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目的 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比较定量血流分数(QFR)与静息全周期比值(RFR)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同时接受FFR和RFR检测的142例患者142支血管病变,分析RFR、QFR与FFR的线性相关性和诊断一致率,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根据性别及靶血管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142例患者年龄66(58,71)岁,87例(61.3%)为男性,110支(77.5%)靶病变位于左前降支,RFR与FFR相关性r=0.814(95%CI 0.748~0.864,P<0.0001)、QFR与FFR相关性r=0.617(95%CI0.503~0.709,P<0.0001),均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FR对应FFR≤0.80的AUC0.786(95%CI0.715~0.857),而QFR对应FFR≤0.80的AUC 0.707(95%CI0.633~0.782),两者之间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在不同性别及靶病变的亚组分析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冠脉)内心电图对分叉病变中分支心肌缺血的判断价值。方法:对65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Cross-over治疗策略。主支支架植入前后,进行冠脉造影和分支血管冠脉内心电图检查,并对分支血管进行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测。结果:主支支架植入后,分支血管明显狭窄,狭窄率达(65.1±21.4)%,较主支支架植入前(30.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内心电图ST段变化≥0.1mV的20例患者中,17例FFR≤0.80;冠脉内心电图ST段变化<0.1mV的45例患者中,4例FFR≤0.80。以FFR≤0.80作为判断分支狭窄病变引起心肌缺血的标准,冠脉内心电图变化对分支心肌缺血预测的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93%;阳性预测值为85%,阴性预测值为91%。结论:冠脉内心电图能有效判断分支狭窄病变是否引起心肌缺血,具有即刻、便捷、不增加患者费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探讨基于国产软件DEEPVESSEL-FFR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即深脉分数),对冠状动脉(冠脉)临界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侵入性FFR检查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7例(25支血管,血管直径均超过2.0 mm),入选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为50%~80%。采用DEEPVESSEL-FFR软件计算CT-FFR值,当CT-FFR≤0.8时认为狭窄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计算并分析DEEPVESSEL-FFR在患者及血管水平诊断冠脉临界狭窄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共纳入17例患者,25支病变血管。以FFR为金标准,DEEPVESSEL-FFR在患者水平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0%、88.9%、87.5%、88.9%、87.5%。在血管水平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81.8%、85.7%、81.8%、85...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瞬时无波形比值(iFR)与血流储备分数(FFR)的相关性及影响诊断一致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5月至2019年4月接受iFR和FFR检测的冠心病患者,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影响其诊断一致性的因素。结果收集60例患者80支冠状动脉的109组FFR和iFR数据,FFR和iFR中位数分别为0.80(0.74,0.85)和0.90(0.87,0.94),二者呈线性相关(r=0.780,P<0.001)。iFR预测FFR≤0.80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0,最佳临界值为iFR≤0.90,诊断一致率为77.1%。iFR“灰区”为0.88~0.94,可使44.0%的功能学评价免予使用腺苷。体重指数是二者诊断不一致的独立影响因素,与iFR≤0.89且FFR≤0.80组相比,iFR>0.89且FFR≤0.80组的参考血管直径[(3.06±0.75)mm比(2.54±0.67)mm]、最小管腔直径[1.84(1.42,2.21)mm比1.35(1.17,1.52)mm]和最小管腔面积[2.65(1.58,3.83)mm2比1.42(1.08,1.83)mm2]均较大(均P<0.05)。结论iFR与FF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病变局部解剖特点可能对二者的诊断一致性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自主研发的基于CT血管造影(CTA)的血流储备分数(FFR_(CT))软件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7月至2018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冠状动脉CTA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的患者。使用FFR_(CT)软件计算出FFR_(CT)值,以有创的FFR值为金标准,分别从患者水平和血管水平计算出FFR_(CT)对心肌缺血诊断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在患者水平和血管水平统计FFR_(C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在血管水平,采用Pearson’s相关分析绘制FFR_(CT)值与FFR值的相关散点图,并绘制Bland-Altman图检验FFR_(CT)与FFR值的一致性。结果纳入患者71例,共计80支血管。患者水平FFR_(CT)的准确性为81.7%,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91.7%,阳性预测值为89.3%,阴性预测值为76.7%;血管水平FFR_(CT)的准确性为81.3%,敏感度为67.6%,特异度为93.0%,阳性预测值为89.3%,阴性预测值为76.9%。在患者水平,FFR_(CT)用于诊断心肌缺血的ROC AUC为0.852(95%CI 0.758~0.946,P0.001),最佳诊断界值为0.805;在血管水平,FFR_(CT)用于诊断心肌缺血的ROC AUC为0.848(95%CI 0.758~0.938,P0.001),最佳诊断界值为0.805。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在血管水平,FFR_(CT)值与FFR值呈正相关(r=0.542,95%CI 0.366~0.681,P0.001)。