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液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液离子浓度的影响,选用新西兰大白兔,用G6805电针仪为刺激仪器,以胃液中K^+、Na^+、Cl^-、Ca^2+浓度为指标,对足阳明经穴位梁门、天枢、足三里、解溪及其左右旁开1cm对照点,同水平段中阔阴经对照穴阴都、肓俞、阴谷、太溪等4组针刺前后的胃液离子浓度变化作了动态观察。结果:①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液中Cl^-、Ca^2+浓度影响最为明显,且针刺前后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
体表胃电图是从上腹部皮肤表面引导出来的一种胃电记录。关于针刺对胃电图的影响已有诸多报道,本文就近10年来有关针刺补泻手法对胃电图影响的研究,简述如下。 翁泰来针刺足三里穴观察14名受试者,效应增强者有5次,胃电振幅可升高200μV,效应减弱者有9次,胃电振幅可降低160μV,针刺前后振幅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频率无明显变化。杨朝民通过对96例患者针刺足三里实验观察,其结果,针刺对浅表性胃炎、胃溃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针灸机制的过程中,我们在针刺对胃脏机能的影响方面,曾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观察,这些观察对我们今后进一步的研究针灸的机制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考虑到一般用橡皮球联接马利氏气鼓记录胃运动的方法,由于传递动力学和器械隋性等的影响,对于胃脏运动的一些精微变化,不容易反映出来,因此我们考虑到改用胃脏电位的变化来作为胃脏机能活动的指标。自1786年Galvani 发现生物电流以后,许多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  相似文献   

4.
针刺不同经脉穴位对健康人胃电平均幅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经穴对健康人胃电平均幅值的影响,探讨经脉穴位与脏腑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针刺健康人胃经、脾经、胆经的不同穴位及非经非穴,观察针刺前后胃电平均幅值的变化,比较研究针刺不同经脉穴位对胃功能影响的差异。结果:针刺不同经脉穴位对健康人胃电平均幅值变化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针刺胃经不同穴位对胃电平均幅值变化率具有不同影响。结论:针刺对健康人胃功能的影响具有经脉和穴位的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离子电极法持续监测家兔胃液pH值,用阿托品灌胃造成胃酸分泌抑制模型。观察循经动态刺激体表足阳明经胸腹段对胃液pH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阿托品满足胃后30min胃液pH均较灌胃前升高,中阳明经刺激组则无明显升高,胃液pH变化率组间比较差异盯有非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定的经穴和一定的内脏有其特殊的机能联系,而各经穴之间又有其错综复杂的交互作用,这是祖国医学的重大发现。近年来在党提倡祖国医学的伟大号召下,国内生理学界和医学界的同志们在经络内脏机能的关系上进行了许多研究。在循环生理方面,魏保令等对针刺狗的足三里引起心电图的变化作了比较详细的观察。本教研组张庸、张经济以健康成人为对象,进行了针刺神门(心经元穴)和冲阳(胃经元穴)对心电图影响的比较研究,发现针刺神门引起心电图的改变较之针刺冲阳为显著,表明心经元穴与心脏机能的联系较之胃经  相似文献   

7.
针刺动物的一定穴位能引起胃运动的改变,国内生理学界陆续有了报导。汪宋宝报告,针刺或温刺狗体表面的不同部位,都能影响空胃运动,一般以温刺效果较强。刺戟“足三里”多能增强空胃运动,针刺腹部次之,针刺“胃腧”出现较明显的兴奋作用或抑制作用,而刺戟“大杼”则影响很小。张荣宝用0.25%奴佛卡因注射刺戟狗的“足三里”,发现能引起胃周期运动的亢进,而刺戟“秩边”穴则无显著影响,或引起抑制效应。沈永康等利用腹窗观察针刺“足三里”“阑尾”两穴对胃肠蠕动的影响,证明针刺后绝大部分蠕动加强。另  相似文献   

