上的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ⅡA和Ⅲ型)患者,根据尾侧椎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椎板钩固定组)和B组(椎弓根螺钉固定组)。A组14例,男4例,女10例,平均年龄13.6岁(12~17岁)。B组20例,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14.1岁(13~17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侧凸角度、矢状面曲度及矫正率、随诊丢失角度、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节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侧凸角度、矢状面曲度及矫正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A组侧凸角度丢失大于B组(P<0.05),且A组中有3例在融合节段与下方非融合节段交界处出现后凸。A组平均融合11个节段,B组平均为10个节段。结论: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中,以椎弓根螺钉替代椎板钩内固定尾侧椎可较好地维持术后矫形效果,预防融合节段与未融合节段交界处后凸,保留更多的远端活动节段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中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形态学特点,与其他人种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形态比较,为手术中胸椎安全置钉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56例于我院行术前CT扫描三维重建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右胸弯)患者的资料,男10例,女46例;年龄10~18岁,平均14.8岁.Lenke分型:Ⅰ型28例、Ⅱ型12例、Ⅲ型14例、Ⅳ型2例.术前主胸弯Cobb角平均为55°(36°~90°).测量其胸椎两侧椎弓根在矢状面、冠状面、轴面的置钉长度、椎弓根宽度及角度等形态学指标,总结其变化规律,并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人种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主胸弯顶椎区凹侧椎弓根宽度小于凸侧,椎弓根置钉长度大于凸侧,椎弓根尾倾角度小于凸侧.椎弓根矢状面宽度自头端向尾端逐渐增加,平均值范围为0.68~1.36 cm;轴面椎弓根宽度平均值范围为0.30~0.70 cm.冠状面椎弓根最小径略小于轴面椎弓根宽度,平均值范围为0.28~0.67 cm.结论 与欧美人种相比,中国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弓根宽度较小.顶椎区凹侧置钉难度大、风险高,建议使用直径3.5 mm椎弓根螺钉或采用极外侧置钉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青少年Chiari畸形伴胸椎侧凸不同内固定模式的选择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接受后路胸椎融合术的75例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全椎弓根螺钉组(44例)和钉钩联合组(31例)。分别测量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指标:冠状面侧凸Cobb角、侧凸柔韧性、顶椎偏移、顶椎旋转及躯干偏移;矢状面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躯干偏移及近端与远端交界区Cobb角。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上述影像学指标的改变。根据术前不同程度胸椎后凸进一步分组,比较两种内固定模式的手术疗效。结果 全椎弓根螺钉组术后胸弯平均矫正率为60.2%,明显著高于钉钩联合组(51.3%,t=2.372,P=0.023)。末次随访时全椎弓根螺钉组及钉钩联合组胸弯矫正丢失率分别为0.3%及1.7%(t=-0.468,P >0.05)。术后腰弯平均矫正率在全椎弓根螺钉组为61.7%,明显优于钉钩联合组51.1%(t=2.431,P=0.020)。术前全椎弓根螺钉组与钉钩联合组的胸弯顶椎偏移分别平均为25.0 mm和24.1 mm,术后减小至6.9 mm和7.4 mm,两组术后的胸弯顶椎偏移均获得明显改善。术前胸椎后凸>40°的病例中,全椎弓根螺钉组末次随访时矢状面近端交界区Cobb角为10.0°,高于钉钩联合组(4.5°,t=-2.031,P=0.052)。而且全椎弓根螺钉组近端交界性后凸发生率(20% )高于钉钩联合组(9%)。结论 对继发于青少年Chiari畸形的胸椎侧凸行后路内固定矫形,全椎弓根螺钉具有更好的畸形矫正率,但是,与钉钩联合固定相比,术前胸椎过度后凸的患者在胸椎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远期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1.
钉棒三维矫正器治疗脊柱侧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大量治疗脊柱侧凸过程中,深感后路钩棒矫正系统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缺点。为此,特对T1~8的椎弓根进行了观测研究,取得了多项数据,充分肯定了全部上胸椎均可以打入椎弓根钉,并确定了准确的进钉点,制定了打钉方法。同时研制出一套钉棒三维矫正器,并用此器械治疗了脊柱侧凸154例,矫正率提高到57.5%。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节段性固定点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和判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中固定点的分布。方法:分析10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例各固定点的使用情况,提出必须固定和选择固定的观点。结果:100例病例,每例使用椎弓根螺钉6~12枚,平均8.9枚,上终椎197枚,使用率98.5%,下终椎200枚,使用率100%,交界椎凹侧195枚,使用率97.5%,凸侧110枚,使用率55%,顶椎凹侧32枚,使用率32%,凸侧16枚,使用率16%。结论:在外科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时,上、下终椎、凹侧交界椎是必须固定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青少年胸椎特发性侧凸患者椎管内脊髓的偏移,明确其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包括39名以右胸弯为主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测量主胸弯节段内(T5-12)椎管内脊髓与凸凹侧椎弓根之间的距离,计算脊髓的偏移,揭示其变化趋势,并分析顶椎区脊髓偏移与主胸弯Cobb's角和顶椎相对偏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T5-12节段椎管内,脊髓与凸侧椎弓根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与凹侧椎弓根之间的距离(P〈0.05),即脊髓向凹侧椎弓根偏移,且以顶椎区最为显著,而逐渐向两侧端椎区递减。顶椎区脊髓偏移与主胸弯Cobb’s角和顶椎相对偏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1和0.546)。[结论]胸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存在侧凸节段椎管内脊髓偏移的现象,且以顶椎区最显著。研究结果提示脊髓偏移可能与脊椎偏移后凹侧脊神经的牵拉有关,而且凹侧置钉的风险高于凸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比较单向和多向椎弓根螺钉用于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2月~2004年9月,55名Lenke I型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用后路Mossmiami内固定系统进行矫形融合手术.其中30例应用单向钉,25例应用多向钉.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超过2年,分别测量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上胸弯、主胸弯、胸腰弯Cobb角,肋骨椎体比以及肋骨分离距离等.