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清总PSA(tPSA),游离PSA(fPSA)和游离PSA/总PSA比值(f/tPSA)水平变化,以评价其在前列腺癌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未行维持性血透治疗的CKD患者(组1),4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CKD患者(组2)透析前后,以及30例门诊体检的健康患者(组3)的血清tPSA、fPSA和f/tPSA值进行测定,比较各组变化.结果:同正常对照组比较,未透析组fPSA和f/tPSA差异有显著性(P<0.05);透析组在透析前后的fPSA和f/tPSA,同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透析组中,透析后的fPSA和f/tPSA同透析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PSA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脏疾病可引起fPSAh和f/tPSA值变化,fPSA和f/tPSA不能用于慢性肾脏疾病合并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f/tPSA比值和cPSA值在血清PSA水平中度升高时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中度升高时(4.0~10.0 ng/ml),游离PSA(PSSA)与总PSA(tPSA)比值(f/tPSA)和结合PSA(cPSA)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作用及区分PCa和前列腺增生(BPH)的能力.方法采用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方法,在28例PCa患者和33例BPH患者中,选择tPSA值在4.0~10.0 ng/ml范围的血清标本,分别检测、计算fPSA和cPSA,分析tPSA、f/tPSA、cPSA的临床意义.结果当血清tPSA在4.0~10.0 ng/ml时,f/tPSA比值在PCa和BPH两组患者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明显地提高了PCa诊断的特异性;而cPSA在PCa和BPH两组患者中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当血清tPSA在4.0~10.0 ng/ml时,在区分、诊断PCa和BPH上,f/tPSA比值明显优于tPSA,而cPSA并不优于tPSA.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测定34例前列腺癌患者、67例前列腺良性疾病患者和4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tPSA和fPSA浓度并计算fPSA/tPSA比值,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XSA)的浓度测定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检测血清中tPSA和fPSA能提高对前列腺癌检出的敏感性.是前列腺癌筛查的有效手段;同时在前列腺癌患者发病后的不同时期进行血清PSA含量测定,对疗效观察、判断预后、检测复发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TuM2-PK,tPSA,fPSA/tPSA和PSAD在PSA灰区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tPSA在4~10 ng/mL的前列腺癌(PCa)、良性前列腺癌增生(BPH)及前列腺炎老年患者共252例,测其血中TuM2-PK,tPSA和fPSA,计算fPSA/tPSA比值;经直肠B超测前列腺体积,计算tPSA与前列腺体积之比,得到PSAD。用SPSS19.0分析TuM2-PK,tPSA,fPSA/tPSA和PSAD在PSA灰区对PCa的诊断价值。结果:PCa组的TuM2-PK,fPSA/tPSA和PSAD较比前列腺炎老年组及BPH组均有显著变化(P<0.05);3组间的tPSA没有显著差异(P>0.05)。TuM2-PK AUC(0.948)>PSAD AUC(0.801)> fPSA/tPSA AUC (0.610)> tPSA AUC (0.499)。当TuM2-PK,tPSA,fPSA/tPSA和PSAD最佳临界值分别取24.30 U/mL、6.60 ng/mL、0.16和0.15 ng/mL/cm3时,诊断PC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9%和92.1%,72.2%和44.9%,80.5%和60.2%,83.3%和71.8%。结论:在PSA灰区,TuM2-PK、fPSA/tPSA、PSAD均能提高PC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TuM2-PK比fPSA/tPSA和PSAD对于PCa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前列腺疾病中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以及fPSA/tPSA比值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分析技术/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对40例健康男性、54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33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进行tPSA、fPSA及fPSA/tPSA比值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a组及BPH组患者血清tPSA、fPS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Ca组fPSA/tPSA比值明显低于BPH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tPSA、fPSA及fPSA/tPSA比值对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f/tPSA和PSAD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it PS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不同PSA水平的诊断意义,及f/t PSA和PSAD诊断前列腺癌(Pc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2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BPH组)和138例前列腺癌患者(Pca组)血清PSA检测结果.经直肠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计算f/t PSA、PSAD.结果 PSA<4ng/ml时,tPSA、fit PSA、PSAD在BPH组和Pc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SA为4-10ng/ml时,tPSA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itPSA、PSA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SA>10 ng/ml时,tPSA、fit PSA、PSAD在两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当fit比值和PSAD分别取值0.12和0.22时,其诊断Pc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3%和75.6%、83.3%和63.8%.