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呼吸道硬结病(scleroma of respiratory tract)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炎症,进展缓慢,常侵及呼吸道,以鼻腔最为常见,亦称鼻硬结病(rhinoscleroma)。  相似文献   

2.
鼻硬结病是鼻与呼吸道的一种慢性传染性肉芽肿性疾病。Toppozoda等(1983)总结欧洲、亚洲、非洲及中美洲的25个国家,都有地方性的鼻硬结病发病区。从查到的国外文献资料来看,全世界的病例已达万例以上,实际发病数还要多。中国的鼻硬结病截止到1983年,全部病例已近2000例。目前,鼻硬结病的临床诊断、组织病理学及细菌学这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临床诊断方面是鼻硬结病的早期萎缩期与臭鼻症的鉴别诊断问题。临床医生在非流行病区发现早期萎缩期的鼻硬结病例,往往不容易识别。在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3.
呼吸道硬结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呼吸道硬结病(respiratory sclerorna)是由鼻硬结杆菌(klebsiella rhinoscleromatis)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常先发于鼻前庭与皮肤交界部位,可向下、向后侵至鼻咽、口咽、喉咽、喉及气管等处,导致相应部位的结构和功能损害,因为约98%的患者鼻部受累,又称鼻硬结病(rhinoscleroma)。笔者从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因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呼吸道硬结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硬结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特殊性感染肉芽肿,常先发于鼻部,亦可发展至上呼吸道各处,但咽鼓管受侵者,文献报道并不多见。对20例鼻硬给病人;男12,女8;年龄18~43岁;其中萎缩期6例,肉芽肿及硬结期各7例,通过硬管鼻咽镜检查,必要时并作活检及声导抗测听检查。结果有14例咽鼓管正常,有6例病变累及咽效管咽四周围,计:浅表炎症1例(鼓定功能曲线正常),粘膜萎缩被结厚病2例(鼓室功能曲线B、C型各1例),肉芽肿2例(鼓室功能曲线B型)。粘膜癫痕增厚1例(鼓室功能曲线C型)。病变病期以鼻硬结的肉芽肿期为常见(4/7)。咽鼓管受侵…  相似文献   

5.
呼吸道硬结病属慢性传染性肉芽肿性炎症,多发于鼻腔,可累及咽喉、气管、鼻窦等部位.现对近年来国内外对本病研究的文献进行复习,讨论了呼吸道硬结病的病因及发病因素,研究鼻窦、咽鼓管、下呼吸道和淋巴结侵犯及呼吸道硬结病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影象学和内窥镜技术在诊断本病中的意义.抗感染药物、放射疗法和手术治疗在治疗本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硬结病是1870年vonHebra在鼻腔内发现并加以描述命名为鼻硬结病。后来又有许多学者相继发现其他部位的硬结病,例如喉、气管和支气管。下面对20名未治疗的鼻硬结病病人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和分析,这些病人境检查前均经过门诊检查、胸部及颈部X线检查,所有病人均有确切的鼻硬结病病史,年龄大多数在20~40岁,男女分别为12例和8例,其中6例为萎缩期,7例为肉芽肿期,另外7例为纤维化或狭窄期。结果发现8例(40%)病人病变侵及声门下结构,病理改变有肉芽肿或肿物(3例)、愈合疤痕增厚或狭窄(2例)、萎缩(2例)、浅表溃疡(1例),与其他…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呼吸道硬结病1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手术治疗呼吸道硬结病的疗效,对经手术治疗的19例呼吸道硬给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提示,对病变严重,且增殖致鼻腔、咽部阻塞或病变侵及鼻窦的肉芽肿期患者,手术与抗生素配合使用有助于提高疗效;对伴Ⅱ度以上喉阻塞者应行气管切开术;对后遗鼻腔、咽、喉及气管瘢痕性狭窄或闭锁的患者需手术成形。并就手术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吸道硬结病致瘢痕性喉狭窄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导致瘢痕性喉狭窄的呼吸道硬结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对4例单纯喉瘢痕性喉狭窄者,行喉裂开成形术,术后随访7-14年,无复发;喉及颈段气管瘢痕性狭窄2例,行喉气管成形腔内扩张术和舌骨肌瓣成形术各1例,术后分别随访6年和8年,均无复发;1例声门下狭窄患者术后声门下腔宽敞,但术后3个月复查时,肉芽肿病变增生致声门下闭锁,手术失败。结论:瘢痕性喉狭窄应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术中须避免过多的粘膜损伤,以防再度狭窄;对严重的喉气管狭窄者应用粘膜瓣、骨肌瓣等组织充分增加狭窄部的管壁以解除狭窄。  相似文献   

