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9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5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哮喘急性发作组)和缓解期(哮喘缓解组)]和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IL-19、IgE水平,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患者外周血IL-19、IgE水平及EOS绝对计数分别为(327.92±245.79)ng/L、(260.48±108.77)kU/L、(498.29±96.46)×106/L;哮喘缓解组患者分别为(165.54±114.76)ng/L、(164.33±59.08)kU/L、(224.67±86.28)×106/L;对照组分别为(49.67±40.48)ng/L、(68.12±25.70)kU/L、(31.84 ±28.27)×106/L.哮喘急性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IL-19、IgE水平和EOS绝对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组IL-19水平和EOS绝对计数高于哮喘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哮喘急性发作组IgE水平与哮喘缓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9水平与IgE水平及EOS绝对计数均呈正相关(r=0.826、0.738,P<0.05).结论 外周血IL-19在哮喘不同时期上升程度不同,IL-19与哮喘发病机制有关,动态观察有助于哮喘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4及其变异体IL-4δ2的表达,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10例哮喘患者IL-4及其变异体的表达,并与正常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哮喘患者IL-4表达较健康人群高,而且IL-4和IL-4δ2的比值远远高于健康人。结论IL-4和IL-4δ2表达的相对性可能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能是Th2细胞在不同临床疾病中功能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在性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2例性病患者,18名卖淫者,4例HIV感染者和20名正常人外周血中IL-6,IL-8水平。结果:IL-6,IL-8水平性病患者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IV感染者高于性病患者(P<0.01,P<0.05)。结论:IL-6,IL-8对性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在性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2 2例性病患者、18名卖淫者、4例HIV感染者和 2 0名正常人外周血中IL 6、IL 8水平。[结果 ]IL 6、IL 8水平性病患者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 ,HIV感染者高于性病患者 (P <0 0 1,P <0 0 5 )。 [结论 ]IL 6、IL 8对性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4和IL-9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18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我院经健康体检合格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总疗程6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抽血检查血清IL-8、IL-4和IL-9,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血清IL-4、IL-8和IL-9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2、4.031、3.132,P<0.01).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L-4,IL-8和IL-9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5、4.022、3.076,P<0.01).结论 血清IL-8、IL-4和IL-9含量可作为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变化及疗效判定的参考指标之一,能更准确地评价哮喘的发生、发展、治疗效果和转归.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口服牛磺酸对哮喘症状的改善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 5 (IL - 5 )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牛磺酸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前瞻性研究方法 ,对 84例轻、中度哮喘患者 ,从病情进入缓解期开始口服牛磺酸 (A组 )和安慰剂 (B组 ) ,疗程 1年 ,以门诊健康体检的 10例病人为基础对照 (C组 ) ,比较治疗前后哮喘症状的改善以及外周血IL - 5mRNA和牛磺酸浓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的哮喘症状积分和肺功能A组与B组分别为 (12 .5± 4 .8)分 月、(15 .2± 5 .1)分 月 ;FEV1 (2 .6± 0 .5 )L、(2 .2± 0 .8)L ,差异显著 (P <0 .0 5 )。A ,B两组IL - 5mRNA初始表达均显著高于C组 (0 .36± 0 .17、0 .4 3± 0 .2 0、0 .12± 0 .0 5 ,P <0 .0 5 ) ,治疗后A组IL - 5mRNA表达较B组下降显著 (0 .2 1± 0 .0 9、0 .35± 0 .14 ,P <0 .0 5 ) ,A组患者外周血IL - 5mRNA表达与哮喘的症状积分呈显著正相关 (r=0 .4 2 ,P <0 .0 5 ) ;A组牛磺酸血药浓度与IL - 5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0 .5 1,P <0 .0 1)。结论 IL - 5在哮喘缓解期仍存在过度表达且反映了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 ;口服牛磺酸无明显副作用 ,可显著抑制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症状和外周血IL - 5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IL)-13浓度及其变化,探讨它在成人支气管哮喘(哮喘)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同时检测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探讨它们与IL-13的相互关系。方法以31例哮喘患者(哮喘组)及9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诱导痰及外周血标本,制作成涂片进行细胞学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3、TNF-α及IL-10浓度。结果哮喘组血清IL-13浓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9.88±36.75)ng/L和(27.03±12.19)ng/L,P〈0.01],诱导痰中浓度也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9.14±24.48)ng/L和(18.74±8.87)ng/L,P〈0.01],且血清中的浓度高于诱导痰中的浓度(P〈0.05);激素使用患者诱导痰中浓度比非激素使用患者低(P〈0.05),诱导痰中IL-13浓度与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5)。哮喘组诱导痰中TNF-α及IL-10浓度均较对照组高[TNF-α分别为(66.32±18.74)ng/L和(5.36±6.86)ng/L,P〈0.01;IL-10分别为(118.08±55.17)ng/L和(5.66±8.03)ng/L,P〈0.05]。哮喘组中,发作期诱导痰中IL-10浓度高于稳定期浓度(P〈0.05)。