结论 f/t比值和PSAD在辅助诊断前列腺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瑾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7):1057-1059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FPSA/TP-SA(F/T)比值作为诊断前列腺癌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25例经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PCA)患者、44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40例男性健康体检者血清TPSA、FPSA水平。采用瑞士罗氏公司cobas e41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并计算FPSA与TPSA比值。结果 PCA组TPSA、FPSA均高于BPH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HP组高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F/T比值明显低于BHP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HP组与正常对照组F/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血清TPSA处于4~10ng/ml诊断灰区内与FPSA、F/T值联合检测可提高PCA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两者比值(TPSA/FPSA)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良恶性疾病中的签别诊断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前列腺癌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男性(对照组)的外周血中TPSA、FPSA、FPSA/TPSA。并对3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在TPSA≥20ng/ml时和TPSA〈2ng/ml时,TPSA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2ng/ml〈TPSA〈20ng/ml的区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FPSA/TPSA的比值在此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P—SA、FPSA、FPSA/TPSA可提高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比值(fPSA/tPSA)及PSA密度(PSAD)在PSA灰区(4~10 ng/mL)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PSA位于灰区,病理检查证实为前列腺增生(BPH)或PCa的男性患者60例,收集tPSA、fPSA数据,计算PSAD、fPSA/tPSA、(胆碱+肌酸)/枸橼酸盐的数值,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S联合PSAD及fPSA/tPSA对PCa的诊断价值.结果 PCa组(n=24)和BPH组(n=36)的年龄和t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SA、fPSA/tPSA、前列腺体积、PSAD和MR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PSAD和fPSA/tPSA诊断PCa的效果相似(P>0.05);MRS与PSAD或fPSA/tPSA联合后对PCa诊断效能无明显增加(P>0.05);MRS、PSAD和fPSA/tPSA三者联合后,诊断效能显著增加(P<0.05).结论 MRS联合PSAD及fPSA/tPSA可提高灰区PCa诊断的准确性,对灰区PCa诊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中tPSA、fPSA、f/tPSA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tPSA、fPSA、f/tPSA在前列腺疾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98例经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4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和87例健康体检男性血清tPSA和fPSA水平,采用ABBOOT i2000型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计算fPSA与tPSA比值。结果前列腺增生组tPSA、fPSA、f/tPSA分别为(8.13±7.24)ng/ml,(1.77±1.74)ng/ml,(0.23±0.1)ng/ml,前两项高于健康对照组,后者低于健康对照组;前列腺癌患者tPSA、fPSA、f/tPSA分别为(94.23±161.4)ng/ml,(11.97±40.92)ng/ml,(0.12±0.07)ng/ml,前两项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前列腺增生组,后者低于健康对照组和前列腺增生组(P〈0.05)。ROC曲线下面积以f/tPSA最大,A=0.826。结论血清tPSA与fPSA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中呈升高趋势,计算f/tPSA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但与病理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肿瘤标记物fPSA、tPSA、PAP、fPSA/tPSA值联合99mTc-MDP骨扫描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5例初诊前列腺癌患者行99mTc-MDP骨扫描,检测fPSA、tPSA和PAP,并计算出fPSA/tPSA值。结果:在175例前列腺癌患者中,fPSA、tPSA、PAP均高于正常人,fPSA/tPSA值低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PSA、tPSA、PAP和fPSA/tPSA<0.20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57.71%、69.14%、38.29%和66.29%,fPSA、tPSA和fPSA/tPSA<0.20三项联合检测灵敏性可达87.50%。99mTc-MDP骨扫描阳性病例占36.57%(64/175),阴性病例占63.43%(111/175)。骨扫描阳性病例组的fPSA、tPSA和PAP均高于骨扫描阴性病例组(P<0.01)。当tPSA<10 ng.ml-1时,骨扫描阳性病例数占29.87%,当tPSA>50 ng.ml-1,骨扫描阳性病例数高达58.97%。结论:fPSA、tPSA、PAP和fPSA/tPSA<0.20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性。99mTc-MDP核素骨扫描可作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筛查手段;随着tPSA增高,前列腺癌骨扫描阳性率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3.
