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我国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帮助。方法在中国知网中,以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作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综述。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形成是内部因素如人格特征等、外部因素如生活事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目前大学生自杀意念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显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自杀行为的整合动机意志模型框架下,分析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自杀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人际需求量表、挫败感量表和困境感量表等测量工具对天津某大学1458名学生进行调查。基于自杀行为史将被试分为正常组(n=1000)、自杀意念组(n=283)、自杀尝试组(n=175)。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预测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的风险因素有显著差异。预测自杀意念的风险因素包括:困境感(OR=1.04)、累赘感知(OR=1.06)、强迫思考(OR=1.07)、死亡无畏(OR=1.06)、自杀行为暴露史(OR=1.87)。预测自杀意念向自杀尝试转变的风险因素包括:累赘感知(OR=1.07)、死亡无畏(OR=1.09)、自杀行为暴露史(OR=1.93)。结论:有自杀意念无自杀尝试者和自杀尝试者是两个不同的人群,人们产生自杀意念和做出自杀尝试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与中国研究生产生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方法整体抽取21072名国家科研所的研究生,采用自评量表对研究生的一般心理健康状态(UPI)、抑郁状态(SDS)、自杀态度、人格特征(16PF)进行测量,采用Logistic方法对自杀意念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78%的研究生出现过自杀意念,一般心理健康水平、抑郁状态、自杀态度、年级与自杀意念有显著的相关。人格因素作为整体与自杀意念有相关,但单个人格特征的回归系数并不显著。结论研究生的自杀意念和一般心理健康状况、自杀态度和抑郁状态都有关系,提高心理健康状况、克服抑郁状态、改变对自杀的社会态度能够降低自杀意念产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因素,为采取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信效度比较高的自杀意念量表,调查山西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488人。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16%;大学生有无自杀意念与应对方式量表中除合理化因子外(t=2.13,P0.05)、生活事件量表各因子都有差异性(P0.01);结果还显示大学生不成熟应对方式、负性生活事件等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有显著影响,P值均0.01。结论对不成熟的大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讲座等,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是预防自杀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726名一、四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四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受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大连市高校726名一、四年级大学生,数据统计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处理,统计方法主要采用t、F、与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质、精神质、自杀行为、生命的价值观、人际关系等因子进入方程.均为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论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筛查,对易感因子和易感人群的早期发现,起到预警信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一、四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有显著差异:四年级学生自杀意念高于一年级学生,探讨自杀意念影响因素在不同年级的差异。方法抽取大连市高校726名一、四年级大学生,数据统计采用SPSS 10.0统计软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处理,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人格特征、生活事件、对自杀的态度等因素做进一步比较分析。结果大四年级的学生在神经质、精神质方面的均值明显高于一年级学生。结论通过对不同年级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对不同年级的关注和教育方法要有所侧重和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初中生的自杀意念检出率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自杀意念提供针对性策略。方法:在深圳市选取2016级初一学生共1301人,进行每年1次、共3年的追踪测查。使用危险行为评定量表(RBE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积极青少年发展量表(CPYDS)和家庭功能量表(CFAI)进行测查。结果:本样本的自杀意念逐年检出率分别为21.4%、22.2%、16.9%,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3.4%、34.6%、28.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初一、初二、初三OR=1.48、1.35、2.47)、有抑郁症状(初一、初二、初三OR=4.41、1.83、1.83)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杀意念风险,而积极青少年发展水平高(初一和初三OR=0.72、0.67)和家庭功能好(初一和初三OR=0.68、0.73)的学生,其自杀意念风险较低。结论:深圳市初中生存在一定的自杀意念检出率,关注特定人群,提升积极青少年发展水平、改善家庭功能能降低自杀意念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分析大学生自杀和暴力心理的发生机制,建立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整合结构方程模型,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攻击问卷(BPAQ)等,对842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及暴力风险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从家庭、人格、心理压力的角度分析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产生机制,建立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整合结构方程模型成立。家庭教养、人格和心理压力对危机心理有直接影响(系数分剐为0.316,0.272,0.553,P〈0.05),心理韧性通过心理压力对危机心理产生影响(系数为0.347,P〈0.05)。