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下,结合本校院系一体化管理的优势,制订培养护理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和临床实践方案;建立团队制导师和基于临床能力的考评方法;构建了具有专科特色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并顺利完成在校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阶段培养。该培养模式符合我国护理专科化的发展需求及护理学和专业学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行动研究法构建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框架,通过查阅文献、专家会议等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方案,并将其应用于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进行临床实践的33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评价中。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方案实施后,干预组研究生护理迷你临床演练量表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动研究法构建的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方案能有效提高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国内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与总结国内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相关内容。结果国内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包括:课程设置、临床实践时间、临床实践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与考评方式。结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尚存在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与专业方向不匹配;临床实践时间、轮转科室、实践内容制定未体现个体化培养;教学方法无法体现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的特色与优势;师资队伍薄弱;考评方式单一、缺乏客观性等问题。我国需借鉴国外经验,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史崇清  李勤  路兰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6):2556-2559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使用自行设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唐小璐等设计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评价量表对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总分(83.97±11.20)分,一级指标5个维度得分分别为:理论知识水平(22.30±2.61)分、护理实践能力(20.56±2.83)分、职业道德(20.85±1.38)分、科研能力(11.62±2.40)分、管理教学能力(9.18±2.10)分。其中,职业道德得分最高,为优秀;临床实践能力总分和理论知识水平、护理实践能力维度得分为良好;科研能力自评分为中等。年级、生源和临床实践时间的临床实践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年级得分高于低年级;在职护士得分高于应届生;临床实践时间越长,其得分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生源和临床实践时间是临床实践能力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需要提升,应针对年级、生源和临床实践时间等影响因素采取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一套客观、全面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供依据。方法:运用Delphi法,对来自华东地区35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建立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最终确立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包括8项一级指标及41项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临床综合技能、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护理管理能力、外语能力、社会反映。结论:本构建方案过程严谨、可靠,结果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临床实践能力的评价具有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精神心理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方案。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和专家讨论,形成精神心理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方案初稿。选取来自北京、长沙、武汉、南京、上海、广州、成都、合肥、南昌的13名专家作为函询对象,于2022年10月—12月采用专家函询法对其进行2轮函询。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0.96;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51和0.418(P<0.001)。最终构建的精神心理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方案由7个模块(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时间、考核内容及占比、带教师资、实践基地)、36个一级条目、67个二级条目、103个三级条目构成。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精神心理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方案科学、可信,可为我国精神心理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指标体系。方法采用Delphi法从全国范围选择45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结果专家积极性高,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0.00%和91.67%;专家的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85、0.89;第2轮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84、0.262。最终形成包含6个一级指标,即:临床专科护理能力、教育能力、提供咨询能力、研究能力、临床和专业领导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及34个二级指标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指标体系。结论初步确定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指标体系,为日后形成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儿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师资准入标准及核心能力评价体系。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化访谈及研究小组讨论拟定儿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师资准入标准及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初稿,运用德尔菲法进行问卷函询完成指标筛选与修改,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共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0%和94.44%,专家权威系数为0.89和0.90,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233和0.281(P<0.001)。最终形成的儿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师资准入指标包括学历、职称、临床经验、教学经验、发表论文5项,核心能力包括一级指标5项(临床专业能力、临床教学能力、人格修养、护理科研能力、临床管理能力)、二级指标15项及三级指标64项。结论:构建的儿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师资准入标准及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儿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师资的选拔、培养、考核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对中医护理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的意见及建议,为完善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6名护理专家就实践目标、实践内容、评价考核以及质量保障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结果:中医护理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可归纳为4个主题。1)临床实践培养目标,包括中医护理能力、护理科研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2)中医专科特色实践安排;3)评价考核方式,包括出科考核、中期考核、临床实践结束后考核;4)临床培养质量保障环节,包括实践基地管理、院校与实践基地间的交流、带教师资队伍建设。结论:中医护理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模式亟待改善,需明确培养目标,规范实践内容,完善临床考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培养出中医专科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构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国内外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的结果,形成Delphi专家咨询问卷,对全国5个省市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实践3个领域的31名资深专家进行2轮Delphi专家咨询,最终确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的一、二级指标.结果 通过Delphi专家咨询得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包括7个一级指标、42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别为临床实践能力、教育指导能力、临床研究能力、协调管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个人和专业发展能力及伦理决策能力.结论 建立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为未来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为开展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以能力本位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自编问卷以方便抽样方法,对全国15所高校的84名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和26名护理研究生导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88.1%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和96.2%的护理研究生导师认为护理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最应具备的能力是护理专科技能,84.5%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和88.5%导师认为其次是沟通与协调能力;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导师在临床实践期间应具备的主要素质中选择专业素质、人文关怀、思想道德分别占比94.1%、90.5%、86.9%和100%、100%、100%;仅有26.2%的护理专业硕士希望将来从事临床高级护理实践工作;有9.5%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有专职的临床指导医生。结论: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重视思想道德、人文关怀方面的培养,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专科技能和沟通与协调能力,具备条件的医院要配备专门的高水平临床指导教师以提高学生专科技能,做到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适合我国的高级执业护师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方法 :基于“三位一体、医护协同、跨学科创新培养”教育理念,运用行动研究法构建慢性病管理高级执业护师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结果 :初步形成我国慢性病管理高级执业护师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包含本土化课程体系、临床实践方案、质量管理体系,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效。结论 :该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明确,课程体系和临床实践方案清晰,质量管理体系健全,为创新高层次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完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提供思路与方向。方法 检索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1月收录的有关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的相关文献,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前沿包括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专科化和课程设置等。研究热点集中在评价指标及考核方式、临床核心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及培养体系构建和专科化教育。结论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核心能力内容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未来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从跨专业、跨地区、跨院校共享课程、学分互认和考核评价等角度展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以丰富该领域主题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一线护理专业人才,帮助研究生掌握和提升临床实践能力。该文以教育部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改革要求及社会人才需求为依据,以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现状为切入点,对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实践能力培养实施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合阐述,旨在启发各级护理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思路,为我国有效培养更多一线应用型高级专业护理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估与考核出发,归纳、分析国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经验,结合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提出几点建议:优化课程设置,强化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临床实践兴趣;规范评估与考核,保障培养质量,以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体现护理专科特色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实现应用型高级护理实践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临床实践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对目前国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的目标、实践时间、内容及场所、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阐述及分析,探讨目前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临床实践是培养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专业型护理硕士的临床实践模式特点,发现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构建并完善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代荣  张华  赵岳  臧小英 《天津护理》2014,22(5):377-379
目的:研究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关键要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半结构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天津市某高校护理学院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从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关键要素问题:招生、师资、课程设置、管理等多方面进行访谈,应用Colaizzi现象学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培养关键要素问题的访谈,被访者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案。结论:被访者对招生、学制、师资、课程设置等方面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但在课程设置中的具体科目和所占学分、临床实践的具体分配等尚存在分歧,需要将来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为构建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阐述,说明在重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同时不可忽略其科研能力的培养,指出目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不足,提出一些科研能力培养的措施,以期能促进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护士对研究生教育与护士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的认知和需求。[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全国11所高校中17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护士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通过阅读、分析、反思、分类和提炼,研究生护士对并轨培养的认知:并轨培养存在益处、并轨培养具有可行性及并轨培养面临阻力。对并轨培养的需求:建立完善的并轨培养方案、保障临床带教师资质量和国家给予政策支持。[结论]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护士对并轨培养的认知和需求,可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有益参考,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