14.
《疑难病杂志》2017,(8)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患者经腹膜外入路行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机体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7年1月解放军第202医院泌尿外科治疗前列腺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腹膜外入路行改良单孔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腹腔入路改良单孔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2组患者术后均加强营养支持,常规抗感染,给予静脉补充血容量,保证尿管引流通畅。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7天检测IgG、IgA、IgM、C3、C4、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CD3~+、CD4~+、CD8~+水平;术后随访并记录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低于对照组(χ~2=1.742、3.989、5.190、2.939,P=0.042、0.000、0.000、0.002);术后第1天2组患者IgG、IgA、C3、C4、CD3~+、CD4~+、CD4~+/CD8~+水平均呈降低趋势,CD8~+上升,术后第7天,CD8~+均降低,而其余各指标均升高(P<0.01),而IgM无明显变化(P>0.05);其中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天、第7天tPSA、fPSA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随访1~6个月,观察组发生盆腔血肿、尿道狭窄、压力性尿失禁、尿潴留及单侧腹股沟疝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82、6.932、4.499、4.909、6.379,P=0.039、0.008、0.034、0.027、0.011)。结论经腹膜外入路行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有利保护患者免疫功能,并发症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DELFIA检测血清PSA、fPSA及fPSA/PSA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标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DELFIA)检测血清PSA、fPSA及fPSA/PSA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DELFI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34例)、前列腺炎组(46例)、前列腺增生症组(123例)及前列腺癌组(39例)血清PSA、fPSA含量及fPSA/PSA。结果:前列腺癌组PSA、fPSA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其他3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前列腺癌组fPSA/PSA明显降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DELFIA检测PSA、fPSA含量及fPSA/PSA是提高前列腺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更为有效的方法,尤其对前列腺癌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血清F/T PSA比值测定对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F-PSA、T-PSA及F/T PSA比值测定在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用Beckman/Coulter公司生产的DXI8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配套T-PSA、F-PSA试剂盒测定72例正常人、72例前列腺增生(BPH)和72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F-PSA、T-PSA及F/T PSA比值进行分析。结果BPH和PCA的T-PSA值在诊断灰区无显著性差异(P〉0.05),F/T PSA比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当F/T PSA比值〈0.16时,对PCA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2%和89.5%。结论F/T PSA比值的检测对血清T-PSA值在灰区范围内的患者对诊断PCA有良好的临床价值,是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可靠参数,能有效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PSAD)、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率 (f P-SA/ PSA)在前列腺癌 (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 35例 Pca和 56例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血清的 PSA、f PSA值 ,并计算 PSAD值。结果 Pca患者的 PSA、PSAD值高于 BPH,f PSA/ PSA比值低于 BPH患者 ,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P<0 .0 1 ) ;以 PSA>4ng/ ml,PSAD>0 .2。 f PSA/ PSA<0 .1 5为临界值 ,PSA诊断准确性低于 PSAD、f PSA/ PSA;在 4ng/ ml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RI、MRS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前列腺癌和3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MRI前列腺形态、信号改变及MRS测量枸橼酸盐(Citrate)、胆碱(Choline)、肌酸(Creatine)的峰值、(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CC/C]的比值.结果 MRS测得PCa癌区和BPH中央带的CC/C平均值分别为(2.24±0.96)和(0.67±0.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9,P<0.001).28例前列腺癌患者MRI确诊为前列腺癌21例,准确率75%;MRI联合MRS确诊为前列腺癌26例,准确率为92.9%.32例BPH患者MRI影像诊断确诊为前列腺增生23例,不除外前列腺癌9例,准确率为71.9%.MRS波谱分析结合MRI影像诊断确诊为前列腺增生29例,不除外前列腺癌3例,准确率为90.6%.结论 MRI能很好地显示BPH和PCa的形态和信号特点,MRS能提供前列腺良、恶性组织的代谢信息,两者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PCa和BPH的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