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2.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12)
目的总结并探讨无心肌梗死(MI)病史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特点。方法纳入1995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行PCI的连续性绝对性CTO冠心病患者共2651例,其中无MI病史患者1466例(55.3%,无MI组),有MI病史患者1185例(44.7%,MI组)。结果无MI组患者年龄、女性比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比例、高血压病比例、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高于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无MI组患者心力衰竭比例和血肌酸酐水平均显著低于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无MI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81.4%比76.5%,P=0.002)高于MI组;在CTO靶血管分布方面,无MI组患者左前降支比例(36.2%比40.7%,P=0.007)显著低于MI组,而左回旋支比例(17.0%比12.7%,P0.001)、侧支循环良好比例(32.7%比27.0%,P0.001)显著高于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CTO靶血管PCI成功率、完全血运重建比例、平均支架置入数、平均支架直径和平均支架总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MI病史的CTO冠心病患者因为年龄、性别、不稳定型心绞痛反复缺血预适应、高血压病等因素,可能促进了侧支循环的建立,使心功能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和非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的差异。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年龄≥75岁的46例患者(高龄组)与〈75岁的308例患者(非高龄组)进行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和采用的治疗措施。结果与非高龄组比较,高龄组患者以呼吸困难、疲乏等心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者多见(39.1%vs16.6%,P〈0.01),女性(56.5%VS29.2%,P〈0.05)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45.7%w28.2%,P〈0.01)多见。高龄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60.9%W47.1%,34.8%Ⅷ15.6%,P〈0.05)比例高,而血脂异常、吸烟比例低于非高龄组(32.6%VS52.3%,34.8%VS63.6%,P〈0.05)。高龄组从出现症状到入院时间更长(P〈0.05),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再灌注治疗者少于非高龄组(78.2%VS95.8%,71.8%VS94.8%,P〈0.05。高龄组肾功能恶化者更多见(6.5%VS0.3%,P〈0.05)。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典型临床症状多见,而且接受再灌注治疗者的比例低。 相似文献
4.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1990年~ 2 0 0 0年 10年内入院的 67例 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临床回顾性分析 ,旨在了解高龄AMI的临床特点。1 资料与方法67例均符合AMI诊断标准 ,其中男3 9例 ,女 2 8例 ,男女之比为 1 4∶1,年龄75~ 91(平均 79 9)岁。67例中有吸烟史者 2 7例 ,占 40 % ;糖尿病史者 13例 ,占 19% ;冠心病史者3 9例 ,占 5 8% ;高血压病史者 3 5例 ,占5 2 %。AMI常见的心前区疼痛 43例 ,占64 % ;无痛者 11例 ,占 16% ;剧痛者 13例 ,占 19%。AMI部位分布 :广泛前壁 11例 ,占16% ;前间壁 9例 ,占 13 % ;下壁 12例 ,占 18% ;…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青年(<4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为青年AM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将收治的36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青年组)患者和78例中老年(≥4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老年组)作对比,从危险因素、临床情况及冠脉造影3方面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青年组中男性为主要危险因素,其次为吸烟史、过度劳累或精神压力、大量饮酒史、家族史等。中老年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比例较青年组高。青年组典型心绞痛症状较中老年组多,中老年组合并心力衰竭者较青年组多见。青年组中以单支病变为主,冠状动脉正常者占有一定比例。中老年组以多支病变为主,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明显高于青年组。结论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积极控制血压,降低血脂有助于减少青年A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50例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糖尿病组)和150例无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糖尿病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与非糖尿病组患者相比,糖尿病组患者年龄偏大、女性比例增高、空腹血糖较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且与空腹血糖成负相关;冠状动脉血管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明显增多.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偏大,女性增多,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更复杂严重,较易发生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青年人(〈45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探讨其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青年AMI患者和同期40例中老年(≥45岁)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危险因素、诱因、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组以男性为主,且男性所占百分数明显高于老年组[85.3%(29/34)vs.60.0%(24/40),P〈0.05],大量吸烟史患者百分数明显高于老年组[82.3%(28/34)执45.0%(18/40),P〈0.05],起病时呈典型胸痛症状患者百分数明显高于老年组[88.2%(30/34)vs.50.0%(20/40),P〈0.05];青年组AMI后心脏超声下左心室扩大、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百分数明显低于老年组[70.6%(24/34)vs.35.0%(14/40),P〈0.05;64.7%(22/34)vs.35.0%(14/40),P〈0.05],左心室短轴切面室壁节段性变薄患者百分数明显高于老年组[52.9%(18/34)vs.15.0%(6/40),P〈0.05];青年组表现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百分数高于老年组[76.5%(26/34)vs.40.0%(16/40),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患者百分数明显高于老年组[88.2%(30/34)m25.0%(10/40),P〈0.05]。结论青年AMI患者以男性为主,吸烟为其主要危险因素,症状典型,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心肌受损程度较小,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作的规律,为控制心绞痛发作提供最佳用药时间窗。方法分别选择36例因心绞痛发作住院的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和老年非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比观察。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记录24h血压波动情况,用ABPM分析软件电脑自动分析测量结果。每次心绞痛发作检查常规心电图和测量血压,并记录检查结果。依据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判定患者属于杓型或非杓型高血压。统计血压波动曲线峰值出现的时间和心绞痛发作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患者在3:00~6:00、6:00~9:00和17:30~20:30三个时间段是心绞痛发作的高峰期。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每次心绞痛发作不但心肌缺血明显,而且都伴有血压升高;非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只有2(2/36)例,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高血压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高血压类型的心绞痛发作时间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陈旧性心肌梗死组14(14/14)例非杓型高血压全部集中在3:00~6:00时间段发作;而非陈旧性心肌梗死组非杓型高血压只有8(8/18)例,其他时间均有发作。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作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心绞痛发作伴随血压升高。在3:00~6:00时间段发作是心肌损伤严重的表现。心绞痛的发作与正常血压波动无明显的相关性。预防再梗死的重点时间应该在3:00~6:00时。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伴先前性心绞痛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伴先前性心绞痛 (AP)患者的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特点及临床预后。