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某箱包业胶粘剂致33例慢性重度苯中毒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1997年9月下旬,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某皮装生产企业突然发生14人急性职业中毒,先后送往附近医院就诊,经全面身体检查初步诊断为急性苯中毒,并及时上报当地劳动卫生监督机构。为查清本次急性职业中毒原因,继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我们对中毒现场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1999年5月10日,潍坊市某建筑工地发生一起民工混苯(苯、甲苯、二甲苯)中毒事故,现报告如下: 一、中毒及救治经过 某个体防水材料公司雇佣13名民工,1999年5月6日为一大厦地下三层蓄水池内墙粘贴防水材料,分3班轮流作业,15~20min/次,每日工作10小时以上。5月10日每次工作时间超过 相似文献
4.
杨李勇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0,(4)
按照《河南省乡镇工业职业危害试点调查工作方案》的要求 ,对全区乡镇工业的基本卫生状况及有害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其中 ,在青华乡牛岗化工厂现场调查时 ,结果发现该厂苯浓度超出国家卫生标准 ,并发现有慢性轻度苯中毒患者。现将本次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概况牛岗化工厂位于青华乡牛岗村东南端 ,设有厂房四间 ,占地 40 0m2 ,与村一河沟之隔。该厂属私营企业 ,建厂 10月有余 ,以生产橡胶水为主 ,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为苯、甲苯、二甲苯。两台设备均为“二手货” ,成品罐锈迹斑斑 ,露天放置 ,厂房内无通风排毒装置。该厂建厂… 相似文献
5.
6.
一起急性苯中毒事故调查分析福建省三明市职防院(365000)王建平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卫生防疫站吴康金1995年6月28日,某化工厂民工在清洗一辆粗苯铁路运输槽车时,发生一起2人急性苯中毒,其中1人死亡的惨痛事故。事故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事故发生经过6... 相似文献
7.
2006年7月31日我县某科技有限公司1名劳动者到县卫生监督所投诉,诉常感觉疲倦、乏力,刷牙时牙龈出血,曾于2006年1月去县人民医院就诊检查,白细胞和血小板一直低于正常值,怀疑与本人涂胶工作有关。对此,我所对该企业进行了职业卫生学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53例苯中毒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3例苯中毒的调查资料统计分析表明,低工龄组苯中毒发病率与死亡人数均高于其他两组,同时表明苯中毒趋于低年龄化,提示不排除个体易感性、自身免疫的情况下,企业老板招用童工和超时加班是引起苯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1999年7月,慈溪市某私营皮塑厂有9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以及血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经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宁波市职业病诊断小组确诊为慢性苯中毒,其中观察对象3人,轻度中毒4人,中度中毒1人,重度中毒1人,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现场卫生学调查 1.该皮塑厂1980年建厂,系村办集体企业,1998年转制为私营,生产产品为皮包、票夹,生产工人70人,年产皮包、票夹约20万只,年产 相似文献
10.
1 中毒经过2 0 0 3年3月16日10 :3 0左右,某私人承包的股份制农药厂环硫磷车间反应釜( 3 0 0 0m3 ,呈圆柱状,高约2 5m)加入三氯化磷的管道断裂,停产。工人用水冲洗2 0min ,真空管抽10min后,职工王某打开反应釜的观察口( 4 0 0mm×3 0 0mm) ,未佩戴防毒口罩到釜中取出断裂的管道(约2min) ,欲再次取断裂的碎管时,滑入釜底。工友侯某佩戴防毒口罩下到釜中抢救王某,5~6min后晕倒在釜底。被其他人发现后先将侯某从观察口救出,其呼吸微弱,深昏迷。王某被救出时心跳呼吸已停止,经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抢救无效,死亡。中毒事故发生后5h现场采样,车…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佛山市某区近几年企业车间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三苯)浓度变化状况,了解其车间空气中“三苯”污染程度及整治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现场空气浓度测定,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三苯”浓度超标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苯的检出率亦逐年下降,以2006年最低(P〈0.01);但2006--2007年度苯检出率为30.13%,仍在较高水平。结论近年来的防控措施较为有效,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苯的职业危害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造成本次严重矽尘危害事件的原因及危害程度,探讨小型石英粉加工企业矽尘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深入作业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了解作业环境职业卫生状况,对矽肺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厂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全部超标,最高达187mg/m3,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高达96.28%。全部28名接尘工人中已诊断矽肺病18例,患病率为64.29%。结论硅粉生产由于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粒度细、致肺纤维化作用强,是一个职业病危害极大的行业。应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管理,在项目立项时应避免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从事硅粉生产,对已投产的矽尘危害大且整改后仍不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企业予以关停或转产,以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涉苯企业劳动者职业卫生服务(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OHS)享受情况,探讨OHS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辖区OHS发展提供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涉苯企业劳动者OHS调查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劳动者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6.3%;劳动者合同告知率为66.1%,随年龄、工龄增加而下降(P0.01);劳动者工伤保险缴纳率为81.3%,外地户籍工低于本地户籍工,并随文化程度、工龄降低而下降(P0.01);劳动者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率为87.5%,随文化程度增高而升高(P0.01);劳动者在岗定期职业卫生培训率为79.1%,随文化程度增高而升高,随工龄增加而下降(P0.0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率为28.5%。结论劳动者OHS享受情况整体水平不高,受年龄、工龄、文化程度影响;OHS过程中存在不公平性;应督促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提高劳动者OHS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密市制鞋行业苯及苯系物对作业工人的职业病危害情况,探讨其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按国家职业卫生规范与标准,调查分析制鞋业苯及苯系物职业病危害现状,并对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对车间空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进行监测。