9.
鼻硬结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常发生于鼻部,可逐渐向后、向下蔓延至鼻咽、口咽、喉咽、喉、气管等处,又称呼吸道硬结病。本病较少见,发病隐匿,病程长,临床症状表现不一,极易漏诊和误诊。现将我院1982~2006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5例鼻硬结病患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15例患者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9~56岁,平均36岁。病程2个月~3年。主要症状:鼻塞14例,涕多5例,鼻出血2例,鼻干燥1例,鼻臭1例,头痛2例,视力下降1例。经前鼻镜、鼻内镜或电子鼻咽镜检查:中、下鼻道菜花状或息肉状新生物10例,下鼻甲表面结节状肿物6例,鼻道脓性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鼻硬结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感染性肉芽肿疾病,通过回顾性观察鼻硬结病的临床病理学和组织学特点,初步探讨鼻硬结病的发病、发展及转归。方法 以43例鼻硬结病患者的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用HE及组织化学Warthin-Starry(W-S)染色,其中13例组织分别用CD43(T淋巴细胞)、CD20(B淋巴细胞)、CD68(巨噬细胞)、溶菌酶抗体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 全部标本均检测到鼻硬结杆菌,W-S染色和电镜观察均在Mikulicz细胞内检测出大量鼻硬结杆菌。全部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13例辅助手术治疗,3例辅助放疗。随访1~26年,11例复发,31例一次治愈,1例未控。结论 临床和组织学特征分析有助于鼻硬结病早期诊断。宿主细胞免疫功能障碍是潜在致病机制。以抗生素为主包括放疗和手术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清除鼻硬结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1.
对80例鼻硬结病人用内窥镜检查上颌窦、咽鼓管咽口和下呼吸道,旨在确定这些部位的继发性硬结病的发病率。当临床检查及放射学诊断怀疑上颌窦、咽鼓管咽口或下呼吸道可能伴发硬结病变时,用Storz内窥镜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检查及活检,结果证实18例(22.5%)鼻窦有病变;22例(27.5%)咽鼓管咽口周围有病变;21例(26%)喉部有病变;16例(20%)气管有病变;6例(7.3%)支气管有病变。显示鼻硬结病人在鼻窦、咽鼓管、喉、气管等部位的发病率相当高;内窥镜检查在诊断罕见部  相似文献   

12.
硬结症是一种慢性、特殊性,肉芽肿性炎症,易侵犯呼吸道粘膜,多累及喉声门下区,形成慢性瘢痕性狭窄。如果病变向下蔓延,将引起气管狭窄。呼吸道狭窄一旦发生,只能用手术方法修复。作者们统计了埃及Kasr El-Aini医院耳鼻喉科1977~1978两年内2,410例门诊病人中,发现51例硬结症患者,发病率为2.1%,女多于男,为3:1。有家族史者3人。累及喉部者22例,占硬结症患者之43%,其中20例发生声门下狭窄患者年龄从10~48岁,女15,男5,均在1~4年前作过气管切开。这些患者经局部检查,确保无活动性炎症;全身检查,证明适合手术;再经喉部放射线检查(包括断层片,喉部造影片)以了解瘢痕形成的范围后,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步骤:氟烷全麻。行颈部正中纵切口,暴露喉和气管上部。去除瘢痕组织者14例,创面  相似文献   

13.
综合治疗多部位硬结病1例陈合新,黄钻宏,赵珍芬,江肃萍患者女性,35岁,以鼻渐进性阻塞伴咽喉干痛6年,双侧耳鸣2年,于1995年6月收住院,入院前两年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鼻硬结病”,间断采用链霉素治疗1年余,总量达90g。近两年鼻腔完全阻塞,咽喉干痛...  相似文献   