方法 :在连续急诊冠脉造影的 385例AMI患者中分析伴有AP(AP组 ,2 0 2例 )及无AP者 (Non AP组 ,183例 )的临床资料与冠脉病变特征 ,并平均随访 (2 8.7± 8.2 )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 (包括反复心绞痛发作、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靶血管血运重建及心脏性死亡 )和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与Non AP组比较 ,AP组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 (CK MB)峰值均显著降低 [(196 5± 14 2 2 )∶(312 6± 2 10 8) ;(81± 4 6 )∶(118± 5 6 )IU/L ,均P <0 .0 1],但其三支病变及伴左主干病变者较多 (33.2 %∶16 .9% ;8.9%∶3.6 % ,均P <0 .0 5 ) ,随访期间AMI后反复心绞痛发作与心脏性死亡率较高 (36 .2 %∶2 3.6 % ,P <0 .0 1;10 .2 %∶3.6 % ,P <0 .0 5 ) ,复合终点事件明显增加 (4 8.0 %∶30 .0 % ,P <0 .0 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AP与AMI患者死亡危险 (OR值 :3.96 ,95 %CI :2 .2 5~ 7.34,P <0 .0 5 )及复合终点事件 (OR值 :3.2 2 ,95 %CI:1.82~ 8.74 ,P <0 .0 1)增加独立相关。结论 :AMI有AP者 ,其冠脉病变多较重 ,且临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入选2007年至2012年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青年女性(年龄18~44岁)共24例,选取同时期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女性(年龄≥65岁)7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其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的情况。结果24例患者中有9例证实为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较1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的青年女性患者年龄更小、体质量指数(BMI)更低、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较少(P均<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病变和主干病变较多(P均<0.05)。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的青年女性患者中8例(53.3%)合并2个以上的传统危险因素。与老年心肌梗死女性相比,青年心肌梗死女性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个数较少,入院时的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肌酸酐、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更多见(P均<0.05)。结论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时需要考虑非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的青年女性患者较老年女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少,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84例,女56例,年龄52~86岁,平均年龄(66.25±6.8)岁。根据患者是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80例,非糖尿病组60例。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患者是否胸痛、呼吸困难、恶心、腹泻;采用t检验比例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与非合并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患者胸痛46例,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1,P0.001);糖尿病组患者呼吸困难15例,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8,P=0.039);糖尿病组患者恶性、腹泻19例,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7,P=0.017);糖尿病组患者甘油三酯(2.51±0.84)mmol/L,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2.23±0.85)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当发生胸痛、呼吸困难、腹泻、呕吐症状时,应高度怀疑是否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甘油三酯升高后应及时口服他汀类降脂药物,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伴糖代谢紊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糖代谢紊乱的临床特点,本文对近10年来收住我院心内科监护室的193例AMI患者作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仪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76-77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青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10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严密的病情观察和治疗,并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特点。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发症状不明显,情绪对疾病治疗影响较大,经密切观察和科学治疗,显效率达到了75.5%。结论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情况采取个体化护理,保证了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住院患者777例。根据患者既往史及住院期间心电图诊断是否合并AF,将其分为AMI并AF组(78例)和AMI无AF组(699例)。收集2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心血管危险因素、生物化学指标、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AMI并AF组患者的年龄、吸烟史、卒中史、慢性肾脏病史、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MI无AF组(P<0.05)。AMI并AF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甘油三酯、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低于AMI无AF组,而血尿酸、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脑钠尿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AMI无AF组(P<0.05)。心脏超声结果显示,与AMI无AF组相比,AMI并AF组左心房内径和右心房内径明显增大(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P<0.05)。2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MI合并A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高,易合并贫血及慢性肾脏病。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年龄5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以246例临床确诊的初发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50岁组与50岁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50岁AMI患者的男性比例、吸烟率、饮酒率、血清胆固醇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广泛前壁心梗发生率、单支病变率、介入治疗率均显著高于50岁组患者;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急性左心衰发生率、室壁瘤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显著低于50岁组患者(P0.05)。结论:年龄50岁的AMI患者的临床特点与50岁患者有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特点,方法:对比分析59例老年人和41例青年人AMI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组与对照组相比,女性患者较对照组多(P<0.01),其余危险因素比例无差别(P>0.05);老年AMI无明显诱发因素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老年组曾有心肌梗死和脑梗死者多(P<0.05-P<0.01);老年组症不典型者多,且心衰、房颤发生率高(P<0.05-P<0.01),死亡率亦高(P<0.05),而两组相比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无差别(P>0.05)老年组广泛前壁,前壁,无Q波性心肌梗死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人AMI诱发因素及临床症不典型,心衰发生率及近期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28)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择取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显效有32例,有效为7例,无效为1例,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中,显效有22例,有效为12例,无效为6例,有效率为85%;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比较可得,x2为4.832,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十分确切,但其作用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