结果作业工人对职业卫生知识和职业卫生服务享受情况较低;对不同工龄组工人的舒张压、收缩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活力均值进行比较,仅有血小板计数和ALT活力2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不同工种组工人的舒张压、收缩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ALT活力均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苯及苯系物作业环境对工人的血小板计数和ALT活力有影响,并有随工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但均未超出正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识别、分析苯抽提生产装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防治措施对策。方法对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依据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进行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该装置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乙苯、正庚烷、戊烷、液化石油、溶剂汽油、抽余油、硫化氢和噪声。检测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均符合职业限值要求,作业点和样品数合格率为100%。噪声8 h等效声级符合职业卫生限值要求,合格率为100%。结论该装置采取的防毒、防噪等设施运行有效。应重点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卫生管理,确实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某外商独资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和防护措施,为用人单位预防控制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企业2005~201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调查,了解各年度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计算其合格率,并对调查期间检测的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合格率为91.43%,其中粉尘和毒物的合格率分别为98.18%和95.21%,物理因素的合格率为83.80%。化学有害因素的合格率(95.88%)高于物理因素合格率(8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砂轮磨尘、臭氧、苯、甲苯、三氯乙烯、丙酮、紫外辐射、噪声超标外,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限值要求。结论用人单位重视工艺技术的改进和防护措施的完善,职业卫生状况有了较明显的改善。但涂装车间的清洗岗位应进一步完善防护措施,使工人接触甲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达到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7.
箱包厂苯作业对接触工人职业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箱包厂苯对接触工人职业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苯浓度,对苯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进行体检,检查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t)、微核(MN)、肝功能和HBsAg。结果苯接触组工人具有一定的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外周血WBC、Hb、Pt下降人数分别占9、3%、11.3%和5.3%,苯接触组微核率2.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苯接触组肝功能异常和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从事苯作业的工人出现比较明显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并有外周血液系统的改变,需要高度重视苯对接触者的职业危害,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常州市新北区职业卫生现状,提出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对策。方法以调查表和信息系统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2011-2013年对全区不同行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结果全区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单位主要集中在机械和化工行业;大、中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较好,小型企业较差;物理因素点超标率为21.85%、生产性粉尘点超标率为20.81%、化学毒物点超标率为15.60%;职业病危害因素中铬及其无机化合物(75.00%)、二甲基甲酰酯(63.64%)、高温(54.55%)点超标率较高;2011-2013年检出疑似职业病186人,确诊病17人,以机械和化工行业职业病检出最多(70.59%),职业病类型以慢性职业中毒为主(47.06%)。结论新北区总体职业卫生状况仍存在较大问题,应加强重点行业的监管,加强职业病的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19.
薛冬梅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9,(11):1096-1098
[目的]了解某市企业使用苯系有机溶剂的职业病危害状况,为制订职业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对某市23家使用苯系有机溶剂的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生产环境空气中苯系物浓度检测,抽取部分女工进行职业健康状况调查。[结果]23家企业中,6家实施职业病危害评价;手工、半机械化操作的占12家;14家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卫生问题。作业环境中苯系有机溶剂超标率为32.61%,其中甲苯检测点的超标率45.28%。月经异常罹患率、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苯系有机溶剂作业女工462人分别为55.41%、2.83%,对照组女工458人分别为25.76%、0.00%(P〈0.01);接触组检出慢性苯中毒患者8例、观察对象21例。[结论]某市使用苯系有机溶剂的企业存在较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已经对作业女工的健康造成明显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本市部分区汽车加油站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的抽样调查,分析现阶段加油站行业职业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为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制定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制定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表与检测方案,对5个区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抽取50家汽车加油站,每个区县10家,采用问卷方式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调查,并对每个加油站的环境、作业岗位及油品原料的汽油和苯含量进行采样检测。结果当前汽车加油站开展的职业卫生工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个体采样苯浓度超标率5%,油品采样苯含量检出率高达69.7%,且存在超标样品。结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将汽车加油站纳入本市职业病防治监管的范畴,亟需制定“上海市汽车加油站职业卫生操作管理规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