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影像特征与多参数测量在鉴别结直肠癌(CRC)肿瘤沉积(TD)与转移性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CR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CT检查发现且病理证实的TD病灶63枚(45例)为A组、转移性淋巴结61枚(42例)为B组,由2名影像医师独立阅片,阅片结果采用Kappa系数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形态、边缘、密度、分叶征、毛刺征、坏死液化等特征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长径、短径、最大径、长-短径比、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CT值、静脉期强化CT值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上述CT征象与参数值诊断TD的效能。结果A组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分叶征、毛刺征检出率(73.02%、60.32%、57.14%、54.84%)高于B组(29.51%、31.15%、21.31%、18.03%)(χ2=23.491,P<0.001;χ2=10.617,P<0.001;χ2=16.648,P<0.001;χ2=17.310,P<0.001;);A组结节长径(1.33±0.38 cm)、短径(1.21±0.31 cm)、最大径(1.29±0.41cm)均大于B组(0.98±0.35 cm、0.77±0.33 cm、0.95±0.38 cm)(t=5.330,P<0.001;t=7.655,P<0.001;t=4.785,P=<0.001);A组长-短径比(1.09±0.05)小于B组(1.28±0.18)(t=8.064,P=<0.001);A组平扫CT值(28.84±5.03)、动脉期强化CT值(32.85±6.93)与静脉期强化CT值(51.36±8.94)均大于B组(16.82±4.68、19.19±5.38、39.74±7.75)(t=13.766,P=<0.001;t=12.233,P=<0.001;t=8.388,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形态不规则(AUC=0.718)、边缘模糊(AUC=0.646)、分叶征(AUC=0.679)、毛刺征(AUC=0.680)是鉴别TD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重要因素(P<0.001,P=0.005,P=0.001,P=0.001);CT多参数均是鉴别TD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重要因素,其中长-短径比(AUC=0.793)以及平扫CT值(AUC=0.823)、动脉期强化CT值(AUC=0.890)、静脉期强化CT值(AUC=0.855)诊断TD的效能较佳(均P<0.001)。结论TD的CT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分叶征、毛刺征;MSCT各项参数中长-短径比以及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强化CT值对TD具有较佳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16层螺旋CT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结直肠癌患者螺旋CT检查、手术及病理学资料.结果:16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100%,重建三维图像后发现45个病灶.螺旋CT检查可清晰地显示肿瘤及其向肠腔内突人生长情况、肠壁厚度、肠壁周围组织受侵程度以及有无远处转移.结论 16层螺旋CT扫描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在肠梗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5月本院接收的肠梗阻患者8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应用CT进行检查诊断,对比CT与术后结果,分析CT诊断价值。结果机械性肠梗阻诊断符合率平均在70.0%,其中肠腔阻塞71.4%(20/28),肠壁受压72.0%(18/25),肠腔病变71.4%(15/21),动力性肠梗阻中腹膜后血肿33.3%(1/3),腹膜炎和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均为100.0%(4/4)。结论多排螺旋CT在肠梗阻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好,可显著提高准确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对转移性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转移性肺肿瘤患者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比较常规剂量和低剂量螺旋CT对转移性肺肿瘤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68例转移性肺肿瘤患者,经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共发现840个结节,其中,782个肯定是转移结节,检出率为93.10%;经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共发现826个结节,其中,755个肯定是转移结节,检出率为91.4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对直径≤5mm、6~10mm及>10mm的转移结节的检出率分别为89.90%、92.26%和100.0%;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对直径≤5mm、6~10mm及>10mm的转移结节的检出率分别为86.53%、91.01%和100.0%;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可以代替常规剂量作为筛查肺转移瘤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26例采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甲状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病理类型对甲状腺结节数目、强化形式、钙化、钙化形态和包膜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甲状腺腺瘤26例中单发23例(88.46%),两枚结节状改变3例(11.54%);强化方式:均匀强化8例(30.76%),不均质云雾状强化15例(57.69%),环形强化3例(11.53%);其中结节内伴有钙化3例(11.53%),有明确假包膜17例(65.38%)18枚,假包膜周围伴有更低密度环14例(53.84%).结论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能提供甲状腺腺瘤定性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肠梗阻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肠梗阻患者的CT检查结果,并与临床结果对照。结果多排螺旋CT对肠梗阻的病因诊断率为94%(45/48),其中对肿瘤引起的肠梗阻诊断率高达98%。结论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多排螺旋CT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结节多排螺旋CT(MSCT)影像征像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检查,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结节病例48例,对照分析病灶MSCT征象。结果周围型肺癌26例,其中腺癌21例,鳞癌4例,类癌1例;炎性结节22例,其中炎症或局灶性机化性肺炎16例,结核4例,隐球菌感染2例。周围型肺癌MSCT征象,分叶征、空泡征、密度不均匀、细支气管充气征、细小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和棘状突起出现率均高于炎性结节,其中分叶征、空泡征出现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球菌感染2例均出现晕征。