FFR_(CT)值与FFR值的BlandAltman图显示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以FFR值为金标准,应用国产FFR_(CT)软件诊断心肌缺血有较高的准确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腔内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短期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患者68例,根据冠状动脉腔心电图(IC-ECG)显示ST段发生有意义改变与否分为A组(有变化)和B组(无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标志物水平、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的差异性。结果 共选入病例68例,通过FFR测量系统测定,FFR≤0.80组39例,FFR>0.80组29例;ST段表现为有意义变化有47例,无意义变化有21例;以FFR≤0.8为冠脉狭窄阳性病变参考标准,IC-ECG预测FFR异常的敏感性为89.74%,特异性为58.62%,阳性预测值为74.47%,阴性预测值为80.95%;A组血清中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I)水平和FFR值均高于B组(P<0.05);随访30天,A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高于B组(P<0.05)。结论 IC-ECG显示ST段发生有意义变化患者血清标志物水平与FFR值明显高于无变化患者,且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显著,IC-ECG对于患者短期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减影技术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诊断钙化病变所致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狭窄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确诊或拟诊冠心病患者22例,42处病变纳入分析。准备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提供减影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CCTA图像重建算法采用混合迭代重建。存在钙化所致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提供FFR检查,FFR值≤0.80定义为血流动力学显著狭窄。以FFR为金标准,计算CCTA、减影CCTA、CT-FFR和减影CT-FFR诊断钙化斑块所致血流动力学狭窄效能。结果 以病变为单位分析显示,4种图像中减影CT-FFR的诊断效能最高,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62.1%、54.2%、100.0%和73.8%,ROC曲线下面积为0.83。以患者为单位分析显示,4种图像中减影CT-FFR的诊断效能最高,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33.3%、55.6%、100.0%和63.6%,ROC曲线下面积为0.77。结论 减影CT-F...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预测320排动态容积CT(320CT)结合ECT评价FFR0.75的准确性。方法连续入选临床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UA)且冠脉320CT提示前降支(LAD)单支病变的老年患者72例,行ECT静息和运动负荷试验检查,二者结合与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比较,评价其预测FFR0.75的价值。结果 320CT示LAD狭窄超过50%联合ECT预测FFR0.75的敏感度为98%,特异度为86%,阳性预测值为94%,阴性预测值为95%;以320CT示LAD狭窄超过75%联合ECT预测FFR0.75的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85%,阳性预测值为96%,阴性预测值为85%。结论当病变局限在LAD时,联合ECT和320排CT对预测LAD病变的功能学有较大价值,以320CT示狭窄超过50%为阳性标准时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冠脉内压力导丝测定静息Pd/Pa值可以预测血流储备分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冠脉狭窄远端压力与主动脉根部或冠脉口部压力的比值(Pd/Pa)与血流储备分数(FFR)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84例患者中接受冠脉内压力导丝评估的103处病变的数据。多体位选择性冠脉造影,QCA评价病变直径狭窄程度。结果静息Pd/Pa值与FFR具有线性相关性(r=0.78;P〈0.0001),以FFR值≤0.75来定义为缺血临界值时,当静息Pd/Pa≤0.86时,其预测缺血的阳性预测值可达95%,而当Pd/Pa值≥0.93时,其预测缺血阴性的预测值也达95%。结论静息Pd/Pa值与FFR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静息Pd/Pa值预测FFR缺血界值具有较高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这提示在压力-病变功能评估中部分患者能够避免使用腺苷等微循环扩张剂,达到减少药物相关反应和手术过程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功能性心肌血流指数(MBFI)评价缺血性冠心病(ICAD)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疑似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同期接受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及导管法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共81例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38例,年龄(59.27±9.09)岁;计算MBFI;以FFR≤0.80为金标准,分别以四格表诊断试验确定MBFI与ICA的最佳切点值来判断ICAD;评价MBFI、ICA的ROC曲线特征及诊断准确度。结果:81例患者,CCTA扫描平均剂量为(3.06±1.22)mSv。MBFI、ICA最佳切点值分别为0.074、70%,25例患者FFR≤0.80。MBFI、ICA两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699(Z=2.024,P=0.0429),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0%、80.35%、66.67%、93.75%和76.00%、51.79%、41.30%、82.86%,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2.72%、59.26%(χ2=10.753,P<0.01)。33例患者(40.74%,33/81)ICA狭窄程度为65%或70%,其中27例患者(81.82%,27/33)心肌不缺血,运用MBFI值大于0.074可明确23例患者心肌并不缺血(69.70%,23/33)。结论:MBFI属于功能性指标,可用于排查缺血性冠心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TA)评价血流储备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10至2015-10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患者43例,男29例(67.4%),平均年龄(60.2±10.1)岁。入选患者均在冠脉造影术前1周内行CTA检查,两项检查的间隔时间均为(5.4±1.6)d。