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刘卫平  章翔  曹卫东  李兵  王西玲  李侠  董文鹏 《医学争鸣》2003,24(22):2027-2029
目的 :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微血管数 (MVQ)与肿瘤病理分级和术后复发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4 1例确诊并有随访的人脑星形细胞瘤中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 ,计数肿瘤中MVQ .结果 :高恶性度 (Ⅲ、Ⅳ级 )星形细胞瘤MVQ(5 7.1 9± 1 8.6 5 )高于低恶性度 (Ⅰ、Ⅱ级 )星形细胞瘤MVQ(4 5 .32± 1 3.93) (P <0 .0 5 ) .术后 1a内复发者MVQ(6 2 .39± 1 5 .5 2 )明显高于术后复发时间在 1~ 3a间者MVQ(4 7.0 1± 1 2 .0 9) (P <0 .0 1 ) .术后复发时间在 1~ 3a间者MVQ明显高于术后复发时间长于 3a者MVQ(37.32± 9.38) .结论 :人脑星形细胞瘤MVQ与肿瘤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且可作为一项独立预测肿瘤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最佳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通过8病例分析,利用头颅CT、MRI和手术,探讨此类肿瘤的常见部位、临床特点、影像学分型与治疗方案、疗效、预后的关系。结果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以青少年发病率最高,小脑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其次小脑症状如共济失调。影像学对分型和手术治疗有指导意义,最后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预后与手术切除程度有关。结论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发病于青少年,以小脑居首;尽可能全切除肿瘤,其预后良好,可视为“良性肿瘤”;若不能全切除的病例,术后可给予放疗亦能达到理想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星形细胞瘤手术后复发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延大附院1995~2000年脑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同类同级别不同型病例6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根据术前、术后颅脑CT、MRI检查及部分病例二次手术病理检查,分析术中肿瘤切除范围、术后放疗、化疗。结果 60例患者CT、MRI复查见肿瘤影和/或明显占位效应。提示肿瘤复发。结论 脑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复发,与肿瘤切除范围、术后放化疗有关。大范围切除肿瘤、系统放、化疗可延缓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4.
探讨复发性星形细胞瘤患者再手术效果。方法本组星形细胞瘤再手术治疗31例,与第一次手术间隔期为2-150周,再手术前Karmofsky分级为30-90,7例接受3次手术。结果再手术后存活期为1-182周,25例KR术后1个月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肿瘤全切除术者术后生存期较相应组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5.
随着MR设备的不断更新,星形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Gd-DTPA动态MRI增强扫描的应用,在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中增加了“量”的概念,使诊断思维朝着更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一步。而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Gd-DTPA动态MRI扫描,试图找出依据MRI表现及动态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变化与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的关系。以便在术前能对星形细胞瘤的某些生物特性、血脑屏障(BBB)破坏的程度作出分级评估。  相似文献   

6.
病例简介:患者曾某,女,33岁,因头痛、头昏伴耳鸣半年余而入院。无癫痫史,无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等病史无中耳炎病史。查体: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余颅N(一)。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存在,病理征(一)。头颅CT平扫示左顶叶脑实质内见一球形低密度灶,大小约2.7cm×3.4cm,密度大致均匀,边缘尚清楚,周边无水肿带,左侧脑室三解区略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大致居中。增强后病灶呈现环形强化,壁薄均匀等厚,内部不强化。初步考虑:左顶叶占位。经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在全麻插管下行左顶叶占位…  相似文献   

7.
8.
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MVD)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对磁共振成像(MRI)术前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星形细胞瘤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MVD。结果 随着星形细胞瘤级别的增加,MVD值增高,且Ⅰ、Ⅱ级与Ⅲ、Ⅳ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MVD随着肿瘤直径增大而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VD与星形细胞瘤恶性表型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戴玉英  吕世亭 《浙江医学》1998,20(10):588-589,591
为进一步探讨Ki-67表达(以标记指数表示)与分化良好星形细胞瘤复发的关系,应用LSAB免疫染色法对58例大脑半球复发性分化良好星形细胞瘤的常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Ki-67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肿瘤复发时间,结果发现Ki-67标记指数≤3%组与〉3%组间肿瘤的复发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Ki-67标记指数对分化良好星形细胞瘤是一个反映肿瘤增殖活性和预后的良好指标,可作为病理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10.
11.
为进一步探讨Ki-67表达(以标记指数表示)与分化良好星形细胞瘤复发的关系,应用LSAB免疫染色法对58例大脑半球复发性分化良好星形细胞瘤的常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Ki-67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肿瘤复发时间。结果发现Ki-67标记指数≤3%组与>3%组间肿瘤的复发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Ki-67标记指数对分化良好星形细胞瘤是一个反映肿瘤增殖活性和预后的良好指标,可作为病理组织学诊断的参考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诊断与免疫组化分析。方法收集23例星形细胞瘤病例,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38.4岁,肿瘤位于额叶、颞叶、小脑、视神经交叉部等部位。镜下见肿瘤性星形细胞,微血管增生及坏死,瘤细胞GFAP、VIM、S-100蛋白(+)。结论星形细胞瘤疾病种类多,只要把握疾病特点,结合临床特征、免疫组化的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对比32例复发性星形细胞瘤(RA)与原发性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形态,结果发现:20例(62.5%)RA在形态上较原发瘤发生了明显改变,恶性程度级别增加;12例RA与原发瘤形态基本相似,21例Ⅲ、Ⅳ级KA中,有15例(71.4%)由Ⅰ、Ⅱ级原发瘤发展而来。Ⅰ级星形细胞瘤变为Ⅲ、Ⅳ级所需要的时间较Ⅱ级长(P<0.01),由此揭示,肿瘤形态级别与复发时间似无明显关系(P>0.05);术后放/化疗对肿瘤形态级别、复发时间亦无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7.
应用LSAB免疫染色法对58例大脑半球低级别复发性星形细胞瘤的常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Ki67和PC-NA免疫组化染色的并行研究,并回顾前瞻观察肿瘤复发时间。结果:Ki67-L1≤3%组与>3%组间肿瘤复发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PCNA-LI≤5%组与>5%组间亦有显著差异(P<0.05),且Ki67-LI与PCNA-LI成正相关(r=0.7983)。提示Ki67-LI与PCNA-LI对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是一个良好的反映肿瘤增殖活性和预后的指标,可作为常规病理组织学的参考和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额颞交界区星形胶质细胞瘤的治疗。方法分析我院于2000年6月~2007年6月期间收治并获随访的18例额颞交界区星形胶质细胞瘤病例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生存1年以下1例,1~2年5例,2~3年5例,3年以上7例。结论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辅助检查和认真的分析即能早期明确诊断,但应注意与囊肿、脑梗死、脑软化等相鉴别;手术全切肿瘤是治疗的最佳选择,但额颞交界区的星形胶质细胞瘤有其特殊性,全切肿瘤有时难以达到,而次全切或大部切除+γ刀等放化疗亦可取得较好效果,故应积极治疗;术中应注意对侧裂血管和深部重要结构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13岁,因后颈部发紧1年,伴恶心、呕吐6个月,行走不稳7d,于1996年8月27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双眼视神经乳头轻度水肿,闭目难立征加强试验向两侧倾倒,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右侧Babinski阳性,踝阵  相似文献   

20.
幕上星形细胞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