结论分叶征、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棘状突起和胸膜凹陷征可一定程度上提示周围型肺癌,晕征对隐球菌感染有重要意义,正确认识这些征象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支气管结核与中央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7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分析两组患者CT表现的差异。结果支气管结核多累及多支支气管,中央型肺癌多累及单支支气管。中央型肺癌患者多伴有纵隔、肺门旁淋巴结肿大(非钙化),在结核组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较少。支气管管组胸膜增厚27例中有5例,肺癌组34例无一例出现胸膜增厚。结论支气管结核与中央型肺癌的鉴别诊断需要详细分析CT影像表现再结合病史、检查痰菌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来综合判断,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对98例肝癌患者进行常规的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后,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血管重建。分析腹腔干动脉开口位置和方向;肝癌肿块供血血管来源,设定介入治疗计划。结果MSCTA可以清晰显示全部病例的腹腔干动脉开口位置和方向;显示大部分(78例)肿瘤供血血管。根据多排螺旋CT(MSCT)提供的腹部血管及肿瘤供血血管信息,指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下进行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所有病例均能准确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论MSCTA能够容易地确定介入治疗相关血管开口位置,很好显示肝癌供血血管,以此为向导,有助于提高介入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前行MSCTA对指导TACE治疗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尘肺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6例确诊尘肺的CT表现特征,观察尘肺结节的大小、分布特点及并发症的显示情况。结果本组126例中,对尘肺小结节的早期融合改变敏感,轴位扫描结合冠状/矢状图像重建后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尘肺的细小病灶的检出率,且多层螺旋CT的薄层扫描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有利于将圆形小阴影与血管影区别,提高尘肺的早期鉴别诊断水平。结论鉴于CT及HRCT在尘肺诊断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以及在鉴别诊断中的重要价值,且对于判断尘肺的病变程度、范围及并发症的检出具有明显优势,使得尘肺的诊断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成像技术对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淋巴瘤患者及30例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双源CT动脉期及静脉期能量资料,比较两者的CT值、碘覆盖值(CToA)、标准化平均碘浓度(NIC)、碘浓度差(IC)、碘浓度均一化比值(HRIC)及单能谱图像上淋巴结CT值差别。组间行双样本t检验分析,以P<0.05为结果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果淋巴瘤组淋巴结的平扫CT值、动静脉CT值分别与平扫CT值差值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瘤组淋巴结,3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组动脉期及静脉期的CToA、IC、HRIC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瘤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NIC无显著差异(P>0.05)。淋巴瘤组淋巴结在单能量图像上CT值较转移性淋巴瘤组高,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能谱成像可提高淋巴瘤及转移性淋巴瘤的检出及诊断准确率,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胃肠道肿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林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319-1320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72-4(CA72-4)、糖链抗原242(CA242)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厢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A)系统检测CEA、CAl9-9和CA72-4,应用ELISA检测CA242。对30例健康成人和60例不同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进行测定。结果胃癌和大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和CA242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癌组CEA、CA19—9和CA242浓度显著高于胃癌(P〈0.05),而CA72.4浓度显著低于胃癌(P〈0.05)。肿瘤标志物对乳头状腺癌和粘液腺癌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管状腺癌的检出率(P〈0.05)。四种肿瘤标志物组合检测后,对胃癌的敏感性较单项显著提高(P〈0.05);对太肠癌敏感性较单项CA19-9和CA72—4显著提高(P〈0.05)。结论四种肿瘤标志物对于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不同肿瘤标志物组合后可以提高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胡征宇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7):2624-2626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4例诊断为周围型肺癌的患者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采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以计算肿瘤边缘增强密度;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查血清癌胚抗原(CEA)、糖蛋白125(CA125)、细胞角质素19(CY211)以及糖蛋白199(CA199)水平.观察并分析血清标记物、肿瘤边缘增强密度以及两者联合检查对周围型肺癌患者1、2、3年肿瘤转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清CY211水平与周围型肺癌患者1、2、3年肿瘤转移率显著相关(r=0.763,P<0.05);随着肿瘤边缘增强密度的增加,周围型肺癌患者1、2、3年肿瘤转移率显著升高.血清CY211水平与肿瘤边缘增强密度联合检查可显著提高周围型肺癌患者1、2、3年肿瘤转移的检出率.