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行高龄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可行性。随机选取拟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高龄患者90例,分为联合组与IINB组各45例。联合组在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时采用硬腰联合麻醉;IIN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IINB)。记录两组患者在两组麻醉前(T1)、麻醉后20 min(T2)以及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以及术后2 h、12 h和24 h休息和运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时间等情况。结果显示,联合组T2较T1MAP、HR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T2,MAP、HR的差异显著(P<0.05)。IINB组术中以及术后2h、12h和24h休息和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联合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住院费费用和术后并发症,IINB组均低于联合组(P<0.05),麻醉满意度高于联合组(P<0.05)。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能为高龄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提供有效、精确的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并探讨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复合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阻滞对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92例肱骨远端骨折手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超声引导下单纯臂丛神经阻滞与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ICBN阻滞,各46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阻滞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相关指标和镇痛效果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阻滞完善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与组内T0相比,观察组T1、T2时间点SBP、DBP、HR均升高,对照组T1、T2、T3、T4时间点SBP、DBP、HR均升高,但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两组T4、T5、T6血清IL-6、IL-...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联合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择期颈臂丛神经阻滞下行锁骨骨折手术患者90例,年龄30~48岁,BMI 20~27 kg/m2,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颈臂丛神经阻滞组(D组)和颈臂丛神经阻滞组(C组),每组45例。分别于皮肤切开(T1)、骨折复位(T2)、缝皮(T3)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于术前(T0)和术后第1天(T5)采集患者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T1、T2、T3的VAS评分和T1、T3时间点的HR、MAP,T1、T2、T3时间点的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点C组患者的HR、MAP均明显高于D组,D组患者T2时间点的HR、MAP均明显低于T1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5时间点C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D组,T5时间点2组患者的TNF-α水平显著高于T0时间点,C组T5时间点IL-6水平高于T0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大肠癌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腹腔镜大肠癌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观察2组患者镇痛持续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住院时间,不同时段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T0)2组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给药15 min后(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开始1 h(T3)、手术结束时(T4),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大肠癌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胸肌神经阻滞(PECS)对维持全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安全性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86例,年龄38~47岁,BMI 19~23 kg/m2。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全麻联合PECS。记录麻醉前(T0)、诱导即刻(T1)、麻醉维持即刻(T2)、术毕即刻(T3)患者的HR、MAP;统计麻醉苏醒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1、T2时,2组患者的HR、MAP均逐渐降低,并于T3时上升,其中观察组患者T1、T2、T3时的HR、MAP均高于对照组,2组组间、时点、组间与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CS用于全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可维持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老年创伤髋部骨折手术中应用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阻滞对患者术中应激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观察组接受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应激反应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麻醉效果优级为18例(52.94%);良10例(29.41%);差6例(17.6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级为23例(67.65%);良9例(26.47%);差2例(5.88%);两组总体优良率为82.35%vs.94.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4,P<0.05)。对照组患者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时间点的血糖(BG)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t=4.650-7.308,P<0.05);对照组患者T2时点的肾上腺素(E)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t=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FloTrac/Vigileo系统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孕足月、单胎剖宫产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腰麻用药为布比卡因10mg;B组腰麻用药为布比卡因6mg复合芬太尼20μg。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麻醉后3min(T2)、10min(T3)、15min(T4)、30min(T5)、手术结束时(T6)的心输出量(CO)、MAP和HR变化;观察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结果 T2~T6时A组CO、MAP明显降低于T1时和B组(P<0.05)。