8.
食物的理化性质可以通过胃窦而影响胃液的分泌,这在过去已积累了很多资料。但是,系统地、定量地研究各种食物及其化学成分对胃窦的影响的资料尚嫌不足,并且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意见;而结合我国人的膳食特点进行研究所获得的资料则更少。前人在胃液分泌胃期的研究中,常把胃窦以及作为胃液分泌指示器官的各种小胃永久地从消化道隔离开,不能与其正常生理刺激  相似文献   

9.
实验在35只家兔上进行,将家兔分成针剌组、妥拉苏林+针刺组,运用RM-45型生理记录仪及光电记滴器记录了尿量及输尿管运动,观察了单纯针刺双侧“三阴交”、“照海”穴及注射妥拉苏林和心得安后针刺对肾泌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对肾泌尿量的影响是通过α受体而发生作用,针刺对输尿管运动的影响,可能是同时通过二种受体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验表明,慢性病的治疗多无满意结果,然而,针剌往往有疗效。有学者推测针刺治疗的作用机理是改善全身的微循环。但是,对此尚缺乏研究。 本文研究目的是观察家兔针刺引起清醒兔皮肤微循环的变化。以微循环血液动力学变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从生理意义上对这些结果进行讨论。 材料和方法 健康雌兔9只,清醒状况下,于耳壳上固定兔耳室(rabbit ear chamber,REC)装置。室温23℃,相对湿度60%。观察皮肤(深约50μm的微血管网变化。在应用针刺及前后过程中,同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胃俞募配穴与非经非穴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Ho)和胃电图(EGG)的影响,探讨胃俞募配穴针刺调节FD患者胃运动效应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 将37例FD患者随机分为配穴组(19例)和非穴组(18例),分别予以双侧胃俞+中脘、同节段非经非穴针刺治疗,同时选取1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rs-fMRI)扫描和EGG检测,观察2组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各脑区ReHo及EGG变化情况,并对差异脑区ReHo变化与胃运动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①配穴组EGG振幅、频次均增高(P<0.05~0.01)。非穴组EGG振幅增高(P<0.01),频次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FD患者小脑、额叶、扣带回、脑岛、颞叶等脑区内不同区域ReHo值异常。配穴组针刺后FD患者梭状回、后扣带回等脑区ReHo值增高(P<0.05),海马、额中回等脑区ReHo值降低(P<0.05)。非穴组针刺后FD患者小脑、额上回、额中回、楔前叶、角回等脑区ReHo值发生变化。③相关性分析可见:配穴组颞上回、颞极颞中回、后扣带回、额中回、海马与EGG变化相关。非穴组各差异脑区ReHo值变化与EGG变化无显著相关。结论 胃俞募配穴针刺可引起FD患者多个脑区ReHo值变化且其对胃运动调节效应优于非穴,海马、后扣带回等脑区可能参与了针刺对胃运动的调节。胃俞募配穴针刺可能通过对边缘系统、胃肠感觉矩阵相关脑区的良性调控而发挥对FD患者胃运动功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利用巴氏小胃狗5只和海氏小胃狗3只,共进行了35次试验。以基础条件下胃液分泌量、酸度和蛋白酶做为对照,然后观察在注射γ—氮基丁酸(GABA)后胃液分泌活动的变化。用巴氏小胃狗进行的实验证明,静脉注射GABA(2—8毫克/公斤体重)能使胃液量、酸度和胃蛋白总量增加。注射GABA后10—15分钟开始使胃液分泌增加1,60分钟胃液分泌达最大值,120  相似文献   