结论 CT平扫及增强扫描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CY211有助于提高周围型肺癌肿瘤转移的检出率,对于周围型肺癌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丽丽  孙启飞  张敏 《安徽医药》2023,27(11):2237-224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术前胃癌浸润深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具有术前CT检查的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病人83例,根据术后病理肿瘤T分期分为T1~2组和T3~4组,比较两组间肿瘤生长方式、平扫密度、强化模式、强化程度、长径及宽径、可疑淋巴结转移和术前CT分期,采用逐步回归法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在预测术后病理T3~4期中的作用,并使用Delong法比较不同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T1~2组和T3~4组CT图像显示肿瘤呈非溃疡样生长、平扫密度不均匀(8例比27例)、不均质强化(11例比40例)、静脉期CT值(72.8±20.6比82.2±18.3)、延迟期CT值(67.9±16.2比77.7±18.3)、肿瘤长径及宽径、可疑淋巴结转移(8例比48例)及CT分期T3/4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溃疡样生长、可疑淋巴结转移及浆膜面毛糙是预测病理T3~4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链淋巴转移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6月拟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10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其影像学表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诊断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度.结果 术中取出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296枚,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45枚.MSCT对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2.22%、86.85%和86.15%.MSCT影像显示转移淋巴结短径为(0.50±0.13)cm,长径为(0.81±0.12)cm,长短径比均≤1.6,边缘模糊24枚,密度均匀38枚,淋巴结内增强扫描显示环形强化8枚.结论 MSCT对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远端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 月-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2例接受机器人辅助远端乙状结肠癌 (4例) 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 (8例) 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5例, 女7例, 年龄27~72岁, 中位年龄59.5岁。观察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 了解患者术后生存、 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机器人辅助远端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 无中转传统腹腔镜或开腹手术。1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282.50±90.72) min, 术中出血量为 (91.67±41.74) mL, 未发生术中并发症。12例患者中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 肠梗阻、 吻合口漏和脑梗死各1 例。脑梗死患者转回当地继续治疗, 肠梗阻和吻合口漏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住院时间为 (11.25±4.22) d。术后12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为 (18.50±7.75) 枚。手术切缘均为阴性, 8例直肠癌患者远切缘距离为 (2.21±0.88) cm。病理学T分期: ypT0期1例, pT1期2例, pT2期2例, pT3期5例, pT4a期2例。病理学N分期: pN0期7例, pN1期3 例, pN2期2例。病理学类型: 中分化腺癌10例, 低分化腺癌2例。12例均获得术后随访, 随访时间为1~28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随访期间, 1例因脑梗死死亡, 其余患者均无肿瘤复发、 转移和死亡。结论 机器人辅助远端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99m)Tc-MIBI SPECT对肺癌及纵隔转移淋巴结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对照50例“肺部阴影待查”患者术后病理与术前~(99m)Tc-MIBI SPECT显像结果,获取相关诊断试验指标。结果:~(99m)Tc-MIBI SPECT对肺癌和纵隔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50%,86%和81%,95%,88%。结论:~(99m)Tc-MIBI SPECT对术前诊断支气管肺癌并预测纵隔转移淋巴结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手术中定向摘除转移淋巴结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背景抑制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核磁共振成像(DWIBS-MRI)对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后治疗方案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入住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结直肠癌术后病人49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复发组(n=23)与非复发组(n=26)。比较常规MRI和DWIBS-MRI在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以及转移的情况;此外,测定并比较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受试者信号强度(SI)、表观扩散系数(ADC)、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MRI用于检测结直肠癌病人术后复发情况的灵敏度为82.61%(19/23),特异度为96.15%(25/26),假阴性率为17.39%(4/23),假阳性率为3.85%(1/26),正确率为89.80%(44/49),阳性预测值95.00%(19/20),阴性预测值86.21%(25/29)。DWIBS-MRI法用于检测结直肠癌病人术后复发情况的灵敏度为100.00%(23/23),特异度为96.15%(25/26),假阴性率为0.00%(0/23),假阳性率为3.85%(1/26),正确率为97.96%(48/49),阳性预测值95.83%(23/24),阴性预测值100.00%(25/25)。DWIBS-MRI特异度、假阳性率、阴性预测值与MRI组持平,灵敏度、假阴性率、正确率、阳性预测值优于MRI。复发组病人的信号强度以及表观扩散系数值为(434.18±201.21)、(1 306.44±561.68);非复发组病人的信号强度以及表观扩散系数值分别为(268.78±137.14)、(1 712.55±443.46);复发灶信号强度值高于非复发组,表观扩散系数值低于非复发组(P<0.05)。复发组受试者的对比噪声比值高于非复发组[(67.12±16.06)比(22.88±5.80),P<0.05]。结论 DWIBS-MRI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无创的检测方法,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的监测敏感性较高。临床上可用DWIBS-MRI判断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后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