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2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并确立其预测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及电话进行随访,将PCI术后2年内发生MACE者作为观察组(45例),未发生MACE者作为对照组(95例),并对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心肌梗死(心梗)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预测其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患者入院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脂蛋白a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形成和吸烟史在MACE组所占比例明显升高,MACE组较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普遍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年龄(OR=1.069,95%CI:1.012~1.13,P<0.01)、糖尿病(OR=4.224,95%CI:1.323~13.48...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心衰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1年内再住院进行治疗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治疗的129例老年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1年内有无再次住院分为未再住院组(n=72)和再住院组(n=57)。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值,筛选出心衰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结果,构建综合的诺莫图风险预测模型,计算不同单一模型及综合模型的诊断效能,通过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进行风险因素评估。结果 根据单因素、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筛选显示,BMI(OR=1.419, 95%CI:1.165~1.729,P=0.001)、出院后服药依从性(OR=4.604, 95%CI:1.165~19.484,P=0.038)、高血压(OR=3.380, 95%CI:1.230~9.290,P=0.018)和NT-proBNP(OR=2.956, 95%CI:1.781~5.085,P<0.001)为心衰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1年内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NT-proBNP和BMI...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诺莫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1日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确诊ACS并接受PCI的患者551例,根据1年内随访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176例和非MACE组375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构建诺莫图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MACE组Gensini评分、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明显高于非MACE组,预后营养指数明显低于非MACE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期吸烟(OR=2.222,95%CI:1.361~3.628,P=0.010)、高脂血症(OR=1.881,95%CI:1.145~3.089,P=0.013)、预后营养指数(OR=4.645,95%CI:2.788~7.739,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OR=5.177,95%CI:3.160~8...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复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PTE患者185例。根据患者出院后12个月是否复发VTE分为复发组(n=63)和非复发组(n=122)。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PTE患者复发VTE的影响因素。结果 复发组男性占比及年龄≥60岁、肥胖、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接受溶栓治疗、出院前D-二聚体升高、出院前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升高者占比高于非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542,95%CI(1.239,1.919)]、年龄≥60岁[OR=1.691,95%CI(1.336,2.140)]、肥胖[OR=1.482,95%CI(1.195,1.838)]、合并高血压[OR=1.862,95%CI(1.352,2.564)]、合并糖尿病[OR=1.592,95%CI(1.219,2.079)]、接受溶栓治疗[OR=1.711,95%CI(...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ACS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74例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374例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MACE 86例,发生率22.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2.6岁、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8mmol/L、CysC1.53mg/L是ACS患者PCI术后1年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50~4.723,P0.05或0.01),围术期强化他汀治疗和围术期应用替罗非班是其保护性因素(OR=0.672、0.596,P均=0.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MACE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术前CysC水平升高与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密切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因STEAMI住院符合急诊PCI治疗的患者88例,根据是否发生无复流分为正常血流组(n=73)和无复流组(n=15)。采用逐步筛选法选取自变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STEA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 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率为17.0%。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患者间入院收缩压、合并2型糖尿病比例、肌钙蛋白T峰值、发病-再灌注时间、球囊扩张次数和靶血管置入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收缩压100 mmHg(OR=1.019,95%CI:1.006~1.032)、合并2型糖尿病(OR=3.016,95%CI:1.984~3.245)、肌钙蛋白T峰值(OR=1.664,95%CI:1.242~1.845)、发病-再灌注时间(OR=2.988,95%CI:1.545~3.345)、球囊扩张次数(OR=1.864,95%CI:1.545~3.345),是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与入院SBP100 mmHg、合并糖尿病、球囊扩张次数及发病-再灌注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调查心房颤动(房颤,AF)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患者抗栓治疗现状,分析抗栓治疗不足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231例,根据冠心病类型分为2组:房颤合并稳定性冠心病(SCAD)组(n=173)、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n=58);根据出血风险分为高风险组(n=139)及低风险组(n=92)。