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胸腹创伤急诊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急诊手术的262例胸腹创伤患者,并对其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对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行胸腹创伤急诊手术后,发现切口感染率为6.1%,病原菌检出率为93.75%,且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手术时间大于4小时发生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手术时间小于4小时(P0.05),切口长度大于12cm发生感染概率明显高于切口长度小于12cm(P0.05),胸腹联合损伤发生感染概率明显高于胸或腹损伤(P0.05),开放型损伤发生感染概率明显高于闭合型损伤(P0.05),围手术期未使用抗菌药物发生感染概率明显高于使用抗菌药物(P0.05)。结论胸腹创伤急诊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且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胸腹创伤急诊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有关,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骨科手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切口感染的创面修复处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3年2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4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方法收集术后 感染情况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480例骨科手术 患者中有23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5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 间、有无基础疾病、围术期用药、手术部位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口类型(OR=1.462)、年龄(OR=1.526)、手术时间(OR=1.812)、基础疾 病(OR=2.340)、围术期用药(OR=1.402)是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导致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手术切口类型、年龄、手术时间、基础疾病和围术期 用药。对此,应重点关于以上危险因素人群,并予以针对性干预,以期减少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和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结直肠癌术后感染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203例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03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者30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778%。经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切口感染与患者手术部位、切口类型、急诊手术、麻醉评分分级、手术风险分级、住院时间和合并糖尿病有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口类型、住院时间和合并糖尿病为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手术切口类型、住院时间和合并糖尿病为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风险因素的评估和干预,使患者更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供有效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2年12月间手术117例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接受预防切口感染的特殊围手术期处理分为特殊处理组与常规处理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其他临床指标;再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分析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与常规处理组比较,特殊处理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14.6% vs. 36.8%),引流管拔除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切口感染与年龄、合并糖尿病、术前胆管炎、既往胆道手术史、胆汁培养阳性、术中采取预防措施、手术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既往胆道手术史和延迟拔除引流管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术中采取预防措施是保护性因素(均P<0.05)。 结论:合并糖尿病、既往胆道手术史和术后延迟拔除引流管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且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分析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干预措施。回顾分析2013—2015年普通外科手术362例,将其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1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普通外科同期进行手术未发生切口感染的46例设为对照组,对发生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重指数(BMI)≥24、手术时间≥2 h、夏季手术、手术切口长度≥10 cm、存在基础疾病、急诊手术、全麻、营养不良、住院时间≥10 d患者的感染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BMI≥24、手术时间≥2 h和手术切口长度≥10 cm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临床上应给予必要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感染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治疗的2 591例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 265例,女1 326例;年龄25~82(51.5±15.6)岁。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18)和未感染组(n=2 573),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有无糖尿病、身体质量指数、术前1个月内是否进行局部封闭、手术时间、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有内固定置入等,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 591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18例,感染率为0.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手术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内固定置入是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男性(OR=14.227)、年龄≥65岁(OR=34.313)、手术时间≥2h(OR=15.616)、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引起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50例行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Pearson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引起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感染患者69例,非感染患者81例;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平均年龄、BMI、多人病房、糖尿病构成、夏季手术构成、预防应用抗生素、心理准备充分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手术时间(SE=4.019,χ2=10.997,P=0.0065,OR=3.767)、BMI(SE=2.942,χ2=7.455,P=0.014,OR=3.200)、心理准备不充分(SE=2.796,χ2=9.352,P=0.016,OR=2.779)及年龄大(SE=3.565,χ2=7.901,P=0.014,OR=2.533)。结论:手术时间、心理准备不充分、BMI及年龄大均为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应制定相应的措施,以降低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总结防治措施。方法 2013-01—2014-12经腹部切口行妇产科手术800例,将发生切口感染的16例患者做为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感染的782例患者做为对照组,分析影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偏高、血红蛋白偏低、手术时间延长、围术期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等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术前完善准备工作,缩短手术时间,不断加强手术操作及用药规范等措施,提高医生及患者感染防控意识,重视围术期健康教育,是有效预防和降低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结直肠癌手术围手术期中应用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至2010年在我院收治的251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31例,采用术后联合使用抗生素方法;B组120例,采用术前30min内及术后单一使用抗生素方法。观察两组术后发热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有无、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水平、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等情况。结果术前使用抗生素及单一用药较术后联合用药者术后发热时间短,切口感染几率低(P<0.01),与术前白细胞(P=0.42)、术后白细胞(P=0.426)、术前中性粒细胞(P=0.53)、术后中性粒细胞(P=0.915)、术后首次排气(P=0.882)、术后首次排便(P=0.463)病理因素均无关,吻合口漏(P>0.05)、吻合口出血(P>0.05)、肠梗阻(P>0.05)、盆腹腔感染(P>0.05)等各类并发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使用抗生素及单一用药较联合用药经济,安全且减少了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间与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术后手术切口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科专业组收治880例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抗生素使用时间将患者分为≥24 h组(n=401)和24 h组(n=479),比较2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在有切口感染的患者中,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4),出血量更多(P=0.03),抗生素使用时间更长(P=0.04)。在结肠癌手术中,有、无切口感染的患者其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直肠癌手术中,有、无切口感染的患者其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时间越长或术中出血越多的患者术后越易发生切口感染,而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并不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腹急诊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避免感染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诊断为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112例,分析病原菌分布、药敏试验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12例胸腹部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培养阳性93例,共分离病原菌208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81株,革兰氏阴性菌114株,其他菌属13株。革兰氏阳性菌主要为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阳性菌对头孢他啶最为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阿卡米星最为敏感。通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年龄、手术时间、是否合并休克是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切口长度、是否感染性疾病、发病时间、性别和损伤部位不是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科胸腹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多样,临床应重视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情况做出判断,减少在临床实践中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细菌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持续时间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7年6月腹腔镜阑尾切除患者836例。根据术后抗生素不同应用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186例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少于2天,B组404例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治疗2~4天,C组246例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治疗4天以上。比较3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抗生素使用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术后切口达到甲级愈合患者分别为77.96%、76.24%和80.89%,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2.69%、1.98%和2.44%,3组之间切口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抗生素使用相关性腹泻随抗生素使用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患者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持续时间对切口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但使用时间延长增加患者抗生素使用相关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2):1123-1126
[目的]分析改良"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探究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6月在本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跟骨骨折患者,SandersⅡ型51例,SandersⅢ型3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术中观察组予以改良"L"型切口;对照组予以常规"L"型切口。使用足踝临床后足评分系统(AOFAS)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评分。进一步分析观察组的手术时机、牵开方式、手术时间、引流、植骨、吸烟和抗生素使用等7个切口并发症可能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随访2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足踝功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皮肤坏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并发症单因素分析与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引流、牵开方式和吸烟5个因素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机早于伤后7 d、手术时间1.5 h、术后不引流、静态牵开方式以及吸烟。[结论]改良"L"型切口下复位固定跟骨骨折,术后足踝功能恢复较好,皮肤坏死发生率低,为进一步避免发生切口并发症,应推迟手术至伤后7 d、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需引流、注意牵开皮瓣的方式和时间、禁止吸烟等。  相似文献   

14.
