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与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住该院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0例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入住该院的良性子宫内膜肿瘤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对两组血清Leptin与IGFⅡ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两组血清Leptin及IGFⅡ水平,Leptin及IGFⅡ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两组绝经前后血清Leptin及IGFⅡ水平对比,Leptin及IGFⅡ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清Leptin及IGF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淋巴结转移组阳性患者Leptin及IGFⅡ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绝经前两组患者血清Leptin水平、绝经后两组IGF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绝经后两组患者血清Leptin水平、绝经前两组IGF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病理分期越高,血清Leptin及IGFⅡ水平也随之显著升高(P0.05)。结论 Leptin及IGFⅡ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然而两者间的确切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1子宫内膜癌概述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我国子宫内膜癌占妇科恶性肿瘤的20%~30%[1]。近20年来的国内外资料显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居妇科肿瘤的第一位。迄今为止,子宫内膜癌的病因仍然不清楚,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大量的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相关因素有:肥胖、未孕、不育、晚育、延迟绝经等;体质性因素:糖尿病、高血压、还有某些可造成体内雌激素含量增加的妇科疾病及子宫内膜增生等疾病因素;外源性雌激素的使用及遗传因素。2评定子宫内膜病…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些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发病年龄也更趋于年轻化[1],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流行病学显示子宫内膜癌与代谢综合征、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药物激素、月经史与生育史、吸烟与饮酒、饮食保健品等作用因素有关,本文针对以上提及的危险因素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临床医生对具有子宫内膜癌发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予以早期关注。1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是子宫内膜癌三联征,  相似文献   

4.
刘健群 《中国医师杂志》2007,9(8):1106-1107
目的探讨绝经后肥胖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的变化,与子宫内膜癌发病因素上的意义。方法对绝经后因各种原因就诊的妇女617例分为肥胖妇女组132例和非肥胖妇女组485例。测定2组人群的雌二醇(E2)水平及空腹血糖值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2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结果肥胖妇女组雌二醇(E2)水平及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非肥胖妇女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妇女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为11.36%,非肥胖妇女组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为4.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肥胖妇女雌激素水平的增高及糖代谢异常是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最危险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子宫内膜癌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肥胖人群增多,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仍持续上升,45岁以下患者有增多趋势[1]。大多数子宫内膜癌来源于组织上可辨认的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进展,多与子宫内膜长时间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有关,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临床上被认为是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但其发展为子宫内膜腺癌的几率仍不易确定,与其在诊断时,多数即行子宫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各30例)进行瘦素检测,取30例正常子宫内膜作对照。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和内异症在位及异位内膜中均有瘦素表达,在位内膜中Leptin表达强于对照组子宫内膜(P<0.05)。结论:瘦素可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郑晓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6):4116-4117
目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对子宫内膜癌中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MCP-1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增生性子宫内膜组织(P<0.05)。另外,对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组织中MCP-1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MCP-1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增生性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细胞EFE-184中MC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表达明显增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及进展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TEN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子宫内膜增生组织、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基因突变及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2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24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27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1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基因第5外显子和第8外显子的突变,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TEN基因突变率为33.3%,高于其它各组(χ2=14.475,P=0.006)。子宫内膜癌不同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与PTEN基因突变无显著性差异。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PTEN基因突变率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TEN基因突变可发生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但在子宫内膜癌中突变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在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随着增生严重程度的增加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9.