应用χ2检验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及抗栓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入院期间规范抗栓和导致出院抗栓不足的因素。结果本研究中住院期间患者规范抗栓104例(45.0%),出院规范抗栓仅66例(28.6%);房颤合并ACS组住院规范抗栓率明显高于合并SCAD组(74.1%vs. 35.3%,P0.01);高出血风险患者住院规范抗栓率明显低于低出血风险组(32.6%vs. 53.2%,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卒中[OR=2.427,95%CI:1.16~5.077]、合并ACS[OR=8.111,95%CI:3.862~17.033]、HAS-BLED评分[OR=0.424,95%CI:0.284~0.634]是入院规范抗栓治疗的影响因素(P0.05)。阵发性房颤[OR=3.536,95%CI:1.803~6.935]、合并ACS[OR=3.647,95%CI:1.514~8.783]、非心内科患者[OR=3.62,95%CI:1.685~7.777]是出院抗栓不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临床实践中,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规范较指南有很大差距,出血风险高低、合并冠心病类型、合并卒中、房颤类型、入院科室是影响抗栓治疗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血管内超声钙化特征联合血清miRNA-1、miRNA-208b水平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冠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5-07-2018-03于我院行PCI术的NSTE-ACS患者4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观察斑块钙化特征,并于术后1个月测定血清miRNA-1与miRNA-208b水平。术后随访1年,按照PCI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冠脉再狭窄分为对照组(432例)和狭窄组(38例)。收集对照组和狭窄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实验检查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各因素预测价值。结果:共有38例(8.1%)发生术后再狭窄。对照组和狭窄组性别、平均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BMI、血管狭窄数目、支架长度、支架数量、支架直径等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狭窄组钙化病变比例、钙化长度、钙化弧度、钙化斑块类型、钙化特征评分及术后1个月miRNA-1、miRNA-208b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钙化特征评分(OR=3.827,95%CI:1.775~8.251)、术后1个月miRNA-1(OR=1.605,95%CI:1.070~2.408)、miRNA-208b(OR=1.719,95%CI:1.058~2.796)、病变长度(OR=3.550,95%CI:1.666~7.565)、钙化病变(OR=1.876,95%CI:1.058~3.325)、钙化长度(OR=1.697,95%CI:1.236~2.332)、钙化弧度(OR=2.815,95%CI:1.290~6.142)、浅表型钙化(OR=3.323,95%CI:1.661~6.651)均为PCI术预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均P0.05)。钙化特征评分以5.4为截断值时,诊断再狭窄的灵敏度为78.9%,特异度为75.5%,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0.756~0.866);miRNA-1以0.32为截断值时,灵敏度为73.7%,特异度为78.9%,曲线下面积为0.785(95%CI:0.725~0.844);miRNA-208b以0.75为截断值时,诊断灵敏度为68.4%,特异度为80.4%,曲线下面积为0.715(95%CI:0.642~0.789);三者联合诊断再狭窄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72.0%,曲线下面积为0.872(95%CI:0.835~0.909,P=0.000)。结论:冠脉血管钙化以及术后早期血清miRNA-1、miR-208b水平与术后再狭窄密切相关,均为PCI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术后再狭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6个月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 39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按照随访6个月内的住院次数分为病例组(住院≥2次)和对照组(住院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再住院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男性比例、吸烟史、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糖尿病、肌钙蛋白Ⅰ水平、心电图ST段改变、心功能、病变血管、Gensini评分、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均有明显差异(均为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 50,95%CI:1. 08~2. 08)、年龄> 65岁(OR=1. 48,95%CI:1. 08~2. 03)、白细胞计数>10×109/L(OR=3. 03,95%CI:1. 55~5. 91)、多支血管病变(OR=2. 83,95%CI:1. 88~4. 26)、糖尿病(OR=1. 73,95%CI:1. 21~2. 47)、心电图ST段改变(OR=3. 91,95%CI:2. 86~5. 34)和右冠状动脉病变(OR=2. 07,95%CI:1. 41~3. 02)是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和年龄分层后发现,不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的再住院危险因素不同。结论年龄和性别是影响再住院的危险因素,需结合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对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再住院的危险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137例ACS患者,根据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再发组(n=29)和对照组(n=108)。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S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29例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其中心绞痛11例,心肌梗死8例,心律失常6例,心力衰竭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是否独居、心力衰竭、首次手术、体质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辅助用药、心功能分级、吸烟、饮酒、冠脉病变支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辅助用药、心功能分级、吸烟、饮酒、冠脉病变支数均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CS患者PCI后发生心血管事件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78例, 男101例, 女177例, 年龄60~99岁, 平均(78.9±8.7)岁;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急性脑卒中, 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急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并分析预后。