轻度哮喘患者诱导痰中TNF-α浓度与重度哮喘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3是与哮喘发病病理过程相关的细胞因子,与嗜酸粒细胞的活动关系密切,参与哮喘气道炎性反应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哮喘患者在激素治疗后其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一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有关,诸多炎性介质、细胞因子参与了本病发病过程.我们应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观察了30例中医辨证为寒哮证的支气管哮喘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特异性免疫对儿童支气管哮喘血清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VC、呼气峰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及血清IL-4、IL-18和TGF-β1水平,并比较不同治疗效果患儿血清IL-4、IL-18和TGF-β1水平.结果 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FEV1、FEV1/FVC、FVC和PEF肺功能指标分别为(2.82±0.35)L、(81.65±5.38)%、(3.46±0.45)L和(5.61±1.44) L/s,对照组分别为(2.17±0.29)L、(72.84±4.82)%、(3.24±0.41)L和(5.08±1.35) L/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IL-4、IL-18和TGF-β 1水平分别为(5.94±4.76) ng/L、(192.85±54.06)ng/L和(6.17±0.42)μg/L,对照组分别为(7.26 ±5.33) ng/L、(259.61±67.83) ng/L和(6.83±0.48)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效果患儿血清IL-4、IL-18和TGF-β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4、IL-18和TGF-β1均参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炎性反应,检测血清IL-4、IL-18和TGF-β1水平能够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5及IgE水平的变化,探讨三者在CV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儿科就诊的CVA患儿70例,其中发作期43例(发作期组),缓解期27例(缓解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IL-4、IL-5及IgE的水平检测.结果 发作期组血清IL-4为(92.5±6.6)μg/L,IL-5为(15.5±1.3)μg/L,高于缓解期组的(71.3±4.7)μg/L、(9.8±1.5)μg/L及正常对照组的(69.8±7.3)μg/L,(8.1±0.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缓解期组IL-4、IL-5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作期组血清IgE水平为(260.8±44.4)kU/L,高于缓解期组的(170.9±34.5)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9.8±31.2)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L-4、IL-5及IgE参与CVA的发病过程,联合检测血清IL-4、IL-5及IgE,可早期明确CVA的诊断,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IL)-13浓度及其变化,探讨它在成人支气管哮喘(哮喘)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同时检测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探讨它们与IL-13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31例哮喘患者(哮喘组)及9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诱导痰及外周血标本,制作成涂片进行细胞学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3、TNF-α及IL-10浓度.结果 哮喘组血清IL-13浓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9.88±36.75)ng/L和(27.03±12.19)ng/L,P<0.01],诱导痰中浓度也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9.14±24.48)ng/L和(18.74±8.87)ng/L,P<0.01],且血清中的浓度高于诱导痰中的浓度(P<0.05);激素使用患者诱导痰中浓度比非激素使用患者低(P<0.05),诱导痰中IL-13浓度与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5).哮喘组诱导痰中TNF-α及IL-10浓度均较对照组高[TNF-α分别为(66.32±18.74)ng/L和(5.36±6.86)ng/L,P<0.01;IL-10分别为(118.08±55.17)ng/L和(5.66±8.03)ng/L,P<0.05].哮喘组中,发作期诱导痰中IL-10浓度高于稳定期浓度(P<0.05).轻度哮喘患者诱导痰中TNF-α浓度与重度哮喘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3是与哮喘发病病理过程相关的细胞因子,与嗜酸粒细胞的活动关系密切,参与哮喘气道炎性反应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哮喘患者在激素治疗后其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4在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最新资料显示,过敏性喘的病理发生离不开TH2细胞的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4居中心地位。本文围绕过敏性哮喘发生的各个环节如IgE的产生、CD23的表达、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单吞噬释放细胞因子等方面阐述了白细胞介素4的作用,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白细胞介素4诱导TH2细胞因子的抑制TH1细胞因子的效应,从而导致过敏性哮喘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32(IL-32)、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为B组,4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C组,并选取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A组。对B、C两组进行规范化治疗,比较B、C两组治疗效果,检测三组研究对象IL-32、IgE水平;对B、C两组患者随访,观察预后情况;并分析C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随访结束时,B组患者缓解24例,有效率60%,C组患者缓解17例,有效率42.50%,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C组(χ2=3.621,P=0.015);支气管哮喘患者IL-32、IgE水平高于健康人群(P<0.05);C组患者IL-32、IgE水平高于B组患者(P<0.05);B、C两组患者治疗后IL-32、Ig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C组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次数高于B组,PEF值低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哮喘家族史、IL-32水平、IgE水平升高为影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患者IL-32、IgE水平升高,并发现哮喘家族史、IL-32水平、IgE水平升高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5 (IL-25)、白细胞介素-17受体B (IL-17RB)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过敏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轻度哮喘组(17例)、中度哮喘组(19例)、重度哮喘组(21例)。选取同期肺功能正常的20例儿童为对照组。