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探究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训练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40例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代谢当量概念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比较两组心率、体质指数(BMI)、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心功能分级以及心肺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率、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率、BMI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干预前,两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两组6MW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12个月两组6MWT较干预前增加,且观察组增加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干预前,两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功能分级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峰值心率、代谢当量、峰值耗氧量(VO2peak)、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e)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本组干预前(P<0.05)。结论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运动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评价医疗体育运动对慢性心衰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分级踏车试验检测79例慢性心衰患的心肺功能,对比观察运动指导对慢性心衰患心肺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运动组较传统疗养组VO2max,VO2max/kg,VO2max/HR,HRmax及VEmax平均值增高,除HRmax外,差异有显性(P<0.05);每搏量,心率,平均血压显改善(P<0.05)。无氧阈时运动组心肺功能指标上升(P<0.05)。结论:运动能改善慢性心衰患的运动贮量,减轻疲劳和呼吸困难,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6 min步行距离(6MWD)与代谢当量(MET)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射血分数降低标准的CHF病人60例,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与2次6 min步行试验(6MWT)。采集2次6MWD、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下代谢当量(METs-AT)、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等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6MWD与METs-AT之间的回归方程模型。结果:正式6MWT中6MWD、VO2peak、METs均较预行6MWT显著提高,分别增加5.02%、7.83%及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次6MWT过程中,病人的心率、Borg评分、SpO2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正式6MWD与METs-AT相关存在线性关系(r=0.78),方程式中决定系数R2和常量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正式6MWT结果可作为评估运动耐量的准确测量指标,根据6MWT建立回归模型推导METs-AT适用于CHF病人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迄今,关于永久性房颤(AF)对慢性心衰(HF)患者运动试验中运动耐量及心肺功能的可能性影响均未清楚,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测试(CPET)指导心脏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功能、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吸氧、休息,给予强心苷、利尿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依据CPET客观定量评估,精确定制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功能、生命质量、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6WMD)、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 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峰值氧耗量(peak VO2)和无氧阈氧耗量(VO2AT)均明显增加,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增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6MWD水平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NT-pro BN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同期对照组(z=2. 95,P 0. 05)。结论 CHF患者通过CPET指导心脏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还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50例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其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运动指导,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运动康复训练,两组连续干预12 w,对比两组心功能改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试验(6MWT)、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血管紧张素(Ang)Ⅱ及内皮素(ET)-1水平。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高、左室短轴缩短率(FS)较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LVEDD较低、LVEF较高、FS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6MWT较高、MLHFQ评分较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6MWT较高、MLHFQ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血浆AngⅡ及ET-1水平较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  相似文献   

7.
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两组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0 w的康复运动。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6 MWD)、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利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MLHFQ)测定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康复运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 MWD、BNP、LVEF、LVEDD和生活质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康复运动治疗20 w后,康复运动组6 MWD增加,BNP水平显著降低,LVEF明显升高,LVEDD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康复运动能有效降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水平,调节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运动康复疗法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的治疗效果,选择住院的慢性心衰患23例,分为运动治疗组13人,对照组10人,运动治疗组病人进行运动康复治疗7—8周,对照组则不连行运动治疗,综合观察患运动前后的有关指标.并评价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发现:运动康复疗法是安全有效的.可促进临床表现的好转.在心功能改变不明显的情况下,增强患的运动能力,明显提高患的生活质量;检测血浆心纳素、内皮素可作为判断运动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心脏运动康复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确诊并已行PCI出院的冠心病患者110例,按个人意愿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选时和运动治疗6月后心肺运动试验、心脏超声的相关指标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心脏运动康复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6个月运动康复治疗后,康复组患者无氧阈(AT)、最大摄氧量(VO2max)、氧脉搏(O2pulse)、最大运动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SAQ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心脏运动康复治疗可以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是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65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训练,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8周后,干预组较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NYHA心功能改善、6 min步行距离延长(P均〈0.05);随访12个月后干预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因心衰再入院率降低(P〈0.05);干预组患者康复训练中未发生心衰加重、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运动康复训练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呼吸康复训练器治疗对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纳入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腹式、缩唇呼吸训练6个月,治疗组患者采用呼吸康复训练器训练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治疗前后肺功能、心功能、运动耐力、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衰弱程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及支气管扩张症生活质量问卷表(QOL-B)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气管扩张症严重程度指数(BSI)及Fried衰弱表型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FEV1/FVC、FEV1%pred、LVEF、6MWD及QOL-B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而BSI及Fried衰弱表型评分均低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构建个体化心脏康复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54例)行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54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WHO-FICs构建的个体化心脏康复干预方案,两组均持续干预2个月。