B组低血压和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麻醉效果、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FloTrac/Vigileo系统可持续有效监测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全麻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循环抑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择期在全麻联合TPVB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50例,男58例,女92例,年龄19~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TEAS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麻醉诱导前30 min, TEAS组于双侧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进行TEAS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于相同穴位上贴敷电极片,不进行电刺激。记录穴位刺激前(T0)、胸椎旁神经阻滞后10 min(T1)、切皮即刻(T2)、手术30 min(T3)、手术60 min(T4)、手术结束即刻(T5)和术后30 min(T6)的HR、SBP、DBP、MAP和BIS。记录术中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低血压、高血压、循环抑制发生情况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记录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儿童腹股沟疝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腹股沟疝患儿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均行腹股沟疝手术,对照组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常规全麻基础上于超声引导下行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观察2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记录其术中全麻药物(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复苏室(PACU)留观时间、术后特殊患者疼痛评估量表(FLACC)评分、麻醉不良反应,并采用躁动评分(PAED)评估2组患儿躁动发生及严重程度。 结果观察组入室后(T0)HR、SBP、DBP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切皮时(T1)、术毕时(T2)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芬太尼和丙泊酚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PACU留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min、术后2、6、12和24 h 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及躁动发生率、PAE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有利于维持儿童腹股沟疝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肩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4—8月行LC患者104例,男32例,女72例,年龄18~64岁,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SGB组(S组,n=51)和对照组(C组,n=53)。气管插管后即刻,S组使用0.2%罗哌卡因4 ml进行超声引导下的右侧SGB;C组在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4 ml。记录术后48 h内腹腔镜术后肩痛(PLSP)例数和PLSP持续时间;记录术毕即刻(T1)、术后2 h(T2)、6 h(T3)、12 h(T4)、24 h(T5)、48 h(T6)PLSP的VAS疼痛评分,评估PLSP程度;记录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恶心、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S组PLSP发生率、PLSP持续时间>10 h比例明显低于C组(P<0.05)。T3—T5时S组PLSP程度明显轻于C组(P&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板后阻滞(RLB)复合全麻在腰椎骨折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浙江省义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则应用超声引导下RLB复合全麻。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切皮时(T1)、切皮30 min(T2)、切皮手术1 h(T3)及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分别于拔管后30 min、术后4、12、24 h时,比较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调查并记录两组的围术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T0时,两组患者的MAP、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观察组患者的MAP、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心肺转流(CPB)下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行CPB下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SAPB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组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SAPB,在前锯肌表面缓慢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 30 min后测定阻滞效果,满意后实施全凭静脉麻醉。C组不做处理。两组采用相同的全凭静脉麻醉方法,术毕均行静脉自控镇痛。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前(T2)、CPB结束时(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结束后24 h(T5)抽取静脉血,测血浆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血糖(Glu)、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记录术中及术后24 h舒芬太尼的用量、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  相似文献   

13.
外周神经阻滞在血管外科重症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评价其在血管外科重症患者(ASA分级为Ⅲ、Ⅳ级)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4月~2007年5月,接受下肢外周神经阻滞的血管外科病人,根据ASA分级分为2组,Ⅰ、Ⅱ级为普通组(C组,n=22),作为对照,Ⅲ、Ⅳ级为重症组(S组,n=25)。2组都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组间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无统计学差异(C组麻醉效果好15例,中4例,差3例;S组麻醉效果好18例,中5例,差2例;U=261.000,P=0.710)。C组68.2%(15/22)的病例,S组72.0%(18/25)的病例都可以很好地满足外科手术对麻醉的要求。组间比较,2组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无差异(P>0.1),S组腰丛、坐骨神经的感觉和运动恢复时间长于C组(P<0.01)。C组1例术中双侧阻滞,1例术后大腿前面感觉麻木;S组1例术后腹膜后血肿。