应用肺功能仪检测肺通气功能指标;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采用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IL-25及IL-17RB水平。结果对照组FEV1、FVC、FEV1/FVC、PEF水平显著高于其余3组(均P0. 05)。随哮喘病情加重,FEV1、FVC、FEV1/FVC、PEF水平明显下降(均P0. 05)。4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及白细胞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数显著低于其余3组(P0. 05)。随哮喘病情加重,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升高(P0. 05)。对照组血清IL-25及IL-17RB水平显著低于其余3组(均P0. 05)。随哮喘病情加重,血清IL-25及IL-17RB水平明显上升(P0. 05)。哮喘患儿血清IL-25、IL-17RB水平均与FEV1、FVC、FEV1/FVC、PEF呈明显负相关(P0. 05),与嗜酸性粒细胞数呈明显正相关(P0. 05)。哮喘患儿血清IL-25水平与IL-17RB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 05)。结论 IL-25和IL-17RB参与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及发展,推测二者有望成为检测过敏性哮喘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各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白细胞介素6(IL-6)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4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白细胞介素6(IL-6)进行检测,并与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L-2R。IL-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血清总胆红素(SB)的递增呈正相关。结论:临床检验sIL-2R,IL-6水平对判定病情程度和预后及评估机体免疫状态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慢性鼻-鼻窦炎(CRS)血浆中的表达,分析其在CR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CRS患者(CRS 组),其中伴有鼻息肉的CRS患者109例(鼻息肉组),不伴有鼻息肉的CRS患者91例(无鼻息肉组),Ⅰ型36例,Ⅱ型139例,Ⅲ型25例,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浆IL-6和IL-17水平.结果 CRS组血浆IL-6、IL-17水平分别为(13.23±5.94)、(9.24±4.15) 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6±1.01)、(1.58±0.7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鼻息肉组和无鼻息肉组血浆IL-6、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型血浆IL-6水平分别为(4.54±2.04)、(12.90±5.80)、(27.42±12.32) ng/L,血浆IL-17水平分别为(3.17±1.42)、(9.01±4.05)、(19.15±8.61)ng/L,各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患者血浆IL-6和IL-17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19,P< 0.05).结论 IL-6和IL-17与CR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相关白细胞介素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体内免疫调节机制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2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体内的白介素水平。结果: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研究组)外周血血清中白介素水平与正常早孕妊娠组(研究组)比较,IL-2、IL-8的含量研究组高于对照组,而IL-4、IL-6、IL-10的含量则相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外周血中白介素水平失衡变化可引起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骨保护素(OPG)、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9年7月诸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VA患儿65例、典型支气管哮喘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并分别设为CVA组和哮喘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为对照组。分别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测定并比较3组儿童血清OPG、IL-1β表达水平及肺功能,分析血清OPG、IL-1β表达水平与患儿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VA患儿发病的因素。结果 哮喘组患儿血清OPG表达水平[(47.83±7.54)pg/ml]显著低于CVA组[(52.14±8.86)pg/ml]和对照组[(60.03±10.12)pg/ml],IL-1β表达水平[(110.36±17.74)ng/L]显著高于CVA组[(88.58±12.55)ng/L]和对照组[(15.23±4.3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597、628.598,均P<0.05);且CVA组患儿血清OPG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1β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96、35.626,均P<0.05)。对照组儿童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呼气流量(PEF)均明显优于哮喘组和CVA组,且CVA组患儿FEV_(1)、FVC及PEF均明显优于哮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VA组患儿血清OPG表达水平与FEV_(1)、FVC及PEF均呈正相关(r=0.562、0.601及0.521,均P<0.05);血清IL-1β表达水平与FEV_(1)、FVC及PEF均呈负相关(r=-0.525、-0.579及-0.487,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OPG表达水平为CVA患儿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IL-1β表达水平为其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VA患儿血清OPG表达水平降低,IL-1β表达水平升高,二者均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其检测有望为临床治疗儿童CV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银屑病与白细胞介素(IL)-17、IL-10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2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17和IL-10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银屑病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57.59±11.99) ng/L比(33.27 ±6.49) ng/L],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25.38 ±4.32) ng/L比(32.01±5.54)n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84,5.27,P<0.01).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与IL-10呈负相关(r=-0.70,P<0.01).结论 银屑病发病可能与IL-17、IL-10水平的失衡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