选择冠脉临界病变(狭窄50%~70%)为靶血管,经导管压力导丝测定血流储备分数(FFR),记录相关影像数据,计算CTA测定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结果:入选43例患者中共计48段冠脉为靶血管,以FFR为金标准,FFRCT诊断准确性83.3%,敏感性75.0%,特异性89.3%,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83.3%;与FFR呈显著相关(r=0.704,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95%一致界限为(-0.12~0.16),95.8%(46/48)点落在一致性界限内,4.2%(2/48)点在95%一致性界限外,两者具有良好一致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871(95%可信区间:0.770~0.973)。结论:CTA能够准确评价血流储备,有望成为指导冠脉临界病变治疗策略选择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冠状动脉狭窄50%~70%)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为FFR-CT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67例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均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根据FFR值评估心肌缺血情况。根据冠状动脉CTA影像数据算出FFR-CT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FFR值和FFR-CT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评估FFR-CT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心肌缺血诊断的效能。结果 67例患者中FFR值≤0.8的有35例,FFR-CT值≤0.8的有26例。FFR值与FFR-CT值呈正相关(r=0.666 8,P<0.01)。共评估血管83支,FFR-CT用于心肌缺血诊断的ROC下面积为0.938(95%CI 0.890~0.985,P<0.01),诊断界值为0.8时,其对心肌缺血诊断的灵敏度87.5%、特异度95.24%、阳性预测值85.29%、阴性预测值79.63%。结论 FFR-CT值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冠状动脉(冠脉)功能学评估指导下的经皮冠脉介入术(PCI)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纳入多项指南。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作为评估冠脉病变生理学意义的金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新型无创的冠脉生理学功能性评估方法——定量血流分数(QFR)的出现和应用弥补了FFR的一些不足。该文主要介绍QFR的测定原理、相关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 flow reserve,FFR)与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心电图、运动试验、心肌核素显象的关联性以及FFR是否与伴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相关。方法:65例患者入选本研究,CAG目测其直径狭窄率范围并取其平均值。分别做连续型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和离散型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以FFR0.75为界限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选择CAG测量的每个指标的截断点,评价CAG测量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65例血管病变的平均直径狭窄率36.60(29.20,50.00)%,FFR平均水平0.85(0.75,0.88)。FFR与CAG直径狭窄率呈负相关(r=-0.692,P0.01)。以FFR0.75为界限值,得出CAG直径狭窄率≥47.6%,面积狭窄率≥72.5%为截断点,最终得出:灵敏度=0.867,特异度=0.88,阳性预测值=68.4%,阴性预测值=95.7%。以FFR0.75为界限值,将变量FFR分为FFR≥0.75和FFR0.75组,两组在伴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与心电图、运动试验、核素心肌显像方面无显著差异性。结论:①以FFR0.75为参考值,在CAG示血管直径狭窄率≥47.6%,面积狭窄率≥72.5%时,可引起冠脉较严重的功能狭窄;②FFR值反映血管功能狭窄,与是否伴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无关;③以FFR为标准,心电图、运动实验、核素心肌显像诊断冠心病准确性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二维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测量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临界病变各项指标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的相关性。以FFR为金标准,从QCA分析测量ISR临界病变各指标中筛选理想的评价心肌缺血的影像学参数。方法共纳入21例患者26处ISR临界病变。所有病变均行QCA及FFR测量,依FFR值分成两组,FFR≥0.8组(病变n=16)与FFR<0.80组(病变n=10),采用相关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QCA测量参数与FFR相关性。结果两组病变在直径狭窄百分比[RS%,(52.00±12.00)%vs(60.00±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LA、MLD及DS%与FFR呈不同程度相关性(均P<0.05),以DS%与FFR的相关性最强。以FFR≥0.80为界限值,绘制关于DS%的ROC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AUC)为0.70(P<0.01)。DS%<57.00%为截断点,预测FFR≥0.80灵敏度为70.00%,特异性为62.50%,阴性预测值为76.92%。结论在冠状动脉ISR临界病变中,MLA、MLD及DS%与FFR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DS%可较准确预测冠状动脉ISR临界病变的血流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冠脉血流储备功能测定和平板运动试验用于评估冠脉狭窄病变功能学影响严重性的价值。方法选择性入选2011年3月-2012年3月5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冠脉造影和冠脉血流储备分数(Coronary Fractional Flow Reserve简称FFR)测定。根据FFR值分为2组:A组24例FFR<0.75和B组28例FFR≥0.75,收集两组资料,随访约12个月。结果 A组24例运动平板试验均为阳性,予以植入支架治疗。在支架植入术后15分钟重复测定FFR值均高于0.75;并在介入术后第5天,A组患者重复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均恢复正常。B组有25例患者运动平板试验阴性,有3例患者运动试验阳性,FFR方法可产生假阴性。所有B组患者均未进行PCI干预,而以最佳的药物治疗。28例患者临床平均随访12个月,无缺血性冠脉事件及紧急血运重建事件发生。