王如来  熊敏  周升 《骨科》2020,11(1):13-18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发生急性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脊柱外科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33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主要诊断包括腰椎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折、肿瘤等。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手术部位感染将病人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选择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手术节段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时间、尿路感染和脑脊液漏等可能影响术后急性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先后应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急性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9例术后发生了急性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5.76%(19/3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的年龄、BMI、糖尿病、骨质疏松、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脑脊液漏、尿路感染以及切口长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1.429,95%CI(1.059,1.929),P=0.020]、合并糖尿病[OR=9.568,95%CI(2.183,41.935),P=0.003]、手术时间[OR=8.868,95%CI(1.992,39.482),P=0.004]、切口长度[OR=7.257,95%CI(2.937,16.719),P<0.001]为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急性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了降低腰椎术后急性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围术期应合理评估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预防或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手术部位感染(SSI)率及发生SSI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行LC患者1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3例)术前使用抗生素并且使用时间不超过24 h;对照组(92例)术前、术中、术后均不使用抗生素。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结果:5例中转开腹(观察组3例,对照组2例)不再纳入研究的范围,其余均顺利完成LC手术。两组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照组发生感染3例(3.33%),分别为手术切口感染2例,腹腔感染1例,观察组发生感染2例(2.22%),均为手术切口感染;对照组发生全身感染1例(1.11%),观察组无全身感染发生。两组SSI与全身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ACC的LC手术中,术前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没有增加患者术后的感染率;术后出现感染的原因可能与患者年龄体质、胆囊坏疽破裂或取出困难、术前过度使用抗生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后正中切口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住院并接受后正中切口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5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任意一种术后切口并发症的76例患者纳入有切口并发症组,其余444例患者纳入无切口并发症组。分析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腰椎手术史、主要诊断、术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计数、白蛋白、甘油三酯、手术方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开始时间段、减压节段数、融合节段数、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失血量、围术期输血等因素对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本研究520例患者共出现术后切口并发症76例,发生率为14.62%,包括切口渗出30例,脂肪液化8例,浅表感染29例,深部感染8例,切口裂开1例。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白蛋白、身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是后正中切口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比值比(OR)分别为2.944、2.584、1.905、1.010。结论后正中切口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对其进行早期识别、早期干预,以期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将择期行LC的1 009例患者分为3组:A组,手术前后均不使用抗生素;B组,手术当天使用1次抗生素;C组,术后连续3d使用抗生素。结果:LC术后切口、腹部、肺部感染发生率,A、B、C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中切口、腹腔污染及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择期LC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不能进一步降低术后切口、腹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但可减少切口和腹腔的污染,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8-01诊治的385例胫骨平台骨折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2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为5.7%,其中5例(1.3%)深部感染,17例(4.4%)浅部感染。感染发生于术后4~31 d,平均10.6 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放性骨折、吸烟史、术前住院时间>14 d、术前白蛋白含量<35 g/L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围手术期各种因素导致的术前住院时间延长可增加术后切口感染风险,吸烟及营养状态较差会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化脓穿孔性阑尾炎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1例患者中35例(21.7%)发生了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肥胖(体质指数>30 kg/m2)、手术时间超过1 h、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术后首次切口换药时间>3 d者切口感染发生率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手术时间超过1 h及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急性化脓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诊治、降低手术时间、术前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切口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874例普外科剖腹急诊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切口裂开发生率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对普外科剖腹急诊手术的874例患者进行观察,记录其相关临床资料并观察是否发生切口裂开,并对单因素χ2检验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874例患者中发生切口裂开27例(3.09%);对患者进行各危险因素分层后发现,不同性别、缝合方式、创口长度、住院时间患者切口裂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腹内压升高、切口感染、对合缝合不当、缝线断裂或线结松脱、切口类型、BMI、是否有基础疾病及不同手术季节患者切口裂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切口感染和腹内压升高留在模型中,其OR值分别为1.543、6.544,95%CI[1.124,1.945]、[5.476,8.012],是切口裂开的独立危险因素。普外科急诊手术时,应注意控制切口感染,警惕腹内压升高,减少切口裂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