结论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发生机制存在共性,未来可以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心理韧性是个体自杀和暴力心理的重要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格因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五人格问卷(NEO—FFI)和自杀可能性量表(SPS)对615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①有无自杀意念者之间的人格特征存在显著差异(t=26.28,P<0.001);②相关分析表明,自杀意念与神经质呈正相关(r=0.41,P<0.001),与其他人格因素呈负相关(r=-0.35,P<0.001);③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宜人性、外倾性和开放性等4种人格因素进入自杀意念的回归方程.结论 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受其人格因素的影响.其中神经质对自杀意念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宜人性和外倾性对自杀意念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842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及暴力风险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自杀意念、暴力风险在性别、年级、户籍、家庭结构、独生子女等的分布差异,并从家庭、个体、心理压力的角度分析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大学生自杀风险检出率为16.5%,暴力风险检出率为15.4%。自杀意念者在性别(X2=11.92,P〈0.01)、家庭结构(r=4.49,P〈0.05)和年级(X2=7.97,P〈0.05)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暴力风险在性别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r=4.17,P〈0.05)。家庭、人格、心理压力与自杀意念、暴力风险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父母对子女的干涉限制、神经质倾向人格以及心理压力感会增加自杀和暴力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自杀态度与抑郁情况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了解高校在校大学生对待自杀的态度及其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状态问卷(DSI)及自杀态度问卷(QSA)对718名某高校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评价每一位被试对象的抑郁严重程度及自杀态度倾向,筛选影响因素.结果 抑郁严重程度、自杀态度与自杀意念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高校在校大学生所学专业及其宗教信仰也对抑郁程度、自杀态度产生了影响.结论 抑郁是导致自杀的重要因素,文化背景对抑郁及自杀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自杀态度及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30名大学生,采用人格诊断问卷、自杀态度问卷以及Beck自杀意念问卷进行测查。结果:①有自杀意念组在人格诊断问卷(PDQ-4+)的偏执型、分裂样型、反社会型、边缘型、依赖型、被动攻击型以及抑郁型等亚型上得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组;②有自杀意念组与无自杀意念组在自杀态度量表(SPAS)的预防自杀的难度、自杀行为自我不可控制性、自杀问题的社会重要性等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有自杀意念组更倾向于认为自杀不可预防、自杀不可以自我控制、自杀不是重要的社会问题;③PDQ-4+各分量表得分与自杀态度中的预防自杀的难度、自杀行为的自我不可控制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自杀问题的社会重要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与自杀意念关系密切,关于自杀的某些非理性态度可能是人格障碍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军校本科学员对自杀的态度和存在自杀意念的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4个年级共413名学员,施测自杀态度问卷(QSA)。结果 总体上军校学员对自杀持中立态度,年级间存在显着差异,20.34%的学员存在自杀意念,有自杀意念的学员与无自杀意念的学员在自杀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加强对军校学员的生命教育,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SRS)在大学生中的运用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初步探讨大学生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SRS)对1615名大学生的睡眠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SSRS总分以及因子分(除因子8、9外)都高于常模,而且大学生的睡眠状况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年级、专业的差异。环境、情绪、学习压力等因素与SSRS总分相关显著(P<0.01)。结论 大学生睡眠状况值得关注,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应采取多种措施。SSRS简便易行,有助于大学生睡眠问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军校研究生自杀意念与自杀态度、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342名军校研究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杀态度问卷(QSA)对其进行测评。结果22.51%的军校研究生出现过自杀意念,有自杀意念的学员与无自杀意念的学员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对待安乐死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有自杀意念研究生的SCL-90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自杀意念的研究生(P<0.05,P<0.01,P<0.001)。结论军校研究生的自杀意念和自杀态度有一定关系;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危机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方法:有用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对经过确诊为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和随机抽取的同年级普通大学生组进行测试。然后进行人格特征比较,结果: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在乐群性(A)、稳定性(C)、敢为性(H)、怀疑性(L)、忧虑性(O)、紧张性(Q4)和次级因素适用与焦虑(X1),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X)、心理健康状态(Y1)等方面与同年级普通大学生组之间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并且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组在乐群性(A)、稳定性(C)、恃强性(E)、敢为性(H)、世故性(N)因素方面属于低分特征,而在敏感性(I)、怀疑性(L)、忧虑性(O)和紧张性(Q4)因素方面则属于高分特性。结论: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表现出内向、孤独、紧张、情绪不稳定、胆层、敏感,做作、刻板,忧郁,刚愎,自责,。焦虑不安,不满境遇,朋友少,常感挫折气馁,易于激动,神经质等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