14.
硬结病有多种不平常的表现,Handousa与Elwi(1958)报告5例似鼻内肿瘤而无任何硬结病征象,Badrawy(1966)见7例骨受累,Yassin等(1971)报告6例局限性鼻硬结病,Malik等(1974)见1例仅为中鼻甲肥大。喉硬结病少见,Shaw与Martin(1961)只找到5例。本文报告1例仅发于喉而无鼻病变的孤立性喉硬结病,作者认为是文献中前所未见的。患者女性41岁,声嘶2个月,6天来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并见两声带广泛水肿,即在局麻下行紧急气管切开术。鼻、鼻咽或口咽及全身均无特殊发现,经青霉素注射、防腐剂漱口及内服多种维生素治疗无效。5天后行直接喉镜见两声带与声门下区水肿,声门  相似文献   

15.
鼻硬结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硬结病(rhinosclerom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常先发生在鼻部,可逐渐向后、向下蔓延至鼻咽、口咽、喉咽、喉、气管等处,又称为呼吸道硬结病。本病为克雷伯鼻硬结杆菌(Frisch杆菌)感染,其形态为形短、有荚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轻度的传染性,其传染方式有待研究。可能  相似文献   

16.
鼻硬结病为一种少见的慢性肉芽肿性传染性疾病,一般先发于鼻腔,易侵及上颌窦和筛窦,可蔓延至上呼吸道各部。病变侵及眼眶者文献也曾有报道,但并不常见。我院于2004年3月诊治一例鼻硬结病引起双眼固定性内斜视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硬结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5月~2002年12月收治的43例经病理证实的喉硬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43例中声嘶43例次、呼吸困难19例次。喉部病变以萎缩期为主2例,肉芽肿期为主35例,瘢痕期为主6例。主要病变局限于声门区13例,局限于声门下区1例;累及声门上区和声门区18例,累及声门区和声门下区8例,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均受累3例。采用抗生素治疗24例,手术治疗7例,放射治疗2例。采用抗生素治疗24例中,18例治愈,另2例复发后再进行抗生素治疗治愈;24例中4例伴2度或3度喉阻塞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1例伴2度喉阻塞的肉芽肿期患者采用手术和抗生素结合的方法治愈。6例伴喉狭窄的瘢痕期患者通过手术成形治愈。1例采用放射治疗后4年复发,1例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放射治疗与抗生素结合的方法治愈。结论硬结病可侵犯喉部导致发声困难和喉阻塞,抗生素治疗对多数喉硬结病患者有效,治疗后有必要进行长期随访。对喉硬结病导致瘢痕性喉狭窄的患者需手术成形。  相似文献   

18.
鼻硬结症,是一种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从曼部开始,最后扩展到鼻咽、口咽、喉和气管、支气管。过去认为扩展到上颌窦很少见,文献中仅有散在病例报道。该作者对20例鼻硬结症病人进行上颌窦镜检查,发现确60物的硬结症累及同侧上颌窦。未经治疗的20例硬结症病人,男12例,女8例,年龄20一40岁,在充分临床检查之后,进行曼窦摄片,所有病人均有累及上颌窦的体征。检查用4.smmStorz套针和针管,4mm70”HoPkins固体杆望远镜,在局麻下通过尖牙窝径路。4例活检3例阳性。12例镜检有上颌窦损害,在上颌窦内看到各种类型的硬给病病变:浅表…  相似文献   

19.
鼻硬结病(rhinoscleroma)是由鼻硬结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目前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治疗时间较长,患者症状缓解较慢,且长期用药易产生不良反应。我们自2002年1月-2006年6月采取鼻内镜下手术联合环丙沙星治疗肉芽肿期鼻硬结病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硬结病可发生在呼吸道任何一个部位,在临床上少见,喉硬结病者极为罕见。现将我科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30岁,农民.在院号28615。因几个月前开始声音嘶哑.干咳.以后逐渐加重,喉部刺痒,痛感,咳嗽频繁,吞咽无困难。于1993年8月18日收入我科。入院检查:坤志清醒.急性面容,面色微红,呼吸稍急促,心率88次分,律齐,无杂音,两肺呼吸音粗糙。专科检查:鼻、咽部检查未见异常,间接喉镜检查见会田软骨活动自如,约状软骨无异常,左侧室带中部呈半球形突起,完全覆盖在声带中部,表面光滑,粘膜暗红色,干燥.吉带稍下塌。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