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万全师承家学,遥承钱乙,荟萃众长,对我国儿科学术发展有重大的影晌,著述丰鸿,较全面地论述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五脏辨证及小儿常见疾病的辨治方法,对现代中医儿科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提出的小儿五脏有余不足论及体禀"少阳",对小儿急症的诊断方法,至今也指导着临床。直至现代这些诊断手段也富有实际意义,使临证时有章可寻,有法可依。万全用药讲究柔润,轻巧灵动,重视调理脾胃功能,这些对现代中医儿科学的治疗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中病即止、恢复脾胃功能、先证而治、加强剂型改革等,启发今人要使中医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林洁 《光明中医》2011,26(4):670-671
万全在《幼科发挥》中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病证诊法、五脏论治、调理脾胃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其精辟之论和独特经验,对后世很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万全     
万全万全,又名全仁,号密斋.祖籍豫章(今江西南昌),寄居罗田(今属湖北)大河岸。生于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年),卒于神宗万历七\年(1597年),享年97岁。万全出身于世医家庭,祖父万杏坡,父万筐,皆以医名,尤精干儿科,故当时有“万氏小儿科”之称...  相似文献   

4.
佘广慧  梁广和 《光明中医》2023,(21):4150-4153
李东垣作为中国传统医学补土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学术思想对当代中医临床有着深远的影响,此篇文章将梳理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辨内伤外感、脾胃生理功能、脾胃内伤理论、阴火论、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和胆气春升等经典理论。以期为临床诊治慢性病以及重症等属中医学“内伤病”范畴的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1984年~1987年,我们在业师、黄元御五代传人麻瑞亭中医主任医师的领导下,完成了卫生部下达给我院的校勘整理《黄元御医书十一种》这一中医古籍整理任务。在校勘过程中,我们对黄氏的生平事迹、医学造诣、医著版本源流等做了大量地调研和考证工作,对黄氏的学术思想做了较深入地探讨。为了对黄氏学术思想研究工作加砖添瓦,现将我们的探讨所得简述如下,恳盼同道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6.
7.
范崔生既善于继承中医药学的精华,更善于吸收和借鉴现代科学发展的先进思想和方法开发道地药材、发展中药炮制,在中药鉴定、中药炮制等领域形成了“以质为本,以炙为用”的学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余听鸿学术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听鸿(1847~1907年),名景和,江苏宜兴人。童穉失怙恃,随兄走孟河(武进县西北),不料兄亦夭折,孑然一身,入孟河天宝堂药店当学徒。时孟河名医费兰泉见其资质颖  相似文献   

9.
费绳甫(1851~1914)是孟河派传人中的中坚人物,以善治危大奇急诸证而名重一时。晚年著《临证便览》传世。本文对其学术思想及《临证便览》中的学术梗概作了归纳分析,可供研究孟河医派学术脉络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郑寿全(1824年~1904年?),字钦安,清邛州(今邛崃县固驿镇)人。早年学医于双流刘芷塘先生,业成悬壶于蓉城。郑氏之治歧黄,上穷《周易》以溯源而知玄幽格物奥理,中汲《内经》、《伤寒杂病论》而明阴阳开合虚实攻补之变化,下览诸子百家而兼采众家之长,成为清末与曹颖甫、恽铁樵等齐名的伤寒学家。郑氏治学谨严,医术精湛,善用经方,屡起沉疴,活人无数,时人称颂其为善用桂附的”火神”。郑氏著有三种医书刊行于世:一是《医理真传》论乾坤坎离,阴阳五行等中医基础理论。二是《伤寒恒  相似文献   