FFR对冠脉狭窄病变功能学诊断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89.3%;其准确性为94.2%。结论 FFR是一个评估冠脉狭窄病变功能严重性值得信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标准,比较定量血流分数(QFR)和瞬时无波形比值(iFR)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准确性,并分析QFR与iFR的相关性及诊断一致率。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5月至2020年6月因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接受FFR和iFR检测的62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和CAG病变解剖学资料、靶血管iFR和FFR值,并测量同一靶血管的QFR值。以FFR≤0.80为判断心肌缺血的临界值,比较QFR和iFR与FFR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准确性,并分析QFR与iFR的相关性及诊断一致率。结果62例患者中,有53例(85.5%)靶血管为左前降支,基线直径狭窄率为48.0%(41.1%,55.7%)。iFR、QFR与FFR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773(95%CI 0.649~0.857)、r=0.626(95%CI 0.445~0.757),均P<0.001]。QFR、iFR预测FFR≤0.80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59(95%CI 0.748~0.935)比0.875(95%CI 0.766~0.945),P=0.801];二者与FFR诊断一致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2%比79.0%,P=0.615)。QFR与iFR的相关性较弱(r=0.396,95%CI 0.162~0.587,P=0.0015)。QFR对应iFR≤0.89的AUC为0.663(95%CI 0.524~0.801,P=0.028)。QFR、iFR联合诊断策略可以与FFR达到88.7%的诊断一致率,同时减少58.1%的压力导丝使用。结论iFR与QFR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具有相似的诊断准确率,但二者相关性较弱。二者联合诊断策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清Galectin-3与血流储备分数(FFR)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1-08-2014-12行FFR检测的单支病变稳定性冠心病274例,分为FFR0.80组和FFR≤0.80组,ELISA检测患者血清Galectin-3表达水平。结果:FFR≤0.80组平均年龄58.9±8.3岁,男性比例、高血压患病率高于FFR0.80组,入院前口服ACEI/ARB比例低于FFR0.80组;FFR≤0.80组Galectin-3表达高于FFR0.80组;Galectin-3独立于性别、吸烟、入院前口服阿司匹林和尿酸,是稳定性冠心病患者FFR≤0.80的独立预测因子(比值比:3.961,95%的置信区间为1.769~8.870,P=0.001)。线性回归分析FFR值与Galectin-3独立相关。结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Galectin-3与FFR明显相关,是反映冠状动脉狭窄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国产自主研发的基于冠状动脉CT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入选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心绞痛住院患者。基于冠状动脉CT图像,利用CT-FFR软件来建模计算CT-FFR值。以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导管测定的FFR值为诊断金标准,计算CT-FFR的诊断效能,包括敏感度、特异度、预测值、曲线下面积(AUC)等。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并且针对临界病变人群和钙化病变人群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入选患者77例。CT-FFR的诊断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94.7%,阳性预测值为98.1%,阴性预测值为78.2%,准确性为92.2%。CT-FFR用于诊断心肌缺血的AUC为0.96(95%CI 0.91~0.99,P=0.024),最佳诊断界值为0.79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T-FFR和FFR的相关性良好(r=0.767,P<0.001),Bland-Altman图显示CT-FFR与FFR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临界病变和钙化病变亚组分析中,CT-FFR也有着类似的诊断效能。结论CT-FFR对心肌缺血疾病的诊断效能接近导管测定的FFR,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无创检测心肌缺血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值位于灰色区域(0.75≤FFR≤0.80)的75岁及以上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或冠脉介入治疗(PCI)对症状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入选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FFR检查的75岁以上冠心病(至少1支主要冠脉狭窄50%~90%)患者96例,且行FFR检查结果为0.75≤FFR≤0.80,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接受优化药物治疗(保守组35例)和PCI治疗(PCI组61例),随访记录其术后1年心绞痛改善程度(西雅图心绞痛评分量表)和复合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保守组和PCI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并存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I组患者既往心肌梗死史、基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保守组患者(均P<0.05)。随访1年结果显示,保守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评分(77.6±19.5)分与PCI组(83.1±22.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1.4%(4/35)比9.8%(6/61),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I组患者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1.6%(1例)低于保守组5.8%(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5岁以上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FFR测值位于0.75~0.8的灰区,优化药物治疗对于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效果和PCI相似,且1年复合终点事件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