这些患者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血管外科下肢手术中,ASA分级为Ⅲ、Ⅳ级的重症患者应用外周神经阻滞,可以取得和普通患者同样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析三维CT重建在胸腰椎(T11~L5)青中年骨折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椎弓根宽度(POW)测量中的比较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108例胸腰椎(T11~L5)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62例老年OVCF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收治的46例青中年骨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胸腰椎(T11~L5)各对应脊椎左右两侧的POW测量值;两组胸腰椎(T11~L5)脊椎POW测量值;两组不同性别胸腰椎(T11~L5)脊椎POW测量值;测量并计算两组低于椎弓根穿刺临界值(5 mm)和椎弓根置钉临界值(7 mm)患者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胸腰椎(T11~L5)各对应脊椎左右两侧的POW测量值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在胸腰椎(T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在神经刺激器指导下实施不同下肢神经联合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18~58岁股骨下段以下的下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组(N1组)、坐骨神经加股神经加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组(N2组)、坐骨神经加腰大肌肌间沟阻滞组(N3组)与脊麻组(S组)。用不同电流强度刺激指导穿刺,比较神经阻滞的起效和持续时间、阻滞的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N2、N3组止血带反应明显轻于N1与S组。N1、N2和N3组的感觉与运动阻滞时间均明显长于S组(P<0.01)。电流的强度与起效时间呈正相关。结论神经刺激器电流强度在0.25~0.30mA时麻醉效果满意。坐骨神经加股神经加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腰大肌肌间沟阻滞用于股骨下段以下的下肢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适用于股骨下段以下短小手术,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过程中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与外周神经阻滞两种方法,并观察这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因下肢外伤就诊于我院的老年患者24例。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外周神经阻滞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12例。外周神经阻滞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后路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组常规硬膜外麻醉。结果两组手术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血流动力学改变:外周神经阻滞组患者阻滞前后及术毕均无明显波动,麻醉后15,30min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有显著差异(P<0.05)。镇痛时间:外周神经阻滞组明显长于硬膜外阻滞组。外周神经阻滞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硬膜外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神经阻滞组维持时间长于硬膜外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神经阻滞:外周神经阻滞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均短于硬膜外阻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下肢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体征波动与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2月期间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26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入室时(T0)、静脉泵注10 min时(T1)及术中30 min(T2)的生命体征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术后意识状态[谵妄评定方法(CAM-CR)]、谵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T1的HR、MAP高于对照组,T2的HR、MA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RP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AM-CR评分低于对照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预防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输注对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患者血浆皮质醇的影响。 方法40例甲状腺切除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20例:A组患者全凭静脉麻醉;B组患者全麻之前行T4-5硬膜外置管(0.1%罗哌卡因输注2 ml/h)。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5 min(T1)、切皮后60 min(T2)、拔管后5 min(T3) MAP、HR、Cor变化;术后6 h(T4)、12 h(T5)、以及24 h(T6)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及镇痛泵按压(PCA)次数。 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时MAP、HR降低,T2、T3时HR降低,Cor增高,B组患者MAP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T1时MAP、HR降低,T2、T3时Cor降低(P<0.05);A组患者T5时VAS评分比T4增高(P<0.05);两组患者T6时VAS评分较T5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T5时VAS评分降低(P<0.05),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以及镇痛泵按压次数降低(P<0.05)。 结论全麻联合0.1%罗哌卡因硬膜外输注对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患者可良好控制术中应激和术后疼痛,降低麻醉药物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手术中肋间神经阻滞效果及术后镇痛作用。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乳腺肿块区段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肋间神经使用0.375%罗哌卡因(Ⅰ组)或0.375%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Ⅱ组)。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术后24 h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记录麻醉期间RR、MAP、HR及SpO2的变化。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阻滞完善时间缩短(P<0.05)、维持时间延长(P<0.01);术后4、8、12 h VAS评分Ⅱ组降低(P<0.01)。两组患者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可增强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效。  相似文献   

20.
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镇静镇痛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将100例行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后间断给予咪唑安定(1 mg/3 min)至患者达到Ramsay 3级镇静,对照组穿刺前不接受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穿刺前后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镇静程度、麻醉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对臂丛神经穿刺的VAS显著高于观察组(3.6±0.5 vs.0.4±0.2,P<0.05),穿刺时、穿刺后5 min时HR较穿刺前显著增快(P<0.05),SBP也有明显上升趋势。观察组可使患者维持Ramsay 3~5级的镇静(58.2±8.6)min,穿刺前后的BP、HR平稳,术中加用其他镇静镇痛药物少,术后随访患者对穿刺和手术不良刺激的遗忘率高,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外周神经阻滞可产生有效的镇静镇痛作用,提高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