对比两组心肺功能、运动耐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26.38±6.07)mm]、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T)[(4.22±0.56)mm]、肺动脉收缩压(PASP)[(37.48±3.57)mmHg]均低于对照组[(29.26±4.49)mm、(5.89±0.47)mm、(42.36±3.49)mmHg],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3.01±0.46)L]、用力肺活量(FVC)[(3.35±0.29)L]、FEV1/FVC[(70.28±7.05)]及运动持续时间(ED)[(391....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随着肾功能下降,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大大增加CKD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护理负担。因此,提高和改善CKD患者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广大临床和康复医务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显示,运动康复训练(ERT)是改善CKD患者生理功能、降低肌肉萎缩和提高心肺耐力的重要措施。规律进行ERT可改善CKD患者的机体功能、肌肉强度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降低机体炎症状态,延缓肾功能进展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训练对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行PCI术的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PCI术后给予对照组心内科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脏康复训练。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于干预前及干预4个月后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检测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纽约心脏协会功能分级(NYHA)评价两组心功能的受损情况,计算患者的代谢当量(MET),对比干预后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4个月后两组LVEF、MET均显著上升,NYHA分级均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均P<0.05);两组干预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程度、疾病主观感受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患者实施心脏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脏康复运动对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将1 100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589例和对照组511例,除去未完成运动处方者及失访者,运动组实际观察467例,对照组实际观察468例。运动组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并全程督促其严格完成。对照组予一般指导性的康复运动,两组运动前及运动后6个月后均做超声心动图、血脂、血糖和肝肾功能检查,分析疗效。结果左心室肥厚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运动组血糖、血脂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的心脏康复运动可完全逆转或减轻部分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部分患者可减少或停用降压药,还有调整血脂、降低血糖的作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后的神经、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方法将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被动运动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简易上肢功能评价量表(STEF)、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STEF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分别为(67.23±9.00)分、(57.48±8.42)分、(66.03±7.7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10±8.19)分、(44.97±8.83)分、(49.37±7.48)分(P<0.05)。研究组患者的CSS评分(14.72±3.6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3±3.81)分(P<0.05)。结论脑卒中发生后患者的神经及运动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早期康复训练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及行为功能障碍,表现为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氧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功能、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有氧康复训练。训练4周,分别测评训练前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和生存质量指标。结果:训练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肺功能和生存质量均有明显改善(P<0.5);训练后组间比较,试验组运动功能指标中m MRC明显低于对照组,6MW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因子、社会活动因子、抑郁因子及焦虑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康复训练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及康复训练组(22例)。康复训练组步行训练每天2次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试验的距离及症状。结果康复训练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症状有改善。结论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开展代谢当量的个体化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 在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选择88例,数字表随机排序并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方案治疗,44例)和观察组(代谢当量的个体化康复方案,44例)。对比患者血压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mSBP)、24 h平均舒张压(mDBP),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患者心肺功能水平,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心肺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血压控制达标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期间开展代谢当量的个体化康复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提升患者心肺功能,有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早期运动康复训练的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88例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94例)和常规组(94例),常规组行传统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记录其常规活动指标、心率变异性,活动前、后测血压,心率及心电图,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康复组和常规组在活动前、后心率、血压、心电图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生活质量状况改善情况的比较上,康复组在战胜疾病有信心例数、对疾病有了解例数、对危险因素有了解例数上均较常规组高;胸闷、心悸例数,失眠、焦虑例数,食欲不振例数上均较常规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康复组SDNN、SDNNI、SDANN均较常规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对AMI患者进行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其运动贮量,改善左室、自主神经调节及心率变异性,降低AMI猝死率及病死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家庭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