结果术后1年内共28例(10.1%)发生脑卒中, 术后3个月是脑卒中发生高峰, 脑卒中组患者年龄大, 伤前合并高血压、心律失常、脑卒中病史、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比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龄(OR=1.078, 95%CI=1.007~1.153, P=0.030)、男性(OR=2.643, 95%CI=1.060~6.742, P=0.037)、既往脑卒中病史(OR=12.202, 95%CI=4.662~31.940, P<0.001)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组患者术后1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均P&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CI治疗的ACS病人95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依据其是否发生慢血流事件分为慢血流组(n=32)和血流正常组(n=63)。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尿素氮(BUN)、肌酐(SCr)和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的年龄、糖尿病史、高血脂、吸烟史及D-dime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3.618,95%CI:1.337~7.522)、糖尿病史(OR=4.781,95%CI:1.405~7.724)、高血脂(OR=5.026,95%CI:1.520~9.875)、吸烟史(OR=5.155,95%CI:1.596~10.337)和D-dimer(OR=5.547,95%CI:1.662~11.347)与PCI术后慢血流事件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年龄、糖尿病史、高血脂、吸烟史和D-dimer是PCI术后慢血流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背景:结直肠息肉为常见下消化道疾病,研究其危险因素对于临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构建结直肠息肉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254例于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上海华东医院特需内科病房住院体检者纳入研究,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归入结直肠息肉组和非结直肠息肉组。收集结直肠息肉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胆囊息肉/结石、脂肪肝等信息,经LASSO回归筛选后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以ROC曲线、C指数、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价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254例研究对象中结直肠息肉组116例,非结直肠息肉组138例。经统计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发现性别(OR=2.11, 95%CI:1.06~4.27)、年龄(OR=2.76, 95%CI:1.17~6.73)、高血压(OR=3.23, 95%CI:1.52~7.12)、糖尿病(OR=4.37, 95%CI:1.52~14.64)、高脂血症(OR=3.20, 95%CI:1.74~5.95)和脂肪肝(OR=2.21, 95%CI...  相似文献   

14.
李军 《心脏杂志》2015,27(6):683-686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145例STEMI患者按入院时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正常组(n=95)与心功能异常组(n=50),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STEMI患者入院时心功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经单因素分析,心功能正常组与心功能异常组在年龄、糖尿病、入院心率、舒张压、β-受体阻滞剂及IL-6水平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将上述经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赋值并带入至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之中,最终确定影响STEMI患者入院时心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P<0.05,OR=1.83,95%CI为1.36-2.21)、糖尿病(P<0.05,OR=2.24,95%CI为1.83-3.11)、入院心率(P<0.05,OR=2.37,95%CI为1.40-4.16)、舒张压(P<0.05,OR=2.59,95%CI为2.21-3.39)及IL-6水平(P<0.05,OR=3.02,95%CI为2.87-4.16)。结论 年龄、糖尿病、入院心率、舒张压及IL-6水平为影响STEMI患者入院时心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度住院治疗的3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5周岁,110例)和老年组(≥65周岁,264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资料和随访1年的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老年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比例、血压和心率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5),成功再灌注患者比例和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1年随访期间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影响AMI患者病死率(OR=2.241, 95%CI=0.978-3.216, P=0.018)和出院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OR=1.210, 95%CI=1.144-1.278, P=0.027)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年龄越高的AMI患者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再发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水平预测糖尿病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12例糖尿病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48例和存活组6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清sFlt-1水平,并检测血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统计比较2组呼吸机和抗生素治疗时长、C -反应蛋白 (CRP)水平 、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和血清B型尿钠肽 (BNP) 水平,比较2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系统评估(APACHEⅡ) 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入院后血清sFlt-1水平与入院时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sFlt-1水平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清sFlt-1水平、年龄≥60岁、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真菌感染和肺部感染占比、两个以上脏器衰竭比例、呼吸机使用时长以及CRP、BNP、PT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均<0.05),死亡组和存活组感染发生地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生存情况(存活=0,死亡=1)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950,95%CI:1.138~3.343)、肺部感染(OR=1.844,95%CI: 1.053~3.230)、糖化血红蛋白(OR=2.358,95%CI: 1.368~4.067)、血清sFlt-1水平(OR=2.519,95%CI: 1.119~5.671)、CRP(OR=2.259,95%CI: 1.250~4.083)、使用呼吸机时长(OR=2.782,95%CI: 1.138~6.79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后第1天的血清sFlt-1水平与入院时CRP呈明显正相关(r=0.64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Flt-1截断值为465.48ng/L时,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836(95%CI: 0.829~0.906),灵敏度为81.25%,特异性为78.13%,约登指数为0.594。