11.
张迪蛟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家学,韵熟经典,博采众长,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从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临床上主张知行合一,善用经方,灵活化裁,屡起沉疴,声名卓著。兹将其主要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凯钧,字南重,号退庵,浙江嘉善人,清代医学家,生卒年代失于详考。著有《友渔斋医话》八卷(包括《一览延龄》、《橘旁杂论》、《上池涓滴》、《肘后偶钞》、《证治指南》、《药笼小品》等六种),嘉庆17年(1812年)刻行,后被收入《中国医学大成》。是书以笔记形式记录了作者在辨证、治疗、辨药等多方面的心得,内容广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兹试对黄氏的主要学术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3.
吴亦鼎,字砚丞,安徽歙县人,约生活于十八世纪上半叶,编有《神灸经纶》一书,全书四卷,刊刻于1853年,卷一介绍灸法及经络,卷二介绍穴位,卷三、卷四介绍证治方法。本书专论灸法,详列蓄艾,用艾、灸忌以及十二经及奇经八脉的循行经路及俞穴定位、辨证选穴。每一经络均采用歌诀体裁,颇便记忆,并有附图,实用性很强。吴建纲在该书序中说:“以其书平淡无奇,不为金玉锦绣,而为布帛粟菽,通其意足以卫生,用其法足以济世。”作了恰如其当的评价。该书虽专一论灸,但吴氏却认为  相似文献   

14.
雷少逸,名丰,祖籍福建浦城,后迁居浙江三衢(今衢市),晚清名医。父逸仙诗文医术出众,少逸随父学医甚早,家学渊源,又喜博览医书,引伸触类,思路开阔,学术思想活跃,对时病研究尤深,躬身实践,将其所见所闻鉴古参今,写成《时病论》一书,此书详述时病的命名分类、鉴别辨析、治疗用药,见解独特,自成体系。现就其丰富的学术思想择要阐述如下。主张知时论证,按时分病雷氏对时病的辨认和治疗十分强调知时,认为“医者之难也,而其最难者莫甚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广征博引,源于《内经》、运功导引,预防养生、重视脉法,以脉取证、崇尚尊古,不拘泥古、注重情,善调气血、重视脾胃,培补后天六个方面总结沈金鳌学术思想,以希对临床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孙思邈,唐·京兆华原(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公元581~682年间,即生于北周,历于隋,死于唐。孙思邈主要著作有《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和《千金翼方》三十卷。我们研究孙氏的学术内容,现在也仅能从这两部书来着手. 《备急千金要方》分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七窍、诸风、  相似文献   

17.
王冰,号启玄子.《唐人物志》云:“冰仕唐为太仆令,年八十余以寿终.”王冰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写于大唐宝应元年(即公元762年),这时王冰研究注释《素问》已十二年,由此可以推算出,王冰约生活于公元八世纪初期至八世纪末期. 冰少年注重养生,酷嗜医学,笃好医方,崇拜秦越人、淳于意、张仲景、华佗等医学名家,把《内经》“式为龟镜”,结合个人临床经验,整理次注《素问》.他的主要贡献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医学从金元以后出现了各医学流派争鸣的局面,其中著名的有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等。各自著书立说,自成一家,对医学理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而推动了我国医学的发展。李东垣是此期一位有名的医学家,他创造性的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并给我们留下数十万字的作品,这些著作为祖国医学遗产增添了新的内容,是我们继承发掘祖国医学的重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9.
王玉霞 《河南中医》2006,26(2):21-22
陈宇清老先生原为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医师,是河南省著名的推拿医师,病逝于1962年9月1日。积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先后写成了四部书稿,《新推拿法》、《新推拿十八法详解》、《胃病推拿法》、《新推拿医案辑要》,分别于1955年至1962年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一面世即供不应求,特别是《新推拿法》和《新推拿十八法详解》几次再版。陈老先生师古而不泥古,强调创新,重视中西医结合,使得古老的推拿术发扬光大。1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师于古而强调创新陈老师博采众长,强调“把我先圣先贤遗留的按摩法,(歧伯著按摩十卷,老子按摩法,精景按摩经)发…  相似文献   

20.
李国臣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2):864-865
探讨刁本恕的学术思想,对其重视经典、衷中参西,三因治宜、平调阴阳,依法定方、全面灵活,重视草药、善用毒药,针灸并用、膏散同施等经验逐一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