现在,子宫内膜癌在女性中发病率越来越高,那么,哪些女性容易患子宫内膜癌呢?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卵巢呈多个囊状体积增大,表现有闭经或月经不规则、不孕、多毛、男性化,以及肥胖、高血压等。多囊卵巢病人不排卵,子宫内膜长期处于高水平的、持续的雌激素作用之下,缺乏孕激素的调节和周期性的子宫内膜脱落,最终发生子宫内膜增生以至癌变。肥胖肥胖可明显地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据统计,体重超过正常人的15%,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3倍。患者多呈五短身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近年不断上升。针对其发病与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长期持续刺激有关 ,近年来孕激素治疗、抗雌激素治疗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临床应用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文就子宫内膜癌激素治疗的作用机制及疗效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细菌感染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1(IL-11)的表达,分析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局部微环境中的炎症变化的关系,以揭示炎症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发展中的机制。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子宫内膜癌(研究组)与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各40例,采集宫颈分泌物及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细菌培养,以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的IL-6、IL-11的表达。结果研究组患者宫颈分泌物、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0.00%、30.00%,高于对照组的15.00%、5.00%,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时子宫内膜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5.00%、33.33%、28.57%,FIGO分期Ⅰ期、Ⅱ期时子宫内膜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9.41%、33.33%,不同分化程度、分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1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炎症因子IL-6、IL-11阳性表达升高,提示感染及炎症因子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围绝经期子宫出血31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立平  孔为民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31-133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方法:对315例42~55岁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占78.1%(246/315);有18.7%(59/315)的异常子宫出血者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子宫内膜癌10例(占3.2%),且平均年龄为50.6岁。结论:子宫内膜增生是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原因,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唐山市开滦总医院收治的3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和99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组)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对比二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的子宫内膜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发生率和子宫内膜与邻近肌层分界不清晰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44、5.306,P<0.05).子宫内膜癌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息肉组,而病灶血流阻力指数显著低于子宫内膜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506、7.452,P<0.05).子宫内膜癌组的病灶血流Ⅱ级+Ⅲ级占76.67%,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息肉组的3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8,P<0.05).子宫内膜息肉组的平均血流速度(TAV)、搏动指数(PI)、子宫黏膜下肌瘤之间的动脉阻力指数(RI)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65、8.389、26.653,P<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好地鉴别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不断上升。针对其发病与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长期持续刺激有关,近年来孕激素治疗、抗雌激素治疗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临床应用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文就子宫内膜癌激素治疗的作用机制及疗效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0年来,子宫癌与非癌性增生发病特点,变化规律及变动趋势,为其防治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统计本院近10年经病理组织学确定的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按WHO新分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癌占全部病检的百分比逐年增加,经统计分析有意义.本组研究城区病例明显高于农村病例.结论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癌趋于城市化、年轻化逐年增加,除与自身内分泌紊乱等有关外,环境激素因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特殊病理类型(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癌肉瘤)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前、术后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6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或在其他医院门诊行分段诊刮术诊断为特殊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行分期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仍为此类病理类型的患者56例,与同一时间段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557例对比。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就诊年龄、初潮年龄显著低于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P0. 05)。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肥胖(BMI28 kg/m2)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P0. 05)。原发不孕、继发不孕、绝经年龄、绝经后阴道出血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前血清CA125阳性率显著低于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P0. 05),而子宫内膜样腺癌血清CA199阳性率与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Ⅱ、Ⅲ、Ⅳ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P0. 05)。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肌层浸润深度≥1/2、宫颈间质浸润、子宫浆膜层和(或)输卵管卵巢转移、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淋巴脉管浸润、膀胱和(或)肠黏膜或远处转移、腹水细胞阳性、雌激素受体阳性、P53阳性均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P0. 05)。但孕激素受体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术前CA125增高,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可能性大。特殊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病时期别较晚,恶性程度高,危险因素多,易复发,生存率低。故早发现、早治疗,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了,并且已经成为妇科范畴中的多发病,而且发病年龄正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占子宫癌发病率70%的子宫内膜癌,在国内外的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美国近10年来增加一倍,我国的增长势头在大中城市也不可小视。 子宫内膜,如不多加重视,不仅会成为现代妇女健康的主要危险地带,而且势必影响到女性朋友的“性”福生活。 子宫内膜“乱走”怎么办? 很多育龄妇女都有痛经的病史,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那么,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怎么回事昵?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覆盖于子宫腔内,当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子宫内膜生长于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即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UPSC)是一种较少见的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占子宫内膜癌的10%,但却占子宫内膜癌死亡的15%~20%,目前对它的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将其近年来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较高,据资料显示,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川,以绝经后女性发病者居多.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提高患者术后存活率.超声检查可为内膜癌的诊断提供依据,是目前主要的诊断方法之一[2-4].尤其是经阴道超声(TVs)检查,通过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学变化对子宫内膜癌进行诊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本文对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肇丽杰  王永来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5049-5051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诱导的肝细胞受体EphB4及其配体EphrinB2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33例子宫内膜癌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phB4、EphrinB2mRNA的表达率及相对含量,并分析二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EphB4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的表达率和相对含量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P<0.05)。EphrinB2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的表达率和相对含量也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P<0.01)。②EphB4、EphrinB2mRN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密切关系(P<0.05)。二者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不同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EphB4和EphrinB2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进展以及恶性程度有关,二者表达趋势呈现一致性,检测EphB4/EphrinB2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