结果 平均融合椎体分别为7.9个(单向钉组)和7.2个(多向钉组).2种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主胸弯的矫正效果,矫正率单向钉组为65.9%,多向钉组60%.单向钉用于矫正剃刀背畸形明显优于多向钉.2组患者都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单向钉和多向钉对于主胸椎侧凸冠状位矫形都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单向钉比多向钉具有更好的去旋转以及恢复胸椎对称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前后两种入路及手术方法治疗特发性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胸腰段/腰段侧凸(PUMC Ⅰb,Ⅰc,Ⅱd1型)患者28例,分为两组。A组16例,平均14.88岁,行前路短节段矫形融合术;B组12例,平均15.50岁,行后路、椎弓根系统矫形融合术。两组均采用第三代坚强矫形内固定器械。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和术中情况,并通过X线参数,比较两种手术的矫形效果和躯干平衡的矫正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资料无显著差异,术后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融合效果满意。A组手术时问、术中出血及输血量、内固定材料花费明显少于B组;A组平均融合4.25个节段,B组平均融合5.95个节段。随访时间12-47个月,A组术后冠状面矫正率是82%,随访时72%;B组术后冠状面矫正率是74%,随访时70%。矢状面矫形效果均满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A组术后即刻躯干偏移矫正不如B组,但随访时,两组无差异。两组在矫正顶椎旋转和顶椎偏移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前路矫形和后路椎弓根系统矫形融合术治疗轻中度胸腰段/腰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均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但前路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输血量,并能保留较多运动节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侧前方病灶清除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14例均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后路内固定加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与脊髓减压术。结果:随访6个月~4.5年,结核全部治愈,植骨均融合,纠正后凸角度平均25.2°,丢失角度平均2.8°。结论: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能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稳定脊柱,促进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7.
全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脊柱畸形矫治术中应用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脊柱侧凸矫治术中应用全椎弓根螺钉技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自2002年7月~2004年12月对4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应用全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矫治,其中男12例,女28例。根据Lenke分型,Ⅰ型16例,Ⅱ型2例,Ⅲ型5例,Ⅴ型7例,Ⅵ型10例。与同期54例应用胸椎弓根、椎板钩联合腰椎弓根螺钉的脊柱侧凸患者进行比较,通过比较2组主侧凸冠状面矫正率、代偿侧凸自动矫正率、躯干平衡指标及矫正度丢失来评价其疗效。并对其中侧凸类型、节段完全一致的10例LenkeⅠ型患者的远端融合节段进行比较。结果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主侧凸冠状面平均Cobb角62.4°,代偿侧凸33.7°,术后矫正率与自发矫正率分别为71.2%与65.4%,优于对照组的59.6%与60.2%,术后矢状面矫正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随访中矫正度丢失平均1.9,°亦优于对照组的3.3°。远端融合节段比对照组平均节约1.2个。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掌握脊柱侧凸椎弓根解剖变化(尤其在胸椎),辅助影像学检查及神经功能监测,应用全椎弓根螺钉技术能取得较好的矫形效果及较少的并发症,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形术早期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对1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形术的患者采用后路选择性椎板关节突截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随访测量各种影像学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术后1例出现神经牵拉损伤,和术前冠状面Cobb角平均21°,矫正率为59%,终末丢失率为11%;顶椎偏距平均2.4cm,矫正率为50%,均丢失0.4cm,丢失率为8.3%;躯干偏移距离平均1.5cm。终末随访时躯干偏移距离平均0.2cm。丢失率为7.4%。结论:采用选择性椎板关节突截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理想,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椎弓根螺钉矫形治疗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率与置钉密度间的相关性.[方法]2007~2009年,56例行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的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测量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分析侧凸矫正率与置钉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主胸弯角度由术前平均53.4°±11.7°矫正为18.4°±10.5°(P<0.05),冠状面平均矫正率为66.8%.胸椎后凸由术前31.8°±4.39°降至22.3°±3.13°(P<0.05).平均置钉密度为1.56 (1.0~2.0).矢状面胸椎后凸的减小与冠状面Cobb角的矫正度数和矫正率明显相关(P<0.05).置钉密度与侧凸矫正率无相关性.[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椎特发性侧凸可以获得良好的冠状面矫形,但会造成矢状面胸椎后凸减小.置钉密度与侧凸的矫正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中实施三维导航在脊柱侧凸病人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脊柱侧凸病人行三维导航引导下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8例,老年退行性脊柱侧凸20例.手术中脊柱CT三维扫描后向导航系统输入患者信息资料,用导航棒按导航指引下在最佳位置、直径和长度立体、动态地置入椎弓根螺钉.[结果]三维导航引导下成功对38例脊柱侧凸病人共置入236枚椎弓根螺钉,复查X线片和CT,无螺钉松动和断裂,按分类法:A级227枚,B级7枚,C级2枚,D级0枚.术后侧凸平均26°(21°~118°),矫正率(61%);术后后凸平均14°(5°~29°),矫正率39%.38例平均随访18个月(12 ~25个月),术后无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结论]三维导航引导下的脊柱侧凸椎弓根钉置入方法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