13.
过去,我们用强电刺激猫内脏大神经模拟内脏痛刺激,曾在延髓网状结构巨细胞核群中诱发出电位,它可以被针刺某些“穴位”所抑制,对产生的原理做过一些初步讨论为了使实验更接近临床条件,现改用牵拉胃的方法。并以延髓巨细胞核(RGC)单位电活动的变化为牵拉反应的指标,观察针刺后的一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电生理的即时影响。方法:随机分三组分为“人中”、“合谷”、“足三里”三组,进行针刺不同穴位研究。结果:分二大组:第一组为原图在正常范围或边缘状态者,共197例,针后均无变化。第二组为不同程度异常者共73例。结果第二组改善46例,占63%,无变化者27例,占36.9%。P<0.05,有意义。结论:不同疾病针刺后引起的脑电图改变不同,相同疾病不同穴位针刺后引起的脑电图改变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针刺俞穴对血糖浓度的影响以前曾有简报,本文报告七例正常成人针刺后三小时内血糖浓度的变化,并测定了针刺对高血糖浓度的影响。实验及结果受试者于晨起后,空腹接受试验。三天中共进行三次“第一次作针刺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刺合谷停针20分钟,针刺前及针刺后2′—180′之间共采血5—7次观察血糖浓度之变化。第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埋线组、针刺组,后3组采用20 mmol/L去氧胆酸钠、0.5~1.0 g/L氨水、0.5 g/L吲哚美辛和体积分数40%酒精等综合方法复制大鼠CAG模型。埋线组选取足三里、中脘、胃俞穴进行穴位埋线,每2周治疗1次;针刺组取穴同埋线组,每天治疗1次,2组共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穴位埋线对模型大鼠体质量、胃液量、胃液游离酸、总酸度、总酸排量的影响,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胃黏膜的病理形态。【结果】治疗结束后,空白对照组、针刺组、埋线组体质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针刺组和埋线组的胃液量、游离酸度、总酸度及总酸排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和埋线组胃黏膜病理形态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CAG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能促进胃液分泌、改善胃黏膜病理形态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针刺“足阳明经”胸腹段对家兔胃液酸度影响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离子电极法持续监测家兔胃液pH值,用阿托品灌胃造成胃酸分泌抑制模型。观察循经动态刺激体表足阳明经胸腹段对胃液pH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阿托品灌胃后30~min胃液pH均较灌胃前升高,足阳明经刺激组则无明显升高,胃液pH变化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说明循经逐点动态刺激足阳明经使胃酸偏离正常的水平降低,即对胃酸分泌有一定调整作用。刺激非经组其调整作用不明显。此结果进一步证实体表足阳明经与胃分泌有相对特异相关性。体表节段刺激组对胃液pH变化率也有一定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针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足三里穴(ST36),观察其胃排空的变化以及与胃排空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罗马Ⅲ标准,确定FD患者.采用B超预先测定FD患者进餐前、后胃排空情况.采用针刺FD患者双侧足三里穴(连续3 d),再测定进餐前、后其胃排空情况,同步测定与胃运动相关的胃肠道激素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以及观察针刺FD患者足三里穴对其胃动力作用的影响.同时选择健康志愿为对照组.结果 FD患者在进餐后,其胃排空呈现减慢趋势,胃肠道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而给予针刺足三里后,FD患者胃排空较未针刺状况相比明显加快,接近于正常对照组.FD患者MTL、SS水平在针刺后均较针刺前为高.结论 针刺FD患者足三里,可以改善FD患者胃排空障碍,其主要变化可能与某些胃肠运动相关的激素水平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对腹部术后大鼠胃肠动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行开腹关腹操作)、模型组(行结肠吻合术)、针刺组,针刺组及假手术组术后均针刺双侧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连续3d。检测各组大鼠排便情况、核扫描胃液相排空实验及结肠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针刺组与假手术组均能显著缩短腹部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增加排便粒数和质量,降低60min胃残留率(均P0.05或P0.01);针刺能促进结肠吻合术后结肠组织的溃疡愈合,减轻炎症水肿。【结论】针刺足三针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调整作用与其能促进胃排空及减轻结肠组织病理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在前一实验研究中,由于估计到经络现象和交感神经的活动有关,交感神经兴奋可以引起穴位的导电量升高,我们便着手进一步研究针刺的作用与交感神经活动的关系.已有不少学者认为针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神经系统,特别是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我们选择血压作为指标,因为血压的调节机制与交感神经的活动有关,它的调节机制是比较清楚的,影响血压的因素也是比较肯定的.因此,在这部分的研究中,我们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引起动物的血压升高,然后观察针刺对血压升高的影响,以便进一步探讨植物神经活动在针灸疗法中的作用机制.其次,为了观察针刺对血压的影响和经络现象的连系,在注射肾上腺素后观察血压变化的同时,也用经络探测器,测量一定穴位的皮肤导电情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