结论:糖尿病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sFlt-1水平明显升高,血清sFlt-1水平是影响糖尿病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并建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heart valve replacement,HVR)后患者预后风险模型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外科2015年2月到2021年2月收治的26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取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重症HVR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建立相应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与验证。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805,95%CI:1.865~12.381)、术前心功能分级(OR=4.632,95%CI:1.887~11.373)、主动脉阻断时间(OR=1.920,95%CI:1.323~2.787)、体外循环时间(OR=1.822,95%CI:1.105~3.004)、抗凝不当(OR=3.373,95%CI:1.623~8.607)为患者术后发生死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基于该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评估。结果显示,本研究中建模集和验证集的C-index指数分别为0.957(95%CI:0.8...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发生危险因素,建立预测CI-AKI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4例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CI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随机分配(2:1比例)至训练集(n=809)和验证集(n=405)。通过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定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建立发生CI-AKI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采用C-指数、Calibration校正曲线评价列线图的预测性能。结果 年龄>75岁、左室射血分数(LVEF)、糖尿病、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淋巴细胞计数为发生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的C指数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为0.835(95%CI:0.800~0.871)、0.767(95%CI:0.711~0.824),Calibration校正曲线拟合度良好。结论 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可较直观、个体化地识别术前高危患者,对NSTE-ACS患者PCI术后CI-AKI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入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胸痛、胸闷急诊入院的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后1个月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134例)与死亡组(20例),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急诊入院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较存活组大[(76.0±11.3)岁vs(62.5±10.3)岁,P0.01],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例较存活组明显增加(35.0%vs 18.7%,P0.05);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存活组[(5.0±5.3)d vs(12.3±6.0)d,P0.01];胸痛就诊时间显著长于存活组[(12.3±6.0)d vs(5.0±5.3)d,P0.05]。死亡组患者舒张压水平较存活组显著下降(P0.05),心率较存活组增快(P0.01),脑钠肽(BNP)水平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最高值均较存活组增高(P0.01或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95%CI, 1.134:1.061~1.212,P0.001)、院前心脏骤停(OR:95%CI, 8.946:1.607~49.815,P=0.012)、舒张压(OR:95%CI, 0.965:0.938~0.994,P=0.016)、心率(OR:95%CI, 1.049:1.020~1.079,P=0.001)、胸痛就诊时间(OR:95%CI, 1.023:1.002~1.045,P=0.032)是影响急诊入院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较大、院前心脏骤停、胸痛就诊时间较长、舒张压低、心率快是影响急诊入院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并发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入院的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肺结核将患者分为病例组(COPD并发肺结核患者)和对照组(COPD患者),通过1:1倾向得分匹配法纳入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0例,2组进行组间比较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OPD患者并发肺结核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于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年龄≥70岁(OR=1.518,95%CI:1.230~2.262)、吸烟(OR=1.863,95%CI:1.461~2.741)、长期使用激素(>3个月)(OR=4.314,95%CI:3.377~17.808)、COPD病程较长(≥10年)(OR=3.031,95%CI:2.932~8.268)是 COPD 患者并发肺结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以上4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COPD患者并发肺结核的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内部验证与外部验证显示,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95%CI:0.699~0.894,P=0.000)与0.810(95%CI:0.673~0.913,P=0.000),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分别为χ2=5.127(P=0.551)与χ2=5.489(P=0.530),表明该模型的性能较好,预测风险与实际风险无显著差异。结论?年龄≥70岁、吸烟、长期使用激素(>3个月)、COPD病程≥10年是 COPD 患者并发肺结核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COPD并发肺结核的识别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